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远的记忆》
这幅作品除了保持画家一贯以来的技术品格以外,又增加了诸多的精神意蕴。在这类似静物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已看不到多少传统静物画的东西,反而另外强烈地感觉到了它抽象的意味,有一种可以引发我们思索的意象。他的关注点已彻底地移向了对内心世界的表现,并以个人的经历为创作的源泉,在油画的艺术语言里去努力展现自我精神上痛苦的熬煎。“记忆”其实都在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永远的记忆》就是郭润文对自己的过去的一次梳理,或者也是对母亲的深情,这是郭润文艺术上由被动向自觉转变时期的作品,它不仅仅只是“写实主义”的象征,它更是已带上了超现实特征的作品。它令人信服地跨越了写实与非写实的无聊之争,焊接了由现实抵达内心世界的桥梁。
——任之(著名画家)
2012年11月19日,北京艺融秋拍正式举槌,郭润文成为当晚最得意的艺术家——他的油画作品《广州起义》以1380万的价格成交,创造了个人拍卖的最高纪录。而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著名画家曾梵志仅以690万落槌,不仅低于最低估价,更是比郭润文的成交价格低了整整一半。
郭润文说:“这只不过是每幅作品不同而已。”对于这次秋拍,郭润文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惊喜,只是偶尔会想一下,原来自己的作品已经这么贵了。
其实他的作品售价一直不低,九十年代中期,人均工资不超过600元时,他的作品就以每幅30004000美元的价格卖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
1995年,新加坡从事期货投资的王迈克以1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下郭润文作品《永远的记忆》,画面中斑驳的墙壁,老旧的缝纫机勾起了年幼丧母的王迈克对母亲的思念。他将画放到了恒温室里,闲暇时就会看一看。十几年后,荣宝拍卖行不厌其烦地找到王迈克游说,最后王迈克开了一个认为对方绝对不会答应的天价:1000万,他以为这样可以让对方知难而退,没想到,拍卖行接受了这个价格。王迈克非常懊悔,并不是因为价格,而是觉得丢失了一段记忆和情感。2011年5月21日,荣宝春拍中,《永远的记忆》以1050万的落槌价被七匹狼集团主席周永伟拍得。
而郭润文将这一切都看成是别人的事情,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艺术,他坚信,当每一幅画都能被人欣赏和珍惜,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和成绩。
T=《风尚周报》G=郭润文
记忆是一种财富
T:你的作品《广州起义》有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工农群体和革命者尽在画中,触摸历史,对于画家来说好像都会达到不错的效果。
G:建党70周年时有一个主题展览,我就画了一个小画叫《广州起义》,后来收藏在广州美术馆,1997年有关香港回归的一个全国大展,中国文化部指定我把它放大再重新画一遍。看上去类似,但空间、人物、气氛都有所改变,并且我对服饰和战争情况进行考证,看翻拍的历史照片,找原始记录的国像,追求细节的完美,至于说历史题材的画,确实会比其他题材更容易受关注,它有历史价值,更要求艺术家的呈现要尽量真实,尽善尽美。
T:你觉得这幅作品为什么能够拍得如此高价?
G:我认为首先是这幅画从油画语言到色彩表达,再到气氛的表达,自己都画得比较圆满。另外中国红色题材的作品在市场上呈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再有就是我个人升值发展速度很快,这也是收藏家投资的一个比较好的项目。
T:在《永远的记忆》中,斑驳残败的墙壁、老旧的缝纫机、剪刀和布头构成了一幅极具沧桑感的历史照片,这幅画也被看成是你风格转变后的作品,完成一系列关于记忆的创作,是基于什么原因?
G:这其实是我个性使然,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怀旧,过去的事情不断在脑子里浮现,我觉得画画应该把自己内心里想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那么我想,与其我画一些走马观花、猎奇的少数民族之类,比较苍白的题材作品,我还不如把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我是把历史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题材翻找出来进行表述。没想到画出来以后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经历了某一个时代的人,大家都有那样的记忆。
T:你的肖像作品和很多画家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似乎饱含诗意和对旧时光的记忆,迷恋古典技法,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时空感,是为什么?
G:我对气氛的表达和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和我的生活经历有一定关系。这么多年中国的变革,从三年自然灾害到“文革”我都经历过,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这些记忆都是一种财富。后来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学舞台美术。舞台美术系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还原真实,我也就学到很多美术学院学生学习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不只画人物的表面和结构,我还会去发现人物内心的状态。我选择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具有性格的形象,不在于漂亮与否。我最喜欢表达的人物就是具有深刻内容含义的,只有服饰、环境会以我的审美来重新虚构。
T:《永远的记忆》和《广州起义》的落槌价都过千万,这会不会对你的创作带来什么影响?
