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提升竞争力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gu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水深流》,李小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7.00元
  市声渐远。万籁俱寂。夏日的夜间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实在是一件快意的事。
  刚刚读过的这本《静水深流》,还放在面前,却把我的思绪引到了那年九月。当我去“中电国际”讲企业文化课时,知道总裁李小琳提出了“静水深流”的企业文化。一个好的文化理念出现时,常常会令人耳目一新,眼前发亮。“静水深流”这四个字,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也激起了我不绝的思考。
  从那以后,时间过去了一年多,《静水深流》一书正式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勤奋敬业、潜心研究的结晶。掩卷沉思,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猛然间有一个问题在脑际闪现,有的读者看到这个书名可能要问: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著作?虽然作者对企业发展进行了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交叉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但研究视野的集中点还在于开发文化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与综合实力。就总体而论,这是一本企业文化著作。那么,这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著作呢?
  我认为,这是一本见解精辟、底蕴深厚、逻辑清晰、特色鲜明、情理交融、情境交辉,集悟道、明理、叙事、感怀、抒情于一身,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企业文化精品之作。这本书所论述的中电国际“静水深流”文化,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一个典型范例,是企业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为什么这么说呢?
  “静水深流”作为中电国际企业文化的总定位、风格定位,具有原创性、自有性和独特魅力。作者对“静水深流”的内涵作了精准的释义,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对于“静”、对于“水”、对于“深”、对于“流”的解说,有些段落的描述,让人感到如诗如画,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耐人体味。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和概括,讲究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表达得精彩、传神、有特色、有感召力、能吸引人;讲究不雷同,不繁琐,不玄虚,而且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静水深流”体现了一种富有魅力的精神境界和气质神韵。其闪光之处,在于给人以深邃厚重、情智交融、开启心智的感悟:给企业以蓬勃生机、流动不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意念。“静水深流”的文化理念是中电国际经营管理、开拓创新实践的文化结晶,是这个团队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和高度概括。它既体现了企业发展中高远的文化视野,而又从企业实际出发,是在企业运作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文化思维的产物。可以说,它源于实践,又升华了实践。
  “静水深流”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有着在自身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管用的文化内涵、合理体系和结构层次。其中,理念文化与行为文化是两个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逻辑一致、浑然一体。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紧密融合,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紧密融合。这“两个融合”,纠正了那种企业文化“双脚离地”,与企业战略、与企业经营管理形成“两张皮”、“两脱离”的状况。
  企业家文化与员工文化、团队文化的有机统一,领导力、决策力与执行力的有机统一。“静水深流”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凝心聚力、和谐创新的团队文化,突出了团队价值。李小琳多次讲“团队无价”。这就抓住了建设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之点。强调和突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卓越的企业文化,从领导和团队的角度来看,都有两大特征:一是领导的积极倡导,二是团队的共创共有共同实践。企业家、企业决策者、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身体力行者。企业文化渗透着、体现着企业家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与气质风范,深深地打着企业家的思想烙印,但决不能把企业文化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不能把企业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老板文化。因为,仅仅有企业家的“文化自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广大管理者与广大员工的“文化自觉”。企业文化理念必须为企业的管理者、广大员工确认、信奉和实践,变成员工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行为规范,才能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业绩。这也就是常讲的“两个大家”,即“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形成“人企合一”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叫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特别要提到的是,中电国际“静水深流”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与现代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精神的紧密融合。这是具有开创意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的。我们讲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其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根脉。这个文化根脉并不是单一、单调的,而是多姿多彩、内涵丰厚、博大精深的。在作者的视野内,诸子百家、各个流派、各种学说,其精华精义精要,尽在吸纳、借鉴、变通、应用之列。众多先辈哲人智者纷纷登场,竞相与现代人的心灵聊天对话,娓娓道来,极富哲理和情趣。这些在这本书都有很突出的体现,是这本企业文化力作的一大特色。当然,这与作者的国学根底、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基础紧密相关的,也与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治学胸襟分不开的。
