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利旅游在大众旅游的推动下发展较快,水利风景区的建立很好的满足了大众旅游者追求自然宁静与和谐的要求。然而水利旅游发展还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利设施基本功能弱化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等问题,基于负责任旅游的理念提出了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的三维视角,即时间管理、空间管理和情感管理。
关键词:
负责任旅游;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8-0258-02
1 水利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水利旅游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利旅游是国家水利部原水利管理处于1997年正式提出的,是指社会各界利用水利行业管理范围内的水域、水工程及水文化景观开展旅游、娱乐、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总称。近20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各级水利部门的努力下,全国水利旅游业已初具规模。2008年有42家水利风景区列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2009年又有56家水利风景区列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
各地水利风景区都在积极搞好环境问题,把水利设施与自然风光融合到一起,为发展旅游做好铺垫,希望尽早进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之列。但是,我国发展水利旅游还存在以下问题:水环境破坏严重;水利设施基本功能弱化;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等,这是水利风景区当前的发展现状。
2 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综合水利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控制游客行为,引导游客积极健康的开展旅游活动,即通过游客管理来达到促进水利风景区环境保护和优化。
2.1 游客管理
游客管理是指旅游管理部门或机构通过运用科技、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过程。游客管理的目标是,在不破坏旅游地资源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和提供高质量的游客体验,同时实现旅游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学者用多种理论来解释并支持游客管理,学者们先后提出“游憩承载力”、游憩承载力(RCC)、游憩机会序列(ROS)、可接受的改变极限(LAC)、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游客风险管理(VRM)等理论。
在我国,游客管理最早应用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旅游目的地。最初学者只关注到了游客数量管理,认为控制游客数量就能有效实现景区生态保护的目的;在控制游客的旅游活动行为方面,方式方法不当;在对游客的宣传方面,内容和方式一成不变等。后来学者发现单纯控制游客数量并不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游客内心体验和感受,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体验视角的游客管理。贾县民,王喜莲(2008)将体验经济的两大内涵(游客参与理论和游客关系理论)确定为游客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游客参与、游客关系与游客体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目前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游客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游客管理的模式研究和游客管理的技术和措施等方面。
2.2 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宏观方面,如要处理好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加强水利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协调等内容,没有对游客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游客管理真正用于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此类研究比较少。
3 负责任旅游理念下的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3.1 负责任旅游的理念
“负责任的旅游”由约斯特•克里鹏多夫提出,他极力呼吁发展一种全面和贴切的旅游方式——负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方式将给所有旅游业的参与者——包括旅游者、旅游区的人们和旅游业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同时,又不对旅游区造成无法容忍的环境和社会性破坏。”负责任的旅游的最大特点是出自个人的责任感,而非通过权威的命令与外界的压力。
1999年9月底,世界旅游组织第13届大会通过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中,一共八次使用“负责任(responsible)”、“责任(responsibility)”、“负责任地(responsibly)”来描述修饰旅游或旅游相关利益者。同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了该《规范》,决议“强调必须促进负责任的和可持续的旅游,这将对社会各部门都有益”。
3.2 基于负责任旅游的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迫切需要旅游者、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正常发挥。基于负责任旅游,实现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游客进行有效的管理。鉴于此,本文提出针对负责任旅游,提出三维游客管理角度:时间管理、空间管理、情感管理(见图1)。
3.2.1 时间管理
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够有效实现旅游的责任化。时间管理分三部分:游览时间,游览时长,游览密度。
(1)游览时间。
游览时间是指游客进入水利风景区的季节、时节以及每天进入的时间点等信息。
(2)游览时长。
