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滇段沿线建筑保护与利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滇越铁路沿线历史性建筑的保护对于云南建设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的目的不仅是生硬地保存下来,而且对建筑进行再利用,使其能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发挥新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对滇越铁路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过程中,应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探索政府引导下多方合作的商业化出路;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保护为目的,以改建为手段。
  关键词: 滇越铁路 历史性建筑 保护 利用
  一、引言
  滇越铁路从1903年由法国筹资修建到1910年2月通车耗时7年,全长850公里,云南境内有466公里,至今仍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近代云南与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发生了诸多联系,并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一百多年里,这条铁路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云岭群峰中,连绵的滇越铁路北起昆明,南抵河口,并一直延伸到越南海防。铁路造就了碧色寨、开远、个旧、宜良等城镇的瞬间崛起,也使沿线的许多小站及与小站邻近的村落变得喧嚣热闹起来。铁路沿线具有多处风景名胜,铁路线上的车站,更是滇越铁路沿线群山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条承载云南近代历史的铁路,已行驶了一个世纪有余,今天的状况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铁路线路严重老化,货运运量逐年减少,连年亏损,需要国家大额扶持才能勉强维持。近年来,大部分车站已逐年关闭,除昆明市内一小段仍在有客运外,其他路段已关闭客运。
  二、滇越铁路沿线车站建筑现状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高频率、快速度、大规模拆旧建新的建筑更新浪潮,传统文化和珍贵历史随着建筑的坍塌而一起流失。在中国,许多有价值的传统建筑由于没有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而被拆毁;另一些文物古迹虽在,但它周遭的历史环境遭破坏,大大损毁了它的价值;不少地方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或建设新村使得大量民居建筑群、民族村落被拆毁、被改造。
  在现代化浪潮中,历史性建筑面临极大危险,滇越铁路也不例外。铁路沿线大量精美牢固的法式建筑被夷为平地,取代它们的是粗制滥造毫无特色的砖房;曾经繁华的法国人聚居处,已经沦为断壁残垣。偶尔在沿线杂草丛中看到一两栋尚存的黄色墙面法式建筑,没拆除的原因仅仅是当地暂时没有资金拆掉重建。除了碧色寨、蒙自这几个为数不多的车站的法式站房建筑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他沿线大部分的车站任由人们拆掉或是把它们改得面目全非,保留下来的历史性建筑并不多(图1)。而究其原因,是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缺失和经济利益的驱使。这是滇越铁路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在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泛亚铁路云南段东线玉溪至蒙自段、蒙自至河口段已分别于2013年、2014年通车。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至蒙自段是以玉溪南站为起点建的一条新线,对原铁路沿线的景观及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破坏与影响相对较小;但泛亚铁路蒙自至河口段在原址改造,对滇越铁路沿线历史性建筑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可喜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滇越铁路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滇越铁路申遗也被提上日程,即使面临的现实是申遗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泛亚铁路开通后将对滇越铁路造成毁灭性威胁,及时、严格的保护措施不仅关系到申遗的成功,而且关乎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云南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都有重要意义。
  三、滇越铁路滇段沿线建筑保护与开发对策
  (一)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完善
  法规、政策在历史性建筑保护中的引导和限制作用是巨大的。西方的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之所以会形成一种良性的普及化浪潮,很大原因在于西方各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纷纷调整了以往的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政策,积极鼓励与支持建筑遗产再利用,从而使建筑保护,特别是开发利用有了较为宽松可行的法规环境。
  我国现行的建筑保护体系以20年前颁发的《文物保护法》为法律基础,只提到了“保护”,而没有提及如何利用。这种保护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之处。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吸取、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深入剖析与审视我国和云南省现行的建筑保护制度,完善云南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政策越来越紧迫和重要。
  (二)政府引导下多方合作的商业化出路
  历史性建筑保护工作是一项浩大艰巨且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又要靠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西方各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积极鼓励与支持商业力量的介入,传统建筑再利用由政府的文化行为和民间的零敲碎补扩展到广阔的房地产开发中,并由此获得强劲的经济动力。上海“新世界”的成功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中国的可行性,为滇越铁路沿线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经验。近年来,围绕滇越铁路的商业化运营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2014年9月,集合各方力量兴建的“百年滇越法式风情街”在昆明正式亮相运营。“百年滇越风情街”的建成,作为首次由政府与开发商共同主导,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并与商业地产开发有机整合的一次尝试,成为展现滇越铁路历史,体现滇越铁路文化的“文化”景观大道和商业地块。
  由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当地企业联合开发的“滇越铁路主题公园”项目也于2014年启动。规划中的“滇越铁路主题公园”占地约600亩,投资9.8亿元,预计于2015年底建成,将成为宣扬滇越铁路历史文化的同时把文化保护与市民休闲相结合的典范。
  (三)滇越铁路沿线历史性建筑开发的艺术思考
