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才会快乐
周 毅
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师之家。
父亲是离休教授,母亲还在做返聘幼儿教员,儿子在市中心一所中学教书,女儿在市郊乡村小学任职。周末,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饭桌上,常见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学校和教育。父亲说:“我羡慕你妈啊,退休了还能有机会天天和可爱的孩子们打交道;我在家可憋坏了,只能写点儿东西,当当顾问,不习惯!”母亲说:“你爸说得对!离开孩子就是不习惯,不然我也不会当‘返聘副园长’。这一‘上岗’就好像年轻了十岁。我说老伴儿,今后没事儿干脆‘跟班儿’,给我这个‘副园长’当个副手怎么样?”
女儿像是受了感染,也说:“起先我是日日盼着能调回城里,可时间长了,还真舍不得那群学生。乡村的孩子朴实得可爱,也特别勤奋,给他们上课的感觉很好。”
儿子则不以为然地说:“我怎么一点儿也没有找到这种感觉呀?我唯一的快乐就是家教,收入相当于工资的两三倍。要不是冲着这一点,我早改行啦!说实在的,我也想干好这一行,可瞧瞧那帮孩子,没几个对学习感兴趣的。没意思!”
父亲一听火了,抬高了嗓门儿:“你干什么有乐趣?就算改行,你也不会快乐。论收入,你远远地超过了我;论环境,你们学校比你妈的‘绿化幼儿园’还好;论条件,你那儿比你妹妹的乡村小学不知强了多少倍,可你还不快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只有热爱,才会感到快乐!”
只有热爱,才会感到快乐——这个简单浅显的道理,并不算新鲜,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真切切、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种快乐呢?
架造心灵的桥梁
李 莉
很久以前,有一对亲兄弟,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里。可有一次,他们陷入了一场纠纷,互不相让,结果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一天上午,哥哥请来一个木匠,对他说:“我的庄园需要修缮一下。上周我们兄弟的两个庄园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自从发生矛盾后,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现在就有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我想让您在这里造一个2米高的栅栏,我永远也不想见他了。”。
日落时分,木匠干完了活。哥哥回来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眼前根本不是什么2米高的栅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这时,弟弟走过来抱住哥哥,激动地说:“您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之后,您却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兄弟俩终于重归于好,可木匠却要走了。兄弟俩一起挽留他,木匠笑着说:“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这样的桥等着我去造呢!”
学会欣赏 郭俊芝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对其却十分欣赏。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屠格涅夫找到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以打发心中的寂寥而作,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于是,他便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中,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我们应该浫欣赏别人,因为它既能愉悦自己的心灵,又能促使他人奋进向上。
周 毅
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师之家。
父亲是离休教授,母亲还在做返聘幼儿教员,儿子在市中心一所中学教书,女儿在市郊乡村小学任职。周末,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饭桌上,常见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学校和教育。父亲说:“我羡慕你妈啊,退休了还能有机会天天和可爱的孩子们打交道;我在家可憋坏了,只能写点儿东西,当当顾问,不习惯!”母亲说:“你爸说得对!离开孩子就是不习惯,不然我也不会当‘返聘副园长’。这一‘上岗’就好像年轻了十岁。我说老伴儿,今后没事儿干脆‘跟班儿’,给我这个‘副园长’当个副手怎么样?”
女儿像是受了感染,也说:“起先我是日日盼着能调回城里,可时间长了,还真舍不得那群学生。乡村的孩子朴实得可爱,也特别勤奋,给他们上课的感觉很好。”
儿子则不以为然地说:“我怎么一点儿也没有找到这种感觉呀?我唯一的快乐就是家教,收入相当于工资的两三倍。要不是冲着这一点,我早改行啦!说实在的,我也想干好这一行,可瞧瞧那帮孩子,没几个对学习感兴趣的。没意思!”
父亲一听火了,抬高了嗓门儿:“你干什么有乐趣?就算改行,你也不会快乐。论收入,你远远地超过了我;论环境,你们学校比你妈的‘绿化幼儿园’还好;论条件,你那儿比你妹妹的乡村小学不知强了多少倍,可你还不快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只有热爱,才会感到快乐!”
只有热爱,才会感到快乐——这个简单浅显的道理,并不算新鲜,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真切切、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种快乐呢?
架造心灵的桥梁
李 莉
很久以前,有一对亲兄弟,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里。可有一次,他们陷入了一场纠纷,互不相让,结果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一天上午,哥哥请来一个木匠,对他说:“我的庄园需要修缮一下。上周我们兄弟的两个庄园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自从发生矛盾后,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现在就有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我想让您在这里造一个2米高的栅栏,我永远也不想见他了。”。
日落时分,木匠干完了活。哥哥回来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眼前根本不是什么2米高的栅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这时,弟弟走过来抱住哥哥,激动地说:“您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之后,您却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兄弟俩终于重归于好,可木匠却要走了。兄弟俩一起挽留他,木匠笑着说:“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这样的桥等着我去造呢!”
学会欣赏 郭俊芝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对其却十分欣赏。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屠格涅夫找到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以打发心中的寂寥而作,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于是,他便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中,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我们应该浫欣赏别人,因为它既能愉悦自己的心灵,又能促使他人奋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