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学者当官”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rydzf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学者当官是“死胡同”,不过从历史上看,并非总是如此。如学者型官员赶上了明君贤主,下场就好;如不幸遇到了昏君,学者当官没一个有好下场。那句“学而优则仕”成就了中国数千年由文人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局面,但知识分子是否善于做官,适应官场,仍是历史待解的一个课题。
  古代官员中追求“学而优则仕”文人学者居多。历史上,学者当官的大有人在,因为如不当官,就没有话語权。《论语·子张》中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即做官之人如果有多余的经历就该学习;读书人如果还有精力就该去做官,以便进一步推行仁义。当官意味着手中握有权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仅靠权力却少有民主和法治的环境下,没权力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而“士”与“官”,一直纠缠不清,士文化的发扬,也是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担当。有人认为,从唐朝兴科举以来,唐宋时期的房玄龄、狄仁杰、王安石、欧阳修,明清的刘伯温、张居正、曾国藩、张之洞等都是优秀的学者型官员。中国社会素有“官本位”传统,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做学问相同,而做官的道理也算相通。只是,官场并非学场,有其特殊的规律可循。所以,学者当官不成功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传统社会曾是学者为官的天堂,而上世纪初中期一般都是他们做官的地狱,因为封建后期的新时代似乎不太需要传统士大夫。
  如果真有“天降大任于是人”的担当,真有家国情怀的驱使,学者当官最好,但这需要合理的制度,恰当的氛围,解不开“皇权即天下”这个死结,学者当官当然下场难看。如想做官不把持人脉,不去溜须拍马,先当奴才,甚至不去寻租、行贿受贿,熬死也甭想升迁。像当年的傅斯年、胡适那种学者当官的潇洒,怕是空前吧?龙应台也属另类,批判性和独立思考一直是她的座右铭,可不少人仍批她是“政客”。当理想照进现实,学者型官员并非一帆风顺,好像人们的潜意识里,只要当官就掉进了染缸。
  当下,官员从上到下几乎全是大学毕业,硕士、博士也不少,基本都是“学者”。虽然这里也有做官从精神追求到物质满足的某些变化,但身份并没有多大改变。近年学者挂职也很流行。人们关注当代版的“学而优则仕”,前有王志,后有张颐武。而锺南山更是好例子。虽然他的官衔有些是虚的,但大家从非典、雾霾等事件上看他,都对他报以专业的信任。锺南山名气大,可他自己也承认,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他得罪了不少人。
  两种身份之间来回转换,的确不是件容易事。“独立”一般作为知识分子的标志。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们不能轻易被资本、权力等所裹挟。学者是独立的,而官员必须有“立场”,这一分寸不好把握。从前,不少学者一方面不齿于与官僚集团为伍,另一方面又被官僚阶层所左右;“官”与“学”的界限一直就模糊。有人担心,官员学者化正有呈现庸俗化的趋势,骨子里仍是“学而优则仕”那一套惯性思维在延续。的确,既想当好官,又要做学问,极为困难。不过,随着政治的逐渐清明,民众的认知程度提高,学者型官员更受青睐。很难想象一个不学无术的官老爷,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服务中有什么作为。有责任的学者型官员,才有可能把团队引到正确的方向。由是,好制度下,谁有能力谁做官,至少没有生命之忧。
  【郭德鑫/图】
其他文献
人之五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鼻嗅香兰,口吞美味,心接千载。人之四肢,腿能走路,手能捏拿。人之躯体,藏五脏六腑,犹人体发动机之罩壳。它们职责分明,各守岗位,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我看来,比之腿上胯后那两坨叫作屁股的肉坨坨,它们都不值一道。  坐着的时候,屁股犹如两个随身携带的托盘,把你稳稳当当地装在里面,使你全无摇晃倾翻之虞;睡觉的时候,犹如两块能自动调节平衡的垫子,把你垫得平稳而舒服。
期刊
