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并形成独立识字能力,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可是,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识字量很大,另一方面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汉字学习基本上是零基础。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高效识字,成为低年段教学的重中之重。以下几个小招数不妨试一试:
一、在具体语境中识记生字
在学习生字时,不能单打独斗。最好是放在词语里,放在句子里,或者情境当中。我通常的做法是:先读生字在课文中的词语,再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经过反复的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生字。
同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把要求学生识记的生字编成小诗,学生读起来兴致盎然,又复习了一遍生字,学习效果很好。总之,让生字和学生多见面,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就是这样了。
二、游戏识字最有趣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最大的技巧,就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再加上低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枯燥的讲解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识字教学要依据他们的生活经验,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识字效果。
于是,一些趣味语文小游戏应运而生,再加上多媒体的配合,学习生字变成了一个个闯关游戏。通常,在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时,我会开展开火车读词、你大声我小声读词、摘生字苹果、采蘑菇、送信等游戏,或者是根据课文的情景设计一些独特的小游戏。比如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29课《数星星的学生》这一课中,我就设计了摘星星游戏。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得起劲,不知不觉中生字就被记住了。
三、奇妙偏旁,识字好帮手
汉字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文字,它的偏旁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在汉字的漫长演变过程中,也形成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字规律,根据汉字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说在教学“山、日、火、羊”等象形字时,我通常会把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在学生的眼里,汉字仿佛变成了一幅幅的画,学习兴趣提高了。比如说学习了“足”字旁之后,我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中藏着“足”。学生说出了“踢、跑、跳、踹……”说着说着,他们就发现原来“足”字旁的字都和脚部的动作有关。再比如说,学生遇到一些形近字,“情、晴”“轻、经”……不知如何区分,经常弄混,可是在理解了偏旁的含义后,再来区分使用,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四、把识字和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课外书无疑是一个学习生字的好选择。最开始学生可以选择注音读物,借助拼音的帮助学习生字。在享受美好故事的同时,一个个生字也进入了儿童的脑子里。学生也许当时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日积月累,会不知不觉认识许多生字,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会问学生在什么地方见过某个生字,学生会说在广告牌里、在电视剧里、在动画片中、在饭店的菜单上、在学校的横幅中……我会肯定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促进他们更加热情积极地从生活中学习汉字。
五、千方百计,内化生字
识记生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无论是说话还是写字,都需要学生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通顺的文章。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使用这些生字的情境了。
1.定期做“识字大王”展示卡。每个月,班里的学生都会把这个月新认识的生字搜集起来,做一张展示卡。展示卡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我和生字交朋友,主要登记这一个月内掌握的新字;二是识字金点子,主要记录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心得;三是识字新发现,主要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认识了生字。“识字大王”展示卡很受学生的欢迎,一贴到黑板上,学生就会马上凑过来,看看这个月的识字大王是谁,他有哪些好方法……这样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2.每课一句。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有不同的要求。刚入学时,由教师选择一个词语,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字,就每课选一个词造句,把这个句子写在本子上。二年级上学期,增加到每课二至三个词,写两三句话。二年级下学期,则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由他们在课文中选择两至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学生把学到的生字、新词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或者表达自己的想象,既很好地复现了生字,又很好地运用了生字,为日后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总之,教师在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识记汉字的兴趣,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运用生字,最终达到内化生字的效果。
作者简介:张晓宇(1984— ),女,黑龙江双鸭山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可是,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识字量很大,另一方面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汉字学习基本上是零基础。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高效识字,成为低年段教学的重中之重。以下几个小招数不妨试一试:
一、在具体语境中识记生字
在学习生字时,不能单打独斗。最好是放在词语里,放在句子里,或者情境当中。我通常的做法是:先读生字在课文中的词语,再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经过反复的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生字。
同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把要求学生识记的生字编成小诗,学生读起来兴致盎然,又复习了一遍生字,学习效果很好。总之,让生字和学生多见面,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就是这样了。
二、游戏识字最有趣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最大的技巧,就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再加上低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枯燥的讲解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识字教学要依据他们的生活经验,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识字效果。
于是,一些趣味语文小游戏应运而生,再加上多媒体的配合,学习生字变成了一个个闯关游戏。通常,在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时,我会开展开火车读词、你大声我小声读词、摘生字苹果、采蘑菇、送信等游戏,或者是根据课文的情景设计一些独特的小游戏。比如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29课《数星星的学生》这一课中,我就设计了摘星星游戏。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得起劲,不知不觉中生字就被记住了。
三、奇妙偏旁,识字好帮手
汉字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文字,它的偏旁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在汉字的漫长演变过程中,也形成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字规律,根据汉字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说在教学“山、日、火、羊”等象形字时,我通常会把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在学生的眼里,汉字仿佛变成了一幅幅的画,学习兴趣提高了。比如说学习了“足”字旁之后,我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中藏着“足”。学生说出了“踢、跑、跳、踹……”说着说着,他们就发现原来“足”字旁的字都和脚部的动作有关。再比如说,学生遇到一些形近字,“情、晴”“轻、经”……不知如何区分,经常弄混,可是在理解了偏旁的含义后,再来区分使用,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四、把识字和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课外书无疑是一个学习生字的好选择。最开始学生可以选择注音读物,借助拼音的帮助学习生字。在享受美好故事的同时,一个个生字也进入了儿童的脑子里。学生也许当时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日积月累,会不知不觉认识许多生字,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会问学生在什么地方见过某个生字,学生会说在广告牌里、在电视剧里、在动画片中、在饭店的菜单上、在学校的横幅中……我会肯定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促进他们更加热情积极地从生活中学习汉字。
五、千方百计,内化生字
识记生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无论是说话还是写字,都需要学生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通顺的文章。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使用这些生字的情境了。
1.定期做“识字大王”展示卡。每个月,班里的学生都会把这个月新认识的生字搜集起来,做一张展示卡。展示卡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我和生字交朋友,主要登记这一个月内掌握的新字;二是识字金点子,主要记录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心得;三是识字新发现,主要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认识了生字。“识字大王”展示卡很受学生的欢迎,一贴到黑板上,学生就会马上凑过来,看看这个月的识字大王是谁,他有哪些好方法……这样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2.每课一句。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有不同的要求。刚入学时,由教师选择一个词语,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字,就每课选一个词造句,把这个句子写在本子上。二年级上学期,增加到每课二至三个词,写两三句话。二年级下学期,则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由他们在课文中选择两至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学生把学到的生字、新词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或者表达自己的想象,既很好地复现了生字,又很好地运用了生字,为日后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总之,教师在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识记汉字的兴趣,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运用生字,最终达到内化生字的效果。
作者简介:张晓宇(1984— ),女,黑龙江双鸭山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