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音:我比苏东坡幸福

来源 :生活经典·晨报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下对话发生在梅溪书院的杨福音画展开幕后24小时,我们谈话的起因是近三个月里杨福音先生在长沙双来书屋所画的新作。共有51幅展出。还有更多未见的,谈话时,我猜它们就躺在画室隔壁的那扇小门后,一个中国画的库房里。不可见的还有撕掉的那些。他说过画家要舍得撕画。
  先生在聊天最后说:“其实画画呢,讲来讲去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看你每天可以靠在这里靠几个小时。”“这里”是指那张几乎占满房间的实木长桌,他上午作画,下午读书,晚上有时候也动笔,这样天才的人物,如今在纸上花的工夫仍然极深。
  他说,“我有的是时间,虽然我七十多岁了,我不要来去匆匆,一辈子要从从容容地过”。听起来。好像他的光阴不用寸量。想象他在湘江边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只要术门关着,给纸刷了灰颜色后,打开音响听一会。再去园子里抱抱狗,等待一笔下去自然发生的即兴。是这样吗?“我开着门也没人来,哈哈。”年轻人听到这里会慚愧吧。反正我背上有汗。
  IM=晨报周刊×杨=杨福音
  画画的要明白一个道理,要特别地相信自己,不要太相信古人,也不要太相信客观。
  IM:你的山水画,我看不出像哪里的山,跟古人的山水画也不一样,它的来处是哪里呢?
  杨:你发现的问题,其实是画画的人也要解决的路。你说既不是古人来的,也不是他人来的,也不是客观的山水,实际上,它已经跟客观、古人、他人都联系上了,但又确实都不是。
  画画的要明白一个道理,要特别地相信自己,不要太相信古人,也不要太相信客观。我打一个比方,你今天出去游山玩水一整天,回来以后躺在床上,把眼睛一闭,脑子里满满的都是影子,但你不相信脑子里的这些幻觉、影像,仍然会第二天再坐到那座山面前去画,仍然会翻开一本画册,看古人如何用笔。这就要不得。
  其实你看过那么多山水。脑筋里引起的那些幻影就是你的本事。那么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呢,它是出于客观环境被你的眼睛像照相机一样摄入了,然后通过自己的消化所产生的影像。要锻炼这个能力。
  不论老幼,玩耍一天回来后都会产生幻想,小孩子会告诉大人他是如何喜欢。但是大部分画家都显得很蠢,他认为这个东西不需要,他要追求像,但黄山关你什么事呢?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都不是客观事实,我们只能说尽量去接近客观事实。比如我想勾一个小人,我也特别想把他画像,我总认为我画得不像,但我总不可能画得像。还是那句话,又要像,又要不像。在像与不像之间,如何用你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去改造它。
  IM:那一幅题字“有家山意”,画的是湖南的山吗?
  杨:就是湖南的山。湖南的山水很有味,江南丘陵加上烟雨,很好入画。湖南的山水有苍凉之美,我特别喜欢这种苍凉的东西,是经过文化以后的,不是荒凉。你看岳麓山,我就觉得比广州的白云山更让我喜欢,因为有文化在上面留存。但是我去看白云山,它就是一座山。我说苍凉之美,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人经过磨练后,那种孤独,万不得已,最后又形成了一种美,是用文化去覆盖过的东西,不是西北的大山大林,当然那也很好,但是作为人来讲,还是喜欢这样的。
  我画这种山水的启发很简单,就是从广州坐高铁经过韶关,然后往郴州的那一段路,只有那一段的山水最好看,特别是阴天,下着一点小雨,你看咯,那个云,那种遮挡。那种味道,特别引起画意。我回来以后画了一幅大的山水,题字就是“由韶关过郴州所见”。这一批山水全部是那样出来的。
  我不晓得坐了好多次高铁,冒呷一点亏。我想我比苏东坡幸福得多,他只能骑马看山水,他骑半天还在长沙县里面转,我一过去,眼睛可以不断地像照相机一样记录。我有一个小本子,记两笔就行了。坐一次能够搞好多的写生,那点钱都赚回来了。
  老天爷在冥冥中跟你讲了,我把你搞成了这样一个人,你就去打这样一份工。
  IM:你说“香草美人是我自己”,你心里住着一位古典美人吗?
