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本市开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参与这一研讨活动过程中,我感悟很多:教师在讲台讲,学生乖乖听,考试背考点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我们的老师传授给我们,现在我们又这样教给我们的学生。政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有趣的思辨却成了老师单调的讲授和学生枯燥的背诵,学生当然对政治课失去兴趣。我对学生进行调查,很多学生认为在中学所有学科中,政治课教材与现实的脱节,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政治课考试没有体现政治课本身的特点等原因使政治课成为最空洞、最乏味的学科。有人与我交谈时,他对我说政治课早就该砍掉。我当时心中很不是滋味,但我在心里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我的学生觉得政治课是最实用、最生动、最喜欢的学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学”、“乐学”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也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慧之母”。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实践上看也是如此,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学习能力怎么可能高呢?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把学生的兴趣引到学习政治课上,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和学生要做哪些事情呢!
一、改进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需要新教育观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善学,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政治课其实是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政治课里所学习的心理、法律、社会、经济、哲学等都直接与学生生活的社会和自己的人生相关,并能直接帮助他们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政治课就其内容本身而言,它就是学生认识社会,设计人生,走向未来的航标和指针。政治课的这个特点使政治教师完全有可能大胆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现代创新教学的新天地。
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与当地的著名企业联系,请他们到学校来介绍如何搞好产品的质量、营销、服务,如何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去参观生产流水线,了解工人们对产品质量的看法,聆听营销人员进行营销活动的亲身经历;去农村参观蔬菜基地和蔬菜运销公司,目睹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具体过程,认识农业产业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了教材知识与身边生活的结合,大加强学生对政治课的亲切感和吸引力。学生们才会真正觉得把课本知识学活了,而且记忆深刻。
抓住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现实存在的现象和评论论以及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政治活动成为有吸引力的活动,使政治课堂成为有活力和生机的课堂,这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口号和目标。课堂教学始终是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充满魅力,让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做法和希望。在课堂上,简洁地理出教材体系,用大量的材料要么让学生论证观点,要么让他们分析主题。青年学生大都喜欢流行的散文、意林小品之类的小文章,这些短文大都意韵深刻,表达一个人生的哲理,这与哲学常识的内容相衔接的很多。既然学生这么喜欢,为什么不可以把他们用来作为教学的材料呢?于是,在讲认识自己的时候,不惜花一点时间把林清玄的《木炭与沉香》、刘墉的《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等材料给予学生,让他们结合教材思考。学生看到教材居然与他们喜欢阅读的内容这么多一致的地方,他们的那种兴奋、那种专注令人感动。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开头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新课导入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用歌曲、小品、故事、名言警句、新闻资讯、时事、生活事例、恰当的比喻等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政治课讲的本来就是生活,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政治课没有必要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尽是理论。要知道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课堂中,认真听课,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人的学习始于“疑”。有疑问,才能激起求知欲。如果顺从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例如: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质疑。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提问。学会了质疑,还要尝试解疑。我们提倡学生在千方百计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要关注课后思考题,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尝试解决难题时,我们引导学生以课文为根本,以字典、课外资料为辅,多读课文,细读课文,去寻找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解疑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课外资料、上下文等将自己的体会,感受,联想等简单批注下来。在质疑解疑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将已解决的问题后画钩,未解决的问题后画叉。上课时,带着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来有目的地听讲,这样,既不把知识讲厌,又注意引导学生探讨,教学过程有张有弛,高潮迭起,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主动去发现“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与传统的教学是不同的。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一、改进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需要新教育观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善学,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政治课其实是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政治课里所学习的心理、法律、社会、经济、哲学等都直接与学生生活的社会和自己的人生相关,并能直接帮助他们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政治课就其内容本身而言,它就是学生认识社会,设计人生,走向未来的航标和指针。政治课的这个特点使政治教师完全有可能大胆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现代创新教学的新天地。
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与当地的著名企业联系,请他们到学校来介绍如何搞好产品的质量、营销、服务,如何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去参观生产流水线,了解工人们对产品质量的看法,聆听营销人员进行营销活动的亲身经历;去农村参观蔬菜基地和蔬菜运销公司,目睹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具体过程,认识农业产业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了教材知识与身边生活的结合,大加强学生对政治课的亲切感和吸引力。学生们才会真正觉得把课本知识学活了,而且记忆深刻。
抓住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现实存在的现象和评论论以及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政治活动成为有吸引力的活动,使政治课堂成为有活力和生机的课堂,这是我们政治课教学的口号和目标。课堂教学始终是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充满魅力,让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做法和希望。在课堂上,简洁地理出教材体系,用大量的材料要么让学生论证观点,要么让他们分析主题。青年学生大都喜欢流行的散文、意林小品之类的小文章,这些短文大都意韵深刻,表达一个人生的哲理,这与哲学常识的内容相衔接的很多。既然学生这么喜欢,为什么不可以把他们用来作为教学的材料呢?于是,在讲认识自己的时候,不惜花一点时间把林清玄的《木炭与沉香》、刘墉的《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等材料给予学生,让他们结合教材思考。学生看到教材居然与他们喜欢阅读的内容这么多一致的地方,他们的那种兴奋、那种专注令人感动。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开头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新课导入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用歌曲、小品、故事、名言警句、新闻资讯、时事、生活事例、恰当的比喻等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政治课讲的本来就是生活,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政治课没有必要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尽是理论。要知道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课堂中,认真听课,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人的学习始于“疑”。有疑问,才能激起求知欲。如果顺从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例如: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质疑。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提问。学会了质疑,还要尝试解疑。我们提倡学生在千方百计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要关注课后思考题,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尝试解决难题时,我们引导学生以课文为根本,以字典、课外资料为辅,多读课文,细读课文,去寻找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解疑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课外资料、上下文等将自己的体会,感受,联想等简单批注下来。在质疑解疑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将已解决的问题后画钩,未解决的问题后画叉。上课时,带着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来有目的地听讲,这样,既不把知识讲厌,又注意引导学生探讨,教学过程有张有弛,高潮迭起,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主动去发现“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与传统的教学是不同的。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