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专家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aob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脏外科领域挑战自我。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让濒临绝境的生命重获新生。
  吴清玉是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有人说他胆子大,别人不敢碰的手术他都接下来。其实在一次次自我超越的复杂手术背后是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
  吴院长从事心脏外科手术30多年。在日常工作中几乎从来不拒绝他的病人,不管病情多么复杂,做手术有多大的风险,只要有希望他就会争取。他特别能理解病人及亲属面对病情恶化,无能为力的心情,这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吴清玉说,我家在东北黑龙江望奎县,那里冬天特别冷,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那时家里经济条件都比较差,最常见的病是慢性支气管炎,也就是肺气肿,肺炎性心脏病,几乎家家有这种病人,腿肿、喘不上气、咳嗽。我母亲就是咳嗽,成年累月看到她这样痛苦,很难受。当时想,我能够做什么呢?应该做个大夫。
  还是个孩子的吴清玉看着自己的亲人生病,又没有办法去帮助他们,心里很痛苦。
  吴清玉说,现在很多病人来找我,我觉得如果能够帮他们把病治好,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就可以工作,为社会为国家做很多贡献。这种性命相托的信任,你自然而然不会拒绝,你必须想办法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们。
  2004年冬天,一位怀着身孕的母亲来到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找到吴清玉大夫。孕育新的生命对每个母亲来说都是最幸福的时刻,但她的孩子却被查出患有完全性大动脉移位等一系列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吴清玉之前做过类似的手术,但要为刚出生的孩子做手术还是第一次。吴清玉勇敢地选择了挑战。他让这位母亲放心,孩子出生后马上实施手术。得到吴清玉的保证,孩子在清华第一附属医院顺利降生了。出生后,孩子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吴清玉说,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的血流从右心到肺里去,氧合后再从左心主动脉出来到全身。他却长错了地方,主动脉长在右心了,所有的静脉血都到全身去了,他全身没有氧。肺动脉长到左心了,所以氧合的血不断地从肺到左心,然后再到肺里去,不能到全身,所以他活着就凭动脉导管,胎里头有的这种交通活着。这种情况下,要做手术,就得把两个血管重新换回来。同时要把连着心脏的血管挪地方。
  吴清玉说,可以想象,非常小的器官都集中在一起,而且它里面还挨着瓣膜,要开口挪地方,如果在切、剪过程中,哪个地方偏差一点,损伤一点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为孩子刚刚出生,心脏只有鹌鹑蛋大小,要在上面做如此复杂的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吴清玉原计划第二天再为孩子做手术,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手术的危险。但孩子出生11个小时后,出现了呼吸急促,全身发紫的状况。生命垂危,吴清玉当机立断:马上为孩子实施手术。而在这一天里,他已经做了3台心脏外科于术。晚上6点,吴清玉又一次走上手术台,虽然他已相当疲惫,但是手术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吴清玉说,孩子一会儿心跳快,一会儿又慢下来。要做这个手术,这么点的小孩,主动脉是很细的,要在这里捅管,让机器把血打到他全身去。另外从两条血管上插管,把他的血引流到机器里去。里面还要插管,把心脏血吸空。还要插管给心脏保护液,建立体外循环。那么小一个心脏要插那么多根管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主动脉的管子,切口后不能马上插进去,一冒血病人可能就没了。
  吴清玉说,一个很著名的专家曾说,做心脏外科大夫、做好大夫一定要是很聪明的人,但不是聪明的人都能做大夫。吴清玉认为,光有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定力,他觉得做外科大夫定力非常重要。这个定力像战场上千军万马厮杀对垒,在失利状态下,一个将军要做到临危不乱。定能够知道变,变的过程中知道怎样能够安定下来,这是很重要的。
  凌晨一点,在持续了近7个小时后,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快5岁了,和其他年纪相仿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吴清玉帮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大的一个挑战。而这场手术也是吴清玉实施的所有手术中患者年龄最小的一次。
  多年来的积累让吴清玉对手术的每个环节了如指掌。但每次手术前,他还是要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制定多套手术方案。有人说吴清玉胆大,什么手术都敢做。但吴清玉却是个十分谨慎细心的人。20世纪80年代,刚刚大学毕业的吴清玉被分配到北京阜外医院,做了一名心脏外科大夫。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挑战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也是当时全球心脏外科的一大难题:法洛四联症。
  吴清玉说,这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状况。20多年前,法洛四联症在阜外医院手术例数很少,且死亡率很高。主要的并发症是肺不好,然后肾不好。
