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标准”的妈妈,女儿还爱着我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ong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一副萧瑟景象。
  已值深冬,连下了几天雨,越发的湿冷。
  女儿山山被爸爸带出去玩,回来时候袖口湿湿的,说“太冷啦太冷啦”,然后就钻进了我的被窝。
  是啊,从中午开始,我就在被窝里大睡特睡,他俩一起出去玩,回来了,这才叫醒我。
  他们说:“我们给奶奶打电话了,我们也不去奶奶家吃饭了,我们要在家里照顾你!”
  我头疼得很,睡了一大觉,觉得好了一些。按惯例,周日,我们是要回奶奶家团聚的,只是今天我头痛,向他俩告了假。
  本想着他们去奶奶家吃晚餐,我自己家里宅着的。
  山山换上睡衣,钻到我怀里,很快,就用小手托着腮,睡着了。她这样在我怀里沉沉睡去,对我来说,五年半来都是很少有的情形。自打生了她,我很少带她睡觉呢。
  因为我的睡眠很不好。
  尤其是上大学后,睡眠特别恶劣:一是因为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身体总起来说各方面都很差,神经衰弱也是自然;其二,我是个总想要离群索居的人,大学寝室人多,我不能完全放松下来,直到后来自己在美院附近的村子租了房子,搬出去独住,才渐渐睡好了。


  后来回济南,我越发“独”。不但不能和人一屋子睡觉,“竟然”不能和父母同住一处。于是,只好又租了房子,每天必定要有一段时间只有自己呆着,清清静静的,才得安宁。
  结婚后,小夫妻哪有不睡一张床的?可在我建议下,我们夫妻俩一人一间卧室。谢天谢地,我的夫君段郎是无限宠溺我的。
  段郎深知我的睡眠就像一根细丝,常常受失眠困扰,就格外的心疼。山山一出了月子,就由他带着睡。半夜喂奶,他会把孩子抱到我床上,坐在床边,看着我和孩子都迷迷糊糊的,闭着眼吃的吃、喂的喂。等到我们俩睡着了,睡稳了,他便把孩子抱回他的房间,所以,山山三岁之前,段郎每夜都是和衣而卧。
  前几年段郎还算不上医院里“老大夫”的时候,他还是要值夜班的。但凡遇到段郎夜班,我妈就来我家帮我带孩子睡觉。是的,我妈也是无限宠溺我的。
  所以,今天看到山山在我怀里沉沉地睡着,我竟然很感动。
  举目看去,身边的妈妈们一个个都是撸起袖子来,左手拎着摇篮,右手拎着菜篮,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很像个当妈妈的样子。
  而我呢?
  一度,为这个睡觉问题,我是很自责的。哪有我这样的家庭主妇呀?哪有我这样当妈的呀?
  可是强迫自己真的是得不偿失。曾經有几次我振作着一定要陪孩子一起睡,我倒要看看,我就真不能像别的妈妈一样和孩子一起睡觉吗?事实是,那几次我几乎整夜睡不着,第二天必定憔悴虚弱,甚至发烧,上班的时候力不能支,奶水也变少。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次之后,我们全家统一意见——以后还是由他们来扛起晚上带孩子的重任,让我睡好了觉,于大家,也是省心省力。
  如今,山山五岁半了。
  有一天,她看到我忙里忙外给她做饭、整理衣物,问我:“当妈妈很不容易吧?”
  我说:“还好啦,并不是太难。”
  她又问:“你一直照顾我,很累吧?”
  我说:“在一般的妈妈里面,我算是轻松的了啊,我用不着带你睡觉,每晚都能休息得很好。”
  山山很认可:“是啊妈妈,你要好好睡觉,你就开心,就不生病,我也开心。你睡不好的时候,你不舒服,我也不高兴。”
  啊?是这样!孩子一下子打碎了我一直以来的内疚。
  是呀,没有什么比父母开开心心的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了。我不像一般的妈妈那样陪着她睡觉,但是我开开心心的,把睡觉之余的时光都用来和她愉快地、温柔地相处,对她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啊。
  自此,我便不再那么自责,稍稍安慰一点。
  人说,爱一个人,就要全然地接受他,接受他的好,也接受他的不好。我试着这样去爱别人,可是,我一度并不能如此这般爱自己。我总为自己的不足之处自责不满。
  我曾想,我有什么好,值得家人这样宠爱我?他们喜欢我哪里?喜欢我开开心心笑?喜欢我系着围裙把饭菜端上桌?喜欢我画好的画儿?喜欢我做得很漂亮的甜品?是,我也知道,我有时候是个美好的人,这时候我挺招人喜欢的。
  可我也知道,我有时候是个邋遢鬼,负能量团。而谁会喜欢那样的我?我发脾气,我崩溃的时候,哭得稀里呼噜擤着鼻涕;我哈哈大笑时嘴巴咧到耳根;我抑郁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我吃撑了躺在沙发上用手捧着大肚子……而山山,会在任何时候跑过来拥抱我。
  山山早晨醒来钻进我的被窝里,对着睡眼惺忪、蓬头垢面的我说:“早安妈妈。”那么纯洁漂亮的一个孩子,那么毫无折扣爱着我,依偎在我怀里,满脸都是爱的表情。
  我是学了些教育理论才知道,最好的爱的方式,就是全然接受孩子的一切。好奇怪,孩子并没有看过这些理论,却一直是这样爱我的。山山真的很会爱我啊,被一个人这样爱着,我也重新理解了爱的范畴。
  我呢,也放弃了那要强的心,安安心心地独自睡觉,安安心心地被山山和家人宠爱,安安心心地,看着我的山山一天天毫无挂碍地长大,并没有比被妈妈搂着睡觉的孩子差了什么。
  也许这就是成长吧?我的成长,不是变得更能干,而是更加安心,更加安定,能接受别人的好与不好,亦能全然接受我自己的好与不好。
  再过几天,就更冷了。在心里生一把火,不拘什么样的生活,都要好好过。
其他文献
