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蚕精灵”文化为载体,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89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以区域文化与特色课程的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形成
   (一)溧阳的蚕桑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中国人养蚕种桑距今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蚕桑文化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溧阳素有“江南丝府”美誉,蚕桑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年吃粮靠稻场,四季用钱靠蚕场”的说法。溧阳的养蚕人为当时的溧阳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蚕桑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
   溧阳市文化小学与蚕桑有着不解之缘。据资料记载,1950~2000年间,溧阳共建过四个蚕种催青室,其中在南门外建的平陵催青室就在我校附近。2000年学校创建时,原地是一片农田,其中大部分为桑园。目前校园内两株相依而生的具有50年树龄的“人”字形古桑见证着师生与“蚕精灵”之缘。
   (二)蚕桑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融合的呼唤
   “蚕精灵”原为溧阳市文化小学的一门生命教育特色课程。自2007年起,每年为期两个月的“文小的蚕精灵”养蚕活动备受瞩目。学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养,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养,甚至外校的学生也通过各种途径来我们文化小学寻找蚕宝宝饲养,有不少家长也加入了养蚕的行列……《关心下一代周报》《溧阳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过“蚕精灵”实践活动,该课程也在常州市生命教育课程展评中获一等奖。
   蚕桑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融合深受师生喜爱。在此基础上,我校通过顶层设计,构建蚕桑文化的课程体系,带动了学校课程改革、学术研究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并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2018年5月,“蚕精灵”课程基地建设成为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2019年10月,通过了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中心的中期评估,获得“优秀”等次。
   二、举措:以资源建设与课程实施构建课程体系
   (一)创设主题鲜明的学习空间
   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让环境来改变师生学习方式。我们尝试变物理空间为教育空间、学习空间,让“蚕桑文化”元素在学校扩散。廊道分篇章“一线串珠”,形成整体,分历史篇、风物篇、特性篇、习俗篇、文学篇、工艺篇、传播篇、活动篇等篇章,五个厅的布置分板块、内容成系列,设计求个性。集中呈现蚕桑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突出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让文化可亲可近、入目入心。
   同时,我们还改建桑园。古桑周围,新种植了十几个品种、100多棵形态各异的桑树。学生们在园中小道穿行,可以一边欣赏一边学习,数十个品种的桑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地分布于桑园中。读一读介绍、辨一辨特征,学生会有与众不同的收获。桑园中的桑树由班级挂牌领养,学期末由少先队进行评比表彰。
   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吉祥物、大楼命名的征集,收到1000多件作品,学校采取初步海选加专业精选的方式评选出特等奖作品,然后向全校师生公示,由全校师生再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定型设计。我们的吉祥物是一条可爱的已经幻化成“人形”的蚕宝宝,头戴桑叶,脚未脱蚕型,宛如刚入学的儿童。
   (二)开发有趣的课程资源
   1.“蚕精灵”养蚕实践持续开展
   “蚕精灵”养蚕实践活动作为传统的实践性项目,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学校每年持续开展养蚕活动,并联系养蚕大户,为部分学生提供入户养殖的机会,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亲历生命交替的轮回。
   2.从单一学科覆盖全学科,实现全科育人
   “蚕精灵”特色课程是以溧阳地方文化遗产为主要资源的综合性课程,它既扎根本土,又展望未来。作为学校特色课程模块的内容之一,它是实现学校“全面发展人”这一核心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我们精选“蚕精灵”特色课程内容,努力与既有课程有效融合,形成丰富的课程体系。
   与基础型课程融合,旨在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与拓展型课程融合,旨在满足需求,培育特长;与探究型课程融合,旨在实践创新,涵养品质。