  杨:非今非古。艺术很需要若即若离,总是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似是而非,若有若无,似乎看清楚了,转背又忘记了。这种懵里懵懂的状态是创作的特别好的状态。胡兰成说过,二十岁的男女谈恋爱不足为奇,十五六岁的男女谈恋爱可能还要有味一些,三五岁的小孩那就是在人之初,既觉得新奇,又完全不明所以,这种状态就是特别好的文学艺术的创作状态。一个艺术家,经过学校教育、培训,被固定方法改造,走上正路,最后你把那套学到了,但并没把自己的天性丢掉,你还很顽强,虽然从理论上吸取了东西,但依然保留着天性,这样的人就可望成为艺术家。
  IM:如果当年能考美院,会不会与今日不一样?
  杨:我其实不断地在被教育,在家里父母都是画画的,虽然解放后爸爸画得不多,但屋里尽是书,尽是画画的气氛。我小时候,这些湖南的老先生也在教我如何画画。我特别信教育,包括古人,我总认为我得益于他们。绘画上的成长都是大文化对你的熏陶。但是我不晓得何解,我冒跟他们搞到一起。陈白一是我的老师,我14岁就跟他画画,他后来说湖南这么多画工笔画的人,你跟他们完全不同。
  我觉得教育的精神不是教育的表面,精神是重要的。比如我喜欢八大山人,他骨子里面是非常孤傲的,经常说他不知道自己如何堕落到如今画画。他是帝王后代,他也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人。结巴子,19岁出家以前,他只要一出门,外头一群细伢子跟着他跑,逗起他讲话。不要认为英雄人物是李玉和那样内外都好看,恰好是特别英雄的人落到一个丑陋不堪的躯壳里面。但是石涛送给八大四个字:金枝玉叶。
  所以我经常说,办画展时。那些西装领带皮鞋披头散发的画家,很难有一个带劲的,只有那些不起眼的人,躲在弯角里的才是。但是天性确实是与生俱来,说不清道不明,老天爷在冥冥中跟你讲了,我把你搞成了这样一个人,你就去打这样一份工,你的性格、人生,你就是适合做这份事,别个都奈何不了你。你看外头的树,桃树、梨树,天天受教育,一样的日晒风吹雨淋雪侵,桃树还是桃树,梨树还是梨树。狗天天受教育,但它不信你教育,你用枪指着它,它一样要来咬你手上的骨头,这就是天性。自然界的东西都有这样顽强的天性,为什么人比它们还要灵泛些,却丢了天性呢?   愚昧的聪明,混沌,顽强。充分地相信自己,哪怕是一棵小草。胡兰成说小草不要去羡慕大树,既然在这里,就有你自己的模样,世界上没有你,就少了一种模样,虽然你不起眼。
  世界上的好家伙啊,你根本连看都看不到,你如果说把自己的画画好了,那才真的叫好。
  IM:你常被要求谈谈创新,怎么看待继承传统和创新?
