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以后再也不能骂我了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4月17日晚上10点,一名少年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自杀。
  男孩是一名17岁的在校职高二年级学生,据说他在学校与同学产生了冲突,遭遇了母亲的批评。
  母亲载着他途径卢浦大桥时,不知为何将车停在危险的路中间,少年随即打开车门纵身跳下大桥。这一瞬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反应慢的人都会有点错愕不及。从视频细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少年跳桥之前,母亲将车停在大桥中间,打开了双闪,起身离座不停地对孩子责骂。
  这个孩子得做了多大的错事啊,导致母亲要将车停在这么危险的地方,也要先骂了再说!
  有事儿不能回家说吗?犯得着在路上就急着“处置”?母亲回到驾驶座后,依旧没有发动车辆,可想而知,这场责骂依旧没有结束。
  随后,少年捂着脸打开车门直奔桥边跑去。母亲追出车门,只差一点点就可以抓住孩子,可是她的孩子一心只想死,半点犹豫和缓冲都没有。他没有给母亲任何机会。
  孩子一跃而下,当场毙命,母亲看着桥下的孩子,双膝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不断用手锤击地面。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崩溃和绝望,那种捶胸顿足的感觉,光是看着就觉得已经受不了。
  这将会成为这位母亲一生的梦魇吧,此后的每一天她都会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情,不断地捶打自己,不断地自责:我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孩子?我为什么要把车停在这么危险的地方?我当初为什么不冷静下来跟他好好谈谈?如果回家再说,他是不是就不会离开我?
  少年选择自杀时是有冲动的成分存在,但是,对于死亡这么义无反顾的人,他们的内心或许早就有了无数次想要自杀的念头。这不是一次打骂的后果,而是无数次打骂之后,积压在内心的情绪喷涌而出,那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对上万名学生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15%的青少年,曾经严肃地考虑过自杀。
  所以,家长们如果依然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需要尊严的,是可以随意打骂的,对他们充满了掌控欲,那么他们即便没有在这座桥上跳下去,也会在别的桥上一跃而下。

2


  泰国一家超市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父亲和儿子发生了争吵,吵了很久之后,父亲最后对他说:有种你就别活了,然后递给儿子一把上了膛的手枪。
  儿子当着父亲的面,没有任何犹豫地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就是一枪,当场死亡。他的毅然和决绝,就像那个在桥上一跃而下的少年一样,没有给自己的父亲任何机会。
  等到父亲听到枪响,扑过去的时候,儿子因为巨大的痛苦躺在地上,没有多久就失去生命体征,只剩下父亲一个人撕心裂肺地大哭。一句发泄情绪的话,一个不断逼对方的打骂,往往就把孩子赶上了绝路。
  作家槽值曾在《一个家庭的悲剧,从不好好说话》中写到这样一个新闻:16岁的花季少女因为经常被父母骂,服毒自杀。
  在她自杀之前,她刚刚又挨了两场骂,仅仅是因为穿衣服太慢和洗头时间太长。
  她在被骂完之后,假装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间休息,然后她在房间义无反顾地喝下了一瓶早就准备好的毒药。
  父母当时没有注意到女儿的情况,等过了12点,父母把她的房间踹开,才发现她早已停止了呼吸。
  女儿房间怎么会有毒药的?父亲想不通,可是他们更想不通的是,他们的女儿曾用他们的手机搜索过“安乐死”,甚至还在网上购买过一把刀。
  对于死亡,她早就准备了很久很久。

