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让教师达到“教为不教”的目的,语文老师应在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与要求下,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能够在用时重现,进行再认识,最后变成自己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方式转变 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53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新课程、改革教材及评价与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投身新课改,不断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要转变学生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二)要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我们认为,新课程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三)要转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综观国外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达成。而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关键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參与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
无论是在蒲江中学实验学校,还是在天全县中、乐中的学习中,我都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学习氛围浓,个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让我彻底的认识到语文学习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的实现新课改。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写作基于阅读,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运用能力是否提高,也制约着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先吃透教材,把握住重点、难点及关键所在。为使学生达到“入境、生情、悟道”的目的,应先预设好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斟字酌句,让其仿佛诵读,细心揣摩,真正从文章中探“胜”寻“幽”。然后知晓文章中心的展开,结构的安排,思路的发展,感情的表达,语言的运用,以及文中哪些话使主要的,哪些话使点缀的,哪些话要理解其言下之意,弦外之音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去想作者作文时之所想,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使之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激发情思,以至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使其既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如《藤野先生》一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情感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结构,把握叙事顺序。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再次揣摩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感情色彩,把握几个片段,理解作者为文目的,进而挖掘出作者当时充满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习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阅读提高欣赏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激励他们大胆地质疑,敢于带着“自我”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反复咀嚼,找出问题,然后正面引导,使之悟出文章要怎样写。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或复述和讲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就会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尷尬局面。当然老师对各项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如诵读时,则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明停顿,注意语速快慢,注意音调高低,读得流畅而有感情。写作教学方面,教师要狠抓书面语言的运用和书写整洁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读则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动书”,做好相应的做符号、做摘要,勾重点等工作。写则要求学生明确写作要求,贯彻循序渐进的写作原则,真正达到写有所获的目的。
四、走出课堂,感知社会,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光靠课堂和书本,想把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尽管课本选录的文章均是佳作,但总是有其气时代生活的局限性,跟学生实际生活是有些距离的。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必须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新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编排有所体现,但基于此还有不足存在。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本中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中去,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可自主地“向大自然求教,拜生活为师”,形成自我发展,其间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的良好习惯,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生活,促使自己能力的提高,间接获得知识。同时,要向学生讲明社会生活知识无穷的道理,体会古人“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抓住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个根本,也就会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达到老师们所孜孜以求的“教为不教”的教学境界,真正做好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方式转变 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53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新课程、改革教材及评价与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投身新课改,不断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要转变学生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二)要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我们认为,新课程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三)要转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综观国外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达成。而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关键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參与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
无论是在蒲江中学实验学校,还是在天全县中、乐中的学习中,我都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学习氛围浓,个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让我彻底的认识到语文学习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的实现新课改。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写作基于阅读,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运用能力是否提高,也制约着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先吃透教材,把握住重点、难点及关键所在。为使学生达到“入境、生情、悟道”的目的,应先预设好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斟字酌句,让其仿佛诵读,细心揣摩,真正从文章中探“胜”寻“幽”。然后知晓文章中心的展开,结构的安排,思路的发展,感情的表达,语言的运用,以及文中哪些话使主要的,哪些话使点缀的,哪些话要理解其言下之意,弦外之音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去想作者作文时之所想,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使之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激发情思,以至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使其既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如《藤野先生》一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情感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结构,把握叙事顺序。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再次揣摩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感情色彩,把握几个片段,理解作者为文目的,进而挖掘出作者当时充满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习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阅读提高欣赏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激励他们大胆地质疑,敢于带着“自我”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反复咀嚼,找出问题,然后正面引导,使之悟出文章要怎样写。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或复述和讲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就会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尷尬局面。当然老师对各项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如诵读时,则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明停顿,注意语速快慢,注意音调高低,读得流畅而有感情。写作教学方面,教师要狠抓书面语言的运用和书写整洁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读则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动书”,做好相应的做符号、做摘要,勾重点等工作。写则要求学生明确写作要求,贯彻循序渐进的写作原则,真正达到写有所获的目的。
四、走出课堂,感知社会,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光靠课堂和书本,想把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尽管课本选录的文章均是佳作,但总是有其气时代生活的局限性,跟学生实际生活是有些距离的。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必须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新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编排有所体现,但基于此还有不足存在。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本中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中去,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可自主地“向大自然求教,拜生活为师”,形成自我发展,其间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的良好习惯,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生活,促使自己能力的提高,间接获得知识。同时,要向学生讲明社会生活知识无穷的道理,体会古人“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抓住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个根本,也就会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达到老师们所孜孜以求的“教为不教”的教学境界,真正做好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