  杨:我们谈创新,谈得太多了,应该说创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为了把事情搞好。如果传统里面有好的,就留下:如果创新创差了,那也没搞得好。总而言之,要以好为原则。但是好是特别难得做到的,也是很难得讲的。好,关系到一个人的心气有好高。比如昨天你讲到的好,今天一想起来又觉得不蛮好了,今天进步了,那么昨天就现了宝。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到街边上去买点文物,坛坛罐罐啊,去收藏。不晓得花了好多钱。后来到广州以后我全部往街上一丢,任何人可以来拿走。当时我父亲跟我講了一句话,他说这些事情都冒搞头,世界上的好家伙啊,你根本连看都看不到,你如果说把自己的画画好了,那才真的叫好。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故宫里面,皇宫里面,全世界博物馆里的藏品你能看到好多?你如果不能看到那些好家伙。你就不晓得好是怎么一回事。你随便讲好的话,往往显出自己的浅薄,丢脸,在皇家的人眼里,你这是山野村夫。
  我喜欢粱祝的“十八相送”,两个人毕业回家,祝英台十八里路不断启发梁山伯,他就是不懂,他就叫做糊涂得好,糊涂得好起到的作用就是让观众着急,你看你宝样的,井里照镜也不懂,看着鸳鸯也不懂,换了我早就明白了啊。写小说、画画,就是写人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尤其是年龄越大,看来特别世故,特别老练,特别顽固的时候,他仍然能回到最初的创作的状态,那是最可贵的。
  爱因斯坦晚年接受记者采访,要他谈一谈对宇宙的认识,他说我一点都不懂宇宙。他确实不懂宇宙。但他又是所有人类中第一个懂宇宙的人。就是要你做一个工作,永远处在一种不懂的状态,这就最好。像我自己画画的时候,我经常把纸搞好以后,拿起笔,咯哦是搞?但就是这样下去一下,这一笔有味,接着再来第二笔。
  佛教里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悟出的道理是。一节一节的竿就好比是一座宝塔,从宝塔的一楼上到顶,如何更进一步呢?那就只能下来,下到一楼,再下山,因为你已经看到了另一座山上有更高的一座宝塔。你要从取得的成绩上面轻松地下来,然后再去重新旅行。人到世上是要搞些路,搞些路要认真,但又要不当一回事,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快乐。不管成绩失败,放在心里太多了,总而言之是个负担。放得下和放不下,不是理论问题,是切切实实的人生感悟。
  我们现在还有梅兰芳这样的人物吗?如果梅兰芳还活着,我们愿意抬举他吗?
  IM:入你画的对象越来越少,可以说说吗?
  杨:我喜欢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他的镜头总是离地一尺,他的男主角总是同一个,比如他拍老太太和他的先生坐在那里讲话,经得磨,一动不动,等下稍微转点身,不懂的人说这有什么看头,但他的电影确实特别像日本人和日本人的生活。
  现在的电影,张艺谋我不喜欢,冯小刚好一点。我不喜欢看他们的,是因为有更好的电影可看。伊朗拍的一些儿童电影,比如《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保留了人类最初的道德原点,总是从那上面生出来一点东西,一个“现家伙”总是搞,让看的人不断地谴责自己,我忘记我原来的生活了吗?我们的一些片子,总觉得是假的,真实不起来了。我70岁的人了,我看到都感动得不得了,想起我小时候跟他们一回事。电影《美丽人生》出来后,二战的片子就可以打句号了,它就是要表达不要让细伢子受到一点污染,它是把二战的残酷作为一种强烈的背景,在里面寻找人生最美好的东西。
  张艺谋在杭州的水上舞台节目,我简直是特别反感,他没把人当一回事,只是把人当工具,还是像搞奥运会团体操一样。你为什么不向世界介绍中国有几个什么人物呢?屈原没有《离骚》仍然有名,诸葛亮不出山他在农村还是诸葛亮,还是有味的,我们要看的不是他们产出的附属物,是看屈原、看诸葛亮。如果在西湖的水上搭一个舞台,让梅兰芳上来唱《贵妃醉酒》,唱完后他扬长而去,你解说这就是世上最好的作品和人物,这样多好呢?我们现在还有梅兰芳这样的人物吗?如果梅兰芳还活着,我们愿意抬举他吗?
  虽然我也还喜欢京剧,究竟是外行,我原来总认为梅葆玖是梅家的一个大少爷,但是北京京剧界有一位内行说,梅葆玖的成就已经大大超过了梅兰芳。梅葆玖去世前搞了两个事,《大唐贵妃》和《梨园颂》,他喜欢交响乐,想把其中的元素加入京剧,让气氛更浓烈,他在试探着做这个工作,正因为他很小心地做了这个工作,所以得到那样的评价。我大吃一惊,为什么他生前没有被当作这样一位大大超过梅兰芳的人物来宣传呢?
