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众多高职院校已经实现了人才模式的有效转型,这也促使高职院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文在介绍校企合作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师资共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术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如何更好的结合工学结合的才培养模式,发挥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提升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和合作的企业以服务和就业为导向有效地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践,并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高效结合,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最终实现“双赢”[1]。
二、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大,国家也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从总体发展的过程来看,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全国每一万名人口中,普通高职院校在校生有123人,但内蒙古地区高职在校生为110人,低于全国水平,排在全国第19位。另外,内蒙古地区不同高职院校和不同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水平也不同,存在认识不充分和认识狭隘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仍旧采用学校出资为学生寻找就业渠道的方式。這些问题势必影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执行力度。
2、教师师资水平较低,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目前,内蒙古地区多数职业学校内部所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部分都非常单一[2]。学校仅是按照专业的方向来设置企业的需求,或者只是通过建立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来进行全面指导,之后再和企业签订协议。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多面的就业渠道。另外,即使在同一个学校内部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成为推动校企合作阻碍。
多数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建设而忽视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提升和职业技能的实践,师资水平普遍较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大多数教师并不熟悉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甚至也不清楚企业整体操作的流程,导致教学大纲和实践课程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有些理论课的课时量偏大,实践性不强,导致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不佳。
三、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解决问题的策略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外部机制
内蒙古地区应积极地借鉴上海、江苏和其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明确校企合作中校与企的关系和相互的职能界定,更好地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外部机制。企业需要有效地支援学校实验室和实训设备的建设,调动广大教师与企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上岗实践。只有教师有效地参与到企业内部,才能够建立更好的校企合作外部机制。
2、建立健全产学合作的内部互动机制
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相适应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方面开展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课程和师资资源,企业在获益的同时,不断助推学校的师资水平,实现校企利益共同体。高职院校也可聘任或引进企业中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解决课程建设实践性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通过政策制定鼓励教师至少每年定期到企业实训,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进行模块化教学。这些举措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的培养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的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成为内蒙古高职教育的建设目标。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校企合作,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将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与产业要求对接,与社会需求对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内蒙地区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反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也会变得更为顺畅。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017年度职业教育专项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7ZSZJZD15
参考文献
[1] 李新生.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冶育,2016(4):126-129
[2] 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科学出版社,2017(3):59-63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术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如何更好的结合工学结合的才培养模式,发挥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提升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和合作的企业以服务和就业为导向有效地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践,并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高效结合,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最终实现“双赢”[1]。
二、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大,国家也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从总体发展的过程来看,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全国每一万名人口中,普通高职院校在校生有123人,但内蒙古地区高职在校生为110人,低于全国水平,排在全国第19位。另外,内蒙古地区不同高职院校和不同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水平也不同,存在认识不充分和认识狭隘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仍旧采用学校出资为学生寻找就业渠道的方式。這些问题势必影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执行力度。
2、教师师资水平较低,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目前,内蒙古地区多数职业学校内部所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部分都非常单一[2]。学校仅是按照专业的方向来设置企业的需求,或者只是通过建立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来进行全面指导,之后再和企业签订协议。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多面的就业渠道。另外,即使在同一个学校内部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成为推动校企合作阻碍。
多数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建设而忽视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提升和职业技能的实践,师资水平普遍较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大多数教师并不熟悉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甚至也不清楚企业整体操作的流程,导致教学大纲和实践课程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有些理论课的课时量偏大,实践性不强,导致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不佳。
三、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解决问题的策略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外部机制
内蒙古地区应积极地借鉴上海、江苏和其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明确校企合作中校与企的关系和相互的职能界定,更好地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外部机制。企业需要有效地支援学校实验室和实训设备的建设,调动广大教师与企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上岗实践。只有教师有效地参与到企业内部,才能够建立更好的校企合作外部机制。
2、建立健全产学合作的内部互动机制
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相适应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方面开展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课程和师资资源,企业在获益的同时,不断助推学校的师资水平,实现校企利益共同体。高职院校也可聘任或引进企业中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解决课程建设实践性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通过政策制定鼓励教师至少每年定期到企业实训,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进行模块化教学。这些举措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的培养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的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成为内蒙古高职教育的建设目标。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校企合作,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将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与产业要求对接,与社会需求对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内蒙地区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反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也会变得更为顺畅。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017年度职业教育专项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7ZSZJZD15
参考文献
[1] 李新生.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冶育,2016(4):126-129
[2] 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科学出版社,2017(3):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