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飞宇小说《青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毕飞宇是中国最擅长写女性的作家,在他的《青衣》中,同样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一个女人,一个青衣,为了追求自己的戏曲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周旋、挣扎,最终无法摆脱女性命运的困境,走向悲剧结局。
  一、创作背景
  在毕飞宇刚进入当代文坛时,受到先锋思潮的影响,创作一些先锋文学作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毕飞宇也开始转变写作方向,开始着手写现实主义。对于《青衣》这部作品的问世,毕飞宇说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扬子晚报》中的一则报道。1998年的12月,《扬子晚报》刊登了一则报道:一位身染沉疴的艺术家在北京演出时,救护车就停在人民大会堂西门外,《扬子晚报》用“德艺双馨”总结了这位艺术家。毕飞宇在看到这位老艺术家的德艺双馨外,还感受到了别的东西,他感受到老艺术家对梦想的追求,对戏曲的挚爱,于是以此为灵感,开始创作《青衣》。
  二、主人公筱燕秋形象分析
  剧团的剧《奔月》是一部坎坷的剧,本在一九五八年就写成了,打算在一年后作为共和国十周岁的献礼,但在公演前,一个将军说:“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女青年为什么要往月球上跑?”因为这句话,《奔月》便不能公演。一九七九年,筱燕秋唱红了《奔月》,筱燕秋命中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是唱青衣的好胚子。在筱燕秋唱红《奔月》后,剧团开始巡演,筱燕秋也名声大躁。十九岁的筱燕秋是《奔月》中的A档嫦娥,B档也是一位当红的青衣李雪芬。在《奔月》剧组到坦克师慰问演出时,李雪芬要求自己上一次台,毕竟她是B档,上台也是理所应当。李雪芬嗓音高亢、音质脆亮、激情奔放,有着她自己的风格。但筱燕秋认为李雪芬唱的并不是真正的嫦娥,而是一个女烈士。争吵中,筱燕秋将开水泼到了李雪芬的脸上,筱燕秋的演出生涯也就告一段落。
  筱燕秋是因为“红”了就忘本了?就开始趾高气昂了?其实并不是,筱燕秋已经将自己看做真正的嫦娥,在生活中她不断告诉自己“我就是嫦娥”,嫦娥已经和她融为一体,彼此交融而生。她理所应当地认为李雪芬根本没有嫦娥的气质。
  二十年后的《奔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烟厂老板要资助剧团重新上演《奔月》,已经四十岁的筱燕秋再次出演A档嫦娥,而她的徒弟春来则是B档嫦娥。筱燕秋为了再次登台,开始拼命减肥,与此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身体来讨好烟厂老板,为剧团赢得资金。但在演出即将开始的时候,筱燕秋怀孕了,为了不影响演出她选择堕胎,在长时间减肥加上堕胎伤身的情形下,筱燕秋依然高强度训练,最终身体支撑不住,筱燕秋倒在了剧院外的雪地上。
  筱燕秋的人生是以悲剧收尾的,她的一生都围绕着嫦娥这个角色,她始终跟着月亮在走。她告诉自己“我就是嫦娥”,她把自己当成嫦娥,也把自己当成仙子,她是做青衣的好胚子,而她的舞台梦就是她的月亮,她也要向嫦娥一样奔向她的月亮。她酷爱艺术,把成功塑造嫦娥作为她毕生的追求,但她的努力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显得十分无力,最终也跟嫦娥一样酿造悲剧结尾。
  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毕飞宇在《青衣》中说:“青衣是接近于虚无的女人,或者说青衣是女人中的女人,是女人的极致境界,还是女人的试金石。”也就是说,一个女人想要达到青衣的境界是几乎不可能的,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筱燕秋处于尘世中,生活的琐碎使得她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青衣的高度,可是她偏偏就在追求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为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梦,她在四十岁的年纪开始拼命减肥,希望重回二十年前的时光,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也不顾自己的健康,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理想的美好往往会被现实击败。在筱燕秋开始拼命减肥,将自己的肉一点一点往外“扣”的时候,她就应该明白,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妙龄少女了,现实带给她的不仅是肥胖,还是“俗”。老板之所以能投资《奔月》剧组,目的只是惦念着筱燕秋罢了,可是当筱燕秋脱掉衣服站在老板面前时,四十岁的筱燕秋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情,呈现的只是一具衰老的身体,他关于筱燕秋的幻想破灭了。筱燕秋为了角色拼命地减肥,在公演前怀孕、堕胎,承受着生理上的折磨。但她始终是一个生活在世俗中的女子,身边的人不能理解她,因为她是独特的,在众人都浑浑噩噩、现实地生活着的时候,筱燕秋想要跳出这个圈子,去奔赴她自己的梦想。
  筱燕秋的理想碎就碎在这个她生活的世界,这个世俗的世界,而不是她追求的仙界。她在演出与现实生活之间难以平衡,她将两者混合在一起,把日子过成戏,以至于她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所以她会嫉妒自己心爱的徒弟春来,甚至对春来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她在追求嫦娥梦的过程中异化了,所以在理想与现实的徘徊中,筱燕秋的梦破灭了。