  以上着重是从企业的角度,从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角度而言,如果从更广大范围,从社会人生、价值追求的角度来说,“静水深流”发人联想,有深层寓意,有许多“人格化”的意念、要求。它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对于人生、处世、处事、处己、处人、人格修为等诸多方面。
  作为企业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是有远见的表现,可以说是一种远见卓识。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业绩、兴衰成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系统工程,是企业长寿之道。企业文化力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本书的论述说明了这一点,众多中外企业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古有“高山流水”,今有“静水深流”。“高山流水”的艺术力量,催人感奋。“静水深流”更显示出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考。此时,我的耳边似乎迎来了一曲多元文化巧妙融合、异彩纷呈、韵致无尽的“静水深流”协奏曲。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宦海浮沉,为官被贬者不乏其人。其中入仕的文人,则成为特殊的一个文人群体。由于被贬原因各异,所处境遇及思想性格不同,加之他们身上所特有的文人气质,他们的心境更为复杂。他们在被贬过程中所创作的作品,传达出来的文化和情感信息非常丰富。从中窥探他们在被贬谪的困境中所拥有的心境和胸怀,窥探他们在人生逆境中的处世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些文人和其作品,对当下我们初中学生的挫折教育乃至生命教育,
一日我整理旧书,翻出一本开明书店民国三十六年(1947)出版的《少年们的一天》,里面夹着一封叶老给我的信,不由得勾起一段回忆。信不长,照录如下:  来书接读,以事延至今日作答,良为歉疚。  尊意甚善,具见关心青少年之热忱,至深感佩。  《少年们的一天》一书,询问青年出版社藏书室,答云有之,以故尊藏之一册不必惠寄。征文之事,曾商诸《少年报》之同志,虽未有具体决定,彼辈于此举颇感兴趣。倘能举办,我必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选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完璧归赵”“将相和”和“渑池会”的故事。长期以来,在传统语文讲读课和各种教学参考资料中,对选文主人公之一的廉颇的解读大体上是正面的“忠耿”形象:有勇有谋、忠于国家、敢于改错、直率耿介。但其实回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本进行细读、细究,我们会得到一个“新”的廉颇形象——与普遍认知里廉颇“忠耿”的脸谱化形象大相径庭。  廉
祥林嫂和翠翠分别是《祝福》和《边城》中的女性形象。祥林嫂的寄身地鲁镇和翠翠的生长地边城,一个是封建意识浓厚、宗法观念深入人心的旧式小镇,一个是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的边陲小城。祥林嫂和翠翠就在这两种迥异的环境里生活,承受着生命的喜乐悲欢,环境对她们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决定着她们的生存质量和人生去向。  一、鲁镇和边城:冷暖交汇的世界  在传统分析中,祥林嫂死于政权、族权、夫权、神
处身于当今这个文学批评家被揶揄为“文学表扬家”的时代,我们见多了不着边际的廉价吹捧,高帽子满天飞舞,不知不觉中,看到一切重量级评价都会疑虑重重。天底下人性相通,美国人如果也有这样的夸饰倾向,倒也并不奇怪。所以,多年前当看到一家文学刊物辟出一个专辑,介绍“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散文家”E·B·怀特时,本土经验作祟,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否又是一个外国大气泡呢?但读过收入专辑里的三篇散文后,却十分罕见地把质
诗歌教学是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文本中,与文本对话,与创作主体共情,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所谓教学相长,教学美绝不是孤芳自赏,它的潜能存在于师生双方的审美经验、知觉感受力、思维创造性、情感的易唤性、联想的快速性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优美的语言和恰当的教学行为引发学生新奇的想象、独到的见解,提升其思维品质。   一、涵泳诵读想象共情   有效的诵读是获
“世界汉学大会2007”业已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三个圆桌会议中压轴戏,该以“汉学的自我定位”为主题的讨论最为激烈,而且就此议题来说,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广,专家们对于论题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一位学者以“反读法”揣摩主办者设此主题的意图:大家谈“汉学的自我定位”,是否因为汉学研究已经迷失j,方向?我们是不是要给汉学指明方向?  其实,在汉学研究中,从来不存在所谓“迷失方向”的问题。即使单就所谓的方向而言,从
在近代中国提起古希腊的犬儒学派,人们并不陌生。随着清末西学东渐,有关古希腊犬儒学派的信息即在中国流传,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中文刊物中即有介绍。由来华传教士创办的中文刊物《万国公报》454卷(1877年9月8日出版)上刊登的《续希利尼贤哲记略》一文(执笔人韦廉臣,约1200字,详见《清末民初报刊丛编之四·万国公报》第4035~4036页,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曾记述了地傲皆内士(即第欧根尼)的生平
一、备课思考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设置上,诗歌的数量达到了一百余首之多,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无论是古今中外,诗歌总是人们难以绕开的话题。这是由于诗歌本身言简义丰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诗歌更散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与共鸣,甚至是人生的体验、情感的重构。正因为这样,教师更应把握好对诗歌的解读,不可任意“缩放”也不可空泛讲解,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如“语文味”理
布里奇曼(1882~1961)是美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是对材料在高压下进行研究的先驱,并因对超高压实验的研究而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在哲学方面则是以操作主义的创始人而著名。《布里奇曼文集》所选取的是他有关操作主义的论文和其他有关方法论的论文,是国内第一本布里奇曼译文集。布里奇曼对于操作方法的探讨,无疑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二十世纪初物理学革命和经验主义哲学的意义:重视经验主体的相对性、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