3


  看过《语言暴力》这样一个纪录片,印象极为深刻。
  视频中,孩子的父母经常骂他们:“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在父母这样的一种长期的辱骂和发泄式的打骂中,孩子要么变成了杀人放火的少年犯,要么真的去死了。
  可能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很多只会在他们的教育下唯唯诺诺的孩子,都是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自杀他们早就考虑过很多次。
  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就在這个17岁少年跳桥自杀后,全网都是一片倒地指责死者。
  我曾经也是那样一个小孩。
  当年我的父母外出打工,我和外公一起生活,外公就成了我的“父母”,外公脾气大的时候,穿着皮鞋,把我逼到角落狠狠地踹,一边踹,一边说着最恶毒的话。
  我被打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躲避,一心只想着,要是被他打死就好了。
  我曾经也想过很多种死亡的方式,跳楼、跳河、跳桥,我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有任何价值,只想用自己的死亡报复他。
  后来外公因病去世,在葬礼上母亲问我为什么不哭,她不问我还好,一问我的眼泪就哗哗直流,内心的委屈再也忍不住。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以,请不要说那些放弃生命的孩子是娇生惯养,死不足惜,他们只是内心的情绪已经压抑到了极致,他们心理上的疼痛和伤害比物质上要严重一百倍。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指责死者,而是如何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
  对于孩子的母亲,我们也不要再去指责她,因为她内心对自己的指责,早已超过了任何人,任何事。
  请不要说:我和你说话呢,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
  请说:我感觉你今天有心事,你能不能和我说说看?看看爸爸(妈妈)能不能帮你。
  请不要说:还不回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听到没有?我都说了好几遍了!
  请说:还有十分钟就要睡觉了,你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请不要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都是为你好!
  请说:你可以说不,但我需要知道你说不的理由,才能理解你呀!
  相信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往往我们爱的方式可能错了,我们往往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外人,最差的脾气给了孩子。
  为何家会伤人?这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反思的问题。
其他文献
每年一度的同学聚会,混得最好的那位一定是大家争相回忆爆料的焦点,小时候的糗事相继公布于众,却只能佯装无所谓的模样尴尬一笑,暗自决定避免此类聚会,于是同学聚会到场的人总是逐年减少。  我想人的内心是不喜欢被开玩笑的,尤其是那些没有善意的玩笑。但为什么从小到大这样的玩笑病毒般层出不穷?曾被人狠狠涮过的人也很善于拿别人的槽点开涮,好好的交流因为几个“嘴欠的”搞得如同撕逼前奏,明明场面紧张到一点就炸,恶意
年少时,在影院门口或街头,只要看到有人穿的裤腿太窄或是穿喇叭裤,就会有执法者拿着剪刀上前,哧啦一下从裤脚剪至大腿根。谁穿得出格,就找谁下刀裁剪,这算是那个年代的暴力美学了。刚学到的新词“暴力凝视”,恰好用来解释此事。现在,我也喜欢盯着破洞牛仔裤看。  读了鹫田清一的《衣的现象学》以后,才知道这些由穿着引起的“冒犯”里,其实藏着科学与时尚。  这位日本哲学家阐释说,时尚服装的起源,就是冲着冒犯而来。
如果生活中只能有一种“主流”审美,那么即使你皮肤够白,也会有人说你不够瘦、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高、腿不够长、腰不够细或是衣着打扮不够时髦……   90后女孩小棋囤了一柜子的美白面膜和美白霜,只为了能“体面”迎接露胳膊露腿的夏天。   “老天真是不公。同样是黄种人,有人白到发光,偏偏我黄里带黑。”   小棋自称的“黑”,只是肤色略偏黄而已。这种正常的肤色,对于大多中国女孩来说,却是一种需要去掩
给宠物命名并非中国古代人的传统。尽管《诗经》中有数百个形容马的专有名词,清嘉庆三年(1798年)还出版过养猫专著——王初桐的《猫乘》,里面提到一本更早的、写作年份不详的养猫专著《相猫经》,其中也记录了对猫的众多称呼,但这些称呼大多数是根据马或猫的毛色、长相或性格所赋予的类称。  据史书记载,最早有自己名字的马,是周穆王的“八骏”,分别被命名为:“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腾雾
在别人嘲笑你之前,先嘲笑自己,是幽默最安全的方法,把开玩笑的矛头指向自己,笑自己的无能,谈自身的缺憾,不至于产生反感排斥。在人人都抢着护着自尊的年代,愿意坦然爆料,是需要一点勇气和豁达的心境,因此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无形中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认为是有包容胸襟、富有幽默感的人。  一位太太听说骑马对减肥有效,不迟到不早退地骑了三个月,结果是马瘦了十磅她一磅也没瘦,这样的结果她一直讲给朋友逗笑
1  “你的智力在出生时就受到了损害”  我上小学的时候特别笨,抄写拼音字母,“a”全是尾巴朝上的,改不过来,数学课几乎每次上黑板做题都不会。小学二年级,我第N次数学不及格时,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骂了一顿,说我是智障。我哭丧着脸回到家,跟我爸说。他看着我很认真地说:“对啊,你出生的时候智力就受到了损害啊。”我当时就震惊了。  “你出生的时候,因为一点点小问题,医生说你可能不会说话和走路。我和你妈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地战斗。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古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突出的特征是语言精练、含蓄,具有跳跃性、韵律感。这些对于以学习白话文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感知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小学阶段对古诗在语言方面的学习要求以积累为主,对于古诗中语言形式方面的目标要求上比较模糊,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就需要认真细读文本,关注古诗的语言形式,捕捉诗句中的“语用”训练点,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将古诗的“语用”学习落到实处。一、领悟语言精妙 
网上有好事者整理出一批看上去比较古怪的学生姓名,例如“白富美”、“高富帅”、“芈月”、“李元芳”、“杜子腾”、“常卫妍”等,有的非常霸气,有的与影视剧里最红的主角重名,有的字面意思很美好,但是谐音很怪异。  网上的消息真假参半,我们不知道这些姓名到底是真是假。不过从常理上分析,父母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也并非不可能。早在十几年前,这些孩子刚刚出生那会儿,什么“白富美”、“高富帅”,什么“芈月”、“元芳
山居  无论是看透世事的隐居山林,还是被贬返乡的壮志未酬,山居总是能够给人平静与安慰。唐诗中的山居主题数不胜数,前有王维隐居终南山辋川别墅时所描述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后有颜仁郁在《山居》中写到的“柏树松阴覆竹斋,罢烧药灶纵高怀”。  怀古  诗人怀古往往是通过咏怀古迹来感慨兴衰、托古讽今,人们从诗句中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功业无望的焦灼。怀古诗的触发点和形式都相对统一,无非是“在古迹触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