游览时长是指游客从进入景区到离开景区的时间长度。控制游览时长首要目的是减少破坏,把游览时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游客与景区双赢。
(3)游览密度。
游览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游客进入的人次数。这个指标是时间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时间管理的核心。利用峰化指数能将有关不同时间内使用模式的大量数据概括为单一数值,集中程度越高这一指数的值愈大。
3.2.2 空间管理
游客所到之处几乎都会对植被生长、野生动植物栖息及水环境产生影响。
(1)水域水体空间管理。
水域水体多开展垂钓、划船、漂流等项目,要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引导,减少意外发生及环境破坏。水上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景区管理规定进行,要有特定的水域面积限制,项目的设置尽量坚持无污染化管理,对游客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2)岸地空间控制。
岸地植被对于水利风景区环境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岸地空间范围管理除了要进行水土保持,还要增加风景美化功能,使岸地与水体的风景交相呼应。在景区建立游客游憩区域、休息区域,合理规划使用岸地空间。
(3)界面交界处管理。
水域和岸地交界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也容易出现环境交叉污染,增加污染的面积。在界面交界处的过渡地带,增加解说宣传,以此对游客活动进行合理引导。对这类界面的管理能有效解决水利设施功能减弱的问题。
3.2.3 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游客管理的第三维。情感反映人的喜怒等情绪、内心深处的利益和价值取向,期望和感受等。情感管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游客自身体验与期望的关系。
游客的体验能否达到期望的程度对游客的心理情感有很大的影响。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风景区适当增加贴近自然的小景观和接待设施,可以使游客真实体验与感受相当。
第二,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关系。
游客之间的关系通过利益层面显示出来。要维护每位游客的利益,公平参与景区旅游,遏制不良行为,形成良好景区秩序。
第三,游客与导游的关系。
导游代表景区形象,良好素质的导游不仅能增加景区吸引力,更重的是他们能够引导游客行为。在负责任的导游的引导下可以促进良好的主客关系的形成,建立互信,为景区长久发展做铺垫。
第四,游客与景区企业的关系。
旅游企业是景区内食、住、行、游、购、娱等的重要载体,与游客接触面最广,机会最多。因此游客与景区相关企业摩擦不容忽视,能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景区的长远发展。
第五,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游客体验的不仅仅是水利景区的风景,更重要的在于景区文化,而这种文化最真实最集中的内容通过风景区附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体现出来。在与居民接触的过程中,两种文化会发生碰撞,经常会出现摩擦。负责任旅游要求我们尽量减少旅游对景区文化的破坏,进行游客管理,理顺两者关系。在进入居民区前设置缓冲地带,在缓冲地带游客可以领略到当地的奇风异俗但不能对原真的文化造成破坏。这样就为游客与居民搭建了一个融洽交流的平台,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互信。
3.3 保障措施
(1)负责任意识的有效宣传。
通过对游客行为的积极引导和规范,让水利设施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使水利功能与旅游功能共同发挥作用,实现整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风景区制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水利设施最基本的功能是防洪、抗旱、蓄水和减灾等,旅游是在充分发挥水利功能的基础上延伸的功能,属于附加功能,因此水利旅游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水利设施的有效使用来开展。确定为水利风景区以后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利用现有设施保障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效果。在景区道路等其他设施设备的解说上增加可视性和人性化,既能满足游客对水利知识的了解又能满足视、听等感官享受。
(3)风景区规划的预见性。
水利风景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景区,水利设施的兴建属于硬性设施,可变性比较小,且主要以水利功能的发挥为前提。在划归到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后可以进行景观上的美化,新建的旅游设施设备要实现景观化,考虑到风景区的最大容量,考虑到水利风景区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环境变化,合理设置游览路线和活动项目。
4 结论与展望
水利风景区的管理要坚持负责任旅游理念,从时间、空间和情感三维角度来对游客行为加强引导。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及景区环境容量的确定、游客不同界面之间的转换等问题仍是值得研究的内容,将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渐深入,继续探讨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汉源.中国水利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肖燕舞.湖南水利旅游形象分析及推广[J].市场论坛,2009,(4).
[3]邹力.发展水利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林水利,2003,(5).
[4]曹霞,吴承照.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5]李娜.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研究以北京欢乐谷为例[D].2008,(5).
[6]王喜莲,董红梅.生态旅游区游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6).
[7]贾县民,王喜莲.基于体验经济的游客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
[8]王会战.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
[9]哈罗德•古德温.超越生态旅游[J].2006.
