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已经由单一的学科知识、定向化的价值观“灌输”(固定的史实与指向性的结论)转向学科知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培养自由思考的能力与观念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高能地感知历史。为了更好地改进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河源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历史学科“篇章式”教学。
  所谓“篇章式”教学,即以一个主题切入教材,把相关的历史知识重新整合,可以是一课书的,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甚至可以构建一个新的知识专题,达到凝练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篇章式”教学的建构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建构,二是学习方法或策略的建构。初中历史的大部分课堂教学采用的是第一个层次,而复习课则多采用第二个层次。本文通过河源市第一中学林伟玲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来探讨“篇章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运用。
  一、“篇章”开启人生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初级中学初二的学生,他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对知识的积累、历史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相对有限,而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肩负着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如何将师生与历史人物之精神相契合呢?河源市第一中学的林伟玲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文时,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课文原本的内容有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她将内容进行整合和升华,将课文整合为两个篇章:“一个人的觉醒”“一群人的革命”。
  以“一个人的觉醒”为例:
  环节一:回到历史,认识孙中山之“型”
  教师建立孙中山的人物档案,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孙中山及孙中山和河源的历史渊源,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初步的历史人物形象,并与乡土史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孙中山的熟悉程度。
  环节二:紧扣时代,领略孙中山之“变”
  要了解历史人物,只有将历史人物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明白人物心理历程的变化。正如史学家白寿彝所说:“人是见识与器局(器量),表现在对历史与现实‘透彻而超越’的认识上……知道时代的要求是什么,自己该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推动时代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历史运动中‘自觉’的人。”孙中山的思想转变,认识上升,也是来源其经历和见识。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转变,生成相应的情感与认识,教师充分搜集和运用直观的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紧扣时代,切实感受孙中山之“变”。
  1. 一变:“医国”胜“医人”
  通过展示两张图片,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2. 二变:“革命”胜“改良”
  出示材料: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上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2)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教师创设了两个问题: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有何变化?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是如何从改良道路转向革命道路的。
  环节三:重视细节,绽放孙中山之“醒”
  陈伟壁老师说:“历史细节不是无的放矢,它的指向是服务于课堂的核心灵魂。”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兴中会的创立和广州起义的相关史实,同时指出,广州起义失败了,革命前途未卜,胜利希望渺茫;继续抗清,九死一生,面对战友们的牺牲,孙中山当作何选择呢?教师出示表格,学生通过观察可知孙中山先生没有放弃,甚至在革命过程中不断自我觉醒,寻找革命的出路。
  最后,教师通过《孙中山自述》,让学生体会孙中山的不断觉醒。
  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義)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帝后之出走,议和赔款九万两而后,则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已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
  ——《孙中山自述》
  通过两个历史事件“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以及一份表格和一段《孙中山自述》,学生心目中最终呈现了一个爱国且在革命中不断觉醒的“国父”形象。这些细节的选取,能凸显孙中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能使学生于细微处见精神,从而深刻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意识在不断觉醒,并且从未放弃革命。通过了解孙中山,学生也就自然能感知到孙中山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林老师从认识孙中山之“型”到领略孙中山之“变”,再到绽放孙中山之“醒”,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觉醒”的过程。教师将课文内容整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场景,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提炼升华,又反向指导课程结构的建构,形成“篇章式”教学。课程不再是没有灵魂、游离于外的呆板课程,学生主体性探究得以在各种建构的历史场景中优化,教师备课只要围绕着“觉醒”这一篇章进行构建,有章可循,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二、“篇章”描绘革命
  “历史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境遇。这种境遇就是在场性。”如何把学生带入到历史的革命场景中去呢?教师做了如下设计:   环节一:开阔眼界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中山先生是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
  ——陈天华于同盟会成立大会
  这三组材料里最核心的词语是“革命思想”“革命团体”和“革命领导”,学习活动的核心是要在作品、地图和材料的交叉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广阔的视野中开展学习活动。这是第二个“篇章”的基础,为这一篇章的设计奠定了该内容的广度,也为后续内容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环节二:精准学习
  [学生活动]家书宣革命:假设你是一名参与了同盟会成立大会的中国留学生,你将如何向你在国内的好友通报这一事件呢?(信件内容应涵盖成立时间、地点、组织基础、政治纲领、领导机构、机关报等大会的重要决定。)
  设计这样的小活動,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课文的能力,又能体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能在动手、动脑中自然而然地将同盟会的相关内容构建起来。虽然这一活动的手段比较传统,但实际起到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可以精准地掌握同盟会的基本知识。
  环节三:冲破认知