  法洛四联症是由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心室间隔膜缺损和右心室肥厚4种基本病变组成的病症。因为病症复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学界很难找到一种统一、有效的治疗办法。20年前,这种病症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当时刚分配到阜外医院的吴清玉,将他所有病人的情况一记录下来,希望能够在这其中找到一些规律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尽管当时他还不是主治大夫。
  吴清玉有时一个多星期不回家,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观察最后到底发生怎样的结果。他说,心脏里面的肌肉从哪儿切开,切多长的口,切掉多少,每个病人都不一样。标准怎么掌握,所以我们把这些问题一个个都形成一个标准,根据对很多病人的观察,最后得出结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做到了99%成功。
  从1984年开始,吴清玉不管工作多辛苦,下班回家都要把每个病人一天的情况记录在案。直到现在,吴清玉还珍藏着这些本子,里面记录了上千个病人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这些努力,吴清玉用3年时间就成功解决了法洛四联症病变的一系列问题,同时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疗方案。1996年,吴清玉把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著名的医学杂志上,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在之后的10年里,吴清玉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先后解决了三尖瓣闭损、下移等一系列世界医学难题。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心脏外科的水准,把中国心脏外科水平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吴清玉每天要做一台甚至多台心脏搭桥手术。如今吴清玉做过的心脏搭桥手术已达到3000台。现在北京几乎每个医院的门诊都能为这样的病人实施手术。但是,早在10年前,心脏搭桥手术还是一个高风险、高死亡率的大手术。很多病人和大夫都不会冒险选择手术。但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加,心脏搭桥手术必须在中国开展普及。为此,吴清玉特意选择去澳大利亚学习。
  吴清玉说,在国外是去观摩,一般情况下不会给你做,但你要细心观察。我们在国外天天看着他们怎么解决问题。过去我们更多是考虑跟手术无关的一些问题,比如体外循环问题、手术后处理问题、麻 醉问题,把这些列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后来我提出来,手术是最重要的原因,一定要把手术做好。什么样的病人要做手术,手术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地方。因为手术台上患者的血管不像模型上的血管,都摆在这里。实际上很多病人的血管你看不见,表面都被脂肪盖住了。而且在手术台上要知道哪个血管有病,怎么知道,是根据造影,所以一定要把造影的结果在脑子里记清楚,才能准确找到这个地方。开始时,甚至一些专家可能都会接错地方。这里有很多细节,我们叫作手术适应症。
  在澳大利亚的两年时间里,吴清玉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学习,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我国病人具体情况的手术办法。回国后,吴清玉仅用3年时间就把心脏搭桥手术的成功率提高到了99.5%以上。
  吴清玉说,第一你要找到合适的病人,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做,所以叫适应症。第二要找到细节,最重要的是把缺血的地方解决好。第三是要把桥做好,长短、大小、角度、吻合,要把细节做好。2001年,我们一年就能做1000例这种手术了,死亡率下降到1%左右。像四联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我们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来,吴清玉培养了国内第一批能完成心脏搭桥手术的骨干大夫,并且逐渐地将此技术普及到全国,挽救了众多冠心病患者的性命。2002年,因提高冠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吴清玉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一名外科大夫,吴清玉每天都保持着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30年间,他只因为手部血管瘤手术休息过两个星期。
  每一个病例都是不一样的,吴清玉说,做心脏外科手术如履薄冰,但你一直都要走下去。就像走钢丝的人,普通人看起来很危险,但是作为演员,他会努力,怎么走得更高、更远,那是他的职业。同样,我们的职业规定了我们必须这样做,才能成为所有患者和社会需要的好大夫。在这种精神指导下,把医院科室做好是必须的。很多人会说,做大夫很辛苦。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在手术台上不吃不喝。我们很多大夫也有心脏病,这些病,跟他们给病人治病是有关的。我们有时为了病人的健康,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就像在战场上,不可能有哪个战士因为自己要生存就退缩,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需求。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可能发展,才可能延续。
  每天,吴清玉很晚才能离开医院,如果有手术,甚至会忙到更晚。他说,选择了作医生就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路。而在这条路上,吴清玉永远不知疲惫。