  一定要出入,这个时代才有味。我们到一个城市去访问,你又不去看它的GDP。所以我始终不懂,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很认真地去捧一个人,去把一个人抬出来。现在捧的是流行的人,是三五天的人,当然被捧的也不带劲,捧的也瞎捧。王国维32岁写《人间词话》,上来就是国学大师,因为没有空话讲。捧人是需要品德的,如今的社会环境里不是没有千里马,是伯乐难求。当然从古以来,圣人是进亦乐,退亦乐,就是这样。因为他自己的事情已经做出来了,至于客观承认与否,认识与否,那是你们的事情了。几百年后留给后人看。
  梵高这种人就是隔疯子半步之遥。又正因为这个半步之遥,他不是疯子,是最优秀的艺术家。
  IM:何立伟昨天说你,一根长线画下来,眼泪水就下来了。很让人生感触。
  杨:这是外人不可理解的东西,是生理的反应。梵高就是这样,他看到油画的颜色就要发抖,控制不了自己,他完全把自己的情感放进去了才会出这种效果,他对于阳光在向日葵上的反应,其他任何画家都没有他这么强烈。不是技巧问题,是生理反应,这种人就是隔疯子半步之遥。又正因为这个半步之遥,他不是疯子,是最优秀的艺术家。这种人是非常可怜的人,但他不需要你同情,他们用对自己不断的摧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小泽征尔到中央音乐学院,看到一个妹子拉《二泉映月》,他站着听,又蹲下来听,又坐下,又流泪,他说我要在中国指挥一场交响乐的二泉映月。   这些东西都属于特慧。天性,先天带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他莫名其妙,他万不得已,他无可奈何,别个看了还觉得好丢丑,觉得你这个老头在发梦天啊,不是那样的,要大家原谅。
  IM:你说过形象退居其次,要回到秦汉以前,这其中的大量省略是指什么?
  杨:省略是省略过程,省略过程的目的是强调细节,这个艺术办法通用于一切艺术,包括电影文学美术音乐。这和人生太相像了。比如朋友扯谈回忆以前,你说8岁有个故事,10岁有个故事,中间的过程你都忘记了。舞台上这里一棵树,那里一间屋,人在树下唱一段,又走到屋下唱一段,记得的就是你在两端的戏,至于你怎么走大家不记得了,舞台的地是光光的,它的设计也是让你不记得。
  画画也是一样,你要把几个细节,鱼,鸟,荷花,特别用心用意、特别带情感地画出来,至于它们中间就不关你的事,这中间一省略,你的东西就简化出来了。比如电视机后面的线路板,密密麻麻很讨嫌,工厂就很聪明,他用个盒子一遮,给个遥控给你,他把所有的过程都遮盖起来,最后给你的是最精彩的东西。任何事物都一样,总是不需要的就不要,重要的是细节,所谓细节,就是最具体的那样东西,经得看,经得用。
  所以装修房子,我最反对就是门窗地板花好多钱,最后龙头买个便宜的。给人看的外衣买贵的,贴肉穿的汗衫短裤反而算了算了,买便宜的。为什么不反过来呢?所以我把人分为三类,讲究不随便,随便不讲究,讲究的随便。特别讲究的人是骨子里讲究,外面随便,让自己舒服,你们看不看关我屁事。人的一生就这么回事,这一世我过得快乐,首先让自己舒服,如果我真正舒服了,那么你看到我也会觉得舒服。一通百通。
  杨福音谈创作
  谈技法:不用毛毡,宣纸直接铺在画桌上,喷水打湿,刷上底色。然后趁湿开始作画,画完纸还是湿的。
  谈色调:我喜欢这种灰。人生在世并不是不自就黑,不红就黑,不是坏蛋就是好人。不是在牢里就是当英雄。如果那样看。人生就太简单了。人是活的,特别细腻的。特别有情感的,是一种很宽广的灰色。灰色是无限的,它深也深得,宽也宽得,像人一样。一个像灰颜色一样实实在在的人,多好呢?其实所有的变化都是在灰色里面,所有的味道都是在灰色里面,不是在黑和白上面。
