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伟大的发明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源于一种热爱,一种不懈的追求,一种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是学好本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便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兴趣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42
[正文]
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孟非对一个特别喜欢养鸽子的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凡事业要成功,必须专注,而要能够专注必须得有兴趣,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他对于这件事情有这么大的兴趣,所以我相信他必定会成功。”且不论这句话里边的逻辑是不是有问题,但就其基本的观点,笔者深表赞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早有这样精辟的结论。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便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有效教学激发兴趣
教师风格和魅力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而目前担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师总体上是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不把科学课当成主课,安排任课教师的时候不是让语文或数学老师兼课,就是照顾性地让年纪偏大点的老师任课,潜台词就是科学这课程马虎一点没事的。即使有一二个责任性强一些的教师,想好好地上科学课,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明摆着还有一门主课呢,那可是要考试比赛的,要对学生、学校、家长有所交代,成绩不好是没有办法过关的。二是科学课的准备工作非常麻烦,要上好一节科学课,不但要好好钻研教材,安排教法,更麻烦的是要物质上的准备,实验仪器、模型道具等等,甚至还要提前好多天就要做好实验。所以不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是准备不了好的科学课的,这一点非常明显地制约了科学课质量的提高。三是因为科学知识包罗万象,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小学教师队伍中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教师还是很缺乏。小学不像中学各科教师都是专业的,尤其是农村小学,要求教师全能,什么都会一些,什么课都能教,当然专业知识就浅薄了很多,这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日益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需求。没有精彩的课堂,没有教师精彩的引导,要让学生学好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怎么可能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给学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要彻底端正思想,真正把科学课程像美国等欧美国家一样当成主课,跟语文数学并驾齐驱,对其重视程度应远远地超过英语。当然政府最好能给每所小学配备专职科学教师,提供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并且还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因为现代科技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而科学教材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你能在课堂上恰当引用最新科技成果,可以想象学生肯定会瞪大眼睛看着你,竖着耳朵听着你。
2、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让课堂里充满笑声。哪一个学生也不喜欢老师总是照本宣科。如果一个科学老师总是带着微笑进入课堂,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地讲课,有时还幽他一默,率性地笑出来,让学生禁不住发出会心的笑声。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享受。
3、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4、教师还要走入学生的生活,跟学生交知心朋友,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做一些实验,可以动手跟学生们一起做,一道观察,让学生既喜欢实验,也喜欢教师。以教师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讲解、亲切的态度,能不让学生喜爱这个老师吗?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他对你教的这门科学课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当然这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教师要生动风趣地上课不但跟教师的学识有关,更和教师语言艺术风格、性格特征等有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你上的课,这也是所有教师应该做好的功课。
二、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兴趣
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中最根本、最常用、最有效的。它产生的兴趣最具有稳定性和专一性。记得笔者小时候学化学,第一节讲到化学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就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强烈的光。那是一个什么实验呀?天哪,铁丝居然会燃烧,这完全颠覆了我日常的生活经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化学课本里到底还隐藏着多少这样的秘密呀?当时我的感觉是无比惊讶,感觉到化学是如此地神奇,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化学科目学习中,当有些同学都在抱怨化学教师讲得不够清楚听不懂呀,化学太难学的时候,我却毫不费力,感觉一点也不难,真的好轻松。这化学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激发出了我的兴趣,促使我自觉地去学习、研究它,自然化学这门课也就学好了。小学新课程科学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视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其中有大量的内容是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比如:三年级一开始学习科学就安排植物与动物,大树小草,叶子果实,蜗牛蚂蚁;到六年级时安排的机械与工具、电与磁。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认知水平提高,兴趣对象也逐步变化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的内容也逐步深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善于发掘并利用那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好这门课。