G:我想了两个问题,第一,我的画这么贵了?第二,我当初为什么会卖得那么便宜呢?哈哈,这是想法上的。那么创作上,我是否要按照卖得好的画的模式去作画,进行表达呢?这种事情说没有做过是假的。很多年前我也曾经哪类画好卖就画哪类画,这给我的内心造成一种负面的影响,情绪消极,心中积累了那么多的东西无法表现出来,却去画这些肤浅的东西。所以现在哪怕我的画卖一亿,也和我无关。我只画我要表达的东西。
玩收藏会让我玩物丧志
T:你刚刚提到画画的时候会以自己的审美来打造对方的服饰。生活中的你也对视觉上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标准吗?
G:对生活上的要求和绘画上的确实有距离,比如我画了穿着碎花小褂子的少女,年代久远的江南衣着,看起来服装古典有韵味,可如果把自己太太装扮或这个样子会让人匪夷所思,这只是我内心的一个形象,可以回到久远的过去,但是这种久远的过去在现实生活中B经不可能再存在了,比如我喜欢我太太素雅中有高雅的或分在,华丽中有简朴的东西在,而她也乐于这样打扮,虽然我比她大23岁,但从这点来看,年龄确实不构或代沟,思想才会成。 T:你好像去过很多地方,甚至在法国和意大利都呆了很久,是什么吸引了你?
G:我基本每年都会出国一两次。法国去了很多次,最长3个月,那里太精致了,看什么都是美的。后来我发现整个欧洲都会给你带来很深刻的记忆。比如阿姆斯特丹的房子都是歪的,然后形成了一种平衡,四周的河流和苏州河一样,河边围绕着很多古老的房子。可最吸引我的是意大利。傍晚的时候,目光穿过中世纪教堂的大柱子,一个小路灯照着石板上的路,当时就好像在梦里。第二天,我被达芬奇教堂的钟声敲醒,推开窗户,窗外是各个时代留下来的建筑,那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在意大利呆了四个月。
T:去了这么多地方,有没有买一些收藏品?
G:开始是去跳蚤市场买一些古日的东西,像缝纫机、香水瓶。后来我也去画廊买画,买一些18世纪以前的,一万欧元之内的画。现在收藏了大概四五张。缝纫机可能就多一些,都是很古老的,个头也不大,可以说很小,画室就有4台,家里也有。但是这些应该都不算收藏,因为我觉得收藏是一个陷阱。我是一个很执着的人,特别容易上瘾,一旦进入这个领域,我就会玩物丧志。
T:你曾说自己的生活是有规律而单调的,艺术家的生活应该更丰富才是。
G:你看,我不逛街,即使一定要买东西也是直奔目标。我也不会出去和别人喝酒、唱歌。可能最喜欢的就是看电影了,一个月要去两三次,而且什么类型都可以,只要好看,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也有个别电影会让我睡着。可能因为年龄的问题。《1942》我很喜欢,遗憾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因为忙没看成,前几天看了《泰囧》,不喜欢,集体笑不代表就是幽默,要回到家后一两天,回味起来还是会发笑,那才算幽默。听说《一代宗师》不错,也打算去看看。
T: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电影,爱看电影的人都是享受生活的,也就代表了注重品质。
G:我算半个注重品质的人,以前喜欢POLO,总是去东山的一个赝品店买,以为是真的,50元一件,觉得穿得挺好的,后来到美国买了正版的,1000块钱一件,感觉也就那样。当时还花几千块买了一件纯羊毛的毛衣,结果洗了后缩得特别小……咱中国的赝品绝对不会这样。
T:你女儿在英国学艺术史。她曾问你你和张晓刚谁更出名,当时你没有说话,现在回答她了吗?
