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河南鹿邑县是酒的故乡。家乡名饮宋河粮液早已摘取国家金牌,成了中国名酒。我虽然酒量不中,但参加的酒场多了,一些酒场上的趣闻轶事收集了不少。
“特喝”冠军
我家乡有“特喝”、“十大喝”、“十小喝”、“十不喝”。其中一位摘取“特喝”桂冠的叫张连仲,正巧是我的邻居。提起张连仲“特喝”的英雄称号,事情还要追溯到1982年。那时,宋河酒还没夺得金牌,加上农民生活水平低,红薯片子酒在农村很盛行。每逢节日,乡亲们常提半竹篮子红薯片子到乡办酒厂换点红薯片子酒过过瘾。当时的张连仲光棍一条,加上经济拮据,自然连红薯片子酒也喝不尽兴。一日,他酒瘾来了,便到一家小卖部打上二两红薯片子酒,菜也不要,头一仰,“咕咚”一声倒进肚里。旁边一青年看他这样喝,便说:“连仲哥,好酒量!我付钱再给你二两能喝下去吗?”张连仲眼皮一睁说:“哪来这等好事,打吧!”那青年付钱打了酒,他端起小碗一饮而尽。这时很多看稀罕的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夸连仲好酒量,都要掏钱给他打酒喝,直喝得他眼怔了,舌头硬了,一抹嘴巴,抛出一句:“您、您、您几个陷害我,我、我、我不喝了。”这时的张连仲已灌进肚子里三斤八九两了,孬酒劲大,正当人们夸赞连仲海量时,他却眼一翻倒在地上。
那些恶作剧的人吓坏了,赶紧把他拉到卫生院,连挂了五瓶吊针才把连仲从阎王那儿拽了回来。后来一农家秀才把此事编成一段顺口溜:“第一特喝张连仲,三斤八两不能动;阎王爷那里去报到,死缠活磨都不要,张连仲气得一跺脚,哼!回去以后还得喝。”
良心酒
从南京到北京,你见过喝“良心酒”的吗?可能有些读者连听说过都没有。在俺家乡就有这样两位,以喝“良心酒”出名,并被称为“十大喝”前一二。所谓“良心酒”,他们就是凭良心来猜拳喝酒。在猜拳时,双方嘴里不出声,心里喊数,去猜对方的手指出的数。看到自己心里喊的数与对方的指头对上了,便手一指,示意对方喝酒,对方便毫不迟疑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如果双方想的是一样的数,双方一碰各喝一杯。喝这样的良心酒,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我说的这喝良心酒的人,一个是“第一大喝”闫齐太,另一位是“第二大喝”刘汉三。此二人,一个生性耿直,干着饭店,酒菜俱全;一个干着修修打打的活,手头宽裕;二人酒量均在二斤以上,也因酒缘喝成了酒友,于是便发明了“良心酒”这个词。值得一提的是,喝良心酒只限他们二人,他们是不跟其他人来玩的。过春节时,两位“大喝”的家门上都贴着与酒有关的春联。闫齐太的春联是:年年有酒年年喝,天天喝酒天天醉,横批:不醉还喝。刘汉三的春联是:不想富来不想有,只要天天都有酒,横批:以酒为伴。
常事不出门,罕事响千里。在他们二人的影响下,一日,有一在县城工作的小李喝多了,打电话恰巧碰到了挚友,便在电话里好叙一场思念之情。尔后,便说:“为了表达这段时间的思念之情,咱在电话里猜良心酒喝。”二人通过电话猜起了拳,喝起酒来。后来,小李喝得不省人事,而他的挚友第二天上班照常。再后来,小李谈起那日喝良心酒之事,挚友笑着说:“我本来想打开瓶子喝点宋贡粮液,哪想到你在电话里催得紧,加上我爱人在旁边监督着,我喝的都是白开水!”小李两眼一瞪大怒道:“喝良心酒,良心也,即应诚实!”挚友嘴一咧,用手拉开嘴唇让小李看:“看看因喝的水太热烫的泡子。你没听见我怕热直吸溜嘴吗?”二人同时大笑起来。
宫部长的“拐弯水”
某乡武装部有一宫部长,在酒量上,什么“特喝”、“十大喝”在他面前全都逊色。他饮酒似水,常三班倒压倒众雄。于是,宫部长便声名远震,在豫东一带可算得上所向无敌。