[10]刘堂.负责任旅游及其对未来旅游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33).
[11]Stephen L J Smith,李天元,徐虹.旅游决策分析方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负责任旅游;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8-0258-02
1 水利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水利旅游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利旅游是国家水利部原水利管理处于1997年正式提出的,是指社会各界利用水利行业管理范围内的水域、水工程及水文化景观开展旅游、娱乐、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总称。近20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各级水利部门的努力下,全国水利旅游业已初具规模。2008年有42家水利风景区列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2009年又有56家水利风景区列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
各地水利风景区都在积极搞好环境问题,把水利设施与自然风光融合到一起,为发展旅游做好铺垫,希望尽早进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之列。但是,我国发展水利旅游还存在以下问题:水环境破坏严重;水利设施基本功能弱化;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等,这是水利风景区当前的发展现状。
2 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综合水利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控制游客行为,引导游客积极健康的开展旅游活动,即通过游客管理来达到促进水利风景区环境保护和优化。
2.1 游客管理
游客管理是指旅游管理部门或机构通过运用科技、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过程。游客管理的目标是,在不破坏旅游地资源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和提供高质量的游客体验,同时实现旅游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学者用多种理论来解释并支持游客管理,学者们先后提出“游憩承载力”、游憩承载力(RCC)、游憩机会序列(ROS)、可接受的改变极限(LAC)、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游客风险管理(VRM)等理论。
在我国,游客管理最早应用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旅游目的地。最初学者只关注到了游客数量管理,认为控制游客数量就能有效实现景区生态保护的目的;在控制游客的旅游活动行为方面,方式方法不当;在对游客的宣传方面,内容和方式一成不变等。后来学者发现单纯控制游客数量并不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游客内心体验和感受,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体验视角的游客管理。贾县民,王喜莲(2008)将体验经济的两大内涵(游客参与理论和游客关系理论)确定为游客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游客参与、游客关系与游客体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目前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游客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游客管理的模式研究和游客管理的技术和措施等方面。
2.2 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宏观方面,如要处理好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加强水利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协调等内容,没有对游客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游客管理真正用于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此类研究比较少。
3 负责任旅游理念下的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3.1 负责任旅游的理念
“负责任的旅游”由约斯特•克里鹏多夫提出,他极力呼吁发展一种全面和贴切的旅游方式——负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方式将给所有旅游业的参与者——包括旅游者、旅游区的人们和旅游业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同时,又不对旅游区造成无法容忍的环境和社会性破坏。”负责任的旅游的最大特点是出自个人的责任感,而非通过权威的命令与外界的压力。
1999年9月底,世界旅游组织第13届大会通过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中,一共八次使用“负责任(responsible)”、“责任(responsibility)”、“负责任地(responsibly)”来描述修饰旅游或旅游相关利益者。同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了该《规范》,决议“强调必须促进负责任的和可持续的旅游,这将对社会各部门都有益”。
3.2 基于负责任旅游的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迫切需要旅游者、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正常发挥。基于负责任旅游,实现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游客进行有效的管理。鉴于此,本文提出针对负责任旅游,提出三维游客管理角度:时间管理、空间管理、情感管理(见图1)。
3.2.1 时间管理
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够有效实现旅游的责任化。时间管理分三部分:游览时间,游览时长,游览密度。
(1)游览时间。
游览时间是指游客进入水利风景区的季节、时节以及每天进入的时间点等信息。
(2)游览时长。
游览时长是指游客从进入景区到离开景区的时间长度。控制游览时长首要目的是减少破坏,把游览时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游客与景区双赢。
(3)游览密度。