  多年来,吴清玉一直有两个梦想:一是能让他的所有患者,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另一个就是让中国的心脏外科手术,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让全世界的同行们都能认同中国人在这方面作出的成就。
其他文献
它,压力堪与大炮发射时媲美;它,臂架伸展长度世界排名第一。  混凝土是修建楼房必需的建筑材料。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建高楼已是普遍现象,动辄几十上百层。那么,高楼建设中,混凝土是怎样被输送到好几百米高度的呢?  建高楼时,要用混凝土拖式泵输送混凝土。拖式泵的前方连接输送管道。大楼有多高,管道就接多长,混凝土通过管道被输送到所需的高度上。也就是辆小汽车大小的拖式泵,真的能把混凝土输送到好几百米高的地方
期刊
学者谢冰游历山西天龙山时,发现北齐时期的一百多尊佛像的佛头都不见了。他决心要找回佛首,重现天龙山精美的石刻艺术,于是开始了长达8年的奔走。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有一座天龙山,属于吕梁山脉的分支,海拔1700多米,山势险峻,松柏成荫。1400多年前,南北朝东魏时期,当地佛教盛行,开始在天龙山建造石窟,雕凿佛像,工程持续了100多年。凿出了25个石窟,佛祖、菩萨、金刚造像500多个。可是,这些精美
期刊
说到银行卡的用卡安全,大家更多注意的是自动提款机的提款安全和网上交易的交易安全。您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也有可能被人把密码偷走呢?浙江金华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利用电话盗取密码的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究竟是怎么盗取密码的呢?  2010年5月27日,金华一家电器配件公司的负责人王女士,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手机上有两条银行发来的转账信息。  王女士说,我一看有短信,是我账上有3万多元转出去了;再一看,晚上12点
期刊
恐龙曾经是地球的霸主,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然而,这样一个带给人类无限想像力的物种,竟然在6500万年前戏剧般地消失了。是什么原因让恐龙彻底销声匿迹?更让人担忧的是,恐龙的消失是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人类是否会重蹈恐龙的命运?    它是曾经令人生畏的巨无霸  它是曾经统治地球者的代名词  然而神秘力量使恐龙王国瞬间覆灭  天外来客的袭击牵引着我们探寻恐龙灭亡之谜     《“天外来客”
期刊
历史上有这么一部奇书,虽然它不能帮人们练成盖世武功,但能够帮人们发财致富。有一个国家得到了它,实现了国家富强;有一个人得到了它,成为天下首富。这部奇书就是《计然之策》。靠着《计然之策》,实现国家富强的是春秋时期的越国,成为天下首富的是帮着越王勾践消灭了吴王夫差的著名政治家范蠡。  关于《计然之策》指导越国实现富强的故事,记载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原文说:“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期刊
自从肿瘤在临床上出现以来,全世界针对肿瘤的科研工作就没有停止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相继出现,肿瘤病人的存活率有了大幅度提升。1年、3年、5年,10年甚至更久。但是,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是困扰着医生,阻扰着肿瘤病人的长期生存。  60岁的张翠吉是一位有着35年教龄的退休老师。退休后的张老师并没有闲着,帮老伴打理养猪场、扭秧歌、学书法,生活很充实。  无论是精气神,身板,还是心理状态,张老师都非常过
期刊
1997年,考古学家在重庆云阳的巴人墓葬群中发现了大量奇特的墓坑,这些再次见到阳光的真实图景令人惊奇。这些墓主的遗骸旁,骇然放着成堆的散碎人骨,而且都与随葬品放在一起。这引起了人们的疑问和猜想。  这些场景都是真实的,一些杀戮者,一些被杀的人。远古的人们需要这种血腥的盛宴和舞蹈,从死亡中获得荣耀、信心。这些被时间和泥土凝固下来的图像,成为历史长河中触目惊心的闪回。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商代初期,中
期刊
1935年,共产党人方志敏被秘密处决,烈士遗体散落何处?历史留下谜团。22年后,遗骨终于找到。然而,又过了20年,葬礼才终于举行。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桐”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做碎,国敝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
期刊
最近,刘文贤越来越担心沉默孤僻的儿子嘉东。一天,儿子在窗台上随意摆放着作业本,她忍不住看了起来。本子上誊写着名为《蒲公英》的小诗:在梦中,依稀残存着家的温度;漂着,漂着,我找不到回家的路……这首诗像霹雳一样击中了刘文贤,让她发抖、心痛。原来,儿子心里什么都清楚。  1.用小诗试探父母  这首诗,是不是儿子故意给自己看的?刘文贤越想越心惊,她甚至都不敢去问问儿子。傍晚,丈夫张应洲回来了,刘文贤偷偷说
期刊
三千多年前,一条跨越西南山水通往西亚的古道,曾是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商旅通道,它比灿烂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二百多年。    古蜀边关    2007年11月18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布置一场特殊的展览。陈列的展品除了人们熟知的巨大青铜面具,还有其它一些奇怪的青铜器。它们并非都是三星堆博物馆的收藏,而是来自四川南部和云南地区。  这些文物被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来自于一条古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