  谈线条:有时候那根线画得好。好得莫名其妙,觉得这张画不要再画了,够了够了。再搞会搞坏克,其实人家看了莫名其妙。
  这里的线条既符合客观的环境,同时又是平面分割,这样的线条要尽量地画得直一点,画得几何一样,这种画法在古代叫“界画”,哪怕用尺打出来。
  谈山水画:大幅山水画我还是想要完整一些,庄重一些。充实一些,我这一批有20幅,只挂了10幅出来,如果整个排出来气势就很大。如果把它比作交响乐章,那么还有一些小画就是很轻松的,像小提琴,点一下,这都是两种做事的味道。人的情思里面。有时候喜欢庄重的东西。有时候转背又喜欢轻松的,要把握这个东西。我经常锻炼自己,比方说那20幅的山水,全部画完以后我要把它放下来,我要蜻蜓点水一下。这也符合人的生活状态,你今天开完会,等下又出去唱卡拉欧克。
  谈作品:这是我去年搬到双来书屋的感受,在建里生活了一年以后。这边的杨梅树结了好多杨梅。樱桃也是园子后面有棵樱桃树,是这样来的。
  画上题字,自古以来就是,有些可以同画切近,有些又完全无关,都不要紧。“好事多磨”这一幅,画面顶端我画的是远处的山,你把文字联系起来解读,我很高兴,你看到这幅山水的时候,等于是让欣赏的角度变化了,你此时此刻看到时的感觉,我没有的,你讲了以后我就会想。原来他有这种意向。
  “有酒只愁无客,有客又愁无酒”建幅画也有味,我经常画画时就有感受。(夫人肖存玉接话:题完字以后我们就在画里找了一个客,底下有个圆点。又像波浪。又像水里的一朵小花。也可以讲是船上的一个小人,正往山后的你家来。)
  我特别喜欢这一幅。建是偶然得到的,不是认真的设计。因为我开始并没有把她当西施来画,画完以后我翻笔记,一打开就是讲西施的,我觉得题上去蛮有味,结果一题字就让我产生一种感觉。我们现在印象里的西施肯定是虚无缥缈的古人,但我画的是现在的人,一个现在的人她是西施吗?但她確实就是西施。
其他文献
我猜想,长沙人有时候是把烧卖当成一碗猪油炒的糯米饭来吃的。虽然烧卖跟银丝卷、笋子鲜肉包、盐菜糖包一样,被认为是长沙面点里的老几样,是考验面点师技艺的基础题。但它跟包子、卷子又太不一样,它的皮薄至透明,又不拢口,内馅外露,是最容易挑起食欲的。烧卖在中国南北有很多叫法、做法,差异体现在面和馅上,我们只说长沙的老口味烧卖。包了油渣的那种。  我是浏阳人,浏阳烧卖里有火腿,长沙烧麦里放油渣,原来只当是馅料
期刊
除了苗语和老人身上的苗族服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几乎被汉化的村落,年轻人到沿海城市打工,生活习惯早已被汉人同化。  “早些年,我也是在外面打工,在东北搞了几年装修。后来马路修通了,我回来买了台车跑运输,就再也没出过门了。”村主任龙兴仲的话里头多少有一丝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气概。我说:“原来你在东北呆过,怪不得普通话那么好。”“快拉倒吧!”他说,“也不咋的,就是在那边的时候,随便跟他们唠嗑”。我忍不住笑出
期刊
“大约在1945年初。太平洋战事吃紧,13位生活在加拿大社会底层的华裔青年被英军情报部门选去进行培训,准备派往亚洲战场的敌后去从事间谍活动,以援助当地的抵抗力量……这也是136特殊部队的始建。”  这就是我从李将军(Howe Lee)嘴里了解到的关于“遗忘行动”的来龙去脉。李将军曾经是加拿大华裔军人里官衔最高的一位,我是在协调拍摄一部关于老兵的纪录片时顺便采访了他。  而“遗忘行动”则是促使我对华
期刊