  思想观念若以“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效率是极低的,只有在理解和尊重学生对历史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慢慢理解和接受。教师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1)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2)回答教材第40页的材料研读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通过这两个问题,学会反思,对历史进行价值判断,由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教师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来结束第二篇章“一群人的革命”:“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从上述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林伟玲老师利用形式多样的材料创设情境,通过“一个人的觉醒”“一群人的革命”两个篇章,阐述了采用“篇章式”方法引导学生探讨历史的教学价值。上述教法体现了课改精神和历史教学的本质,蕴含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展现了“篇章式”教学的价值,而且应该是历史教学可以采取的常态化方式。当然,郑林教授指出:“一节成功的课并不是面面俱到,哪一个方面都讲得好,而是对教学整体优化得好。”“整体优化是“设计出一个好的结构,把教学的各要素合理安排,使它们互相配合,围绕教学重点发挥最佳作用。”当然,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之后,上升到以“篇章式”来教学只是历史教学采用的一种方法,上述教学方式也是依据一节课的实践得出的,如何将“篇章式”教学充分运用到历史课堂上,更好地实现其教学价值,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期待学生们畅游在教师描绘的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篇章中,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构建起充满生命活力的“篇章式”历史课堂。
其他文献
5月31日上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带着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和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带领市四套班子领导莅到玑镇中心小学和珠玑镇中心幼儿园进行慰问活动,并送来节日礼物,祝孩子们“六一”快乐、健康成长。  王书记一行首先来到珠玑镇中心幼儿园,陈兆玲园长向王书记汇报了幼儿园的办园情况,王书记对幼儿园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期間,王书记还兴致勃勃地与小朋友进行互动。在美术室,王书记和小
【摘要】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各种因素,并倾注以热情和坦诚的关心,发掘其“闪光点”,激励进步。以优生帮助后进生,促进共同进步。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后进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倾注真情  后进生,是指在班集体中品学都表现较差的学生。在行为上,他们常不守纪律、不执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习中,不求上进、厌学、贪玩、不做作业。长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教师注意力有限等因素,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比较严重。本文以任务驱动为工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大程度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效率提升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
乘着信宜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我校立足自身实际,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从转变理念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全体教师在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带领下达成共识,积极探索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提出  我校属山区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学生答题。课堂上重分析讲解、重标准
【摘要】教学活动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紧贴生活;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
【摘要】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知识魅力,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精心设计练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主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思维活动暴露出来,并立足于将他们思考产生的丰富资源展开高质量的合作互动交流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在良性循环中一路探究、实践。  【关键词】学生;自主;
【摘要】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非常痛苦,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没有角度切入,没有合适的词语可用,花很长时间还是挤不出一篇作文。对于老师而言,教小学生写作也面临难题,怎么教都教不会,学生不动笔写,写的千篇一律,等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认为作文来源于生活,想要学好作文,应当从生活着手。下面主要从用眼观察、用心记录、相信自己、吐出真情、亲自体验等五方面谈谈如何写好作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真实;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阶段,教师对学生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包含的内容,分析了现阶段开展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情况,最后对加强和提高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措施提出拙见,以期能够为学生塑造正确的德育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工作;以身作则  小学时期是学生开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该阶段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最初的接受教育的地方,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发育都还不成熟,因此,针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外界的认识逐渐深入,同时其个人思想也处于形成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做好相关工作。小学班主任不仅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实施德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与引导者,在德育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简单分析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
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因此,用心经营好班级这个家,让学生在班级家园里提升思想素质,提高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我一直努力着建设温馨班级家园的尝试,帮助孩子在班级家园里健康成长。  一、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舒适的“家庭”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