小学科学共八册,教材内容总的说来有三个部分,就是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生命世界中的动植物和简单微生物的形态及其生长情况的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等。物质世界中声、热、光、电、磁等等现象。内容都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到的,在没有学习前已经有一些知识是在生活中和通过其它一些途经认识了,教师就要根据兴趣产生的规律,唤醒学生的已知,引起对未知的渴求,利用学生认识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虽然对地球与宇宙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陌生,但是也有丰富的感性的东西,例如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天气的变化等等,学生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这一点也正是教师可以利用来激趣的认知基础。科学教材里差不多所有内容都非常有趣,只要我们科学教师引导得法,点拨适当,足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中的《种子的发芽》时,笔者了解到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知道一些常识:动物靠动物妈妈生下来繁殖,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好多常见的植物靠种子来繁殖下一代,还有了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的生长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种子是如何发芽生长的,周围需要有哪些条件”却没有研究过,也没有学习过,是未知的。笔者就可以学生当时对植物种子已知与未知的差异性,巧妙点拨让学生对种子的发芽与生长产生浓厚的兴趣。抓住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在教学科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根本的立足点。
三、利用多元方法激发兴趣
1、探究教学法激趣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学中已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确,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这一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明显。因为课程的特点与课程的目标决定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事实证明,探究式教学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方法,是学生充满兴趣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充分运用探究方法来教学科学课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2、情境教学法激趣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各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运用在科学教学中当然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往往用在科学课开始的时候。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面前有两包白色粉末,一包是淀粉,一包是滑石粉,刚才不小心把它们搞混了,谁能帮一下老师,把它们再区别开来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都想帮笔者,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一番。再如我教六年级上册《机械和工具》时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现在急需几枚铁钉,但是却没有现成的,看到这块木板上有几枚,你们能帮我取出来吗?”。学生都积极地帮我找工具,为我出主意。接着就可以开心地学习机械和工具的知识了。在进行三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一课教学时,笔者“不小心”将一盒大头针撒了一地,问学生“哪个同学能用最好的办法帮我?”当学生用磁铁来帮助我吸起大头针时,开始兴趣盎然地研究起磁铁来……
3、讲故事激趣
我们知道,每个人小时候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小学生也同样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穿插些故事,就更能够激发出学生对相关科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例如,在学到光的反射的时候,可以讲爱迪生用镜子击退海盗进攻的传说。讲到石油的时候,可以讲个李四光为国争光找石油的故事。讲到环境保护的时候可以讲到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树木,而日本从来没有砍一棵树,要用的木材全部从中国进口,笔者还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日本从我国进口了大量的花生,一艘轮船满载着花生停泊到港口,从船上卸下了大包大包的花生,这些花生被立即送到了边上的加工厂,一边出来的花生米被运送到另外的加工厂,加工成食品,一边出来的花生壳立即被制成人造板材,旋即装到还在港口等待进口板料的中国船只。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很是气愤也很是憋气,教师适时点拨,让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感被转化成对科学的兴趣。
四、利用兴趣转移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有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之分。所谓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被学习内容所吸引而愿意学习,这就是直接兴趣的表现。所谓间接兴趣就是在学习中学生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事物或活动可能达到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就像高中学生学习数学,虽然好多学生对枯燥乏味数学内容产生不了兴趣,可那是高考必须的,所以学生们便克服困难去努力学习它,这就是间接兴趣的表现。小学科学的本身具有非常多的有趣内容,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直接兴趣的,只是需要教师好好把握引导。但是,在教学中还会有好多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时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或者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教学活动,比如游戏呀,竞赛呀等,以诱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正是由于教师无法保证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足够的直接兴趣,教师才有必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但是间接兴趣不够稳定,不够持久,单靠间接兴趣来支持学习,效果就不会很好,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把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变成直接兴趣。
