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怎么疗愈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13519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萨提亚课时,贝曼做了一个小个案,来访者幼年父母不在身边,被要求照顾妹妹,父母对她不乏苛责。看着贝曼做个案,我想起自己的一个来访者情形类似,于是有了下面这四个疗愈步骤。我觉得对于很多的童年创伤,尤其是父母做法的不公和呵护的缺乏,都可以参考。
  第一步 承认那个不公和困难
  我们要为当初那个受伤的、委屈的小孩进行平反。
  那是不公平的,我也是个孩子,我该自由玩耍,现在却要担负照顾妹妹的责任,这不是我的义务,这是我的牺牲,而你们却不懂得感谢和欣赏我,给我那么多的批评、要求甚至命令,你们剥夺了我、命令了我、苛责了我,这非常不公平!
  那是不公平的,我本是一个美丽的女孩,你们却因为重男轻女的陋见对我失望,我怎么努力都进不到你们的心里去,即便是我做得比哥哥、比弟弟都好,你们还是喜欢男孩轻视我,这不公平!
  那是不公平的,本来我是一个神圣的生命,你却告诉我咱们不能和别人比,本来我们应该为自己讲话,你却出于害怕要我逆来顺受;那是不公平的,你身为父亲,你的强大是本应用来保护和支持我的,可你却用来威胁和命令我,而且你居然享受你的胜利,这是非常不公平和不人道的……
  放心,我们都遭遇过各自的不公平,如果我们的父母不是佛陀和菩萨的话。但即便是佛陀,他也遭遇过父母的不公平,他的父亲想尽办法要用他来做继承人。
  去充分地承认这个不公平,不用害怕愤怒和怨恨,就算是仇恨也不必怕,千万别受传统的孝道阻挡,那本是最大的罪恶,充分地去怒,去怨,毫无阻挡和害怕,然后被怨覆盖的爱就会涌出来,若你又爱又怨,你就既不能好好爱,又不能好好怨,两边都不是。如果你想真的爱自己,那就充分去为自己讲话,这些本就是真实的,为什么要用“不应该”来打压,父母本就是我们人生里爱恨交织的人,如果出现“我恨不得掐死你”“你根本不配做父母”类似的言辞是完全正常的。
  但我说的不是报复,不是对父母大发雷霆,如果这发生了,不必内疚,如果没发生,我不建议这么做。你可以对你的咨询师控诉父母,你可以在镜子面前对自己控诉父母,但不要去直接这样对父母。对于父母,我觉得最大的限度是:当初你那样做,我真很受伤,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很委屈。
  总之,这一步就是承认那个孩子遭遇不公平,为他进行平反。不必压抑愤怒和怨恨,充分的愤怒是很美的,很自然的,然后悲伤会进来,愤怒到极致就是悲伤,当悲伤来临,接纳也就开始了,当接纳开始,爱也就油然而生了。因为所有的怒和怨,不过是求爱不得罢了。
  第二步 欣赏和感谢自己活下来
  想象一下那个孩子,忍受了这么多,承受了这么多,委屈了这么多,压抑了那么多,孤单了那么多,无奈了那么多,痛苦了这么多……终于活到现在,得以有机会觉察和疗愈,有机会做自己,这是那个小孩子的伟大成就。
  我头脑中有一个画面,就是一个士兵受伤了,他自救,他可能都不能走了,他就爬,忍着伤痛一寸寸地爬,一
  段段地捱过来,经过荆棘经过沼泽经过黑暗,那么久,那么远,终于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他自己救了自己,他是一个英雄。他所有努力和牺牲就是为了让我们活下来,而他做到了,我们可以享受他带给我们的安全、自由和“活下来”。
  我们可以欣赏那个小孩子是如此的顽强、执着,感谢他一路的辛苦和努力……对那个小孩子来讲,他是没有可能对抗那个环境的,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存自己让自己活下来,如果我们享受这个“活下来”的话,那么完全有理由去给那个孩子巨大的欣赏和感激,如果我们不愿意看这部分、不屑于看这部分,那就不是任何人的不公平,而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不公平。
  第三步 宽恕
  首先是宽恕父母的不知和有限,相信他们在最深的地方是爱我们的,相信他们不是存心和我们作对,相信他们也在自己痛苦和有限中,宽恕他们没有机会了解这爱的真谛,宽恕他们没有被足够好地爱过,相信他们对我们的态度不仅都是他们所遭遇的态度,而且是其中最好的,甚至是他们出于爱而改良过的,是他们努力以后的;不需要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找他们讨要爱,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去给出爱,给出谅解,给出放下……我们现在比他们更强大,意识层面更高、高很多,能力更强,也更有机会学习和觉察,当我们真正站起来,我们就可以去爱他们,首先是原谅和尊重他们。