   “蚕精灵”特色课程也有自己丰富的发展空间,随着其内涵日益丰富,实施稳步推进,也不断丰富着学校的课程体系。例如,美术教研组合理利用和开发本土的文化资源,辅助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维度对十二册美术教材进行梳理,选取相关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如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叶子片片”,学生们可以收集桑叶,仔细观察叶子形状、表面肌理,用叶子做拼贴画,并尝试在叶子上涂上水粉去拓印、作装饰等。
   各年级、各学科的既有课程与“蚕精灵”特色课程有效融合,横向上表现为推进集群式课程走向丰富;纵向上表现为推动课程体系的螺旋上升。
   3.依托社区资源,拓展学习实践的新时空
   社区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基地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依托溧阳市蚕桑指导站、溧阳苏南蚕桑研究所、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当地养蚕大户等资源,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积累经验。
   其中,溧阳苏南蚕桑研究所、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学校的实践基地。这些基地也有丰富的物化资源:其中的桑博园面积500多亩。学生们在基地能全面了解桑树生长和种植条件、环境,认识桑树品种;了解蚕桑农耕文化,生態循环农作方式和生态保护……从蚕桑的发展起源到兴盛时期,从古代蚕桑丝绸到现代的丝绸工业,从蚕桑故事到著名蚕桑科技名人介绍,蚕桑文化展览馆详细地介绍了各类蚕桑丝绸文化,并结合多媒体、实物教学,生动有趣。基地还建有养蚕温室,四季可养蚕,为学生提供养蚕实践。
   4.“含英咀华”式的“有机教学”
   学校从“蚕桑文化”中感悟教学的本真追求,以“服务于儿童的自然发展”为导向,以启迪儿童的自由之心和培养儿童的自由品质为思路,开展“有机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目前,“服务于儿童自然发展的有机教学”已经成为常州市前瞻性项目。    (三)搭建互动的学习平台
   1.线下学习平台更丰富
   学校的馆、廊、厅、园、梯等建设都围绕主题化、系列化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豐富的面对面学习的资源与学习氛围。每个年级围绕学生的热点问题定期开展“蚕精灵”研讨会、“蚕精灵”剧场等学习生活交流会、演出活动。
   2.线上交流平台更快捷
   课程基地将教育技术的先进成果带进了学校和课堂,使学生在理解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有效的技术性支持。学校在相关的馆、廊、厅、园、梯建设过程中融入先进的元素,通过建立专题课程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视听结合的点播式平台等形式,开拓环境育人的新领域,加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形象观察、体验感悟。
   (四)建设丰富的学生社团
   秉承儿童自由发展的导向,发掘中华蚕桑文化之根,增设、改进相关课程并创编校本教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凸显全面育人的核心内涵。开学第一周,学校给学生提供“蚕精灵”选修课程菜单,如“蚕精灵”快乐的小作家、“蚕精灵”手工创意坊、“蚕精灵”创客工作室、“蚕精灵”机器人工作室,等等。每周五下午,学生走班参加社团活动,全情投入自己喜欢的科目中,全校学生参与率达到100%,让每一个核心素养都能在个性课程中落地生根。
   学校还定期举办个性化的节日。“蚕精灵”读书节、“蚕精灵”科技节、“蚕精灵”艺术节、“蚕精灵”体育节等,多方位、立体化展现蚕桑文化魅力。
   三、成效:有效促进了学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蚕精灵”课程基地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健康成长需要为宗旨,以润泽学生的个体生命素养为核心,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探究、实践和基地建设的真正主体;以环境熏陶、课堂教学与实践研学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立体化的课程系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文化、发现文化、享受文化、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逐步提高探索能力,厚积文化底蕴,增长实践智慧,养成高雅气质。研究性学习成果、社团活动成果,如蚕精灵美食、刺绣、自编的故事等,呈现于校园的多个场所,这些都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蚕农为什么不养蚕了?”获常州市一等奖,并被常州电视台公开报道。《江苏教育新闻》以“这所学校人人都是养蚕小能手”为题对学校的区域“蚕桑文化”特色课程进行专题报道,学生们还在期刊、网络平台上发表相关习作多篇。
   (二)助推了教师的自觉、持续发展
