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校园网络为平台的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g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介绍了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校园网络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创办特色多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研发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网站以及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工作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和谐、文明、健康和可持续的校园网络文化的方案。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李春鹏(1975-),男,江苏丰县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中心,讲师;何建强(1972-),男,河北安平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中心,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224-02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催生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对高等院校青年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如何利用和开发好校园网络,用先进的文化理念营造校园文化主旋律,促进校园主流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实现师生对先进文化理念的接受与认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特点
  1.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相对空间密闭性[1]
  高校校园网络主要是服务校内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因此校园网络文化覆盖面也有其特定的指向范围。区别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外部网络,校园网基本采用校内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和IP地址分配使用责任制,并设置了外部防火墙等安全设施,严格限制入网用户,外部用户不能随意进入,即使经过特定的许可,所授权限也非常有限。对于校园网版面设计、专题网站构建、新闻发布、论坛通知等,不具备设置权,影响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的诸多因素不易渗入,这就决定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面相对固定在特定的校园区域内,具有相对空间密闭性的特征。
  2.校园网络文化具有较高的温馨和谐度
  校园网络的相对空间封闭性决定了校园网络内受众的单一性,基本是以本校教师、学生为主。首先,与外部网络相比,校园交际的接触圈子并不大,久而久之通过网络、电话、课堂乃至自习教室,网友又可能会成为现实中的朋友,即使遇到不认识的网友,也大多是自己的校友。因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与抵触防御程度会大大降低,外部网络中的虚拟性、隐蔽性在校园网络中也会大打折扣,避免了外网虚拟世界很多的负面因素。其次,由于大家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相仿、年龄相近、兴趣点相似、认知程度也大致相同,彼此沟通交流障碍、隔阂较少。最后,通过网络结成的关系多有形象感官上的认识,校园网络交流中更像是朋友聚会,相对比较流畅而和谐,相互间信任度较高。如果有谁需要帮助,大家会想方设法、群策群力,从而使校园网络交互群成为一个相知相识的场所,易于形成温馨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3.校园网络文化具有较高的受众要求针对性
  校园网络文化的受众以青年学生为主,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个性、有独立见解的鲜明特点,对校园网络文化提出了特殊要求:一是校园网络文化在氛围的营造上应结合青年人、大学生的特点,体现时代特色,要以青春与健康、励志与高尚、博学与真知、德育与品行为主,抵制消极思想、低俗文化和灰色地带侵袭。二是校园网络文化在内容上要博大精深,既广泛关注和青年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体现宽广的覆盖面,又深入发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体现深度和见解。三是兼顾发布实用性、时效性较强的动态信息,贴近大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使广大师生体会到校园网络文化就围绕在自己身边并和自己“脱不开、扯不断”,使自身完全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之中。
  二、校园网络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是传播校园主流文化的主阵地
  校园主流文化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体现。网络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各类信息传播途径,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牢固占领先进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一方面,利用校园网络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论动态、时事要闻、重大事件等在校园网上发布,使全校师生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对于一些重大政策、事件,还可以开辟专题学习网站,集中宣传报道,深度剖析解读,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高度和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在校园网上,还可以以高校、部门以及专业系的名义发布各类规章制度、条例守则、行为指导和注意事项等,进一步规范、统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巩固校园主流文化的稳定性。
  2.是展示办学风采、弘扬先进的窗口
  高校文化内涵和办学精神需要通过媒体来表现。一方面,对外展示良好形象。通过校园网可以集中地展示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文化理念、优势特色、名师专家、重点专业、教学科研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荣誉,全方位系统展现大学的风貌,使更多的人通过校园网就能对大学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对内优化竞争氛围。发挥网络的特色和优势,利用校园网将先进团体、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的模范事迹,通过文字、图片、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在校园网显著位置上开辟专栏,公开展示,还可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先进,营造“学先进、比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由于模范先进就在大家身边,有的就是自己的同事、同学,大家能够更直观而深切地触摸到榜样的力量,使广大师生在感受到“正能量”的同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能受到熏陶与感染而得到提升。
  3.是加强团结、凝聚人心的舞台
  创建一流大学、重点院校,需要全校师生的团结努力、协调一致,而校园网起到了连接学校和师生之间的“桥梁”作用。校、院、系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互动邮箱,搭建师生间畅通联系的平台。通过校园网实时地发布学校的重大决策、各项工作的进度、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等,[2]对于和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前期可以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实施网络答疑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营造宽松、透明、民主的舆论氛围,形成决议后,在校园网络上公布,设立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接受大家监督。广大师生则可以通过校园网更加关注学校的发展,了解学校当前的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以此凝聚人心,树立信心,形成合力,营造人人关心学校、人人热爱学校、人人建设学校的氛围。   三、构建和谐文明健康和可持续的校园网络文化
  1.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构建和谐、文明、健康和可持续的主流校园网络文化,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组成以高校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机构,由网络技术人员、宣传报道人员、文体艺术骨干以及教育专家、政治辅导教师等组成常设校园网络文化研究中心或课题组,打破部门间界限,分工不分家,集智攻关,从校园网主页的布局到各个专题网站、学科网站的内部规划,从宏观网络文化氛围的烘托到局部的交互软件实现形式,从成熟技术应用到新型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构建,都要立意高远,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课题组研究人员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当中,关注他们的所想、所行、所喜、所感,充分探究具有典型校园特色和强大生命力的网络文化构建模式与途径,制定好校园网络文化宏观层面的整体规划。
  2.创办特色多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网络是青年学生所熟知也乐用的一种交流互动形式。通过组织一些寓教于乐、高尚向上、青春励志的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并贯穿于网络文化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全面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的氛围中。
  (1)创建网上特长俱乐部。利用校园网络创办摄影、书画艺术、音乐、体育等形式的特长俱乐部,可以定期在网络上发布公告,创建好友群;也可以以创建专题网站的形式,发布学习体会,交流感受、切磋技艺、讲授经验;另外,还可通过定期举行成果展示、汇报演出等形式,增加个人学习的动力以及俱乐部的影响力、知名度。