自创书体  当今书坛时不时传出某人自创某某书体的新闻,且书体命名多冠以“发明者”姓氏,有的还向国家版权局申请该字体的著作权益,且不乏得到正式授权批复者。如某“燕书体”自称是篆、隶、行、草、楷五体之外的中国书法第六体。呵呵,且不说书法史上“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等主流书体,就是小众的赵佶“瘦金体”、郑板桥“六分半书”等,面对所谓的“第六体”,情何以堪?如仅从书写工艺或新型实用外观设计的层面看
期刊
上网看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的黑白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影片讲述二战结束后的罗马,充斥着失业与贫困。安东在失业两年后,终于找到一份广告张贴所的工作,前提是要有一辆自行车。为了这份工作,妻子将床单、床罩等值钱东西当了,买了辆自行车。次日一早,儿子布鲁诺将自行车擦得锃亮,安东先骑车送儿子去学校,然后到广告张贴所领取海报、浆糊等,在老工人的带领下贴了第一张广告。孰料当他踩在梯子上独自张贴海报时
期刊
武松有两次著名的吃酒。景阳冈前一次,前往快活林的路上一次。武松吃酒“激”不得。在景阳冈前,因为酒家一个劲絮叨他那“三碗不过岗”,被激怒的武松就连吃它一十八碗。在前往快活林的路上,武松吃酒已经不止区区的一十八碗。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施恩父子担心武松吃酒误事,不敢将酒端出来,武松觉得被人小瞧了。  武松吃酒很牛,可实际上却并不特别的好酒,更谈不上酒精依赖。梁山好汉中,典型的酒精依赖症患者是鲁智深。赵员外几
期刊
戾先生,本名戾气,职业、籍贯、年龄不详。有人曾问过他年龄:“先生贵庚?”他一句话就把人家顶到南墙上:“关你屁事,吃饱了撑的,神经病!”小区的人都知道他火气大,说话难听,几乎没人搭理他。  当然,秦桧还有三个朋友,戾先生也有几个能说上话的哥们儿。几个臭味相投的人到一起,那就是比着发牢骚,讲怪话,恨天骂地,这也不满意,那也瞧不上。骂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犯事儿就该蹲大牢;骂当官的无官不贪,都该挨枪子;骂商
期刊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面子这个东西很重要,每个人都想有面子。  那么,怎样才算有面子?据易中天先生分析,争面子需要本钱。“一般说来,但凡别人没有而只有自己才有,或虽然别人也有,却不如自己多、好,或不如自己先有,都可以视为本钱。”举个简单例子,在社会普遍贫穷的年代,谁家里要是有台电视机,则显得特别有面子,而放到现在就不算了,因为现在电视机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  当然,光是自己有,别人没有还不足以争来
期刊
古人作品中对狐狸褒贬不一,《太平广记》《搜神记》《西京杂记》《朝野佥载》均有涉及。金末元初诗人、文学家元好问也写了《狐锯树》故事,说的是山西太原的猎人铁李在墓地拴了一只鸽子作诱饵,然后,爬上树。是夜,狐狸们来了,识破了他的阴谋诡计,九尾狐带头冲着树上喊:铁李,铁李,你以为用一只鸽子就能诱惑我们吗?我们瞧不起你,你不安心务农,蠢得像驴,经常杀害无辜的生灵。我们也是地球村的村民啊。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期刊
如今户外广告到处都是男科广告,宣言“男人自己的医院”。但上男科门诊,一定要去正规医院。  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男性病,男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差不多都患这个病,十分钟跑一趟厕所。故此男科门诊业务很忙,就诊的人从门诊室排到走廊里。  但男科也有大病,膀胱、前列腺都容易长肿瘤。肿瘤病人做过手术后都会定期来复诊,有些老病号与医生都很熟了,见面对医生笑一笑,说明他还活着,又见面啦。我正碰上一位病人复诊,这个病人患
期刊
回了一趟老家,吴小丁又听到土皮升迁的消息。  土皮本名吴坡,是吴小丁同窗。学生时代,吴坡一手字写得十分潦草,有一年新学期开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发回刚批改的作文本,当念到“吴土皮”时,同学们面面相觑,老师觉得奇怪,就念了一下作文的开头一段,请那位同学主动认领——看到吴坡徐徐站起,同学们恍然大悟,哄堂大笑,把老师闹了个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从此,同学们就给吴坡取了个外号“土皮”,一直叫到他毕业,叫到
期刊
趕紧送几架望远镜过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