G:那时候我女儿大概十六七岁,现在她和张晓刚是好朋友。她问我的这个问题我当时其实好像回答了……我记不清了,哈哈。张晓刚是当代很重要的一个艺术家,在国际上他的名气肯定要比我大,因为中国关注当代艺术的人肯定要比关注写实艺术的人多,他又长期在国外展示他的作品。而我们体制内的画家很少在国外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在国外没有什么影响力,西方的艺术评论家媒体对我们也不了解。所以我现在准备把体制内的油画把它整体放到西方博物馆去展示,让西方了解中国油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这幅作品除了保持画家一贯以来的技术品格以外,又增加了诸多的精神意蕴。在这类似静物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已看不到多少传统静物画的东西,反而另外强烈地感觉到了它抽象的意味,有一种可以引发我们思索的意象。他的关注点已彻底地移向了对内心世界的表现,并以个人的经历为创作的源泉,在油画的艺术语言里去努力展现自我精神上痛苦的熬煎。“记忆”其实都在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永远的记忆》就是郭润文对自己的过去的一次梳理,或者也是对母亲的深情,这是郭润文艺术上由被动向自觉转变时期的作品,它不仅仅只是“写实主义”的象征,它更是已带上了超现实特征的作品。它令人信服地跨越了写实与非写实的无聊之争,焊接了由现实抵达内心世界的桥梁。
——任之(著名画家)
2012年11月19日,北京艺融秋拍正式举槌,郭润文成为当晚最得意的艺术家——他的油画作品《广州起义》以1380万的价格成交,创造了个人拍卖的最高纪录。而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著名画家曾梵志仅以690万落槌,不仅低于最低估价,更是比郭润文的成交价格低了整整一半。
郭润文说:“这只不过是每幅作品不同而已。”对于这次秋拍,郭润文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惊喜,只是偶尔会想一下,原来自己的作品已经这么贵了。
其实他的作品售价一直不低,九十年代中期,人均工资不超过600元时,他的作品就以每幅30004000美元的价格卖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
1995年,新加坡从事期货投资的王迈克以1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下郭润文作品《永远的记忆》,画面中斑驳的墙壁,老旧的缝纫机勾起了年幼丧母的王迈克对母亲的思念。他将画放到了恒温室里,闲暇时就会看一看。十几年后,荣宝拍卖行不厌其烦地找到王迈克游说,最后王迈克开了一个认为对方绝对不会答应的天价:1000万,他以为这样可以让对方知难而退,没想到,拍卖行接受了这个价格。王迈克非常懊悔,并不是因为价格,而是觉得丢失了一段记忆和情感。2011年5月21日,荣宝春拍中,《永远的记忆》以1050万的落槌价被七匹狼集团主席周永伟拍得。
而郭润文将这一切都看成是别人的事情,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艺术,他坚信,当每一幅画都能被人欣赏和珍惜,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和成绩。
T=《风尚周报》G=郭润文
记忆是一种财富
T:你的作品《广州起义》有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工农群体和革命者尽在画中,触摸历史,对于画家来说好像都会达到不错的效果。
G:建党70周年时有一个主题展览,我就画了一个小画叫《广州起义》,后来收藏在广州美术馆,1997年有关香港回归的一个全国大展,中国文化部指定我把它放大再重新画一遍。看上去类似,但空间、人物、气氛都有所改变,并且我对服饰和战争情况进行考证,看翻拍的历史照片,找原始记录的国像,追求细节的完美,至于说历史题材的画,确实会比其他题材更容易受关注,它有历史价值,更要求艺术家的呈现要尽量真实,尽善尽美。
T:你觉得这幅作品为什么能够拍得如此高价?
G:我认为首先是这幅画从油画语言到色彩表达,再到气氛的表达,自己都画得比较圆满。另外中国红色题材的作品在市场上呈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再有就是我个人升值发展速度很快,这也是收藏家投资的一个比较好的项目。
T:在《永远的记忆》中,斑驳残败的墙壁、老旧的缝纫机、剪刀和布头构成了一幅极具沧桑感的历史照片,这幅画也被看成是你风格转变后的作品,完成一系列关于记忆的创作,是基于什么原因?
G:这其实是我个性使然,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怀旧,过去的事情不断在脑子里浮现,我觉得画画应该把自己内心里想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那么我想,与其我画一些走马观花、猎奇的少数民族之类,比较苍白的题材作品,我还不如把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我是把历史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题材翻找出来进行表述。没想到画出来以后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经历了某一个时代的人,大家都有那样的记忆。
T:你的肖像作品和很多画家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似乎饱含诗意和对旧时光的记忆,迷恋古典技法,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时空感,是为什么?
G:我对气氛的表达和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和我的生活经历有一定关系。这么多年中国的变革,从三年自然灾害到“文革”我都经历过,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这些记忆都是一种财富。后来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学舞台美术。舞台美术系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还原真实,我也就学到很多美术学院学生学习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不只画人物的表面和结构,我还会去发现人物内心的状态。我选择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具有性格的形象,不在于漂亮与否。我最喜欢表达的人物就是具有深刻内容含义的,只有服饰、环境会以我的审美来重新虚构。
T:《永远的记忆》和《广州起义》的落槌价都过千万,这会不会对你的创作带来什么影响?
