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听说读写的价值,而在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当中,阅读可能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听和读都属于信息的输入,而说和写都属于信息的输出,没有有效的信息输入,就没有有效的信息输出。相比较而言,读的信息输入显然要比听的信息输入针对性更强,效率也更高。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阅读是受到初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的,无论是教学主管部门所列出的阅读书单,还是学校语文组共同制订的阅读计划,一线教师都在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对阅读的重视。在诸多阅读教学的研究当中,有一种阅读的理念与实践,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这就是海量阅读。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海量阅读与一般的阅读差别就在于阅读的量,既然称之为海量阅读,就意味着这种閱读方式当中,学生的阅读量要远超日常的阅读量,很显然这样的教育理念要想变成实际,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化解这些挑战,将海量阅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值得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认真思考与研究。
一、海量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相比较而言,海量阅读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有教师已经做过了一些探索,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海量阅读实践的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海量阅读的价值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笔者在实践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与研究,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总结。现将自己所研究得出的海量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进行一个梳理。
价值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基础之基础。今天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考试导向的影响,教师通常都很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实际上传统的中国语文教育讲究“阅读要早,开笔要迟”。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而这个“厚积”就是海量阅读,只有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才能为整个语文知识的大厦的建构奠定基础。
价值二:海量阅读可以与课文解读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课文作为精选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地位无可替代,但这也不是说课文就能够涵盖一切。基于课本而超越课本,用海量阅读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挖掘学生的阅读深度,这样就可以与课本解读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价值三:对于初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言,海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海量阅读的对象自然是文本,而学生建构起文本意义确实借助于语言,学生对语言的加工是一个建构与运用的过程,建构的过程实际上离不开思维。更重要的是,由于学生进行的是海量阅读,那么不同文本之间的脉络有时候是相通的,又或者是可比较的,脉络相通的时候可以引发学生共鸣,可比较的时候更是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会得到训练,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得到保证。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海量阅读的关系
尽管海量阅读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海量阅读的思想早就有迹可循。陶行知先生被称为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有研究者做过梳理,陶行知先生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对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作用大致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在语文教学中树立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二、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三、注重结合现实生活,提高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四、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五、注重道德教育;六、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将这六个方面与海量阅读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互通的:海量阅读固然强调阅读量,但是又不只是单纯强调阅读量,海量阅读更追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将不同的文本互相关联,正如同海量阅读的倡导者韩兴娥老师所说:“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的,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的。”这种目标观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思想与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教学做合一、情感交流与道德教育等都是有联系的,因为道德教育原本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种体现,而认知与情感的结合也是语文学科独具的特色,这种特色的彰显与人文性的体现,都能够在海量阅读中凸显出来。
举一个例子,在七年级的上学期,结合语文课时较多的实际,语文备课组经过深入讨论,并借鉴其他经验,给学生开列出了这样的书单: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我们把春天吵醒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莫怀戚的《散步》、梁实秋的《过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张抗抗的《雪一化就有路了》、怀特的《夏洛的网》、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姜戎的《狼图腾》、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等。这些书的阅读一开始可以采用统一阅读的方式,等到学生适应了海量阅读的范式之后,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选择之前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每本书的内容提要,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去决定阅读顺序。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用30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其中至少20分钟默读,10分钟大声读或者轻声读。到了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每一个月组织一次阅读交流,交流仍然以语言的形式进行,每人在小组当中或者到讲台前,进行不少于5分钟的表达。这样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表达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在阅读和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与教师讨论,教师可以及时发挥有针对性的教的作用,这样学生的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实际上就呼应着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引海量阅读前进
通过已有的实践可以发现,即使海量阅读还没有能够做到像倡导者韩兴娥老师那样纯粹,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是抓住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这个基础既是语言知识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也是学生精神发育的基础,前者指向学生的认知,后者指向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情感一旦结合,就能够保证语文教与学的过程的高效。这个时候再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作用,就可以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爱满天下”以及“教学做合一”等,在实际教学中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同时也可以指引海量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里可以关注一些细节,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就要注意不只要让学生阅读书的正文,还要善于阅读书的封面、封底、内容提要,看看封面图与正文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看看内容提要是如何概括的,尤其要看看书的目录,目录的针对性与概括性更强。尽管在海量阅读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写作,但客观上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阅读正文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指导,让他们知道不一定要逐字顺次阅读,还可以采用跳跃式阅读,很多时候建构整体认知的价值,要比字斟句酌更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海量阅读结合起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海量阅读,用海量阅读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用海量阅读推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与借鉴的教学策略,其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此教学相长,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我的语文教学幸福之旅[J].小学语文教师,2013(7).