2016年12月27日,在长沙力天宝崛展厅内,一场隆重的交车仪式悄然上演,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向艳梅女士从长沙力天宝崐总经理熊尧先生手中欣然接过了崭新的BMW X5的钥匙,正式成为BMW大家庭的一员,此举也再一次ED证了BMW“冠军之车”的美誉。  在2016年8月落幕的里约奥运会上,向艳梅以做人的成绩摘得一枚宝贵的金牌。其顽强拼搏、执着梦想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现代奥林匹克的精要。这些也恰恰
期刊
十多年前,我处在比较反叛的年龄段,毫无理由的向往着一切看上去很离经叛道的东西。那时候的摇滚杂志经常列出一些影响很坏的电影的榜单,比如《发条橙》、《天生杀人狂》、《德州电锯杀人狂》……《猜火车》也经常出现在这样的榜单里。我到处找这些电影的DVD,每找到一盘,就觉得自己离朋克又近了一步。  第一部《猜火车》拍摄于1996年,它的成本只有两百多万美元,谁都不会想到,这部极具实验色彩的反主流电影在那一年变
期刊
大概十年前的夏天,我和女友与他人合租一套房子。那房间空间很小,一张床就占去三分之一。窗外就是闹哄哄的北京三环路,喇叭声叫起来像杀猪,但是没办法,窗户该开还是得开,否则就真成囚牢了。  有天半夜,我被女友推醒了。“有蚊子。”她说。“在哪儿?”“你开灯找找。”“好困啊。”“它咬我了。”她又推了推了我。  我很生气地坐起来(她管这叫“起床气”),打开灯,站在床上,攥紧拳头,抬头扫视四周:“出来!出来!”
期刊
虎投河  绍兴西乡有一条溪。水特深。一个小男孩在岸上玩,看见一只老虎过来,赶紧跳下溪去泅在水里。一边观察它的动静。老虎坐在岸上看着他,心情很急躁。猛流口水。突然一跃而起扑向男孩,于是掉在水中。慌忙一阵扑腾,水就如煮沸的滚水似地翻涌。跃起来、掉下去几次之后,竟跃不动了。结果小孩没事。老虎淹死了。(译自袁枚《子不语》)  阿颠  端州白云山的山顶上有一个湖。民间讹称为“鼎湖”。山抱着湖,湖润着山,形成
期刊
许致魁是记者,也是时尚买手。2007-2017这十年,800公里以外的香港充当了她的时尚教科书和实践场,他逐渐学会了这一行从业者的视角和行为方式。他看到和听到的那个香港在味觉上念旧,在视觉上球新,有着看似无序其实自由的创造力,而如果了解得再深入一点,甚至还“朴实有趣”。  尹绍伟最近一次回香港是今年5月底。搭滴滴去长沙南站,坐了将近4小时的高铁到深圳,再去关口转乘大巴,算上走路过关的时间,还要1小
期刊
我是1955年3月出生的,听父亲说,那年的七八月份的一天,我伯伯曾宏来逗我的时候跟我父亲说“有些事情讲不清”。我父亲说你照实讲没什么讲不清。我伯伯叹了口气,后来他自杀了。  这个事情对曾家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们三兄弟都在一个剧团,都是演员,但我父亲还是没有引起警惕,1957年被划成“右派”,1958年5月被下放到衡山的大铺镇。  我老家是江西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匏塘村,那个村子的人都姓曾——我姓沈,是
期刊
为了揭露“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彭德怀亲自种了一亩试验田,用事实戳破了亩产万斤的谎言。  而艺术家文鹏,为了针砭艺术界唯利而画的“流行病”,也通过一个展览耕种了这样一份试验田。三天连续创作44幅抽象画,全程网络直播,所有画作以成本价售卖,以这样一个完整的行为,完成了对那些一窝蜂地逐金跟风的画家的一次隔空喊话:你们那些所谓高深的昂贵的艺术,我分分钟都能画出来,而且成本如此低廉。  6月7号,位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