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更倾向于对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作为培养和构建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已经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将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及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32-02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生物学科的课程建设更加重视以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构建作为评价标准。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构建更依靠学生自主处理和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正逐渐被应用于生物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运用项目教学法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1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1.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项目教学法整体围绕学生而展开[1]。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设定课题或项目开展的目的,由学生自主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在项目教学中主要扮演学习辅助者的角色。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并针对学生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答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帮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学习和构建到最终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完全依靠学生自主探究,这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局面。同时,项目教学法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观察学生的机会,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整体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析和引导。
  1.2  学习目标明确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按照教材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节奏了解和学习知识,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通过测验、提问或考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甚至许多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对于题目类型的变化、具体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都毫无头绪。项目教学法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状态,在授课伊始便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自主开展预习或探究活动。在应用了项目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进行探究,驱动力来自学生自身而非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并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偏离目标,以此达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实质性的互换,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
  2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策略
  2.1  做足前期功课,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项目教学案例
  做好项目教学,首先应确保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针对知识进行传授,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处理与解决能力。以初中生物中的“巴斯德探究实验”为例,这节内容是生物科学探究的基础,学生在接触生物学探究以前,仅仅是以理解认识的角度来定义生物课程。因此教师在对这节课进行授课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可行性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思考,最终让学生理解生物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又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时,学生并没有学习过化学知识,对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名词比较陌生,如有机物、无机盐等,这时教师应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及课外知识拓展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概念和常见的生活案例。这样学生便能够更深刻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实现知識点的系统化。这种为学生提供经典案例和补充课外知识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生物探究知识体系,并为项目教学法在后期的应用铺平道路。
  2.2  密切联系生活,融入价值观教育
  生物学探究本身就是对生命个体的研究与探索,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应密切联系生活,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和内涵,实现整体教学设计的升华[2]。以“人体呼吸系统”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对模拟呼吸运动过程中胸腔内各结构的参与和变化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人体呼吸系统相关的知识链接,如介绍呼吸运动的视频资源、体现呼吸过程重要性的科普讲座。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疾病案例,教育学生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呼吸道健康,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这些知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人体生理知识的理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融入生活的目的。
  同样的,在对动植物的认识和学习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学习植物分类时,教材所提供的许多植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或身边没有的,这些植物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无法分辨其主要结构特点,教师可以依托当地的植物资源,为学生采集或展示有关的植物标本,在课堂项目教学中明确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探究总结出该类别植物的特征。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结构的种子,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区别,并总结各自特点。以上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说明生物科学研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本质。
  2.3  关注过程性评价和指导
  在生物学科中,同样条件下的探究有时也会呈现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关注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有效评价。如在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时关注两种思路:①以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依托,通过实验验证其合理性。②以实验本身的现象为核心,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并最终明确呼吸作用的实质。教师应针对这两种思路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现象,通过分析现象得到相应结论。在项目推进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观察到了同样的实验现象却得到了不同结论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会因为燃烧的蜡烛熄灭认为是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是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对此,教师不应立即作出评价,而是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化学试剂——澄清石灰水作出判断,得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的结论,而验证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则需要通过澄清石灰水的颜色变化来得出。这一案例充分表明,如果教师在学生进行项目探究时若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分析,学生极有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因此,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指导时,首先要了解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内容,掌握项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地进行过程评价和指导,而不是主观判断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对错优劣。尤其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引导学生以项目为核心,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以此来让学生理解事物的多变性,以及如何将生物知识灵活运用。
  2.4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目标,避免舍本逐末
  生物学探究是十分有趣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都可能引起初中生的兴趣,但也可能会出现忽视学习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关注学习任务和目标,避免舍本逐末。以“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应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对错误的操作进行纠正和案例总结。在教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样本制作,还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关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对制作临时装片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在实验观察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分析造成看到的物象与标准不符的原因,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而对部分只注重欣赏最终成果而忽视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总结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提醒,避免学生忽视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
  重点。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同时深入研究生命个体的学科。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发展,明确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做好过程性指导与评价。只有真正地落实项目教学法,有效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曹云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项目教学探究[J].神州(上旬刊),2020(11).
  [2]郭琪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实验创新趋势[J].中学生物教学,2017(7).
  【作者简介】
  吴志红(1976~),女,汉族,福建南平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项目教学探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发展、保护学生的权益。爱不仅体现在生活、情感上,教学中也需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感受爱的作用与价值,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得心应手,让学生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关键词】数学课堂;爱;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066-02  美国心理家马斯洛把
期刊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高中物理教师合理运用物理实验开展教学,不仅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高效教学,是众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獻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神奇的凸透镜”、“斜面压力显示器”、“自行车车轮摩擦力方向显示器”、“鞋底摩擦力方向显示器”四个创意作品为例,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创意作品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期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物理;创意制作;全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04-02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教
期刊
【摘 要】数学运算能力是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得分的重要因素。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的运算、变形,结合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制定合理、便捷的解题方案的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众多一线数学教师需要研究应对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课堂,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物理操作类作业,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本文对初中物理操作类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操作类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34-02  布置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探究式教学获得了较广的应用。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综合水平。高中数学教师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原则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是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方式。积极正向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扬自身优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而惩戒性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表现性评价;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随着初中阶段学习难度的增大,数学学习中的“低效”问题导致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简称“数困生”)人数急剧上升。如何让“数困生”走出“低效”,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是摆在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任务。本文针对新课改情况下农村“数困生”的现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教育理念,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农村数学教师应深入分析农村“数困生”学习低效的原因,和谐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作为能够提升初中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一大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这一问题,从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习力;实施分层教学,深入激发学习力;开展合作学习,巩固完善学习力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力;分层教学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与学习态度的总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落实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思考如何借助核心素养完成对学生的物理复习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