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军交运输系统作为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保障部队快速机动、抢运物资、转运伤员、反应迅速、措施得当,受到了军内外的一致好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军交运输应急保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结合目前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从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角度来看,军交运输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抗震救灾;军交运输;存在问题;能力提高
07年南方冰雪灾害,08年汶川特大地震,09年玉树地震,一场场的灾难考验着中国人,更考验着中国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崩地裂、交通中断、通信瘫痪、人民群众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数以万计的解放军、武警官兵采用铁、公、空及徒步等方式,快速驰援灾区。军交运输系统作为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保障部队快速机动、抢运物资、转运伤员。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反应迅速,措施得当,确保了部队快速到达制定地域,为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受到了军内外的一致好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军交运输应急保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军交运输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运输手段滞后,输送速度不快。抗震救灾任务要求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依靠空中运输。然而我军目前却达不到这个要求。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军装备了大量新装备,但是大型运输机数量不多,难以适应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远距离应急运输。这点在汶川地震中最为突出,部队在震后数十个小时仍难以到达重灾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行动。再者大型运输直升机缺乏,无法对大型救援装备进行空投,以至于要租用外军直升机。
(二)运输方式单一,立体投送困难。从抗震救灾任务完成的情况看,它要求部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运输尽量多的物资。这要求部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运输。但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公路基本上中断了,而铁路则由于隧道塌方一度瘫痪,空运、水运由于受地理条件、运力分布等的限制,难以发挥太大作用。在汶川地震中,尽管部分官兵采用空投及徒步强行军等方式进入灾区,但由于大型装备及后勤物资进不去,影响了救灾行动的速度。
(三)保障措施落后,保障效益不高。提高军交运输应急保障能力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交通保障措施。在汶川地震中,由于铁路运输干线——宝成线中断,大批的救援物资只能绕道而行,影响了效率。玉树则连铁路都没有,只能靠公路和空运。至于公路运输,在汶川地震中,由于余震及地形的限制,抢修能力的限制,部队前期推进比较缓慢,迟滞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在玉树救灾中,由于地处高原,道路崎岖不平,天气复杂多变,对装备损害程度大,装备故障率大。加之沿途人口稀少,基本没有维修及加油的地方,只能靠部队自备的加油车及维修车随行保障。从空运来看,由于大型运输机太少,机场起降力低,直升机的天气地形限制,运输效率也相当有限。
(四)通信设备单一,运输指挥受限。方便快捷的通信在救灾行动中的作用同样十分巨大,它可以使部队的运输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不必要的运力浪费。就目前的军交运输通信装备来看,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军交运输系统现有通信装备的单一性特点,加上地方网络化通信系统的兼容性低下等问题,造成军地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沟通环节存在不小的障碍。同时,我军军交运输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高,急需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擅长指挥谋略的高素质军交运输指挥人才,以及建立一套稳定、通畅、兼容性强的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军地各有关部门的无缝联系。
针对上述不足,结合目前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从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角度来看,军交运输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军交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提高的手段
(一)围绕能力提高,加快装备更新。在空中运输方面,根据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要加快空中运输装备的更新换代,大力研制和装备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全天候地保持较高的机动性的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尤其是大型运输机的数量,要达到足够的标准以保证足够的运力实施快速集结大量部队及运输大量物资。铁路运输方面,注重加强铁路线路网络建设,尤其要加强复线建设。同时加强铁路受损中断后的紧急修复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铁路中断对运输能力的影响,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水路运输方面,主要的方向是加大科研力度,加快船艇的信息化换代。
(二)加强保障训练,提高保障效率。一是要加强维修保障技能的训练,使保障分队与救灾行动车辆协同训练。既要训练保障力量与支援力量之间协同的方法、手段,又要训练军队保障力量与地方保障力量之间的协同。二是要加强应急抢修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车辆野外抢修、抢救训练,以提高保障分队的复杂条件下的快速抢修能力。三是要进行保障模式的创新。牢固树立开放型保障、动态性保障,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支部改善运力动员机制,落实动员经费和补偿办法。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军事任务、环境和运力编成等特点,围绕精确保障、即时保障和跨区保障等,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保障方法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提高军交运输的应急保障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军交运输保障人才。军交运输的第一主体是驾驶人员,所以提高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运输分队执行任务多为分散执行,与地方人员接触频繁,管理难度较大。一旦发生违法违纪问题,会对部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驾驶员不仅是运输保障人员,更是战斗员,平时要加强作风修养,严守纪律,不但技术要过硬,而且思想素质也要过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受住考验,展现良好的自身形象。再者要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抢险救灾行动无一不“险”,这要求驾驶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并不可取,要把工作落实在平时。一是要大力普及心理知识、培训心理骨干、配发心理器材。要经常组织官兵进行心理防护知识的学习,使官兵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二是在平时训练时要有目的地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撤销训练保障,随机改变训练计划,培养官兵在复杂危险、高度紧张的条件下临危不惧、机动灵活、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三是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官兵的心理应急反应能力,消除官兵的紧张情绪。
(四)着眼信息主导,构建军交运输通信指挥系统。抢险救灾行动的首要要求是速度和精度,这两样都离不开通畅的通信和精确的指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及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必然要求。而建立这样的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但是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建立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各级军交运输部门之间,军交运输部门与部队之间,以及军交运输部门与地方有关部门之间的无缝联系,可以大大提高军交运输指挥保障能力。同时这个系统还可以建立集中统一的军交运输指挥系统。在这几次的救灾行动中,任务节奏快,运输力量分散,信息量剧增,情况变化频繁,要实现军交运输指挥的高效能,必须依靠指挥自动化系统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指挥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承智《从抗震救灾行动看加强军交运输应急保障的重要性》.
