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今大学校园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大学校园,大校园虽利于教学的开展与校园整体形象的塑造,却也使得校园交通问题十分突出。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扩大的活动区域增加了校园交通压力,给师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大校园也对校内交通规划、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有关的校园规划理论,挖掘校内学生出行中产生的种种问题,针对性的给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 校内交通 出行特征 交通规划
前 言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是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校园不断扩大,在规模上已与部分城镇相当,但相应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目前大学校园的交通规划基本参照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与设计方法,而城市的交通特性与大学校园的交通特性又有所不同,因此按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大学校园难免会“水土不服”。
1 校园交通规划与校园总体规划的关系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的关系,可以参照城镇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关系得出,将大学校园交通规划视为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为大学校园各区域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绿化及景观服务,在做大学校园规划的时候做好相应交通评估,对校内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对校内交通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并配置好完善的交通设施,实现校内交通安全、便捷、有序的目的。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要以服务各区域的功能为核心,而大学校园交通规划制定各分区的道路形式和交通组织方式,将各功能区有机连接,形成大学校园交通干道体系,满足师生的日常生活需要。
2 校园交通优化策略制定原则
校园交通优化策略的制定应基于以下原则:首先,以人为本,优先保证校园内集中、大规模教学活动的交通需求。根据校园规模、布局,选择合理有效的交通系统,实现各种交通类型的相互协调。其次,根据校园空间容量的限制,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确保步行、非机动车的优先地位,有条件地发展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避免机动车的过度使用。再次,校园交通不是孤立的,必须将校园交通置于城市环境中,与城市道路、公交等紧密联系,促进校园与城市交通的衔接与流動。最后,校园交通优化策略应相互协调,要在内部交通组织、交通管理、交通空间设计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做好交通协调联动。
3 校园交通现状分析
近年来大学录取人数不断攀升,与之对应的是校园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不断展开,大学校园面积越来越大,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多,因为大学校园在规模和人数上与城镇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参照城镇的道路设计规范对大学校园进行交通规划。同时,在进行相应规划与设计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每一所大学都有相应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内涵,作为其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不能不考虑到相关因素。
从大学校园内出行者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内人们的出行规律性较强,即由于大学校园使用相同的作息表,老师和学生在统一的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集中出行,短时间内产生出行的高峰现象,并且该出行高峰出现的地点又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在短时间内给校内道路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
从校内出行者的社会身份来分析,大学校园中的出行人群相对单一,主要包括有教职工、学生以及一部分的社会人群。相对于一般的城镇社区,大学生和高校教职工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个人的自觉性较好,交通安全意识较强,可以较为容易的进行交通组织。这一特点意味着假如对大学校园进行更为合理的交通组织,其交通秩序的改善将产生更为显著的效果。
从大学校园内出入的车辆来看,大学校园内车辆行驶速度较慢,这与城市道路中的车辆行驶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校内主干道横断面设计以及辅道长宽、材料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相关的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等需要重新考虑。校内可以利用道路将校园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其一是校内主干道不穿插到各功能区内部,从而使得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和完整,其二是利用完善的校内路网串联各个功能区,达到各功能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的。
从大学校园内布设的道路来看,目前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分区,对于功能分区所对应的交通规划则是以合理的路网结构对大学校园各区域进行不同功能的界定,以此实现功能的合理分区,并起到分割各功能区的作用。例如让机动车在功能分区外围活动,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功能区域内活动,并对联系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形式进行合理设置,方便师生在各功能区之间进行空间交往活动,即实现了人车分流,也方便了师生的出行。
从高校建设的历史因素分析,国内大部分高校建设时间较早,建校时即没有预料到今天的发展,也没有如今的财力物力和科技水平进行校园建设,校内设施无法满足日常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这是现在高校普遍规划建设新校区的主要原因。当前高校内机动车数量剧增,这既有内因也有外因,首先高校与校外的合作更频繁,来往人员剧增,其次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校内外人员拥有了汽车、电动车等代步工具,直接导致大学校园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因为大学校园面积大,校内管理不严格,很多校外人员因此将大学校园当成停车场,这些情况下直接导致大学校园内车行流量急剧上升。一开始建设时对车辆增长的预计不足,导致现在大学校园内各区域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足,特别是在校内举行大型活动时,本就紧缺的停车位变得更加稀缺,车辆在活动地点周边区域的路旁随意停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也损害了学校的外在形象。