前几天偶然参加了一个饭局,饭局上有个小女孩一直默不作声。  小姑娘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给夹菜就吃,但不会很大口,盘子空了也不会主动夹菜或者跟爸爸说。席间,很多人跟孩子找话题聊天,孩子就点点头或者只用简单的几个字作回应。孩子的爸爸几次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回答这些叔叔阿姨的问话,还说让孩子简单来个自我介绍,但一概无效,小姑娘还是惜字如金。最后孩子的爸爸也只能尴尬地解释:“孩子有点内向,不经常带她来这种场合
期刊
飞机上不关手机,要不要提醒?  前几天和孩子外出坐飞机,起飞前,我们外面坐的女士一直在用手机,我闺女看了很着急,暗中捅我,让我跟对方说。我小声说:一会空姐会告诉她的。但是几位空姐来回走,还真就没一个人提醒她。孩子总想说,我又悄声对她说:你要信任别人。这样又等了一会,孩子实在忍不住了,鼓起勇气,温柔地说:阿姨,飞机就要起飞了,您应该关掉手机。这位女士冷冷地回一句:这不是还没飞呢吗,我一会再关。后来又
期刊
上萨提亚课时,贝曼做了一个小个案,来访者幼年父母不在身边,被要求照顾妹妹,父母对她不乏苛责。看着贝曼做个案,我想起自己的一个来访者情形类似,于是有了下面这四个疗愈步骤。我觉得对于很多的童年创伤,尤其是父母做法的不公和呵护的缺乏,都可以参考。  第一步 承认那个不公和困难  我们要为当初那个受伤的、委屈的小孩进行平反。  那是不公平的,我也是个孩子,我该自由玩耍,现在却要担负照顾妹妹的责任,这不是我
期刊
前天晚上去学校开家长会,各科老师都做了简短讲话,精准有效率,让我收获颇多。数学老师讲的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们不只要孩子把题做对,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说出做题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步骤是怎样,得到什么结果。通过这个过程来思考,比一味地闷头做题只求一个答案,对于未来的学习帮助更大。  回头想想,我们上学那些年,一直在按照老师的讲解不断钻研解题技巧,自己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如何能将解题过程表述清楚。未必是
期刊
感谢爸妈给我提供宝贵的机会,让我在假期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去了一趟传说中的美国。毕竟只有十几天,不算深入游,但是呢,还是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体会的……  防不胜防地丢脸  唉,在国内,你说俺走在大街上,谁能注意俺呢?一个戴眼镜的长得其貌不扬的高中生。可是,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哎呦我的天,我怎么一下子就变得那么扎眼?  到美国之前,俺爹俺妈千叮咛万嘱咐:要有礼貌;落地美国,这边的领队和导游不断提醒:
期刊
2005年12月,46岁的施之皓当选中国乒乓球女队主帅,与刘国梁一起分别成为首次通过竞选产生的男女队主教练。听到这个消息,施之皓的前妻“乒乓球女皇”曹燕华兴奋地对他说:“你当选了,最高兴的那个人就是我呀!”    小小银球做大媒,“作女”酷哥交相辉映    1959年9月,施之皓出生于上海。1977年,他凭借横拍反手快攻结合弧圈球的突出表现,入选国家队。不久,和他同批入选国家队的上海姑娘曹燕华引起
期刊
很多人对美国教育都有一个迷思,觉得美国孩子上学轻松、作业少,最多就是写写读书报告。假期更不用上补习班,各种玩!作为一个在美国“卧底”多年的家长,拍着胸脯说句良心话:美国孩子的假期作业并不少!  学期最后一天,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带回来一本厚厚的《寒假作业》,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原来老美也有假期作业啊!  吃完晚饭,儿子就开始自觉埋头写作业,一转眼就写了好几页。我让他先喝点酸奶再写,他还和我发脾气了,那
期刊
一天,游游对我说:“妈妈,我和爸爸有个秘密。”她眼睛有光芒,一闪一闪地:“不过,我不能告诉你。”  我大度地微笑,轻轻捏她鼓鼓的脸蛋:“不告诉就不告诉。你当然可以有秘密。”  “游游的秘密”,在我们家有特殊的含义。  因为是三代共居,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各有各的育儿观,也各有各的倔强。  当我禁不住游游的央求又给她买了一个巧克力蛋,会忧心忡忡地交代她:“别跟外公外婆说哦。”当外公
期刊
从前些年开始,中国和澳大利亚教育部门支持推动了一项两国高中生交流互换的体验活动。我看到的是一名北京女高中生和一名澳洲珀斯女高中生,对调互换家庭和学校一个月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让人看到两种不同文化与教育理念碰撞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还是很强烈的。  最后的结局是来自北京的那位高中生更多地接受了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来自澳大利亚的那位高中生则表
期刊
前两天,在一家音频节目做嘉宾,开讲之前,主持人给我看了一则不算太新的社会新闻,讲的是,国家二胎政策开放以后,有对小夫妻本来有想法再生一个孩子,但是家中的老大不同意,为此又哭又闹,还逼着他们写下一份“保证书” ,保证 “爸爸妈妈不要老二”,一辈子都只对他一个人好。  那天的节目主题,本来设定就是借着这个事件,聊一聊二胎的出生会对老大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父母们需要注意哪些可能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却建议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