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趋势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各国对于国内的管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日益关注和探讨,笔者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对管理会计国际惯例、我国管理会计国际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启示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管理会计 国际化 惯例
1. 管理会计国际惯例的概念认知及特点
1.1管理会计国际化的涵义
管理会计国际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各国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和内部会计事务的处理过程中,逐步与国际通行的管理会计国际惯例接轨,已达到国际各国间管理会计行为的协调、规范、沟通与统一。
1.2管理会计惯例国际化的内容
管理会计惯例国际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会计政策管理国际化;管理会计体制惯例国际化;管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管理报告惯例国际化;管理会计教育管理国际化等。
1.3国际管理会计惯例的特点
1.3.1国际管理会计信息范围具有广泛性。既包括管理会计学术理论,也包括管理会计实务操作。
1.3.2国际管理会计系统结构具有多样性。它包括和涵盖能够满足全球性和多个中心经营管理决策信息所需要的多样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
1.3.3国际管理会计信息传递具有横向性。其信息既能够在上级与下级之间纵向流转,还可以在下级之间横向流转,也就是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信息的沟通。
2. 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
2.1.1内容的差异
管理会计国际惯例将管理会计定义为“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業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而我国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指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分支。”对比可见,国际惯例更强调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而我国的管理会计强调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缩小了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限制其深度发展。
2.1.2 结构的差异
管理会计的国际惯例致力于建立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框架与结构,包括目标、术语、概念、惯例、方法、会计活动管理六大内容。建立管理会计框架与结构是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促进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我国管理会计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会计框架结构,无法展开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
2.1.3组织的差异
放眼国际,现代西方国家一般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例如美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加拿大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英国的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等。这些专业组织机构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委员会,通过制定国际管理会计公告,定期召开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等方式来引导全社会对管理会计进行探讨和研究,共同解决管理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新方法,吸收有关部门和力量创建越来越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会计实务操作规范,从而大大推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与进补。而我国在管理会计组织方面处于欠缺的状态,一直到2007年,中国会计学会才创建了第一个研究管理会计的专业小组。
2.1.4研究的差异
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范围来看,我国只注重财务会计所搜集和提供的数据,反映的会计信息,就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而忽视了企业外部所提供的市场信息。这样以来,我国所研究的领域、视野都会过于狭隘,从而限制我们对管理会计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
2.1.5战略差异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也决定了在战略上管理会计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国际化管理惯例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虽然我国企业从90年代开始进行预算管理到现在的相当普及,但我国的预算体系与国际化惯例的责任会计还存在一定差别。如何将战略与预算有机结合起来是首要问题,尽管都是在企业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进而逐步落实规划。
2.2相比国际惯例管理会计在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对会计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同时也包括管理会计,改革后的会计制度进一步趋同国际会计惯例,但与国际管理惯例相比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不同步
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用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管理会计的很多方法体现了管理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但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存在一定难度。
(1)模式的要求与现实情况不相符。例如,使用简单回归方法来分离间接费用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要求是产品品种应保持不变,这在企业经营中是不可能的。
(2)定量模型和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无法成立。例如“保本分析”,它的前提是“单一产品”,作为理论分析的概念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企业的产品是单一的。
(3)有些方法和技术仅属于纯理论的研究。例如数学分析模型、规划模型以及矩阵代数模型,由于所需数据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模型难以理解,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
2.2.2管理会计需要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即使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也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等问题, 其应用水平仅停留在事后算帐的高度,缺乏进行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能力。同时, 我国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较滞后,使得管理会计中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法得到利用,如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等。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方法若手工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计算机可以快速正确处理大量的复杂数据,因而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2.3管理会计尚未得到我国企业的普遍 重视 虽然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但因改革方式没有模式可供借鉴,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全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不够标准和规范,企业管理会计的环境还有待改善。不少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建立管理会计的积极性较低,势必会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开展和进行。这种差距的形成源于我们长期没有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2.2.4我国管理会计缺乏系统研究
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机构来研究指导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又缺乏一支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师团队,而且管理会计也没有被各种学术、职业组织机构作为重要的工作议题,因此也无法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展开。为此,我国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尽量克服当前组织上忽视管理会计、研究脱离实际等方面的缺陷,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相结合,尽快成立专门性的全国管理会计研究学术的组织机构,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健康发展。
3.管理会计惯例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启示
3.1建立管理會计实务基本框架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及其会计人员尚无一整套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不具备根据管理会计理论系统自行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的能力。因此管理会计要想在我国的企业中得到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如何将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拟定建立管理实务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与管理会计的国际惯例趋同。
3.2 结合我国国情拟定一套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为进一步与管理会计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应从组织方面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来作为研究管理会计的权威专业机构,以便创办管理会计刊物,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各项研究管理活动,同时根据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调整研究方向,以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3.3开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制定管理会计准则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问题本质和规律的相关认识,是探讨和研究其他会计理论问题的基础。管理会计准则是管理实践的依据和标准。因而,我国有关部门应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同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制定我国的管理会计准则。
3.4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者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运用。管理会计需要采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者与会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研发管理会计软件以提高运算的准确性,使得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决策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经营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管理经济决策,进而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松年,钱嘉福.国际管理会计的范围和准则——国际会计探讨之七.
[2]王雪,张新梅.如何提高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农场经济管理,2006,(1).
[3]徐炳来.实现会计国际化之我见.经营管理,2007.
[4]孟焰.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5]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5).
[6]武冬铃.国际管理会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企业家天下,2007.