[2]宗兴波.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启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8).
[3]林玉伟.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9(9).
一、海量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相比较而言,海量阅读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有教师已经做过了一些探索,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海量阅读实践的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海量阅读的价值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笔者在实践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与研究,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总结。现将自己所研究得出的海量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进行一个梳理。
价值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基础之基础。今天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考试导向的影响,教师通常都很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实际上传统的中国语文教育讲究“阅读要早,开笔要迟”。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而这个“厚积”就是海量阅读,只有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才能为整个语文知识的大厦的建构奠定基础。
价值二:海量阅读可以与课文解读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课文作为精选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地位无可替代,但这也不是说课文就能够涵盖一切。基于课本而超越课本,用海量阅读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挖掘学生的阅读深度,这样就可以与课本解读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价值三:对于初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言,海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海量阅读的对象自然是文本,而学生建构起文本意义确实借助于语言,学生对语言的加工是一个建构与运用的过程,建构的过程实际上离不开思维。更重要的是,由于学生进行的是海量阅读,那么不同文本之间的脉络有时候是相通的,又或者是可比较的,脉络相通的时候可以引发学生共鸣,可比较的时候更是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会得到训练,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得到保证。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海量阅读的关系
尽管海量阅读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海量阅读的思想早就有迹可循。陶行知先生被称为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有研究者做过梳理,陶行知先生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对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作用大致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在语文教学中树立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二、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三、注重结合现实生活,提高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四、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五、注重道德教育;六、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将这六个方面与海量阅读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互通的:海量阅读固然强调阅读量,但是又不只是单纯强调阅读量,海量阅读更追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将不同的文本互相关联,正如同海量阅读的倡导者韩兴娥老师所说:“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的,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的。”这种目标观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思想与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教学做合一、情感交流与道德教育等都是有联系的,因为道德教育原本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种体现,而认知与情感的结合也是语文学科独具的特色,这种特色的彰显与人文性的体现,都能够在海量阅读中凸显出来。
举一个例子,在七年级的上学期,结合语文课时较多的实际,语文备课组经过深入讨论,并借鉴其他经验,给学生开列出了这样的书单: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我们把春天吵醒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莫怀戚的《散步》、梁实秋的《过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张抗抗的《雪一化就有路了》、怀特的《夏洛的网》、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姜戎的《狼图腾》、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等。这些书的阅读一开始可以采用统一阅读的方式,等到学生适应了海量阅读的范式之后,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选择之前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每本书的内容提要,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去决定阅读顺序。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用30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其中至少20分钟默读,10分钟大声读或者轻声读。到了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每一个月组织一次阅读交流,交流仍然以语言的形式进行,每人在小组当中或者到讲台前,进行不少于5分钟的表达。这样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表达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在阅读和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与教师讨论,教师可以及时发挥有针对性的教的作用,这样学生的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实际上就呼应着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引海量阅读前进
通过已有的实践可以发现,即使海量阅读还没有能够做到像倡导者韩兴娥老师那样纯粹,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是抓住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这个基础既是语言知识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也是学生精神发育的基础,前者指向学生的认知,后者指向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情感一旦结合,就能够保证语文教与学的过程的高效。这个时候再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作用,就可以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爱满天下”以及“教学做合一”等,在实际教学中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同时也可以指引海量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里可以关注一些细节,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就要注意不只要让学生阅读书的正文,还要善于阅读书的封面、封底、内容提要,看看封面图与正文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看看内容提要是如何概括的,尤其要看看书的目录,目录的针对性与概括性更强。尽管在海量阅读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写作,但客观上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阅读正文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指导,让他们知道不一定要逐字顺次阅读,还可以采用跳跃式阅读,很多时候建构整体认知的价值,要比字斟句酌更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海量阅读结合起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海量阅读,用海量阅读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用海量阅读推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与借鉴的教学策略,其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此教学相长,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我的语文教学幸福之旅[J].小学语文教师,2013(7).
[2]宗兴波.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启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8).
[3]林玉伟.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