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本身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师要树立远大的美术教育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点,抓住核心素养的本质,运用正确的思想,在课堂中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关键词】兴趣;审美;生活;媒体;核心素养;美育
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触发了人的好奇心,培养了人的求知欲,激发了人的情感,促进了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增强美术技能、发挥想象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能够使学生在一个和谐、活跃、充满艺术情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创作。如: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优秀的作品,或大师(毕加索、凡·高、塞尚、莫奈、齐白石、徐悲鸿等)的作品,也可以在窗台上放置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尝试写画黑板报、进行美术创作比赛、举办画展等活动。在上《我也是艺术大师》这一课时,可先用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并把米罗、克利、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中西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被漂亮的图画吸引了,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并且很有感情地说:“同学们!大胆地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和色彩,你也可以成为艺术大师!要相信自己哦!”同学们迅速地拿出准备好的纸笔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二、增强生活趣味性,体会美术源于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艺术源于生活,运用多种感官去捕捉瞬间之美,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生活是最好的题材,我们应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生活带进美术课堂。如在上《得奖了》这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像易拉罐、可乐瓶、废旧纸盒、彩带等,通过他们亲自动手,多次尝试来制作奖杯,从而掌握材料的使用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鲜艳色彩,美丽形态,或奇妙的变化来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上《形形色色的世界》這一课时,给同学们播放生活中的不同色彩的景、物,他们很快地就被美丽神奇、姿态万千的景物所吸引,并陶醉在绚丽多姿的世界里。同时,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色彩也是有感情的(火热的红色、宁静的蓝色、光明的黄色、激情的橙色、青春的绿色、神秘的紫色、纯洁的白色……)正如约翰·伊顿所说:“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并适时启发他们联想:“在你的记忆里,奇特而有趣的形状和色彩你能说出多少呢?”使同学们对美术产生的神秘感,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联想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体会到美术源于生活。
三、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多媒体不仅具有展示、欣赏的功能,而且具有训练、创作的强大功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但课本上相关的图片小、数量少,可以说学生在课本上获取的知识极其有限。教师通过制作课件或找资料(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如在上《二十二世纪的建筑》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了解的建筑有哪些?然后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欣赏古往今来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同时老师讲解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遇到学生熟悉的建筑可让学生来解说,以此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让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星球间自由飞翔!”画一画未来的建筑。如果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耐心指导。实践证明,在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适当准确的评价,持续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评价是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赞美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要努力从作品中寻找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活力。可以先肯定学生作品的优点,如“你的画有进步、色彩很漂亮、很有想象力、有创意、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你画得真棒”等,然后再用委婉的语气指出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如“你的画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看,你的线条如果再细一点就更棒了,你的画如果涂上底色效果会更好”等。并在下课前十分钟集中进行评比,最终胜利的学生会获得老师的小奖品。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准确评价以及给予的适当表扬或鼓励,都可以持续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教育上要多学习、多实践、多探索,及时总结、及时改进,真正做到把核心素养运用到美术课堂中,让学生们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出版社。2001年12月30日
[2]《色彩形式语言》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
[3]《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4]《绘画形式语言》黄河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
【关键词】兴趣;审美;生活;媒体;核心素养;美育
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触发了人的好奇心,培养了人的求知欲,激发了人的情感,促进了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增强美术技能、发挥想象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能够使学生在一个和谐、活跃、充满艺术情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创作。如: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优秀的作品,或大师(毕加索、凡·高、塞尚、莫奈、齐白石、徐悲鸿等)的作品,也可以在窗台上放置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尝试写画黑板报、进行美术创作比赛、举办画展等活动。在上《我也是艺术大师》这一课时,可先用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并把米罗、克利、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中西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被漂亮的图画吸引了,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并且很有感情地说:“同学们!大胆地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和色彩,你也可以成为艺术大师!要相信自己哦!”同学们迅速地拿出准备好的纸笔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二、增强生活趣味性,体会美术源于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艺术源于生活,运用多种感官去捕捉瞬间之美,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生活是最好的题材,我们应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生活带进美术课堂。如在上《得奖了》这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像易拉罐、可乐瓶、废旧纸盒、彩带等,通过他们亲自动手,多次尝试来制作奖杯,从而掌握材料的使用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鲜艳色彩,美丽形态,或奇妙的变化来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上《形形色色的世界》這一课时,给同学们播放生活中的不同色彩的景、物,他们很快地就被美丽神奇、姿态万千的景物所吸引,并陶醉在绚丽多姿的世界里。同时,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色彩也是有感情的(火热的红色、宁静的蓝色、光明的黄色、激情的橙色、青春的绿色、神秘的紫色、纯洁的白色……)正如约翰·伊顿所说:“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并适时启发他们联想:“在你的记忆里,奇特而有趣的形状和色彩你能说出多少呢?”使同学们对美术产生的神秘感,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联想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体会到美术源于生活。
三、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多媒体不仅具有展示、欣赏的功能,而且具有训练、创作的强大功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但课本上相关的图片小、数量少,可以说学生在课本上获取的知识极其有限。教师通过制作课件或找资料(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如在上《二十二世纪的建筑》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了解的建筑有哪些?然后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欣赏古往今来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同时老师讲解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遇到学生熟悉的建筑可让学生来解说,以此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让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星球间自由飞翔!”画一画未来的建筑。如果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耐心指导。实践证明,在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适当准确的评价,持续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评价是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赞美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要努力从作品中寻找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活力。可以先肯定学生作品的优点,如“你的画有进步、色彩很漂亮、很有想象力、有创意、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你画得真棒”等,然后再用委婉的语气指出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如“你的画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看,你的线条如果再细一点就更棒了,你的画如果涂上底色效果会更好”等。并在下课前十分钟集中进行评比,最终胜利的学生会获得老师的小奖品。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准确评价以及给予的适当表扬或鼓励,都可以持续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教育上要多学习、多实践、多探索,及时总结、及时改进,真正做到把核心素养运用到美术课堂中,让学生们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出版社。2001年12月30日
[2]《色彩形式语言》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
[3]《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4]《绘画形式语言》黄河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