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东方药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s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脾虚气滞型功能消化不良采用中医治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治疗,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片,试验组采用中药治疗,使用和胃贴敷脐配合运胃汤,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中医治疗,不仅有利于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还能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是肝硬化、肝癌和多种肝外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肝脏炎症是NAFLD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因而调控肝脏炎症有望为延缓和逆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提供潜在手段。研究发现,肠-肝免疫轴在NASH进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肠道菌群可利用其代谢物诱发糖脂毒性、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损伤,而细菌组分如脂多糖、肽聚糖、细菌
目的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出血情况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LP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术后出血的时间、出血部位、胆瘘、胰瘘和感染等短期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等进行分析及经验总结。结果共35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56例,年龄(58.0±10.5)岁。并发症发生率为33.1%(118/356);23
驱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至今尚不完全明晰。目前认为,乙醇及其中间代谢物乙醛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引起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脂肪生成、营养不良和内毒素从肠道中渗漏等,这些因素均参与了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及进展。在诸多已被揭示的致病因素中,免疫学机制占有重要地位,而免疫细胞及炎性介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引人关注。现对酒精性肝病形成、发展中参与的先天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的特定免疫细胞作用机制新进展进行总结及评述,
戈谢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为临床罕见病。现报道1例28岁确诊I型戈谢病的男性患者,因少见的脾梗死而行全脾切除术。分析脾切除在戈谢病的临床适应证及随访管理措施。
目的 促进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我国护理从业人员的整体人文素质.方法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中.结果 通过课程改革使我国护理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总体
目的探讨广泛肝静脉闭塞性布加综合征(BC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肝脏体积及肝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因广泛肝静脉闭塞性BCS并发顽固性腹水行TIPS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后腹部CT/MRI资料,采用三维重建法测量肝脏体积,并记录同期肝功能指标,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肝脏体积以及肝功能。结果2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内分泌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探究给予老年病人以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内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老年病人,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
目的探讨胆胰分离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RYR)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朝阳市中心医院、朝阳市第二医院、日照市中心医院及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D治疗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RYR组(n=88)和传统单肠袢消化道重建(CLR)组(n=115)。对比两组患
Mdr2基因敲除小鼠是因胆汁中磷脂缺乏而导致胆汁淤积的一种肝病模型。目前不仅用于其人类同源基因MDR3的研究,同时还作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纤维化、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瘀积症、肝癌等多种肝病的动物模型而被广泛使用。在此我们对Mdr2基因敲除小鼠的生理特点及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