[2]军区军交运输部二运处《抢险救灾军交运输保障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抗震救灾;军交运输;存在问题;能力提高
07年南方冰雪灾害,08年汶川特大地震,09年玉树地震,一场场的灾难考验着中国人,更考验着中国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崩地裂、交通中断、通信瘫痪、人民群众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数以万计的解放军、武警官兵采用铁、公、空及徒步等方式,快速驰援灾区。军交运输系统作为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保障部队快速机动、抢运物资、转运伤员。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反应迅速,措施得当,确保了部队快速到达制定地域,为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受到了军内外的一致好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军交运输应急保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军交运输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运输手段滞后,输送速度不快。抗震救灾任务要求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依靠空中运输。然而我军目前却达不到这个要求。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军装备了大量新装备,但是大型运输机数量不多,难以适应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远距离应急运输。这点在汶川地震中最为突出,部队在震后数十个小时仍难以到达重灾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行动。再者大型运输直升机缺乏,无法对大型救援装备进行空投,以至于要租用外军直升机。
(二)运输方式单一,立体投送困难。从抗震救灾任务完成的情况看,它要求部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运输尽量多的物资。这要求部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运输。但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公路基本上中断了,而铁路则由于隧道塌方一度瘫痪,空运、水运由于受地理条件、运力分布等的限制,难以发挥太大作用。在汶川地震中,尽管部分官兵采用空投及徒步强行军等方式进入灾区,但由于大型装备及后勤物资进不去,影响了救灾行动的速度。
(三)保障措施落后,保障效益不高。提高军交运输应急保障能力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交通保障措施。在汶川地震中,由于铁路运输干线——宝成线中断,大批的救援物资只能绕道而行,影响了效率。玉树则连铁路都没有,只能靠公路和空运。至于公路运输,在汶川地震中,由于余震及地形的限制,抢修能力的限制,部队前期推进比较缓慢,迟滞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在玉树救灾中,由于地处高原,道路崎岖不平,天气复杂多变,对装备损害程度大,装备故障率大。加之沿途人口稀少,基本没有维修及加油的地方,只能靠部队自备的加油车及维修车随行保障。从空运来看,由于大型运输机太少,机场起降力低,直升机的天气地形限制,运输效率也相当有限。
(四)通信设备单一,运输指挥受限。方便快捷的通信在救灾行动中的作用同样十分巨大,它可以使部队的运输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不必要的运力浪费。就目前的军交运输通信装备来看,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军交运输系统现有通信装备的单一性特点,加上地方网络化通信系统的兼容性低下等问题,造成军地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沟通环节存在不小的障碍。同时,我军军交运输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高,急需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擅长指挥谋略的高素质军交运输指挥人才,以及建立一套稳定、通畅、兼容性强的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军地各有关部门的无缝联系。
针对上述不足,结合目前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从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角度来看,军交运输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军交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提高的手段
(一)围绕能力提高,加快装备更新。在空中运输方面,根据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要加快空中运输装备的更新换代,大力研制和装备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全天候地保持较高的机动性的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尤其是大型运输机的数量,要达到足够的标准以保证足够的运力实施快速集结大量部队及运输大量物资。铁路运输方面,注重加强铁路线路网络建设,尤其要加强复线建设。同时加强铁路受损中断后的紧急修复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铁路中断对运输能力的影响,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水路运输方面,主要的方向是加大科研力度,加快船艇的信息化换代。
(二)加强保障训练,提高保障效率。一是要加强维修保障技能的训练,使保障分队与救灾行动车辆协同训练。既要训练保障力量与支援力量之间协同的方法、手段,又要训练军队保障力量与地方保障力量之间的协同。二是要加强应急抢修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车辆野外抢修、抢救训练,以提高保障分队的复杂条件下的快速抢修能力。三是要进行保障模式的创新。牢固树立开放型保障、动态性保障,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支部改善运力动员机制,落实动员经费和补偿办法。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军事任务、环境和运力编成等特点,围绕精确保障、即时保障和跨区保障等,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保障方法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提高军交运输的应急保障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军交运输保障人才。军交运输的第一主体是驾驶人员,所以提高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运输分队执行任务多为分散执行,与地方人员接触频繁,管理难度较大。一旦发生违法违纪问题,会对部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驾驶员不仅是运输保障人员,更是战斗员,平时要加强作风修养,严守纪律,不但技术要过硬,而且思想素质也要过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受住考验,展现良好的自身形象。再者要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抢险救灾行动无一不“险”,这要求驾驶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并不可取,要把工作落实在平时。一是要大力普及心理知识、培训心理骨干、配发心理器材。要经常组织官兵进行心理防护知识的学习,使官兵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二是在平时训练时要有目的地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撤销训练保障,随机改变训练计划,培养官兵在复杂危险、高度紧张的条件下临危不惧、机动灵活、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三是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官兵的心理应急反应能力,消除官兵的紧张情绪。
(四)着眼信息主导,构建军交运输通信指挥系统。抢险救灾行动的首要要求是速度和精度,这两样都离不开通畅的通信和精确的指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及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必然要求。而建立这样的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但是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建立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各级军交运输部门之间,军交运输部门与部队之间,以及军交运输部门与地方有关部门之间的无缝联系,可以大大提高军交运输指挥保障能力。同时这个系统还可以建立集中统一的军交运输指挥系统。在这几次的救灾行动中,任务节奏快,运输力量分散,信息量剧增,情况变化频繁,要实现军交运输指挥的高效能,必须依靠指挥自动化系统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指挥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承智《从抗震救灾行动看加强军交运输应急保障的重要性》.
[2]军区军交运输部二运处《抢险救灾军交运输保障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