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乱象三题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创书体
  当今书坛时不时传出某人自创某某书体的新闻,且书体命名多冠以“发明者”姓氏,有的还向国家版权局申请该字体的著作权益,且不乏得到正式授权批复者。如某“燕书体”自称是篆、隶、行、草、楷五体之外的中国书法第六体。呵呵,且不说书法史上“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等主流书体,就是小众的赵佶“瘦金体”、郑板桥“六分半书”等,面对所谓的“第六体”,情何以堪?如仅从书写工艺或新型实用外观设计的层面看,自创书体或许体现了某种创新,但从几千年书法传统看,自创书体在书坛时有所闻,真不知是书法界的幸还是不幸。
  台湾的唐诺有一篇《书家》,讲到擅书法的张大春被人问及“张大春体”:“张大春的回应意外地沉静,仿佛不知语从何起。他边说边想,像进入自省的零落回答大意是——好的字那么多,你看、你学、你跟着哪个字这样写那样写都来不及了,哪还有什么自己的体不自己的体的问题……”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古代,群山重重,你怎么超越得过。有人对我说,洞庭湖出一书法家,超过王羲之。我说:操他妈。”这是木心书面文字中唯一的粗话。而那些传统功夫不过关且奢谈创新的书法勇士,且听一句歇后语:“光着屁股进当铺——拿什么当钱?”
  “不过尔尔”
  钱锺书的恩师吴宓曾感慨:“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锺书。他们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陈丹青将木心著作借给上海某女作家看,她看后打来电话:“陈老师,我原先以为你写得好,现在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你在他面前变成了一只小瘪三!”而陈丹青自述:“我听她这样说,当下大喜。”
  有自知之明者仰视一流大家,看到“人中之龙”所达到的高度,明晓自己“不过尔尔”,甚至乐于自认“小瘪三”。木心说:“谈贝多芬,谈肖邦,最大的难事是要年轻人承认浅薄。”同理,仰望中国书法史上的璀灿群星、叠嶂峰峦,要知道自己不过尔尔。
  然在自我炒作之风甚嚣尘上的书坛艺苑,有些人严重自我膨胀,高调张扬,几乎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动辄以超级“名家”“大师”自诩。书法界盛行排座次之风,屡见“天下第一某某”之说。有人做梦都想坐圈内“头把交椅”,或为争座次拉下脸,闹得不可开交。更有甚者,厚着脸皮暴炒自己,冒出如“天下第一笔”“天下第一大字”“天下第一榜书”“天下第一长卷”“中华一绝一笔书”“中华书法奇人”等形形色色的“封号”。民谚说得好:“自称好,烂稻草。”有感于书法界的鱼龙混杂,启功曾郑重其言:“请不要叫我书法家!”
  明人姜南在《风月堂杂识》中说,“夫文人夸诞,高自称许,以惊世骇俗,自古通病。”其实,“用王朔式的语言说,就是谁也别装丫挺的,大家不过彼此彼此”(李书磊语)。书画家自晓“你我不过尔尔”,少一点狂妄自大,去一点焦躁之气,多一点清醒沉潜,或可让自己避免“不过尔尔”。
  集字署名
  传统诗词中有集句,截取前人诗句,拼集成一诗(联)。书法中则有集字,搜罗某一书家的字迹并集成书法作品。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米芾、吴昌硕等大师,后人都编有其书法字典,网上甚至有相关的集字软件。书法史上大名鼎鼎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乃弘福寺沙门怀仁历25年而成。如今借助电脑或工具书,集字已非难事。
  集字于书法研习自有必要,且在特定场合亦具正能量。有的報刊集名人字迹作刊头,如《书法报》集书圣王羲之,顺理成章。以书法史上的名人字迹作招徕,虽体现了对经典书法的尊重,但加上落款,就欺世盗名了。如是集在世之书家的字迹,则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吴昌硕家乡浙北安吉的党校,在校园内一块硕大的景观石上集缶翁书法,镌“红色学府”四字,固然体现了对乡贤的尊崇,如加署名则成何体统。景点、商场或楼盘之名,集古代名人之字迹并附署名,貌似文化,实为胡闹,至少是存心误导视听。
  某娱乐场所招牌,集颜体字并署“颜真卿”题。谥号“文忠”的颜鲁公之灵,情何以堪?
