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为了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我们做了以下几点教学尝试:1.课文教学时,紧扣可训练的写法要点,指导学生并让学生练习。2.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拓宽学生的阅读面。3.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实践活动,营造书香氛围。
关键词:阅读 写作 课内指导 课外辅助 活动促进
引言
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为了做到“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课文教学时,紧扣可训练的写法要点,指导学生并让学生练习
教材是很好的写作范本,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努力挖掘每篇教材中潜藏的写法要点,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后,在课堂上进行指导。细致指导之后,再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练笔。
课堂上的写作训练最常用的是仿写。精彩的排比句式、细致的小动物外形描写、有条理的景点介绍等都是绝佳的仿写对象。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内容,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番师生交流、讨论之后,课文的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其次,让学生寻找文章写法上的妙处,并说出妙在哪。请了多位学生回答,大家基本找准课文的核心写法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反复诵读写得精彩的语段,总结作者的写法,把写法的要点板书到黑板上。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再对训练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点评,尽量做到教会所有学生修改自己的仿写内容。
大量的仿写,让学生既明确了规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样,也习得了遣词造句的方法。
课堂写作训练还可以是改写。如教学古诗时,我们让学生在弄懂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将古诗改编成情景小故事。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少部分写作能力弱的孩子,我们采用单独辅导或学习小组互助两种方式,教会他们如何将简单的情节扩充成详细、生动的故事。改写训练,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高年级的语文课文,有的意蕴深刻、欲言又止,因此,课堂上我们还会带学生进行补白训练。如教学《诺贝尔》一课时,当读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将自己炸伤时,人们对诺贝尔的评价作者并没有具体描写。我抓住这个文本留白,让学生当堂写一写周圍的邻居们在得知诺贝尔炸伤自己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学生们写完补白内容后,教师请他们在课堂上念一念,所有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再次加深了诺贝尔精神品质的理解。
长期的课堂写作训练,让多数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技巧,再完成教材中的习作时,他们基本都能超过400字。长期的课堂阅读指导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之后,学生的写作言之有物,不再为写作而痛苦。
二、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写作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只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关注写作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专项指导。在我们的班级里,一直有“每月共读一本书”的读书活动,但是,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弱,读通句子都很困难,往往一个月结束了,连共读书目都没有读完,更别谈读有收获了。为了达到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保障每个学生真的能够用心去读共读书目,我们通常会在每个月的上旬,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专门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指导课上,首先会带着学生先读目录,大致了解书本的主要内容。接着,挑选出一篇精彩章节的片段,带学生一起品读,读出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最后,说出书中某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当学生都期盼着教师说出情节时,阅读指导课到此而止。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可是又不知道答案,只好自己去寻找的答案,从而展开阅读。
如我们在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时,阅读指导课就是这样上的:1.带领学生共读封面、扉页、目录、内容提要等信息,让学生大致了解《城南旧事》说的是小英子小时候在北京耳闻目睹的一些奇闻逸事。2.师生共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篇章,通过分角色朗读和抓关键词谈感受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小英子和爸爸的父女情深。3.老师告诉所有学生,在爸爸去世后,小英子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学生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阅读指导课戛然而止。学生遗憾、纠结的表情让教师欣喜,因为接下来他们会做什么,已经从他们的面部表情读出来了。从此,学生的书包里多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课间学生们三五成群,都在交流读书感受,或是对人物命运的感叹,或是对书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展开讨论……此时,再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让学生把阅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多次表达之后,学生发现写作是最佳的倾吐方式,以后他们自己在读书和生活中都会有感而写。
这样的阅读指导课屡见不鲜,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爱上了阅读。阅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阅读也让他们成为爱写作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升级为情感丰富的写作表达,是老师们最想看到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有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做保障,学生都愿意去读书了,可是阅读和写作的质量还需要老师们去把控。因此,我们还围绕着“每月共读书目”开展了几项实践活动。
(一)课前三分钟口述精彩片段
每节语文课开始之前,请一名同学上台口述摘抄本上记录的精彩片段。学生先写再记,由记到说,全班轮流,人人参与。摘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做好积累;口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从乐写变成了会写。
(二)结合“共读书目”中的热点话题,写循环日记
学生在共读一本书时,大家会热烈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情节……偶尔,教师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记下他们的热点话题,让学生写循环日记。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经历了一周的同话题写作之后,不仅厘清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还能在学习小组内取长补短,提升个人写作能力。这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阅读,让写作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三)“好书推荐会”竞选会
每学期期末考试之前,所有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写循环日记推荐自己认为的好书,小组内选出推荐的优胜者在全班进行“好书推荐”展示,8个学习小组推荐8本好书,这8本书就是下个学期的“共读书目”。
在全员推荐好书的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很多好书的同时,充分感知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更重要的是通过推荐图书,学生们又多了一次写作的机会。他们带着喜爱的情感去推荐书目,自然会表达得更出彩。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多写、多练,是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以上都是我们在平时教学工作实践中的教学尝试,通过学生作文字数的增加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我看到了思考后的教学尝试带来的曙光。只要课内、课外双管齐下,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责任编辑:黄大灿