  四、时代的命运悲剧
  在筱燕秋身上,我们看到了性格和命运對她的双重摧残。时代造就了筱燕秋独特的性格,她生活在一个高压的政治环境下,人们的一切都受到限制,社会没有那么开放,《奔月》剧组初演的失败就是因为一位将军的一句话,所以她们被扼杀在摇篮里。而《奔月》能够火起来,也是因为文化建设的需要,需要他们去宣传,去提高文化欣赏。《奔月》的二次回春,也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金钱成了衡量世界标准和人们追求的目标,所以筱燕秋选择出卖自己身体,为了获得金钱。筱燕秋的一生都在随着现实的变化而波动,她的梦想、她的生活都被打散,支离破碎,这是时代带给她的命运。正因如此,筱燕秋在这样的时代下,她的性格中带有太深的执念,她不知道下一刻,命运会给她开什么样的玩笑,她只有拼命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去奔向自己的梦,她太执着了,所以她完全不顾别人的看法,她不惜背叛丈夫,不惜折磨自己的身体,不惜背叛爱徒,她筱燕秋要做到的事情,就算是死也要达到。她确实做到了,她重回舞台,她还是展现了她完美的那一面,最后的缺憾则留在了雪地的“黑窟窿”中。
  筱燕秋是成功的,她对梦想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敢于跳出世俗的框子,敢于去拼搏,尽管过程中充满着很多心酸和不堪,但她终究是能撑住的。但是她却逃不过命运的魔爪,她逃不过岁月对她的磨灭。她看不透春秋代序,她一直深陷于自己的角色,所以才会走不出来,看不透生活的本质。作者通过对筱燕秋悲剧人生的描写,表达他对人性、对现实、对命运、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尽管毕飞宇在小说中将筱燕秋逼到绝境,但其实他其实十分希望能为现实中的“筱燕秋”们谋一条出路,他在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时,其实真正是想要让现代女性能够摆脱命运、性格对人的束缚,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抗争和觉醒。
  在《青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和命运斗争的女人筱燕秋,尽管她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我们能感受到筱燕秋展现出的关于命运和生存的思考。对于命运,我们是否要进行抗争,对于我们的梦想,我们到底要怎样去捍卫。从筱燕秋身上看到人类生存中的普遍性问题,在作品中去思考现实,这才是《青衣》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宜兴市徐舍中学]
其他文献
介绍了全自动浇钢技术在大圆坯连铸机中的应用,指出了这一技术替代了操作人员完成浇铸工作,提高了作业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对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该系统模仿人工开浇的
手机智能了,信封却落了一层灰。年前,我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封书信。感其深意,顿觉阔疏。在以前,通信尚未如现在发达,我每月都会往邮局跑一跑,或者,坐在窗前望眼欲穿地等着邮递
期刊
公司证照保管者,基于某种特定原因,在不能占有公司证照后,往往无法返还,那么就会形成公司法上的证照返还纠纷,此外基于保管主体的特殊性,会涉及损害公司利益的纠纷,法院在审
造价控制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技术性也比较强的工作,其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以及施工竣工等阶段,而造价工程师的职责就是做好造价控制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造价工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何谓反思?反思又该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就教育工作者而言,所谓反思就是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重新认识的过程。那么反思又该如何进行呢?作为一线教师,一节一节的课是我们教育实践活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阅读文本,首先要能读懂文本的含义。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信息都不是直接传递给读者的,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等于文本呈现的字面意义或语义组合。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
关于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学界一般认为,该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
教学团队建设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工作。结合辽宁轻工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参与学院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颜真卿在《劝学诗》里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是笔者最深的感触;书山之路勇攀登,是笔者治学的态度;读书不觉已春深,是笔者追求的理想。爱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