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互动组合, “教”是为促进学生的学而提供的相应学习指导, “学”是学习者个体内部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两类活动处于同一时间段的不同时间维度,既有交互又有分离。那么,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组织“教”和“学”,将课堂的分分秒秒充分利用,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发现问题
常常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说课堂时间不够用,每堂课的教学留“尾巴”。而现阶段“有效课堂”的课改专题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条“大尾巴”被每个教师攥在手里,想割掉又难以下手。那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的“教”与“学”陷入了怎样的困境:
1、课堂教学密度量小、质量差
2、课堂教学时间层级比例失调;
3、小组互动教学效果欠佳
4、课堂的练习和反馈缺乏时间保证,反馈时效性有所欠缺。
以语文阅读课为例: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全班学生被提问和板答的机会不均,占全班一半的学生能够参与部分阅读分析学习,而完全能够理解分析课文和不能够独立理解文章的人数又平分了另外的二分之一。个体间的差异致使教师讲授时间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少,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小,课堂练习和反馈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无法实现堂清。
另外,为了响应新课程理念,学校教学过程中都主张开展自主探索性教学,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这种理念是好的,但有时为了互动而互动,衍生了以下问题: 小组有的同学不是很认真,有的同学捣乱或者偷懒;大家没有相互配合和忍让,显得有点乱;小组里有的同学很霸道,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我们没有很好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的同学不守纪律。小组合作过程当中如果教师设计组织管理不当,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上述这些情况,而这势必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而影响预设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
二、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说明课堂教学实施中,学习者的学科学习时间比重在课堂教学分配时间中比重过低。学科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的一部分,增强教学效果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学科学习时间在专注时间中的比例,而专注时间本质上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是有效教学(或学习)的前提,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下的专注时间分配结构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实现有效教学(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体现为专注时间在分配时问中的高比例)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提高学科学习时间在专注时间中所占的比例。
三、解决问题
(一)备好课堂时间安排。
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合理地规划和具体安排时间,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抓备课思路更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因此,在备课时,对于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要大体设定合理的时间值以及各环节所花时间之间的合宜的比例。教师可依据课标、课程内容、课的类型、学生能力基础及己有的知识储备安排时间,并划分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比例。事先对课堂时间进行预设,能够更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和“学”的时间比例,使教学重难点突出,增进课堂的有效性。
(二)讨论时间细化分配。
适时安排学生自学讨论,讨论时细节要有规定:谁为中心发言人,谁来补充,谁做记录并注意效果,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以防学生处于失控状态, “自流”非“自主”。在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要拿出合理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作指导、提要求,给予及时检查和反馈。讨论环节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控学习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课堂用语上,抛出问题、探讨问题和汇报结论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精炼,精心地提问和引导,紧扣重点关键问题,注重启发引导。
(三)提高专注比率
专注比率是伯利纳(Berliner,1979)在分配时间和专注时间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即分配时间内学生专注于某项教学活动时间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学生的专注比率意在增加专注时间,使其尽量接近于分配时间。
我们可以这样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一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二是选择恰当时间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尤其是要提高过渡时间效率,保障教学各项活动的顺利衔接。对于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反馈,并通过个别辅导、小组互学、提供补充材料等措施予以矫正,而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提高课堂上爱溜号学生的专注力,既提高了该生的学习效率,又提高了整个课堂的专注率,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课堂时间的利用更充分,更有效。
(三)“学”与“练”内容紧密相关
保持所教内容、所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所专注的均是“有关”内容,避免因学习“无关”内容而造成对教学中宝贵时间资源的浪费。教师课堂准备的教学案例及内容,要尽可能有效,与所学主题密切相关,以防止教师教学中因无用知识而导致的无效劳动。课堂教学中无效知识多了,也会导致学生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就测验方面来说,要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成功率,提高测验试卷的效度,保证它能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内容。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是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量。
(四)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容量涉及到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根据学生现有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教师教学手段,对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整体把握,定量思维,精心算计,合理分配,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并要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理,增加学科学习时间的比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土学习是一个获得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
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这既要恰当地安排和设计教学时间的形式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分配时间、专注时间比率,减少“流逝”和“无效”的学习时间,也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内容结构,系统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保持目标和内容的一致。相信随着我们对课堂上的“分秒”研究,有效课堂的实现将不再遥远。