大学校园内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大学校园内自行车的保有量非常高,虽然大部分大学校园对于自行车的停车需求都做了相应的需求预测,并且制定了对应的停车指标和管理制度,但在校内的一些宿舍楼以及办公楼可以发现,自行车随意停放的现象依然常见,各功能区域的自行车停车位还是出现时而饱和时而又不足的现象。
4、改进建议 针对大学校园内存在的交通问题,在校园建设时主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提高校内道路的疏解能力,对路网进行分级设置。足够的道路通行能力是解决校园交通拥挤的核心问题,校园原则上不支持快速行驶来保证交通畅通,相反,校园应注重在交通组织环节,设立明确的三级路网系统,提高校园交通的通行效率。通常在规模较大的新建大学校园中,须明确由主要道路、一般道路、支道三部分组成的路网结构。
对道路断面进行合理布置。现阶段大学校园的道路断面设计多沿用城市断面的形式,机动车和非机动交通混合通行于道路断面上,在断面上进行机动車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独立划分成了必然选择。校内道路路面空间的布置应根据不同功能区的交通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要考虑自行车和步行高峰,可以考虑对非机动车道适当加宽,如清华大学生活区规划的5m宽自行车道。
大学校园的停车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校内的不同环境分别采用集中停车布局和分散停车布局。停车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式分为学校统一建设管理、分区域建设管理等,可以根据其属性与主要目的地划分三类车辆的停放区域:校内下属各学院的停车区域、校内集中的停车场地和沿路停车。
对于使用中的校园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交通管理;①完善校园道路各类交通标志变线,必要时设置限速带,减速提示牌等交通设施,在限制车辆通行路段设置隔离墩和隔离栏;②加强对校外车辆进入校园控制,实行外来车辆登记准入制度;③加强师生交通安全知识教学,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④安排学生课程时考虑教学区位置,尽量避免在一个时段内教室距离过长;⑤在综合考虑运营效益的情况下,按实际情况评估是否运营校内公共交通。
5 总结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功能布局的效用发挥以及校园内文化氛围的营造的优劣。大学的日常运作离不开交通活动,交通在整个校园规划中承担着“骨架”与“动脉”的作用。在校园规划时对校内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测算,投入使用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并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办法。好的规划是道路安全畅通的前提,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同样是保证校园交通安全畅通的重要措施。新建校园时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不容忽视,要在保证校园美观的同时兼顾到师生停车的便捷,停车位的设计除了要满足当下的使用,还要留出一定的富余以满足日后的停车需求。总之,在大学校园面积与师生人数体量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探究校园规划显得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涛. 大学校园交通组织的探索[J].建筑学报, 2000,(06) .
[2] 罗丙军,李淑庆.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2009年4月
[3] 冷杰,晏克非. 同济大学校园停车改善方案[J].交通与运输.2003.05: 2-3.
[4] 尚华艳,林文继,黄海军. 校内停车问题的实证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5: 2-3.
[5] 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与运输. 2006,2: 1-3.
[6] 孙建军,颜昌文. 浅析同济大学校园交通[J].山西建筑. 2008,8: 2-3.
作者简介:刘云伟(1994—),男,汉族,江西,研究生在读,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关键词】 校内交通 出行特征 交通规划
前 言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是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校园不断扩大,在规模上已与部分城镇相当,但相应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目前大学校园的交通规划基本参照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与设计方法,而城市的交通特性与大学校园的交通特性又有所不同,因此按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大学校园难免会“水土不服”。
1 校园交通规划与校园总体规划的关系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的关系,可以参照城镇交通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关系得出,将大学校园交通规划视为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为大学校园各区域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绿化及景观服务,在做大学校园规划的时候做好相应交通评估,对校内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对校内交通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并配置好完善的交通设施,实现校内交通安全、便捷、有序的目的。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要以服务各区域的功能为核心,而大学校园交通规划制定各分区的道路形式和交通组织方式,将各功能区有机连接,形成大学校园交通干道体系,满足师生的日常生活需要。
2 校园交通优化策略制定原则
校园交通优化策略的制定应基于以下原则:首先,以人为本,优先保证校园内集中、大规模教学活动的交通需求。根据校园规模、布局,选择合理有效的交通系统,实现各种交通类型的相互协调。其次,根据校园空间容量的限制,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确保步行、非机动车的优先地位,有条件地发展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避免机动车的过度使用。再次,校园交通不是孤立的,必须将校园交通置于城市环境中,与城市道路、公交等紧密联系,促进校园与城市交通的衔接与流動。最后,校园交通优化策略应相互协调,要在内部交通组织、交通管理、交通空间设计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做好交通协调联动。
3 校园交通现状分析
近年来大学录取人数不断攀升,与之对应的是校园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不断展开,大学校园面积越来越大,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多,因为大学校园在规模和人数上与城镇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参照城镇的道路设计规范对大学校园进行交通规划。同时,在进行相应规划与设计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每一所大学都有相应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内涵,作为其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不能不考虑到相关因素。