G:我想了两个问题,第一,我的画这么贵了?第二,我当初为什么会卖得那么便宜呢?哈哈,这是想法上的。那么创作上,我是否要按照卖得好的画的模式去作画,进行表达呢?这种事情说没有做过是假的。很多年前我也曾经哪类画好卖就画哪类画,这给我的内心造成一种负面的影响,情绪消极,心中积累了那么多的东西无法表现出来,却去画这些肤浅的东西。所以现在哪怕我的画卖一亿,也和我无关。我只画我要表达的东西。
玩收藏会让我玩物丧志
T:你刚刚提到画画的时候会以自己的审美来打造对方的服饰。生活中的你也对视觉上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标准吗?
G:对生活上的要求和绘画上的确实有距离,比如我画了穿着碎花小褂子的少女,年代久远的江南衣着,看起来服装古典有韵味,可如果把自己太太装扮或这个样子会让人匪夷所思,这只是我内心的一个形象,可以回到久远的过去,但是这种久远的过去在现实生活中B经不可能再存在了,比如我喜欢我太太素雅中有高雅的或分在,华丽中有简朴的东西在,而她也乐于这样打扮,虽然我比她大23岁,但从这点来看,年龄确实不构或代沟,思想才会成。 T:你好像去过很多地方,甚至在法国和意大利都呆了很久,是什么吸引了你?
G:我基本每年都会出国一两次。法国去了很多次,最长3个月,那里太精致了,看什么都是美的。后来我发现整个欧洲都会给你带来很深刻的记忆。比如阿姆斯特丹的房子都是歪的,然后形成了一种平衡,四周的河流和苏州河一样,河边围绕着很多古老的房子。可最吸引我的是意大利。傍晚的时候,目光穿过中世纪教堂的大柱子,一个小路灯照着石板上的路,当时就好像在梦里。第二天,我被达芬奇教堂的钟声敲醒,推开窗户,窗外是各个时代留下来的建筑,那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在意大利呆了四个月。
T:去了这么多地方,有没有买一些收藏品?
G:开始是去跳蚤市场买一些古日的东西,像缝纫机、香水瓶。后来我也去画廊买画,买一些18世纪以前的,一万欧元之内的画。现在收藏了大概四五张。缝纫机可能就多一些,都是很古老的,个头也不大,可以说很小,画室就有4台,家里也有。但是这些应该都不算收藏,因为我觉得收藏是一个陷阱。我是一个很执着的人,特别容易上瘾,一旦进入这个领域,我就会玩物丧志。
T:你曾说自己的生活是有规律而单调的,艺术家的生活应该更丰富才是。
G:你看,我不逛街,即使一定要买东西也是直奔目标。我也不会出去和别人喝酒、唱歌。可能最喜欢的就是看电影了,一个月要去两三次,而且什么类型都可以,只要好看,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也有个别电影会让我睡着。可能因为年龄的问题。《1942》我很喜欢,遗憾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因为忙没看成,前几天看了《泰囧》,不喜欢,集体笑不代表就是幽默,要回到家后一两天,回味起来还是会发笑,那才算幽默。听说《一代宗师》不错,也打算去看看。
T: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电影,爱看电影的人都是享受生活的,也就代表了注重品质。
G:我算半个注重品质的人,以前喜欢POLO,总是去东山的一个赝品店买,以为是真的,50元一件,觉得穿得挺好的,后来到美国买了正版的,1000块钱一件,感觉也就那样。当时还花几千块买了一件纯羊毛的毛衣,结果洗了后缩得特别小……咱中国的赝品绝对不会这样。
T:你女儿在英国学艺术史。她曾问你你和张晓刚谁更出名,当时你没有说话,现在回答她了吗?
G:那时候我女儿大概十六七岁,现在她和张晓刚是好朋友。她问我的这个问题我当时其实好像回答了……我记不清了,哈哈。张晓刚是当代很重要的一个艺术家,在国际上他的名气肯定要比我大,因为中国关注当代艺术的人肯定要比关注写实艺术的人多,他又长期在国外展示他的作品。而我们体制内的画家很少在国外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在国外没有什么影响力,西方的艺术评论家媒体对我们也不了解。所以我现在准备把体制内的油画把它整体放到西方博物馆去展示,让西方了解中国油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