一、发现问题
常常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说课堂时间不够用,每堂课的教学留“尾巴”。而现阶段“有效课堂”的课改专题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条“大尾巴”被每个教师攥在手里,想割掉又难以下手。那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的“教”与“学”陷入了怎样的困境:
1、课堂教学密度量小、质量差
2、课堂教学时间层级比例失调;
3、小组互动教学效果欠佳
4、课堂的练习和反馈缺乏时间保证,反馈时效性有所欠缺。
以语文阅读课为例: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全班学生被提问和板答的机会不均,占全班一半的学生能够参与部分阅读分析学习,而完全能够理解分析课文和不能够独立理解文章的人数又平分了另外的二分之一。个体间的差异致使教师讲授时间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少,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小,课堂练习和反馈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无法实现堂清。
另外,为了响应新课程理念,学校教学过程中都主张开展自主探索性教学,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这种理念是好的,但有时为了互动而互动,衍生了以下问题: 小组有的同学不是很认真,有的同学捣乱或者偷懒;大家没有相互配合和忍让,显得有点乱;小组里有的同学很霸道,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我们没有很好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的同学不守纪律。小组合作过程当中如果教师设计组织管理不当,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上述这些情况,而这势必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而影响预设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
二、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说明课堂教学实施中,学习者的学科学习时间比重在课堂教学分配时间中比重过低。学科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的一部分,增强教学效果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学科学习时间在专注时间中的比例,而专注时间本质上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是有效教学(或学习)的前提,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下的专注时间分配结构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实现有效教学(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体现为专注时间在分配时问中的高比例)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提高学科学习时间在专注时间中所占的比例。
三、解决问题
(一)备好课堂时间安排。
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合理地规划和具体安排时间,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抓备课思路更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因此,在备课时,对于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要大体设定合理的时间值以及各环节所花时间之间的合宜的比例。教师可依据课标、课程内容、课的类型、学生能力基础及己有的知识储备安排时间,并划分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比例。事先对课堂时间进行预设,能够更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和“学”的时间比例,使教学重难点突出,增进课堂的有效性。
(二)讨论时间细化分配。
适时安排学生自学讨论,讨论时细节要有规定:谁为中心发言人,谁来补充,谁做记录并注意效果,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以防学生处于失控状态, “自流”非“自主”。在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要拿出合理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作指导、提要求,给予及时检查和反馈。讨论环节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控学习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课堂用语上,抛出问题、探讨问题和汇报结论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精炼,精心地提问和引导,紧扣重点关键问题,注重启发引导。
(三)提高专注比率
专注比率是伯利纳(Berliner,1979)在分配时间和专注时间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即分配时间内学生专注于某项教学活动时间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学生的专注比率意在增加专注时间,使其尽量接近于分配时间。
我们可以这样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一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二是选择恰当时间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尤其是要提高过渡时间效率,保障教学各项活动的顺利衔接。对于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反馈,并通过个别辅导、小组互学、提供补充材料等措施予以矫正,而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提高课堂上爱溜号学生的专注力,既提高了该生的学习效率,又提高了整个课堂的专注率,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课堂时间的利用更充分,更有效。
(三)“学”与“练”内容紧密相关
保持所教内容、所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所专注的均是“有关”内容,避免因学习“无关”内容而造成对教学中宝贵时间资源的浪费。教师课堂准备的教学案例及内容,要尽可能有效,与所学主题密切相关,以防止教师教学中因无用知识而导致的无效劳动。课堂教学中无效知识多了,也会导致学生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就测验方面来说,要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成功率,提高测验试卷的效度,保证它能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内容。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是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量。
(四)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容量涉及到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根据学生现有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教师教学手段,对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整体把握,定量思维,精心算计,合理分配,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并要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理,增加学科学习时间的比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土学习是一个获得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
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这既要恰当地安排和设计教学时间的形式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分配时间、专注时间比率,减少“流逝”和“无效”的学习时间,也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内容结构,系统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保持目标和内容的一致。相信随着我们对课堂上的“分秒”研究,有效课堂的实现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