  在对滇越铁路历史性建筑开发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保护为目的,以改建为手段。既不能生硬地保护,又不能完全改建,与传统完全割裂。在对部分建筑外观的原样性修葺之后,把他们合理利用起来,通过建筑功能的转换,达到活态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将其生硬地保护起来,贴上“传统”、“珍贵”的标签就将其束之高阁,任其腐烂。比如车站附近的一些法式建筑完全可以改为旅馆、酒吧,废弃的扳道房也可以改造为洗手间或小店铺。   滇越铁路沿线如今还遗存的蒙自哥胪士洋行,在滇越铁路的辉煌时期是具备了咖啡厅、舞厅、妓院等一些奢侈的消费场所的重要建筑。后由商人斥资,把这座上个世纪初由希腊的哥胪士兄弟建造的洋行改造成经营云南风味的餐馆(图2)。这个近百年的老建筑因此获得了新生,重新在社会生活中焕发了活力。
  个碧石铁路个旧站附近的个碧临屏公司在经过修葺后,一半改建成了个碧石铁路博物馆,另一半也成了颇有档次的“法国楼”餐厅,其内部装修基本维持原法式风格。这种保护和利用并举的思路符合时代发展并尊重历史,可以为滇越铁路沿线建筑再利用提供启示。
  滇越铁路沿线的历史建筑保护进程中,新建建筑是必要也是必需的。关于历史建筑保护项目中如何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国内外众多学者各抒己见。有相当多的观点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建筑的真实性和原始性,应该限制现代化的建筑插入到传统民居聚落中。笔者认为,保护和改建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传统不是静止的,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对历史性建筑局部保持原状是可能的,但对建筑群保持原状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可能也不恰当。在建筑保护中,不改变原状应该只是一种手段而非原则。新旧共融而非全新或全旧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更是一个如何在建筑保护基础上使历史性建筑与当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并融入其中的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才不会落入僵化和单纯的模仿反复。如果保护的目的仅是把新时代的建筑修得和一百年前一样,那么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否定。
  社会发展无可非议,在传统建筑的群体保护中对原有建筑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历史性建筑改建应该更注重其内在的文化性,延续其内在精神内涵。虽然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某些形态或是局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提炼历史性建筑的某些特征,延续某些文化符号,使“特色”透过一些细节一些局部散发出来。譬如,门窗及栏杆形制的使用,某些构造在新建建筑中的强调,建筑装饰的提炼利用,原有建筑色彩的使用,等等。在滇越铁路沿线车站景观改造特别是特色小城镇建筑设计中,这一点就显得很重要。
  备受火车迷喜爱的云南铁路博物馆,旧址是利用滇越铁路车站候车室建立的,2004年开馆。2011年9月,该馆因昆明地铁建设拆除,后在原址动工扩建新馆。新馆由南馆和北馆组成,南馆以百年滇越铁路“云南府站”法式古典建筑为原型,延续了原有老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在建筑的构件和装饰上传承了沿线建筑特有的元素和符号,体现了现代化和时代特色,把“古典”和“现代”合理融合,在新建建筑中很好地体现了“旧”。
  四、结语
  滇越铁路沿线历史性建筑的保护对于云南建设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的目的不仅是生硬地保存下来,而且对建筑进行再利用,使其能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发挥新的作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段锡.1910年的列车——滇越铁路百年纪事[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展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对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它能引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 技能大赛 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面向职业院校在籍学生和专任教师,围绕职教专业和相应岗位要求组织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这是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展示了职业学校
摘 要: 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已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冲击。本文通过阐释MOOC的特征,分析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探究传统课堂与MOOC结合的可行性,并提出有效的结合方式,旨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MOOC 传统教学 在线课程 互联网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rs)是近些年才推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在线课程教学模式,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应抓住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相应的课程更应根据企业相应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改革。《国际电子商务》作为培养学生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以阿里巴巴公司的“速卖通”和“出口通”为授课操作平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跨境平台操作能力。  关键词: 跨境电商 教学模式 速卖通 出口通  一、《国际电子
摘 要: 在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将信息技术教育视为单纯技能培训的倾向,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把一个个陌生的学习者领进门,告诉他们注意事项和基本游戏规则,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  进入21世纪,
摘 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语言,良好的教师语言文化修养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提高语言文学修养非常重要。本文从教师语言修养的基本要求出发,介绍提高教师语言文学修养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语言文学修养 语言技能 提升策略  一、教师语言修养的要求  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以普通话的形式表达。教师语言的运用面对的是特定人群,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并围绕一个特定的主
摘 要: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作为国内最大的千户苗寨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深层次的民族民俗开发,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一直是制约西江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基于现状,西江旅游应该朝怎样的方向发展,应采取何种措施加强游客旅游活动的重复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西江千户苗寨 民族旅游 可持续发展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