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决定了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单元组设计的原则。单元组设计以单元目标为统领,以板块推进为依托,瞻前顾后,循序渐进,实现板块教学与单元组设计的深度融合,达到语文学习提质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板块教学 单元组设计
根据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这套教材继承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优点,创新了编写理念,实现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密切结合,在体例设计、单元安排、课文选择、课后练习、习作呈现等方面都有创新,是一套高质量的新教材。
统编教材推广使用前,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较多,教学方法与策略不尽相同,教学侧重点也有差别。在统编教材使用过程中,不少老师难以摆脱原有教材的束缚,未能很好地落实编者意图、突出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效率低下,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开展了统编教材单元组设计的探索,在宏观的教材体系与微观的课时教案之间进行中观的单元组设计,力求实现目标导向、精准施策、有效学习。
一、统编语文教材的双线结构
统编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就是双线结构,一条線是人文主题,一条线是语文要素,实际上就是按照“文道结合”的思想组织单元,即几篇课文围绕着一个主题,这就是“道”;几篇课文又承载着一两种阅读或习作的能力训练,这就是“文”。这样的编排,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具体落实到一篇一篇课文学习中,同时按年段将语文要素合理安排到各个单元,实现螺旋上升。为了体现语文的丰富多彩,教材特别安排了阅读策略、习作、综合性学习等特殊单元,做到文章体裁与文章题材的有机统一。
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具有挑战性。有些经典课文,例如《开国大典》《荷花》《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在以前的各种版本中都有使用,但由于承担的训练任务不同,教学时的侧重点就有很大差别。有些课文,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匆匆》等,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交给学生习作方法,阅读时重点不再是理解内容;还有些课文,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漏》《小英雄雨来》等,篇幅较长,突出重点、长文短教就是挑战。
二、板块教学与单元组设计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组织实施了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改革项目——板块教学与单元组设计深度融合,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板块教学,就是将课文内容划分为若干板块,每个板块承担的训练任务分别对应单元组目标的一个方面。这里的板块有两层意思:一是单元的目标板块,就是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两大板块,语文要素又包括两三个板块;二是课文的内容版块,每篇课文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可以超越段落结构,对应相应的主题或要素。教学时,运用整体入手的原则,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板块推进,承担相同训练任务的板块遵循详略原则,避免重复。
单元组设计是大单元备课,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将单元放到整册教材中,审视单元在整册中的位置、承担的任务、前后的联系;二是将单元内的每篇课文放到单元中审视,并将单元训练点合理分配到各篇课文,明确每篇课文承担的学习任务。单元组设计要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瞻前顾后就是“一片树林”要放到“广袤的森林”中,看看前前后后都有些什么;左右逢源就是兼顾每一篇课文,合理分配板块任务。
板块教学与单元组设计深度融合,将教学的“点”与“面”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指向更准确、方法更清晰,让有限的40分钟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到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三、单元组设计的基本要点
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既要有宏观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又要体现微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真正让单元组设计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必须抓住要点,整体谋划,有序展开。
(一)明确单元整体目标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单元整体目标以单页形式排在单元组前,单元人文主题用名言、俗语、诗句等来表达,例如六年级上册八个单元,人文主题分别是: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杨绛);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又有生活的影子;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梁·萧统);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为两条,一条指向阅读,另一条指向习作,比如六上第七单元,第一条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是阅读能力的要求,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理解语言文字;第二条语文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这是习作能力的要求,写感受,写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突出作文的立意。语文要素也有设计为三条的,其中前两条指向阅读,第三条指向习作,比如四上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了解单元整体目标还不够,还要做到“明确”,就是前后联系,把握好“度”。五上第一单元“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与六上第七单元“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同样要求写感受,五上的感受指向一种事物,是对事物的认识;六上的感受指向内心,是对自己的认识。
(二)寻找实现目标的板块支撑
目标确定以后,寻找承载目标的板块就成为关键。六上第一单元要求“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有《草原》《丁香结》《古诗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怎样“想开去”呢?《草原》一课由草原的景色美想到草原的人美,由草原的广阔无边想到草原人的热情好客,两个板块,一种方法,那就是类比想象;《丁香结》一课由丁香的多、丁香的美,到对丁香的爱、对生活的爱,两个板块,又一种方法,迁移想象;《古诗三首》想“野旷天低树”“黑云翻墨未遮山”“清风”“蛙声”“稻花香”;《花之歌》物我合一,化身美好事物,更是无限想象。
(三)设计板块的教学思路
以《丁香结》为例。两个板块:丁香,丁香结。丁香板块以数量多、丁香美为线展开学习,这里的美不仅仅指花色洁白,重要的是陪伴了作者的生活,滋润了作者的“文思和梦想”。丁香结板块以古人诗句、人生问题为线展开学习,一是作者的认识古已有之,二是作者心胸更加宽广,生活问题本是无奈,但作者却认为问题就是人生的味道。这就是“想开去”。
(四)组织单元目标达成评价
评价是杠杆,是导向,组织单元达标评价,就是在单元学习完成后,依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评价要点,在兼顾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突出单元能力,实现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