从大学校园内出行者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内人们的出行规律性较强,即由于大学校园使用相同的作息表,老师和学生在统一的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集中出行,短时间内产生出行的高峰现象,并且该出行高峰出现的地点又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在短时间内给校内道路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
从校内出行者的社会身份来分析,大学校园中的出行人群相对单一,主要包括有教职工、学生以及一部分的社会人群。相对于一般的城镇社区,大学生和高校教职工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个人的自觉性较好,交通安全意识较强,可以较为容易的进行交通组织。这一特点意味着假如对大学校园进行更为合理的交通组织,其交通秩序的改善将产生更为显著的效果。
从大学校园内出入的车辆来看,大学校园内车辆行驶速度较慢,这与城市道路中的车辆行驶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校内主干道横断面设计以及辅道长宽、材料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相关的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等需要重新考虑。校内可以利用道路将校园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其一是校内主干道不穿插到各功能区内部,从而使得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和完整,其二是利用完善的校内路网串联各个功能区,达到各功能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的。
从大学校园内布设的道路来看,目前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分区,对于功能分区所对应的交通规划则是以合理的路网结构对大学校园各区域进行不同功能的界定,以此实现功能的合理分区,并起到分割各功能区的作用。例如让机动车在功能分区外围活动,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功能区域内活动,并对联系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形式进行合理设置,方便师生在各功能区之间进行空间交往活动,即实现了人车分流,也方便了师生的出行。
从高校建设的历史因素分析,国内大部分高校建设时间较早,建校时即没有预料到今天的发展,也没有如今的财力物力和科技水平进行校园建设,校内设施无法满足日常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这是现在高校普遍规划建设新校区的主要原因。当前高校内机动车数量剧增,这既有内因也有外因,首先高校与校外的合作更频繁,来往人员剧增,其次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校内外人员拥有了汽车、电动车等代步工具,直接导致大学校园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因为大学校园面积大,校内管理不严格,很多校外人员因此将大学校园当成停车场,这些情况下直接导致大学校园内车行流量急剧上升。一开始建设时对车辆增长的预计不足,导致现在大学校园内各区域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足,特别是在校内举行大型活动时,本就紧缺的停车位变得更加稀缺,车辆在活动地点周边区域的路旁随意停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也损害了学校的外在形象。
大学校园内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大学校园内自行车的保有量非常高,虽然大部分大学校园对于自行车的停车需求都做了相应的需求预测,并且制定了对应的停车指标和管理制度,但在校内的一些宿舍楼以及办公楼可以发现,自行车随意停放的现象依然常见,各功能区域的自行车停车位还是出现时而饱和时而又不足的现象。
4、改进建议 针对大学校园内存在的交通问题,在校园建设时主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提高校内道路的疏解能力,对路网进行分级设置。足够的道路通行能力是解决校园交通拥挤的核心问题,校园原则上不支持快速行驶来保证交通畅通,相反,校园应注重在交通组织环节,设立明确的三级路网系统,提高校园交通的通行效率。通常在规模较大的新建大学校园中,须明确由主要道路、一般道路、支道三部分组成的路网结构。
对道路断面进行合理布置。现阶段大学校园的道路断面设计多沿用城市断面的形式,机动车和非机动交通混合通行于道路断面上,在断面上进行机动車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独立划分成了必然选择。校内道路路面空间的布置应根据不同功能区的交通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要考虑自行车和步行高峰,可以考虑对非机动车道适当加宽,如清华大学生活区规划的5m宽自行车道。
大学校园的停车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校内的不同环境分别采用集中停车布局和分散停车布局。停车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式分为学校统一建设管理、分区域建设管理等,可以根据其属性与主要目的地划分三类车辆的停放区域:校内下属各学院的停车区域、校内集中的停车场地和沿路停车。
对于使用中的校园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交通管理;①完善校园道路各类交通标志变线,必要时设置限速带,减速提示牌等交通设施,在限制车辆通行路段设置隔离墩和隔离栏;②加强对校外车辆进入校园控制,实行外来车辆登记准入制度;③加强师生交通安全知识教学,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④安排学生课程时考虑教学区位置,尽量避免在一个时段内教室距离过长;⑤在综合考虑运营效益的情况下,按实际情况评估是否运营校内公共交通。
5 总结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功能布局的效用发挥以及校园内文化氛围的营造的优劣。大学的日常运作离不开交通活动,交通在整个校园规划中承担着“骨架”与“动脉”的作用。在校园规划时对校内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测算,投入使用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并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办法。好的规划是道路安全畅通的前提,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同样是保证校园交通安全畅通的重要措施。新建校园时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不容忽视,要在保证校园美观的同时兼顾到师生停车的便捷,停车位的设计除了要满足当下的使用,还要留出一定的富余以满足日后的停车需求。总之,在大学校园面积与师生人数体量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探究校园规划显得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涛. 大学校园交通组织的探索[J].建筑学报, 2000,(06) .
[2] 罗丙军,李淑庆.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2009年4月
[3] 冷杰,晏克非. 同济大学校园停车改善方案[J].交通与运输.2003.05: 2-3.
[4] 尚华艳,林文继,黄海军. 校内停车问题的实证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5: 2-3.
[5] 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与运输. 2006,2: 1-3.
[6] 孙建军,颜昌文. 浅析同济大学校园交通[J].山西建筑. 2008,8: 2-3.
作者简介:刘云伟(1994—),男,汉族,江西,研究生在读,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