例如:根据笔者以前的经验,有的学生认为蚯蚓脏,有的怕它,不敢抓,所以对养蚯蚓有些人不喜欢。所以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蚯蚓》这个内容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说是有一种小动物,它干了之后是一味非常有名的中药叫地龙,对高血压、肿瘤、骨折伤、抗风湿等等都有明显的疗效;它能够做为鸡鸭猪等家禽家畜的饲料,养的鸡鸭生的蛋特别大,特别多。养的猪皮肉红润,肉质更加味道鲜美;它还会让土地变得肥沃,使庄稼丰收。猜出来后,学生就对蚯蚓不再厌恶,对蚯蚓有如此多用处的兴趣渐渐转变到观察蚯蚓、研究蚯蚓的兴趣中来。这种利用间接兴趣培养直接兴趣,从而有效激励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兴趣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好奇心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探求的指向,任何一个小学生都对周围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要好好保护它。好奇心与兴趣是分不开的,他们总是在问“为什么呢?”正是有了这种探求的心理,学生才会有探求的行为。一旦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一种高兴的情绪,对探知的事物产生了更强烈的探求欲望,渐渐就发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英国的小孩子瓦特,因为在烧水的时候看到沸腾的水产生的蒸汽可以把壶盖顶得扑扑地响,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力量让壶盖跳动起来呢?好奇心驱使小瓦特渐渐地对研究蒸汽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如何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呢?我认为,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1、 引导学生观察。
对于学生有些比较浅显的、容易看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就得到答案的,就让学生去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
没有思考,再多的问题也无济于事,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对于一些可以通过逻辑思考解决的问题,就要让学生大胆猜测,然后进行集体的严密分析推论,试着给出结论。
3、 引导学生实验。
对于需要通过实验来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亲手去做实验。不过做实验比较麻烦,一些学生往往因为贪玩,或者实验条件缺少,或者没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来好好做,所以教师必须给予鼓励,必要的时候还要给予帮助,要让他们克服困难,成功做好实验。如果实验成功,那么由此引起的愉悦,会激发出他们更大的兴趣。
4、 引导学生看书。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经过实践才能够认识,对于有些问题也许看书才是最好的办法。而且看书是最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有些学生喜欢动手却不喜欢读书,那么教师的引导将会让他改变这个观点,从此会爱上阅读爱上书。
总的来说,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保护,千万不能对学生稀奇古怪的问题进行否定打击,也不要放任自流。否定它,将会使学生的好奇心泯灭;放任它,一旦学生由好奇心引起的思考实验等行为没有成功,不能让他获得满足的话,他的好奇心会慢慢消失。
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国要立足于世界,关键还是要争取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浓厚的科学兴趣、具有极高的科学素养的公民将是我们科学教学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42
[正文]
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孟非对一个特别喜欢养鸽子的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凡事业要成功,必须专注,而要能够专注必须得有兴趣,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他对于这件事情有这么大的兴趣,所以我相信他必定会成功。”且不论这句话里边的逻辑是不是有问题,但就其基本的观点,笔者深表赞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早有这样精辟的结论。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便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有效教学激发兴趣
教师风格和魅力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而目前担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师总体上是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不把科学课当成主课,安排任课教师的时候不是让语文或数学老师兼课,就是照顾性地让年纪偏大点的老师任课,潜台词就是科学这课程马虎一点没事的。即使有一二个责任性强一些的教师,想好好地上科学课,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明摆着还有一门主课呢,那可是要考试比赛的,要对学生、学校、家长有所交代,成绩不好是没有办法过关的。二是科学课的准备工作非常麻烦,要上好一节科学课,不但要好好钻研教材,安排教法,更麻烦的是要物质上的准备,实验仪器、模型道具等等,甚至还要提前好多天就要做好实验。所以不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是准备不了好的科学课的,这一点非常明显地制约了科学课质量的提高。三是因为科学知识包罗万象,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小学教师队伍中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教师还是很缺乏。小学不像中学各科教师都是专业的,尤其是农村小学,要求教师全能,什么都会一些,什么课都能教,当然专业知识就浅薄了很多,这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日益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需求。没有精彩的课堂,没有教师精彩的引导,要让学生学好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怎么可能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给学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要彻底端正思想,真正把科学课程像美国等欧美国家一样当成主课,跟语文数学并驾齐驱,对其重视程度应远远地超过英语。当然政府最好能给每所小学配备专职科学教师,提供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并且还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因为现代科技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而科学教材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你能在课堂上恰当引用最新科技成果,可以想象学生肯定会瞪大眼睛看着你,竖着耳朵听着你。
