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教育突出特点就是兴趣。音乐是快乐的情感体验过程,教师只有唤起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快乐地学习音乐,大胆地表达情感,极大地发挥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喜爱上音乐课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有一首小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儿童园内无老翁,老翁个个变儿童。”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自始至终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他们一起听音乐,一起讲故事,一起创设造型,一起舞蹈,仿佛是一群好朋友在玩音乐游戏。学生就在这种融洽、快乐的气氛中兴致勃勃地学习,越学越有劲。
其次,教师要充满感情,要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还要有对音乐的感情体验,只有自己有了对音乐的感情体验才能引发学生的感情体验。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感情融于音乐课堂中,无论是发声练习、节奏训练还是听音视唱等,都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因为任何一段音乐都是表达某种感情的。比如在学唱《中国进行曲》时,我引导学生从这首庄严雄伟、气势磅礴的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体现了亿万人民对共和国的无限热爱和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这样学生在充满音乐的气氛中便获得了深刻的感情体验。又如节奏训练,一般节奏如果只按音的长短来敲击,那只是机械式的训练,而根据节奏的动感和力度的特点来训练,就使这段节奏充满了欢快活泼的情绪,音乐感更丰富,学生更有兴趣。
二、以音乐欣赏为平台,创设愉快的音乐环境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之中。
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接触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新近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音乐欣赏教学还能使学生接触各种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古今中外作品,而如今,我们音乐新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教师富于表情的演唱演奏为学生创造了直接模仿的条件,教师在演唱歌曲时,丰富的脸部表情和优美的动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意无意使他们获得了情感的感染。教师在琴键上富有表情的演奏可以让学生听到各种体裁、风格、情绪的乐曲,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行音乐欣赏,学生不仅要耳朵听到音乐,心也要听到音乐,通过音乐引起心理的共鸣,感受到音乐的美,油然而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如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听到乐曲的音响,还要通过不断的启发来引导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发现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把学生的感情带进春江花月夜那优美、宁静的诗情画意之中,进入音乐的广阔天地,引发对优秀的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合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灵活而富有变化,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随时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永远处于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当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感到乏味时,教师就应该考虑改换另一种方法,时时以启发的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创造性的游戏、语言、节奏等语言活动中,再根据对优美的音乐的感受,主动自然地分析乐曲里面所包含的拍子、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教师应重视群体,提供群体合作机会,创设合作环境,鼓励学生即兴演奏、即兴创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欣赏自己创作的词句,加上节奏的变化,配上优美的旋律,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并进行合奏。这样你来敲击,我来表演,时而跳舞,时而唱歌,每个人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老师时时以寻找优点并加以赞赏的态度鼓舞学生,他们在美妙的乐声中享受自己创作的成果,一定会玩得开心,学得有劲。
教师应从最基本的开始,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始,精心创设快乐的音乐氛围,通过种种灵活巧妙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发现音乐的美。学生的表现常常会出乎老师的意料,让老师耳目一新。老师会更加喜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会更加亲近老师,对音乐课感兴趣,对音乐课充满喜爱之情,在创作音乐时更自然、更大胆,音乐素质也会明显提高。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有一首小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儿童园内无老翁,老翁个个变儿童。”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自始至终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他们一起听音乐,一起讲故事,一起创设造型,一起舞蹈,仿佛是一群好朋友在玩音乐游戏。学生就在这种融洽、快乐的气氛中兴致勃勃地学习,越学越有劲。
其次,教师要充满感情,要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还要有对音乐的感情体验,只有自己有了对音乐的感情体验才能引发学生的感情体验。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感情融于音乐课堂中,无论是发声练习、节奏训练还是听音视唱等,都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因为任何一段音乐都是表达某种感情的。比如在学唱《中国进行曲》时,我引导学生从这首庄严雄伟、气势磅礴的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体现了亿万人民对共和国的无限热爱和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这样学生在充满音乐的气氛中便获得了深刻的感情体验。又如节奏训练,一般节奏如果只按音的长短来敲击,那只是机械式的训练,而根据节奏的动感和力度的特点来训练,就使这段节奏充满了欢快活泼的情绪,音乐感更丰富,学生更有兴趣。
二、以音乐欣赏为平台,创设愉快的音乐环境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之中。
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接触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新近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音乐欣赏教学还能使学生接触各种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古今中外作品,而如今,我们音乐新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教师富于表情的演唱演奏为学生创造了直接模仿的条件,教师在演唱歌曲时,丰富的脸部表情和优美的动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意无意使他们获得了情感的感染。教师在琴键上富有表情的演奏可以让学生听到各种体裁、风格、情绪的乐曲,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行音乐欣赏,学生不仅要耳朵听到音乐,心也要听到音乐,通过音乐引起心理的共鸣,感受到音乐的美,油然而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如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听到乐曲的音响,还要通过不断的启发来引导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发现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把学生的感情带进春江花月夜那优美、宁静的诗情画意之中,进入音乐的广阔天地,引发对优秀的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合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灵活而富有变化,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随时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永远处于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当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感到乏味时,教师就应该考虑改换另一种方法,时时以启发的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创造性的游戏、语言、节奏等语言活动中,再根据对优美的音乐的感受,主动自然地分析乐曲里面所包含的拍子、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教师应重视群体,提供群体合作机会,创设合作环境,鼓励学生即兴演奏、即兴创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欣赏自己创作的词句,加上节奏的变化,配上优美的旋律,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并进行合奏。这样你来敲击,我来表演,时而跳舞,时而唱歌,每个人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老师时时以寻找优点并加以赞赏的态度鼓舞学生,他们在美妙的乐声中享受自己创作的成果,一定会玩得开心,学得有劲。
教师应从最基本的开始,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始,精心创设快乐的音乐氛围,通过种种灵活巧妙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发现音乐的美。学生的表现常常会出乎老师的意料,让老师耳目一新。老师会更加喜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会更加亲近老师,对音乐课感兴趣,对音乐课充满喜爱之情,在创作音乐时更自然、更大胆,音乐素质也会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