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兽为人(四)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pe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以粗浅的比喻来说,礼乐文明中的“礼乐”部分,便是意图在充分尊重個人权利前提的情况下(谦让之礼),激发出人与人作为同类的同理心(雅正之乐),产生理解谅解的和谐氛围,进而使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能够以“中正平和”的状态互利共存。就像自然界在孕育万事万物的时候,恰到好处的天气变化才能被称作“风调雨顺”,没有灾害的自然界才能被称作“天清地泰”,这些体现无一不以“恰恰好”为发端与终结。这被“雅乐派”者称为“中和”。
  处于中和状态的自然才能让万物舒适孕育;处于中和状态的人也才能更健康有为;处于中和状态的社会与国家才能强盛而不至被凌辱或崩溃。
  但因外界的复杂变化和人类内心兽性欲望的驱使,内外两方面的制约都体现出了做到“中和”这种状态的殊为不易。甚至这种道理能够被人理解接受与实践体悟也是非常需要时间与精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那么该以何种形式才能让大家了解到并开始实践呢?“礼乐教化”便开始了。
  “教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是简单的用语言说教,而是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所以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对内对己,要体察天地而看到自然的规律不去忤逆它;推己及人,更要通过各种方式将这种智慧以自己的切身实践去教化他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这个核心而言的。


  当我们客观的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尊重与发现他人。就像太古的那些猴群,总有一只或是那么几只猴子不甘于现状。他们或是站起来,或是仰望星空,希望以当时的眼之所见来解释万物。在试图解释这些时,如何能让所有其他的“猴子”也能心平气和的暂时放下手中的食物和争斗,一同望向天空呢?于是他们便开始交流,开始互相捶打着身体或是一段空心木头,口腔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声音不足以表达后又拿着一些东西手舞足蹈。慢慢有了能吹的乐器和能弹的乐器,还能在歌舞的时候佐以让人觉得天旋地转的美酒——人类开始以这种自身的欢乐来试图与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彼岸世界沟通,这带来了信仰,有一些则演变成了宗教。
  然而礼乐文明的选择,某一方面可以被称作明智的——它将彼岸世界的以宗教为面目的追求与能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有秩序的道德剥离。单纯的告诉传习这种文明的人们:“我们来一起唱某些特定的歌,跳某些特定的舞,用来实践中正平和的成人之道吧!”


  礼乐文明视角下的人性与人本主义,是充分尊重人类本身发展轨迹的文化体系。它尊重生命(仁者爱人),倡导自由(和而不同),爱好和平(治国平天下)。将人类之所以为人以理性的态度进行理解。可以说,中国人是很早就“站”起来的人,
  ——而“礼乐教化”的力量,便是让这脱兽为人的发展路径中,站起来的“人”能更多一些。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精神问题。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学习中医养心知识,可滋养心灵,养心则养生。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惔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是调适情志。人的情志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变化是人主体活动的外在表
期刊
别面不如花有笑,  离情难似竹无心。  因人说着曹家女,  引得相思病轉深。  ──宋·慈受怀深  这是宋代慈受怀深禅师的偈语。  “别面不如花有笑”,当我们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总是离情依依,不忍一别,总难似花朵般面带微笑。  “离情难似竹无心”,离别时我们的情感,难像无心的竹子一般。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人面临生离死别,难免也有很多的感伤。  “因人说着曹家女”,例如,忽然提到自己心爱的人
期刊
一月:与时间  Question: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在哪里?  Answer:此时此刻。  很喜欢一句台词,《平凡的世界》里佟丽娅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今年认识了一位好友Dk,这位朋友的生活对于拖延症的我有着很多影响。对于生活,我们都不想虚掷光阴,所以生活和改变,此时此刻。  二月:朋友  Question:如何看待“年轻的时候需要的是朋友,而不是人脉”?  An
期刊
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磨难,走过了许多坎坷曲折的道路,而他却能获得94岁高寿,足见他有可贵的长寿秘诀。  叶老的长寿,重要的是心胸开阔、平等待人。叶老在94年的人生中,不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他都能泰然处之,始终保持平和心态。早年,在困难重重的革命低潮时期,叶老没有灰心丧气;革命胜利后,叶老也从
期刊
冬,处四季之末,没有春夏秋的繁茂与生机,有的是一朵朵雪,一片片风,一阵阵寒冷,叶落,花凋,无尽萧条。  叶落的树,仅剩细枝末节,错落,重叠,交叉,寥寥几笔的简笔画,柔而不弱,飘逸轻灵,而气韵自生。花凋后的枝,精瘦枯槁,草们褪下绿色外衣,悄然隐去,天上地上,灰色中杂了丝丝冷色,寂静里透出点点衰微。  再便是寒冷。苍茫大地,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渺远,是“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的冰冻,谢灵运
期刊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京城全图》时,才改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现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6米,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
期刊
小时候,家里墙壁上贴了不少戏曲电影连环画,一张四排,一排四幅,共十六幅,将一部电影讲述完毕。天天看,画面下所附的唱词也背会了。其时并不清楚唱词声调的抑扬顿挫,只是单纯的喜欢,甚至在小伙伴家看到不一样的也连忙抄写下来。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一幅,画面是化蝶后的山伯与英台双双对舞,相视而笑,下面有四句: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唱词连带着爱上听戏,越
期刊
所谓国学,就是我国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儒学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直到上世纪初。一百年来,国学一度变得很轻,特别是在西风劲吹的时候。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学变得越来越重,近两年更是被写进新课标,纳入中考、高考范围。在历史的呼唤、时代的力量面前,你准备好了吗?  国学,绕不过去的“坎”  (一)写进教材  现有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  2012年9月,
期刊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天播种,夏季生长,秋收硕果,伴随花落,秋风落叶。一熟一落,一收一撒,一成一敗,一聚一散。秋色最懂人间冷暖,盛衰起伏都在秋雨落花流水中。安住静坐,体悟自然的秋意,袭袭风来,秋云漫卷,金黄的原野,在叽叽咋咋的鸟鸣声后,变得清冷,逐渐荒凉。秋天是结束的时候,是约会清谈的时刻,也是做梦的季节,是人生的生死门,是壮年结束的信号,是收敛的开始。  “空山
期刊
4月4日  悟道  人生觉悟只在一念之间,悟道的人生是智慧从容的人生。人生悟道是極其困难的,难不在于地位不高,不在于财富不广大,而在于心念之一息一动。当下人心浮躁,当下因果呈现集中,当下宦海沉浮跌宕,当下财富流水四溅匪夷所思,正是悟道觉慧的因缘所系。但,如此刻骨铭心的镜子,如此朝登天子堂,暮入冷牢房的现身说法,依然动摇不了一些人的贪心、妄念、财货、尘劳的习气。人解放自己的灵魂很难,难在贪婪和欲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