2、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让课堂里充满笑声。哪一个学生也不喜欢老师总是照本宣科。如果一个科学老师总是带着微笑进入课堂,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地讲课,有时还幽他一默,率性地笑出来,让学生禁不住发出会心的笑声。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享受。
3、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4、教师还要走入学生的生活,跟学生交知心朋友,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做一些实验,可以动手跟学生们一起做,一道观察,让学生既喜欢实验,也喜欢教师。以教师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讲解、亲切的态度,能不让学生喜爱这个老师吗?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他对你教的这门科学课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当然这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教师要生动风趣地上课不但跟教师的学识有关,更和教师语言艺术风格、性格特征等有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你上的课,这也是所有教师应该做好的功课。
二、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兴趣
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中最根本、最常用、最有效的。它产生的兴趣最具有稳定性和专一性。记得笔者小时候学化学,第一节讲到化学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就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强烈的光。那是一个什么实验呀?天哪,铁丝居然会燃烧,这完全颠覆了我日常的生活经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化学课本里到底还隐藏着多少这样的秘密呀?当时我的感觉是无比惊讶,感觉到化学是如此地神奇,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化学科目学习中,当有些同学都在抱怨化学教师讲得不够清楚听不懂呀,化学太难学的时候,我却毫不费力,感觉一点也不难,真的好轻松。这化学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激发出了我的兴趣,促使我自觉地去学习、研究它,自然化学这门课也就学好了。小学新课程科学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视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其中有大量的内容是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比如:三年级一开始学习科学就安排植物与动物,大树小草,叶子果实,蜗牛蚂蚁;到六年级时安排的机械与工具、电与磁。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认知水平提高,兴趣对象也逐步变化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的内容也逐步深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善于发掘并利用那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好这门课。小学科学共八册,教材内容总的说来有三个部分,就是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生命世界中的动植物和简单微生物的形态及其生长情况的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等。物质世界中声、热、光、电、磁等等现象。内容都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到的,在没有学习前已经有一些知识是在生活中和通过其它一些途经认识了,教师就要根据兴趣产生的规律,唤醒学生的已知,引起对未知的渴求,利用学生认识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虽然对地球与宇宙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陌生,但是也有丰富的感性的东西,例如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天气的变化等等,学生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这一点也正是教师可以利用来激趣的认知基础。科学教材里差不多所有内容都非常有趣,只要我们科学教师引导得法,点拨适当,足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中的《种子的发芽》时,笔者了解到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知道一些常识:动物靠动物妈妈生下来繁殖,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好多常见的植物靠种子来繁殖下一代,还有了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的生长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种子是如何发芽生长的,周围需要有哪些条件”却没有研究过,也没有学习过,是未知的。笔者就可以学生当时对植物种子已知与未知的差异性,巧妙点拨让学生对种子的发芽与生长产生浓厚的兴趣。抓住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在教学科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根本的立足点。
三、利用多元方法激发兴趣
1、探究教学法激趣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学中已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确,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这一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明显。因为课程的特点与课程的目标决定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事实证明,探究式教学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方法,是学生充满兴趣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充分运用探究方法来教学科学课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2、情境教学法激趣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各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运用在科学教学中当然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往往用在科学课开始的时候。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面前有两包白色粉末,一包是淀粉,一包是滑石粉,刚才不小心把它们搞混了,谁能帮一下老师,把它们再区别开来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都想帮笔者,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一番。再如我教六年级上册《机械和工具》时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现在急需几枚铁钉,但是却没有现成的,看到这块木板上有几枚,你们能帮我取出来吗?”。学生都积极地帮我找工具,为我出主意。接着就可以开心地学习机械和工具的知识了。在进行三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一课教学时,笔者“不小心”将一盒大头针撒了一地,问学生“哪个同学能用最好的办法帮我?”当学生用磁铁来帮助我吸起大头针时,开始兴趣盎然地研究起磁铁来……