  【小黑孩/图】
其他文献
蝉鸣乃天籁,夏季最常闻,它镌刻着厚重的乡村记忆,承系着浓浓的游子乡愁。历古以来,多少蝉鸣诗文让人魂牵梦绕。最喜南朝王籍名作《入若耶溪》佳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其被誉为“文外独绝”,乃千古传诵绝唱,呈现了诗家笔墨难以抵臻的体验化境。  歌手罗大佑在《童年》里唱道:“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夏天听蝉,国人最忆。可近年来,蝉鸣离我们渐行渐远。原来,蝉鸣不仅能迸发雅士诗兴,还能刺
期刊
如果以《世说新语》的眼光看,成都医生张文良怀妻一事可入《伤逝》之目。张先生与其妻相濡以沫四十载,伉俪情深。老妻亡故之后,张不忍其离开身边,置其骨灰于客厅之中。为解妻子逝去之后的孤单,年过七旬的他于网上购得一硅胶娃娃,穿上其妻子在世时的衣服,权当其妻在侧,与其聊天话旧,以慰孤寂。未曾料这一万六千元购得的“娃娃”,不足一年便关节不灵,另有破损,张先生无奈之中将售者告上法庭,以求公道(《澎湃》2016年
期刊
这条鱼到底该不该放掉?  日前读报,脑子里有些混乱。说的是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某个二胎家庭打官司的事。“单独二孩”,已为国家法规所允许,还需要和当地的计生机构打官司吗?巧就巧在,这个孩子生于2013年10月30日,在当时,还是实行“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国策。而孩子出生13天后,“单独二孩”政策才表决通过。因此,黄石港区卫计局认为属违法多生,并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96,120元。但事主不服,将之告上法
期刊
说是由于一个书店和一次书展,便让我深深爱上了台北和香港这两个城市,可能会被人指为矫情。但一个书店和一次书展,却使得台北和香港,立马在我心中变得厚重而深沉,则是百分之百的实话实说。  先来说台北的书店。  2003年农历正月初六,我第一次造访台湾。抵达台北的第二天,便有了一次和龙应台相聚的机会,其时,她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任期,还有3天。在了解到我们在台湾的行程安排以后,这位龙局长郑重建议:“你们应该
期刊
给他人取绰号是国人的一种习惯,比如某人老实本分,做事讲规则,有人会称他“张夫子”“赵原则”之类;某人赚了许多钱,有人会叫他“李百万”“杨千万”什么的;某人性格暴躁,喜欢发脾气,有人会喊他“王跳跳”“刘闹闹”等等。一个人有了绰号,也就有了区分度,大家谈起他来,更增三分形象性与喜剧味道。  喜欢给个人起绰号的风气往前一步,就变成了爱给某个区域起绰号。比如早些年,雙峰某地有人在外面做假证,于是有人称呼双
期刊
晚明张岱有名言曰: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性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情也。我说:一个人面对小孩子若从无感到羞愧,亦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性情也。  几乎所有宗教都推崇小孩子,自然是不无缘由的。小的时候夜间乘凉,铺席子于乡场上,躺在上面仰望星空,幼小的灵魂便开始了与宇宙的对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是先体会到深邃与浩瀚,然后时隔多年之后,才知道“深邃”与“浩瀚”这两个人间词。面对深邃、浩瀚的星空,
期刊
与王羲之、陶渊明并称为“东晋三杰”的习凿齿,著有专记文人旧闻的笔记《襄阳记》,其中一则云:李衡于武陵作宅,种柑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这位李衡真可谓虑事长远,身后的事也安排得周全,不为儿子增添负担,往生所需,皆由其生前所养之木奴供应。非但如此,“木奴”一词也由此而生。  明末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其《梦憶》一书中,便借用“木奴”赞其家乡一位果农种的
期刊
先解释一下,题目中的“小院”,是指县里的部、委、办、局等下属单位。大院里的“小院”林林总总,粗算起来近百个。临时机构更是不断变换着花样生出,有的变着变着就变成了常设的。表面看上去,“小院”里都风平浪静,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那几件事,大家“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然而细究起来,“名堂”还真不少。  越精简越膨胀。我在大院待了二十多年,当初的组织部不足20人,如今70人也打不住。那时的房管
期刊
我相信,這个话题永远是人类精神文化积淀中最深刻最沉重的话题。  人们常以为,庄子因家人死后“鼓盆而歌”,便是庄子深谙死亡真谛而无畏的一种坦然。笔者却不以为然,以为那不过是先贤鼓励我们在死亡面前应有些儿勇气,学会自慰,视死亡为某种自然的“回归”之类的意思。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其意义自不必说,而在这种“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的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面前,人类却是无能为力的——即便有一天我们能移居火
期刊
人之五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鼻嗅香兰,口吞美味,心接千载。人之四肢,腿能走路,手能捏拿。人之躯体,藏五脏六腑,犹人体发动机之罩壳。它们职责分明,各守岗位,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我看来,比之腿上胯后那两坨叫作屁股的肉坨坨,它们都不值一道。  坐着的时候,屁股犹如两个随身携带的托盘,把你稳稳当当地装在里面,使你全无摇晃倾翻之虞;睡觉的时候,犹如两块能自动调节平衡的垫子,把你垫得平稳而舒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