(五)反思单元组设计的整体优化
单元教学结束后,结合学生达标评价,进行设计反思,检讨单元教学设计的得失,提出改进的路径,实现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大灿
关键词:小学语文 板块教学 单元组设计
根据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这套教材继承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优点,创新了编写理念,实现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密切结合,在体例设计、单元安排、课文选择、课后练习、习作呈现等方面都有创新,是一套高质量的新教材。
统编教材推广使用前,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较多,教学方法与策略不尽相同,教学侧重点也有差别。在统编教材使用过程中,不少老师难以摆脱原有教材的束缚,未能很好地落实编者意图、突出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效率低下,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开展了统编教材单元组设计的探索,在宏观的教材体系与微观的课时教案之间进行中观的单元组设计,力求实现目标导向、精准施策、有效学习。
一、统编语文教材的双线结构
统编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就是双线结构,一条線是人文主题,一条线是语文要素,实际上就是按照“文道结合”的思想组织单元,即几篇课文围绕着一个主题,这就是“道”;几篇课文又承载着一两种阅读或习作的能力训练,这就是“文”。这样的编排,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具体落实到一篇一篇课文学习中,同时按年段将语文要素合理安排到各个单元,实现螺旋上升。为了体现语文的丰富多彩,教材特别安排了阅读策略、习作、综合性学习等特殊单元,做到文章体裁与文章题材的有机统一。
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具有挑战性。有些经典课文,例如《开国大典》《荷花》《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在以前的各种版本中都有使用,但由于承担的训练任务不同,教学时的侧重点就有很大差别。有些课文,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匆匆》等,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交给学生习作方法,阅读时重点不再是理解内容;还有些课文,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漏》《小英雄雨来》等,篇幅较长,突出重点、长文短教就是挑战。
二、板块教学与单元组设计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组织实施了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改革项目——板块教学与单元组设计深度融合,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板块教学,就是将课文内容划分为若干板块,每个板块承担的训练任务分别对应单元组目标的一个方面。这里的板块有两层意思:一是单元的目标板块,就是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两大板块,语文要素又包括两三个板块;二是课文的内容版块,每篇课文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可以超越段落结构,对应相应的主题或要素。教学时,运用整体入手的原则,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板块推进,承担相同训练任务的板块遵循详略原则,避免重复。
单元组设计是大单元备课,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将单元放到整册教材中,审视单元在整册中的位置、承担的任务、前后的联系;二是将单元内的每篇课文放到单元中审视,并将单元训练点合理分配到各篇课文,明确每篇课文承担的学习任务。单元组设计要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瞻前顾后就是“一片树林”要放到“广袤的森林”中,看看前前后后都有些什么;左右逢源就是兼顾每一篇课文,合理分配板块任务。
板块教学与单元组设计深度融合,将教学的“点”与“面”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指向更准确、方法更清晰,让有限的40分钟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到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三、单元组设计的基本要点
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既要有宏观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又要体现微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真正让单元组设计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必须抓住要点,整体谋划,有序展开。
(一)明确单元整体目标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单元整体目标以单页形式排在单元组前,单元人文主题用名言、俗语、诗句等来表达,例如六年级上册八个单元,人文主题分别是: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杨绛);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又有生活的影子;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梁·萧统);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为两条,一条指向阅读,另一条指向习作,比如六上第七单元,第一条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是阅读能力的要求,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理解语言文字;第二条语文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这是习作能力的要求,写感受,写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突出作文的立意。语文要素也有设计为三条的,其中前两条指向阅读,第三条指向习作,比如四上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了解单元整体目标还不够,还要做到“明确”,就是前后联系,把握好“度”。五上第一单元“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与六上第七单元“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同样要求写感受,五上的感受指向一种事物,是对事物的认识;六上的感受指向内心,是对自己的认识。
(二)寻找实现目标的板块支撑
目标确定以后,寻找承载目标的板块就成为关键。六上第一单元要求“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有《草原》《丁香结》《古诗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怎样“想开去”呢?《草原》一课由草原的景色美想到草原的人美,由草原的广阔无边想到草原人的热情好客,两个板块,一种方法,那就是类比想象;《丁香结》一课由丁香的多、丁香的美,到对丁香的爱、对生活的爱,两个板块,又一种方法,迁移想象;《古诗三首》想“野旷天低树”“黑云翻墨未遮山”“清风”“蛙声”“稻花香”;《花之歌》物我合一,化身美好事物,更是无限想象。
(三)设计板块的教学思路
以《丁香结》为例。两个板块:丁香,丁香结。丁香板块以数量多、丁香美为线展开学习,这里的美不仅仅指花色洁白,重要的是陪伴了作者的生活,滋润了作者的“文思和梦想”。丁香结板块以古人诗句、人生问题为线展开学习,一是作者的认识古已有之,二是作者心胸更加宽广,生活问题本是无奈,但作者却认为问题就是人生的味道。这就是“想开去”。
(四)组织单元目标达成评价
评价是杠杆,是导向,组织单元达标评价,就是在单元学习完成后,依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评价要点,在兼顾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突出单元能力,实现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
(五)反思单元组设计的整体优化
单元教学结束后,结合学生达标评价,进行设计反思,检讨单元教学设计的得失,提出改进的路径,实现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