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发展和变迁的总体趋势,即随着时间的演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总量性扩大的趋势;人口的区域分布也随战争地点的变化而变化,随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而转移,总体上是从北方向南方、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从内陆向东南沿海转移。
  关键词:我国; 封建社会; 人口变迁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77-001
  
  纵观我国整个封建社会人口的变迁,大体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动乱和战争是我国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进入封建社会后,我国才有对人口的专门记载。战国时期,诸侯国从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战略出发,都采取了鼓励人口增殖的奖励措施,出现了“今人有五子不为多”(《韩非子·五蠹》)的历史现象。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先后在战国时期、西汉末年、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等各个时期发生战争和动乱后,人口的数量都会出现大幅度减少。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坑卒亦达40万,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死亡,即使各国大力鼓励人口增殖,人口也不可能有太多增长。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又到处发动战争,加上天灾连年,人民无法生活,于是人民起义连绵不断,经济全面崩溃,人口也急剧减少,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全国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进入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由于多年的军阀混战和兼并,全国人口降到官方统计人口数的最低点,即三国合计为868万人。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动乱时期,天灾与人祸并存,战乱与瘟疫并行,尤其是北方地区,情况更为严重。我国人口在永嘉乱后的损失是非常严重。隋朝炀帝即位后即开始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建东都时每月役使二百万人,死亡大半;修长城时征发丁男一百多万,十天中死亡一半以上;开运河征发丁夫360万,开到徐州时已死亡150万;征高丽时出动水步兵143万,民夫200万,也是“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加上隋末大动乱,人口竟比隋人口高峰时减少了四分之三。明末社会大动乱和清军入关后的大屠杀,使清初的人口比明代人口高峰时减少了40%以上。民国时期,一系列的军阀混战,蒋对苏区的五次大围剿,八年抗日战争,三年内战加上连年不断的水旱灾害,使中国人口减少甚多。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战争和动乱是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二、和平及和好的政策导向是我国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
   和平稳定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正确的政策导向更是促进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西汉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轻徭薄赋、招抚流亡、强制早婚、释放奴婢、军队复员等措施,使经济生活得以恢复,社会人口得以增长。到“文景之治”时全国人口已恢复到战国时的三千万的水平。昭宣时,又实行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到平帝时,全国人口达六千万左右,是为“汉之极盛”。东汉建立后,也采取了释放奴婢、安辑流民、清查人口、组织军队屯田等措施,恢复了生产,发展了人口。到和帝永兴元年(公元105年)全国人口达53256229人。明代朱元璋也实行了一些较为正确的策略,再加上动乱的范围不是很大,故人口损失较少。清康熙、雍正年间先后实行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的政策,并将以往的人头税加以废除,这些措施使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口也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康熙年间达到3.6亿,至道光年间突破四亿,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民国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人口增殖环境也较好,因此各地人口都有所增加。
  三、人口分布随战争地点、经济发展状况而变化,人口重心逐渐南移
  从封建社会的历史看,动乱和战争不但使人口数量减少,而且使人口发生迁移,严重影响着人口的地理分布。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逐渐南移,相应地,人口重心也逐渐南移。古代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北方较为和平,因此北人大量南迁。至唐前期人口的地理分布格局仍是南少北多,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公元755年,唐代发生了安史之乱,黄河流域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北方一片萧条破败景象,人口大量南迁,造成了中国人口分布的又一次大突变,黄河流域的人口比重由乱前的60%下降为37%,长江流域第一次取代黄河流域,成了全国人口的重心。到了元代,人口最多时的7000万中有近四分之三在长江干流东南一侧,若将淮河、秦岭一线以南的其它地区也算在内,则整个南方的比重将超过80%。
  四、人口的增多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制约作用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人口数量的增减,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快慢,人口的发展成了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但是,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我国清初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恢复经济和人口,道光年间突破了四亿,当时人们已日益感到人口太多的压力。清代的学者说“人多则穷”、“人满为患”,这说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对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清初人口少,采取措施增殖人口,对后来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清中期以后,人口过多,使经济发展背上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发展就十分迟缓了。
  时至今日,我国依然无法摆脱人口底盘过大的沉重压力。当人口增速趋于降低,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又接踵而至。如何保持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和谐统一,仍是一个迫在眉睫、亟待筹措的重大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3]施和金.中国历史地理,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诞生,是课程改革的成果,更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该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新课标准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这一精神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为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指明了道路。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问自探”; 问题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89-
摘 要: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90-001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
摘 要: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关键词:亲身经历; 语文教师; 成长之路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91-002【前言】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上个世纪教育的指南针,我们不遗余力执行这育人的宗旨。到了八九十年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家庭电气化的普及,学生的眼界宽了高了,单调
摘 要:农村学校“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切实关注和教育好“留守孩子”的问题已经不可回避地摆到了我们面前。这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讲究心育科学方法,注意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农村学校; “留守孩子”; 心育科学方法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
摘 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生于疑。”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思,必先引导学生疑,而要学生有疑,且疑在关键处,疑在困惑处,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词:课堂提问; 三境界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04-001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的提问大多停留在浅层面上,问题缺乏思考性、深刻性
摘 要:充满激情或是缺乏信心还是原地停留,让学生在艺术的学习中通过鼓励的评价机制、面挫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塑立“我会”“我能”“我强”的自信的态度。关键词:自信; 评价; 态度; 精神; 成功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07-001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学业和事业成功的第一要诀。而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
摘 要: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借助操作活动,建构数学模型,拓展实践应用等数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概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关键词:数学教学; 概念性知识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15-001概念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事物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的结果。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对事物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概
摘 要:作者论述了教师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能把握课堂教学的优秀教师,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效果打折; 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19-001一、把握不住教材的重点所谓重点,就是教材中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知识,这些知识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出错种类繁多,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错误; 归因及防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23-001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改进策略,十分有益。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1
摘 要:《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我们试图以规则学习为载体,依托幼儿的生活实践,通过规则图标的设计,力求在生活情境中、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帮助孩子逐渐认识和理解规则的意义,发展和提高执行规则的水平,体验规则带来的快乐,加强幼儿对规则的内化和迁移,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