游览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游客进入的人次数。这个指标是时间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时间管理的核心。利用峰化指数能将有关不同时间内使用模式的大量数据概括为单一数值,集中程度越高这一指数的值愈大。
3.2.2 空间管理
游客所到之处几乎都会对植被生长、野生动植物栖息及水环境产生影响。
(1)水域水体空间管理。
水域水体多开展垂钓、划船、漂流等项目,要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引导,减少意外发生及环境破坏。水上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景区管理规定进行,要有特定的水域面积限制,项目的设置尽量坚持无污染化管理,对游客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2)岸地空间控制。
岸地植被对于水利风景区环境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岸地空间范围管理除了要进行水土保持,还要增加风景美化功能,使岸地与水体的风景交相呼应。在景区建立游客游憩区域、休息区域,合理规划使用岸地空间。
(3)界面交界处管理。
水域和岸地交界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也容易出现环境交叉污染,增加污染的面积。在界面交界处的过渡地带,增加解说宣传,以此对游客活动进行合理引导。对这类界面的管理能有效解决水利设施功能减弱的问题。
3.2.3 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游客管理的第三维。情感反映人的喜怒等情绪、内心深处的利益和价值取向,期望和感受等。情感管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游客自身体验与期望的关系。
游客的体验能否达到期望的程度对游客的心理情感有很大的影响。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风景区适当增加贴近自然的小景观和接待设施,可以使游客真实体验与感受相当。
第二,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关系。
游客之间的关系通过利益层面显示出来。要维护每位游客的利益,公平参与景区旅游,遏制不良行为,形成良好景区秩序。
第三,游客与导游的关系。
导游代表景区形象,良好素质的导游不仅能增加景区吸引力,更重的是他们能够引导游客行为。在负责任的导游的引导下可以促进良好的主客关系的形成,建立互信,为景区长久发展做铺垫。
第四,游客与景区企业的关系。
旅游企业是景区内食、住、行、游、购、娱等的重要载体,与游客接触面最广,机会最多。因此游客与景区相关企业摩擦不容忽视,能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景区的长远发展。
第五,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游客体验的不仅仅是水利景区的风景,更重要的在于景区文化,而这种文化最真实最集中的内容通过风景区附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体现出来。在与居民接触的过程中,两种文化会发生碰撞,经常会出现摩擦。负责任旅游要求我们尽量减少旅游对景区文化的破坏,进行游客管理,理顺两者关系。在进入居民区前设置缓冲地带,在缓冲地带游客可以领略到当地的奇风异俗但不能对原真的文化造成破坏。这样就为游客与居民搭建了一个融洽交流的平台,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互信。
3.3 保障措施
(1)负责任意识的有效宣传。
通过对游客行为的积极引导和规范,让水利设施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使水利功能与旅游功能共同发挥作用,实现整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风景区制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水利设施最基本的功能是防洪、抗旱、蓄水和减灾等,旅游是在充分发挥水利功能的基础上延伸的功能,属于附加功能,因此水利旅游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水利设施的有效使用来开展。确定为水利风景区以后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利用现有设施保障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效果。在景区道路等其他设施设备的解说上增加可视性和人性化,既能满足游客对水利知识的了解又能满足视、听等感官享受。
(3)风景区规划的预见性。
水利风景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景区,水利设施的兴建属于硬性设施,可变性比较小,且主要以水利功能的发挥为前提。在划归到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后可以进行景观上的美化,新建的旅游设施设备要实现景观化,考虑到风景区的最大容量,考虑到水利风景区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环境变化,合理设置游览路线和活动项目。
4 结论与展望
水利风景区的管理要坚持负责任旅游理念,从时间、空间和情感三维角度来对游客行为加强引导。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及景区环境容量的确定、游客不同界面之间的转换等问题仍是值得研究的内容,将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渐深入,继续探讨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汉源.中国水利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肖燕舞.湖南水利旅游形象分析及推广[J].市场论坛,2009,(4).
[3]邹力.发展水利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林水利,2003,(5).
[4]曹霞,吴承照.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5]李娜.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研究以北京欢乐谷为例[D].2008,(5).
[6]王喜莲,董红梅.生态旅游区游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6).
[7]贾县民,王喜莲.基于体验经济的游客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
[8]王会战.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
[9]哈罗德•古德温.超越生态旅游[J].2006.
[10]刘堂.负责任旅游及其对未来旅游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33).
[11]Stephen L J Smith,李天元,徐虹.旅游决策分析方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