   学校建立了广泛参与的教师建设团队,教师们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自由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活动等,一批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践者。学校项目组成员撰写的《蕴育锦绣:学校的情怀与追求》《特色课程建设:让学校核心文化落地生根》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以儿童自由发展为导向的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发表于《教书育人》。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溧阳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比例已提升至30%。
   (三)实现了学校的文化、特色发展
   学校课程实施环境日趋完善:学校桑园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发挥“以物化人”的作用;廊厅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全面展示建设过程和成效;品牌项目成为学生盼望的节日,“蚕精灵”读书节、“蚕精灵”科技节、“蚕精灵”体育节等,多方位、立体化展现了蚕桑文化的魅力。
其他文献
第二天,GX警长接通了白客贝贝的电话。“贝贝,好久不见了,我目前在国家网络安全局工作,遇到了大麻烦……”  “是国家网络安全系统遭到了黑客攻击吧?”电话另一头的贝贝说,“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您别急,我正着手研发一套‘白客钻石防火墙’,可以抵御这个黑客的攻击。不过目前,这道防火墙还缺少一个即时应用程序,我一个人完成不了,需要一个好朋友帮忙。”  “那就带上你的朋友一起来吧!”CJX警长说,“越快越好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想象。最妙的想象应该是出乎意料,合乎情理的。本文以一些语文教学的实例,阐述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引领思路,有迹可循;围绕主旨,有声有色;坚持正义,有条不紊引导学生想象。  【关键词】目标 思路 主旨 正义  想象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它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学生,一个会想象的学生,必定是一个会学习的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就经常会让学生想象,
“低头族”克星
期刊
长颈鹿的舌头跟人類的手臂差不多长。  因为我的舌头和人类手臂有一样的功用哦!  熊猫刚出生就是近视眼。  近视有什么关系,看得清眼前的竹子就好!  鸽子有拖延症。  信?还是明天再送吧!  水母没有心脏。  所以你们感受不到我的心跳。  青蛙可以把自己的耳朵关起来。  我不想听,直接屏蔽。  向日葵并不喜欢阳光,它之所以向阳,是为了给花盘背后的花托遮阳。  我的花托在背光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  人
“P”出个新世界
電子授粉昆虫
期刊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然价值追求。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示着文本的重要内容,更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的言语实践“扶手”。而部编教材的课后习题设置以学生为本,注重“将语文要素的知识点、能力点分布镶嵌”强调其多元与开放,“激发读书和思考的兴趣”语言构建与运用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起着基础和引领的作用,但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
发明故事  我在喝盒装牛奶的时候,发现往吸管里吹气,牛奶会从吸管中流出来;用力吸一口气,盒子里的牛奶就被我吸进嘴里。我由此受到启发,决定制作一个和气压原理有关的便携式洗手器。  发明展示  首先,我在大塑料瓶盖上开两个洞,插入一長一短两根塑料管,用玻璃胶密封;然后,把短塑料管的一头插入小塑料瓶盖,并用玻璃胶固定密封,制成一个空气阀门;接着,我再将气球充气后套在小瓶盖上;最后,在塑料瓶中装满水,拧上
【摘要】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而成的,反映学科课程的内容体系。但是统一编写的教材,无法兼顾地域差别、城乡差别、校情、学情等,所以在使用教材进行课程实施时,要对教材进行重新解读与思考,因“学”就“导”,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教材 解读 学导课堂 用教材教   解读教材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结构、体系、编者的意图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摘要】为响应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新时代新要求,小学基础教育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美”育“德”的现代化融合式教育方式凸显其实践价值。本文试图从教育实践领域出发,探讨“美”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四种有效教学路径,为以美立身、立德树人找到更多接地气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美”视域 道德与法治课堂 有效教学路径  近年来,美育和德育前所未有地得到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