  其次是宽恕自己。宽恕当初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没有能力给自己安全、自由,宽恕当初不懂得或者不敢为自己说话,宽恕自己作为一个小孩子的有限。
  宽恕自己为了适应环境而压抑、隐藏,甚至变形了自己,宽恕自己因此而积累了大量情绪,以至于会迁怒他人、会烦躁不安,情绪此消彼长、绵延不断;宽恕自己接受了那个环境错误的教导和暗示,而卑微自己,认为自己不重要、不够好,认为自己不配得;宽恕自己没有能力去认识、觉察和摆脱那些困境、孤独和害怕;宽恕自己在那个环境无从学习自爱、自尊和自我安慰,而经常与自己作对,经常对自己批判甚至苛责。宽恕自己习得了对自己并不好的观念和模式,思维模式、感受模式和行为模式。宽恕自己也曾因为无法消化自己的情绪而对别人不公,给别人带来压力、焦虑和痛苦。宽恕自己内在的不和谐,宽恕自己就像腿受伤了一样一瘸一拐地活着。
  宽恕吧,宽恕了自己,就可以宽恕别人;宽恕吧,不去看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不好和错误,只去看美好的和出于爱的,自己值得这么做。
  第四步 我是谁
  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说什么,你都在向世界显示你把自己当作谁。
  当你抱怨、当你愤怒的时候,你把自己当作了谁?
  当你孤单、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把自己当作了谁?
  当你认为只有别人改变对你的态度你才能快乐和满足,你把自己当作了谁?
  如果你喜欢把自己当作受伤的小孩,如果你把自己当作无力的小孩,如果你把自己看作一个弱女子,如果你把自己当作一个怂男,那是你的权利,也是你获得痛苦的途径,你有权这样做,你有权终其一生这样做,只要你愿意;
  同样,你也有权把自己看作一个成熟而为自己负责的人,你可以自己尊重自己,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热爱自己,自己安慰和支持自己,可以从伤痛里获得钻石,从困难之中蜕变成熟,即便你不习惯、不熟悉这样做,你也能学会,一定能做到,只要你愿意;
  同樣,你还有权用更大的视角来感受自己,你可以认出你本是一个生命,无瑕、自足而圆满的生命,那些经历、感受、观念都不是你,你拥有这些,但这些不等同于你。你是一个舞台,上演过悲伤无助的戏剧,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邀请喜剧上台,你是惟一的主人,你不是任何一幕剧,你可以呈现、经历和拥有这些,你可以把悲剧当做一个张力和伏笔而重写你的剧本,你可以毫无评判、完全接受地欣赏舞台上的任何呈现,你可以和任何一个场景在一起但又不属于它们,你可以有永恒的和谐,因为是你承载它们而不是它们束缚定义你,你可以永远地满足,因为你什么也不缺乏,什么也不会失去。
  最后说明一下,这四个步骤看完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彻底完成可能需要一生或者几世,但这不重要,反正早晚都会知道,早晚都能完成;重要的是,在哪里就好好地在哪里,心中有一个心灵进升的地图,有一个愿意前行的心念,有一个愿意逐步走的耐性。当你的信任和耐心足够,沿途都是风景,而且速度将很快。
其他文献
严父慈母的教育失败了  朋友萧萧是个两岁男孩的妈妈。萧萧本来性格就非常温柔,又十分喜爱孩子,一向主张实施民主和温和的教育方法。  萧萧的老公大军则认为:家庭教育必须有一个人唱白脸,尤其是男孩会比较顽皮,不能太娇宠,得有一个人让孩子害怕,将来才不至于无法无天。  于是,从孩子出生起,夫妻俩就确定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教育分工。  比如,孩子看到咳嗽时喝的那种甜甜的糖浆,心血来潮想要喝,萧萧就哄着说
期刊
100次“对不起”  睡前路易完成益智游戏大闯关,我一时手快替他按下“结束”键,捅了马蜂窝。路易很生气,无法退回重来,他要求再玩一大关。一大关时间太久,我还是按之前的约定把iPad拿走了。好在我有法宝,应对他升级的愤怒。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跟你说100次‘对不起’吧!”  这是我们表达歉意、安抚对方情绪的法宝。  路易以前不愿说“对不起”,有点拉不下面子,这样在社交场合很吃亏。  “
期刊