话说这日,有一自称是柘城的老者来武装部点名要见宫部长。宫部长心下思忖:我在柘城无亲无故,这老者找我何事?但不迎接是失礼,更何况是一老者。他出得门来一看,是一白发老翁,但见那老者慈眉善目、仪表轩昂,腰挎一大葫芦,估计可盛4斤水之多。宫部长料定这老者百里迢迢必定有要事相商。便迎上前去,紧握老者双手,把他让进屋里。落座之后,宫部长递过一杯热茶道:“老人家,请用茶!”那老者端详着宫部长问:“你就是宫部长?”“我就是。”但从见老者这期间宫部长一直在揣摩猜疑之间。那老者双手抱拳说话了:“久闻大名,今徒步百里前来相会。”宫部长忙双手还礼说:“老人家有何见教?”那老者说:“老朽家住柘城县北二十里的小吕庄,自幼嗜酒,曾以酒场无敌手而名闻乡里,得知宫部长猜枚喝酒天下无敌,且鹿邑人杰地灵,自老子李耳之后百代以来,仙乡酒杰数不胜数,故前来拜会。”说话之间,已摘下腰间葫芦。宫部长听罢断定老者是来比酒量的,心下暗自好笑,忙拦住老者的话题说道:“老人家过奖了,鄙人酒乡之人,虽饭前爱喝点‘拐弯水’,却也不像传说的那样海量,今天能得领教老人家,也算是三生有幸了。”他叫通信员从套间里搬出一件宋贡粮液,拿出一瓶一倒一翻,在大腿上一顿,啪!瓶盖飞向房顶,然后,又打开一瓶递给老者说:“老人家,今日茶少,咱二人以酒代茶,先解解渴吧。”那老者表面虽不示弱,心里已是吃惊不小,心想:“哪有这样喝酒的!”但手已接过酒瓶,与宫部长对碰起来。二人喝了6斤,宫部长仍在劝老人家:“这才11点半,菜马上就上来!”这时老者已觉头晕,心想:这宫部长一点醉意都没有,不愧是豫东酒王,看样子这酒场没开始,小插曲我就支持不住了,不如趁早抽身!那老者站起身,双手抱拳:“宫部长,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好酒量,佩服!佩服!”言毕,拎起那酒葫芦走出门去,于是,在豫皖交界处,宫部长以酒代茶敬客人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特喝”冠军
我家乡有“特喝”、“十大喝”、“十小喝”、“十不喝”。其中一位摘取“特喝”桂冠的叫张连仲,正巧是我的邻居。提起张连仲“特喝”的英雄称号,事情还要追溯到1982年。那时,宋河酒还没夺得金牌,加上农民生活水平低,红薯片子酒在农村很盛行。每逢节日,乡亲们常提半竹篮子红薯片子到乡办酒厂换点红薯片子酒过过瘾。当时的张连仲光棍一条,加上经济拮据,自然连红薯片子酒也喝不尽兴。一日,他酒瘾来了,便到一家小卖部打上二两红薯片子酒,菜也不要,头一仰,“咕咚”一声倒进肚里。旁边一青年看他这样喝,便说:“连仲哥,好酒量!我付钱再给你二两能喝下去吗?”张连仲眼皮一睁说:“哪来这等好事,打吧!”那青年付钱打了酒,他端起小碗一饮而尽。这时很多看稀罕的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夸连仲好酒量,都要掏钱给他打酒喝,直喝得他眼怔了,舌头硬了,一抹嘴巴,抛出一句:“您、您、您几个陷害我,我、我、我不喝了。”这时的张连仲已灌进肚子里三斤八九两了,孬酒劲大,正当人们夸赞连仲海量时,他却眼一翻倒在地上。
那些恶作剧的人吓坏了,赶紧把他拉到卫生院,连挂了五瓶吊针才把连仲从阎王那儿拽了回来。后来一农家秀才把此事编成一段顺口溜:“第一特喝张连仲,三斤八两不能动;阎王爷那里去报到,死缠活磨都不要,张连仲气得一跺脚,哼!回去以后还得喝。”
良心酒