关键词:阅读 写作 课内指导 课外辅助 活动促进
引言
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为了做到“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课文教学时,紧扣可训练的写法要点,指导学生并让学生练习
教材是很好的写作范本,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努力挖掘每篇教材中潜藏的写法要点,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后,在课堂上进行指导。细致指导之后,再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练笔。
课堂上的写作训练最常用的是仿写。精彩的排比句式、细致的小动物外形描写、有条理的景点介绍等都是绝佳的仿写对象。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内容,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番师生交流、讨论之后,课文的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其次,让学生寻找文章写法上的妙处,并说出妙在哪。请了多位学生回答,大家基本找准课文的核心写法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反复诵读写得精彩的语段,总结作者的写法,把写法的要点板书到黑板上。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再对训练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点评,尽量做到教会所有学生修改自己的仿写内容。
大量的仿写,让学生既明确了规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样,也习得了遣词造句的方法。
课堂写作训练还可以是改写。如教学古诗时,我们让学生在弄懂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将古诗改编成情景小故事。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少部分写作能力弱的孩子,我们采用单独辅导或学习小组互助两种方式,教会他们如何将简单的情节扩充成详细、生动的故事。改写训练,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高年级的语文课文,有的意蕴深刻、欲言又止,因此,课堂上我们还会带学生进行补白训练。如教学《诺贝尔》一课时,当读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将自己炸伤时,人们对诺贝尔的评价作者并没有具体描写。我抓住这个文本留白,让学生当堂写一写周圍的邻居们在得知诺贝尔炸伤自己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学生们写完补白内容后,教师请他们在课堂上念一念,所有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再次加深了诺贝尔精神品质的理解。
长期的课堂写作训练,让多数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技巧,再完成教材中的习作时,他们基本都能超过400字。长期的课堂阅读指导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之后,学生的写作言之有物,不再为写作而痛苦。
二、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写作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只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关注写作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专项指导。在我们的班级里,一直有“每月共读一本书”的读书活动,但是,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弱,读通句子都很困难,往往一个月结束了,连共读书目都没有读完,更别谈读有收获了。为了达到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保障每个学生真的能够用心去读共读书目,我们通常会在每个月的上旬,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专门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指导课上,首先会带着学生先读目录,大致了解书本的主要内容。接着,挑选出一篇精彩章节的片段,带学生一起品读,读出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最后,说出书中某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当学生都期盼着教师说出情节时,阅读指导课到此而止。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可是又不知道答案,只好自己去寻找的答案,从而展开阅读。
如我们在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时,阅读指导课就是这样上的:1.带领学生共读封面、扉页、目录、内容提要等信息,让学生大致了解《城南旧事》说的是小英子小时候在北京耳闻目睹的一些奇闻逸事。2.师生共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篇章,通过分角色朗读和抓关键词谈感受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小英子和爸爸的父女情深。3.老师告诉所有学生,在爸爸去世后,小英子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学生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阅读指导课戛然而止。学生遗憾、纠结的表情让教师欣喜,因为接下来他们会做什么,已经从他们的面部表情读出来了。从此,学生的书包里多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课间学生们三五成群,都在交流读书感受,或是对人物命运的感叹,或是对书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展开讨论……此时,再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让学生把阅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多次表达之后,学生发现写作是最佳的倾吐方式,以后他们自己在读书和生活中都会有感而写。
这样的阅读指导课屡见不鲜,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爱上了阅读。阅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阅读也让他们成为爱写作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升级为情感丰富的写作表达,是老师们最想看到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有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做保障,学生都愿意去读书了,可是阅读和写作的质量还需要老师们去把控。因此,我们还围绕着“每月共读书目”开展了几项实践活动。
(一)课前三分钟口述精彩片段
每节语文课开始之前,请一名同学上台口述摘抄本上记录的精彩片段。学生先写再记,由记到说,全班轮流,人人参与。摘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做好积累;口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从乐写变成了会写。
(二)结合“共读书目”中的热点话题,写循环日记
学生在共读一本书时,大家会热烈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情节……偶尔,教师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记下他们的热点话题,让学生写循环日记。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经历了一周的同话题写作之后,不仅厘清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还能在学习小组内取长补短,提升个人写作能力。这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阅读,让写作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三)“好书推荐会”竞选会
每学期期末考试之前,所有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写循环日记推荐自己认为的好书,小组内选出推荐的优胜者在全班进行“好书推荐”展示,8个学习小组推荐8本好书,这8本书就是下个学期的“共读书目”。
在全员推荐好书的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很多好书的同时,充分感知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更重要的是通过推荐图书,学生们又多了一次写作的机会。他们带着喜爱的情感去推荐书目,自然会表达得更出彩。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多写、多练,是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以上都是我们在平时教学工作实践中的教学尝试,通过学生作文字数的增加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我看到了思考后的教学尝试带来的曙光。只要课内、课外双管齐下,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