3、讲故事激趣
我们知道,每个人小时候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小学生也同样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穿插些故事,就更能够激发出学生对相关科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例如,在学到光的反射的时候,可以讲爱迪生用镜子击退海盗进攻的传说。讲到石油的时候,可以讲个李四光为国争光找石油的故事。讲到环境保护的时候可以讲到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树木,而日本从来没有砍一棵树,要用的木材全部从中国进口,笔者还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日本从我国进口了大量的花生,一艘轮船满载着花生停泊到港口,从船上卸下了大包大包的花生,这些花生被立即送到了边上的加工厂,一边出来的花生米被运送到另外的加工厂,加工成食品,一边出来的花生壳立即被制成人造板材,旋即装到还在港口等待进口板料的中国船只。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很是气愤也很是憋气,教师适时点拨,让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感被转化成对科学的兴趣。
四、利用兴趣转移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有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之分。所谓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被学习内容所吸引而愿意学习,这就是直接兴趣的表现。所谓间接兴趣就是在学习中学生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事物或活动可能达到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就像高中学生学习数学,虽然好多学生对枯燥乏味数学内容产生不了兴趣,可那是高考必须的,所以学生们便克服困难去努力学习它,这就是间接兴趣的表现。小学科学的本身具有非常多的有趣内容,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直接兴趣的,只是需要教师好好把握引导。但是,在教学中还会有好多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时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或者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教学活动,比如游戏呀,竞赛呀等,以诱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正是由于教师无法保证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足够的直接兴趣,教师才有必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但是间接兴趣不够稳定,不够持久,单靠间接兴趣来支持学习,效果就不会很好,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把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变成直接兴趣。
例如:根据笔者以前的经验,有的学生认为蚯蚓脏,有的怕它,不敢抓,所以对养蚯蚓有些人不喜欢。所以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蚯蚓》这个内容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说是有一种小动物,它干了之后是一味非常有名的中药叫地龙,对高血压、肿瘤、骨折伤、抗风湿等等都有明显的疗效;它能够做为鸡鸭猪等家禽家畜的饲料,养的鸡鸭生的蛋特别大,特别多。养的猪皮肉红润,肉质更加味道鲜美;它还会让土地变得肥沃,使庄稼丰收。猜出来后,学生就对蚯蚓不再厌恶,对蚯蚓有如此多用处的兴趣渐渐转变到观察蚯蚓、研究蚯蚓的兴趣中来。这种利用间接兴趣培养直接兴趣,从而有效激励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兴趣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好奇心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探求的指向,任何一个小学生都对周围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要好好保护它。好奇心与兴趣是分不开的,他们总是在问“为什么呢?”正是有了这种探求的心理,学生才会有探求的行为。一旦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一种高兴的情绪,对探知的事物产生了更强烈的探求欲望,渐渐就发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英国的小孩子瓦特,因为在烧水的时候看到沸腾的水产生的蒸汽可以把壶盖顶得扑扑地响,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力量让壶盖跳动起来呢?好奇心驱使小瓦特渐渐地对研究蒸汽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如何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呢?我认为,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1、 引导学生观察。
对于学生有些比较浅显的、容易看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就得到答案的,就让学生去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
没有思考,再多的问题也无济于事,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对于一些可以通过逻辑思考解决的问题,就要让学生大胆猜测,然后进行集体的严密分析推论,试着给出结论。
3、 引导学生实验。
对于需要通过实验来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亲手去做实验。不过做实验比较麻烦,一些学生往往因为贪玩,或者实验条件缺少,或者没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来好好做,所以教师必须给予鼓励,必要的时候还要给予帮助,要让他们克服困难,成功做好实验。如果实验成功,那么由此引起的愉悦,会激发出他们更大的兴趣。
4、 引导学生看书。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经过实践才能够认识,对于有些问题也许看书才是最好的办法。而且看书是最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有些学生喜欢动手却不喜欢读书,那么教师的引导将会让他改变这个观点,从此会爱上阅读爱上书。
总的来说,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保护,千万不能对学生稀奇古怪的问题进行否定打击,也不要放任自流。否定它,将会使学生的好奇心泯灭;放任它,一旦学生由好奇心引起的思考实验等行为没有成功,不能让他获得满足的话,他的好奇心会慢慢消失。
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国要立足于世界,关键还是要争取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浓厚的科学兴趣、具有极高的科学素养的公民将是我们科学教学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