从南京到北京,你见过喝“良心酒”的吗?可能有些读者连听说过都没有。在俺家乡就有这样两位,以喝“良心酒”出名,并被称为“十大喝”前一二。所谓“良心酒”,他们就是凭良心来猜拳喝酒。在猜拳时,双方嘴里不出声,心里喊数,去猜对方的手指出的数。看到自己心里喊的数与对方的指头对上了,便手一指,示意对方喝酒,对方便毫不迟疑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如果双方想的是一样的数,双方一碰各喝一杯。喝这样的良心酒,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我说的这喝良心酒的人,一个是“第一大喝”闫齐太,另一位是“第二大喝”刘汉三。此二人,一个生性耿直,干着饭店,酒菜俱全;一个干着修修打打的活,手头宽裕;二人酒量均在二斤以上,也因酒缘喝成了酒友,于是便发明了“良心酒”这个词。值得一提的是,喝良心酒只限他们二人,他们是不跟其他人来玩的。过春节时,两位“大喝”的家门上都贴着与酒有关的春联。闫齐太的春联是:年年有酒年年喝,天天喝酒天天醉,横批:不醉还喝。刘汉三的春联是:不想富来不想有,只要天天都有酒,横批:以酒为伴。
常事不出门,罕事响千里。在他们二人的影响下,一日,有一在县城工作的小李喝多了,打电话恰巧碰到了挚友,便在电话里好叙一场思念之情。尔后,便说:“为了表达这段时间的思念之情,咱在电话里猜良心酒喝。”二人通过电话猜起了拳,喝起酒来。后来,小李喝得不省人事,而他的挚友第二天上班照常。再后来,小李谈起那日喝良心酒之事,挚友笑着说:“我本来想打开瓶子喝点宋贡粮液,哪想到你在电话里催得紧,加上我爱人在旁边监督着,我喝的都是白开水!”小李两眼一瞪大怒道:“喝良心酒,良心也,即应诚实!”挚友嘴一咧,用手拉开嘴唇让小李看:“看看因喝的水太热烫的泡子。你没听见我怕热直吸溜嘴吗?”二人同时大笑起来。
宫部长的“拐弯水”
某乡武装部有一宫部长,在酒量上,什么“特喝”、“十大喝”在他面前全都逊色。他饮酒似水,常三班倒压倒众雄。于是,宫部长便声名远震,在豫东一带可算得上所向无敌。
话说这日,有一自称是柘城的老者来武装部点名要见宫部长。宫部长心下思忖:我在柘城无亲无故,这老者找我何事?但不迎接是失礼,更何况是一老者。他出得门来一看,是一白发老翁,但见那老者慈眉善目、仪表轩昂,腰挎一大葫芦,估计可盛4斤水之多。宫部长料定这老者百里迢迢必定有要事相商。便迎上前去,紧握老者双手,把他让进屋里。落座之后,宫部长递过一杯热茶道:“老人家,请用茶!”那老者端详着宫部长问:“你就是宫部长?”“我就是。”但从见老者这期间宫部长一直在揣摩猜疑之间。那老者双手抱拳说话了:“久闻大名,今徒步百里前来相会。”宫部长忙双手还礼说:“老人家有何见教?”那老者说:“老朽家住柘城县北二十里的小吕庄,自幼嗜酒,曾以酒场无敌手而名闻乡里,得知宫部长猜枚喝酒天下无敌,且鹿邑人杰地灵,自老子李耳之后百代以来,仙乡酒杰数不胜数,故前来拜会。”说话之间,已摘下腰间葫芦。宫部长听罢断定老者是来比酒量的,心下暗自好笑,忙拦住老者的话题说道:“老人家过奖了,鄙人酒乡之人,虽饭前爱喝点‘拐弯水’,却也不像传说的那样海量,今天能得领教老人家,也算是三生有幸了。”他叫通信员从套间里搬出一件宋贡粮液,拿出一瓶一倒一翻,在大腿上一顿,啪!瓶盖飞向房顶,然后,又打开一瓶递给老者说:“老人家,今日茶少,咱二人以酒代茶,先解解渴吧。”那老者表面虽不示弱,心里已是吃惊不小,心想:“哪有这样喝酒的!”但手已接过酒瓶,与宫部长对碰起来。二人喝了6斤,宫部长仍在劝老人家:“这才11点半,菜马上就上来!”这时老者已觉头晕,心想:这宫部长一点醉意都没有,不愧是豫东酒王,看样子这酒场没开始,小插曲我就支持不住了,不如趁早抽身!那老者站起身,双手抱拳:“宫部长,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好酒量,佩服!佩服!”言毕,拎起那酒葫芦走出门去,于是,在豫皖交界处,宫部长以酒代茶敬客人的故事便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