  (2)举办网络学术沙龙或网络辩论赛。这一形式不仅把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对于巩固课堂讲授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也具有很好地辅助作用。通过网络交流的形式,增强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增进了友谊,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凝聚了团队意识,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3)开展网络课程评比或网页设计比赛。[3]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比、以评促学”的形式,提高广大师生信息化教学的制作应用水平,进而从技术使用、美观艺术层面上,整体提升校园网文化水平。
  3.研发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网站
  独具特色的文化网站是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校应以弘扬先进、服务教学为指导,加大力度创建“精品网站”和“知名网站”工程。
  (1)创建资源丰富、功能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及时宣传报道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创建政治教育专题,开设思想交流互动平台,播放优秀思想教育专题片,链接优秀的政治思想理论图书库、期刊、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优秀文艺影视作品等形式,将高尚的思想文化观念根植于校园网络文化中,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创新发展。
  (2)创建新型教学科研网站。利用数字校园、流媒体、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将校园网内各教学网站的资源有机地优化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畅的信息传输,并开发创建功能完善、交互性强的网络教学系统、网络实验系统、科研信息资源系统、名家讲坛等,完善信息化育人环境。各专业系创建学科专业网站,通过展示本学科的优势领域、动态信息、人才培养、名家教授讲座、科研指南等,弘扬爱校、爱院、爱专业的人文氛围。
  (3)开设爱心励志网站。校院系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创办以捐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春蕾计划、帮穷救困为主题的专题网站,定期组织实地走访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秀文化传统,共同营造高尚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创办“明星”博客网站。鼓励院校知名的专家教授、名师和优秀学生以个人形式发布博客,以切身经历和感触,教育和熏陶周围广大师生,在求知向上的浓厚氛围中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5)创建心理咨询网站。在校学生大部分都是青年人,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等特点,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创建心理辅导网站,发挥网络交流私密性强的特点,被咨询者可以抛开直面交流的窘境,进行深层次地沟通。通过专业教师的心理护航使学生保持健康、文明、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免疫力,自觉地抵制一些不健康思想入侵,主动筑起校园文化健康纯洁的防线。
  4.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工作
  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是实现校园文化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络文化的融合度研究。将传统的政治教育理论内容融入网络教育的文化氛围中,把握二者的“融合度”的最佳点,结合网络实时性强、内容更新快的优势和大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特点,体现融合,与时俱进,特别突出政治教育与学生所思、所想、所问结合融合,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二是加强大学文化的网络传承研究。大学文化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驱、民族大家、茵茵学子们对大学精神的积淀提炼与升华,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文化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心怀强国志,感怀报国恩,奋起而读书。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媒体传承和弘扬大学文化的路子,特别是发挥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传播优势,使大学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三是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人”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创建者和推动者,因此,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精、管理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保障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创建网络培训班、专题讲座、课外俱乐部等形式,汇聚一批热心推广校园主流文化,精通网络技术的教师和学生,固化为校园网络文化专业队伍,并将其工作业绩与评先奖励和职称评定挂钩,提高队伍的稳定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霍晓丹.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育人机制分析[J].北京德育(德育),2009,(11):15-18.
  [2]廖女男,娄坤.依托高校新闻网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60-61.
  [3]刘静姿.高校校园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探讨[J].中国报业,2012,(6):165-166.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已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该时期受到金融危机、高校扩招、劳动人口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很严峻。通过对后危机时代就业机遇的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问题,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  作者简介:徐欣国(1978-),男,山东莱芜
Authorware和PowerPoint是最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表现力强,简单易学,但交互和动画能力差;Authorware功能超强但制作较复杂,如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势玛互补,制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工作和社会统筹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2013年699万毕业生的数量加之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使高校就业问题更加凸显。高校就业问题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从高校、学生自身和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注重家庭教育和政府相应政策的推出等几个途径,来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途径  作者简介:
本文先阐述了小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然后从教学顺序角度,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建议;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四种语文思维的培养.
语言、文字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载体.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基本的知识、技巧与获得情感
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应当注意科学高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
摘要: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将校友捐赠列入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而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意识到校友资源的重要性。在充分解读了校友资源的重要性后,提出了有效整合校友资源的策略,为我国高校日后对校友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经费;校友捐赠;校友资源;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周晓婧(1988-),女,河南洛阳人,西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语文是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刻不容缓.老师及家长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重积累,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使得读与想相结
摘要:随着国家示范建设院校验收的完毕,高职图书馆在馆藏资源、馆员建设、创新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向纵深发展。但如何进一步强化高职图书馆的“后示范”服务能力,在发展目标、建馆特色、服务跟进等方面还存在着困境,需要在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方面重新做出综合考量,以便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的顺利展开 。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后示范;价值取向;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莫桂芝(1963-),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