[7]吴革.国际管理会计的若干问题探讨.对外经贸财会,2000.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管理会计 国际化 惯例
1. 管理会计国际惯例的概念认知及特点
1.1管理会计国际化的涵义
管理会计国际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各国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和内部会计事务的处理过程中,逐步与国际通行的管理会计国际惯例接轨,已达到国际各国间管理会计行为的协调、规范、沟通与统一。
1.2管理会计惯例国际化的内容
管理会计惯例国际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会计政策管理国际化;管理会计体制惯例国际化;管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管理报告惯例国际化;管理会计教育管理国际化等。
1.3国际管理会计惯例的特点
1.3.1国际管理会计信息范围具有广泛性。既包括管理会计学术理论,也包括管理会计实务操作。
1.3.2国际管理会计系统结构具有多样性。它包括和涵盖能够满足全球性和多个中心经营管理决策信息所需要的多样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
1.3.3国际管理会计信息传递具有横向性。其信息既能够在上级与下级之间纵向流转,还可以在下级之间横向流转,也就是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信息的沟通。
2. 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
2.1.1内容的差异
管理会计国际惯例将管理会计定义为“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業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而我国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指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分支。”对比可见,国际惯例更强调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而我国的管理会计强调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缩小了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限制其深度发展。
2.1.2 结构的差异
管理会计的国际惯例致力于建立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框架与结构,包括目标、术语、概念、惯例、方法、会计活动管理六大内容。建立管理会计框架与结构是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促进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我国管理会计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会计框架结构,无法展开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
2.1.3组织的差异
放眼国际,现代西方国家一般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例如美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加拿大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英国的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等。这些专业组织机构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委员会,通过制定国际管理会计公告,定期召开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等方式来引导全社会对管理会计进行探讨和研究,共同解决管理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新方法,吸收有关部门和力量创建越来越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会计实务操作规范,从而大大推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与进补。而我国在管理会计组织方面处于欠缺的状态,一直到2007年,中国会计学会才创建了第一个研究管理会计的专业小组。
2.1.4研究的差异
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范围来看,我国只注重财务会计所搜集和提供的数据,反映的会计信息,就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而忽视了企业外部所提供的市场信息。这样以来,我国所研究的领域、视野都会过于狭隘,从而限制我们对管理会计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
2.1.5战略差异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也决定了在战略上管理会计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国际化管理惯例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虽然我国企业从90年代开始进行预算管理到现在的相当普及,但我国的预算体系与国际化惯例的责任会计还存在一定差别。如何将战略与预算有机结合起来是首要问题,尽管都是在企业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进而逐步落实规划。
2.2相比国际惯例管理会计在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对会计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同时也包括管理会计,改革后的会计制度进一步趋同国际会计惯例,但与国际管理惯例相比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不同步
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用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管理会计的很多方法体现了管理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但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存在一定难度。
(1)模式的要求与现实情况不相符。例如,使用简单回归方法来分离间接费用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要求是产品品种应保持不变,这在企业经营中是不可能的。
(2)定量模型和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无法成立。例如“保本分析”,它的前提是“单一产品”,作为理论分析的概念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企业的产品是单一的。
(3)有些方法和技术仅属于纯理论的研究。例如数学分析模型、规划模型以及矩阵代数模型,由于所需数据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模型难以理解,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
2.2.2管理会计需要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即使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也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等问题, 其应用水平仅停留在事后算帐的高度,缺乏进行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能力。同时, 我国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较滞后,使得管理会计中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法得到利用,如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等。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方法若手工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计算机可以快速正确处理大量的复杂数据,因而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2.3管理会计尚未得到我国企业的普遍 重视 虽然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但因改革方式没有模式可供借鉴,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全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不够标准和规范,企业管理会计的环境还有待改善。不少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建立管理会计的积极性较低,势必会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开展和进行。这种差距的形成源于我们长期没有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2.2.4我国管理会计缺乏系统研究
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机构来研究指导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又缺乏一支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师团队,而且管理会计也没有被各种学术、职业组织机构作为重要的工作议题,因此也无法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展开。为此,我国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尽量克服当前组织上忽视管理会计、研究脱离实际等方面的缺陷,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相结合,尽快成立专门性的全国管理会计研究学术的组织机构,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健康发展。
3.管理会计惯例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启示
3.1建立管理會计实务基本框架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及其会计人员尚无一整套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不具备根据管理会计理论系统自行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的能力。因此管理会计要想在我国的企业中得到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如何将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拟定建立管理实务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与管理会计的国际惯例趋同。
3.2 结合我国国情拟定一套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为进一步与管理会计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应从组织方面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来作为研究管理会计的权威专业机构,以便创办管理会计刊物,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各项研究管理活动,同时根据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调整研究方向,以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3.3开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制定管理会计准则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问题本质和规律的相关认识,是探讨和研究其他会计理论问题的基础。管理会计准则是管理实践的依据和标准。因而,我国有关部门应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同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制定我国的管理会计准则。
3.4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者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运用。管理会计需要采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者与会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研发管理会计软件以提高运算的准确性,使得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决策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经营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管理经济决策,进而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松年,钱嘉福.国际管理会计的范围和准则——国际会计探讨之七.
[2]王雪,张新梅.如何提高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农场经济管理,2006,(1).
[3]徐炳来.实现会计国际化之我见.经营管理,2007.
[4]孟焰.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5]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5).
[6]武冬铃.国际管理会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企业家天下,2007.
[7]吴革.国际管理会计的若干问题探讨.对外经贸财会,2000.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