朋友说她六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她常发脾气。  她家住五楼,没有电梯。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她不允许女儿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会弄脏衣服。但再一次下楼时,女儿又那样,屡说屡犯,她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女儿当着她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袖子下面经常是脏的。
期刊
很多人一到盛夏时节,就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和身体日渐消瘦的不良反应一“苦夏”。这时候,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看着他们胃口大开的样子,一定很有成就感!本期菜品:口水鱼片、韩式南瓜粥。口水鱼片所用鲢鱼温中益气,促进食欲;南瓜粥营养丰富,放冰箱冷藏再吃,口感特好。    口水鱼片    用料花鲢鱼(又名鳙鱼、胖头鱼)一条(约1000克),淀粉两大匙,油炸花生仁约半两,熟白芝麻两大匙,老姜一小块,蒜一
期刊
有人这样总结过孩子与家长不同阶段的关系:孩子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轻蔑期,30岁之前进入理解期,40岁之前是回报期,50岁才能真正与父母成为知己。不管这是不是真理,问题的确存在着——孩子嫌父母唠叨,脑筋老化;家长抱怨儿女越来越自作主张,“完全不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或者是工作的压力,或者是生活的琐碎,或者是身体不适,当下的家长们普遍少了点儿心平气和,即使意识到沟通的重要,
期刊
婆婆今年60多岁,特别会过日子,口头禅是:成由勤俭败由奢。  记得刚结婚时,老公就给我打预防针,说婆婆很会过日子,看不惯大手大脚的人,要我在婆婆面前注意些。我想,老人家大多从苦日子过来的,节俭些也在情理之中。岂料,真正柴米油盐地过起来,才知道婆婆可不是一般的“过日子”,我的感觉是,从奔小康的大路上来了个急刹车。  婆婆仿佛天生具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针一线,一砖一瓦,都可以物尽其用。一团旧毛
期刊
谁都这样“帮”过孩子  那天,陪孩子去上创意课,内容是制作一幅名为《秋天》的手指画。  老师先做示范:给几张纸条画上树皮一样的花纹,用不干胶把画好的纸条粘在已经涂抹了颜色的背景板上,再用手指蘸上红黄相间的颜料,在“树干”周围点缀些“落叶”……  示范完毕,手工材料发到小朋友手中。在场的六位小朋友都是三岁左右,由妈妈陪同。拿到材料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动起手来,有的研究画笔,有的拿着纸条挥舞,有的专注于撕
期刊
“枕头大战”中的亲密拥抱  我常跟儿子一起下棋、玩桌游或者讲故事。安静的游戏中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亲密和愉快,但始终觉得两人之间缺少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  直到有一天我跟儿子玩了“枕头大战”。  第一次玩的时候,我们拿着枕头,先朝对方轻轻扑腾了几下。儿子突然狡黠一笑,一个突袭到我的右手边,我惊奇地说:“哎哟妈呀!居然被你打到了!”儿子大声笑起来,更加“猛烈地”向我进攻。  整个过程中,我们的语言很
期刊
前几天偶然参加了一个饭局,饭局上有个小女孩一直默不作声。  小姑娘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给夹菜就吃,但不会很大口,盘子空了也不会主动夹菜或者跟爸爸说。席间,很多人跟孩子找话题聊天,孩子就点点头或者只用简单的几个字作回应。孩子的爸爸几次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回答这些叔叔阿姨的问话,还说让孩子简单来个自我介绍,但一概无效,小姑娘还是惜字如金。最后孩子的爸爸也只能尴尬地解释:“孩子有点内向,不经常带她来这种场合
期刊
飞机上不关手机,要不要提醒?  前几天和孩子外出坐飞机,起飞前,我们外面坐的女士一直在用手机,我闺女看了很着急,暗中捅我,让我跟对方说。我小声说:一会空姐会告诉她的。但是几位空姐来回走,还真就没一个人提醒她。孩子总想说,我又悄声对她说:你要信任别人。这样又等了一会,孩子实在忍不住了,鼓起勇气,温柔地说:阿姨,飞机就要起飞了,您应该关掉手机。这位女士冷冷地回一句:这不是还没飞呢吗,我一会再关。后来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