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设计不只是指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我想强调的是一个‘大设计’观。”陈绍华如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层面,就会提出提高全面素质的要求, 但素质不是一般文化素质,不是说一个城市拥有多少大学生或者研究生, 不是单靠学历去衡量的。一个缺乏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审美和品味的人,学历再高也是“土包子”。且设计真正的意义在于,鼓励和确认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最大价值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本文从陈绍华强调的“大设计观”的理念出发,来探寻对中国本土设计带来的新发展以及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设计观;陈绍华;审美素质;创新
1.1打造深圳真正成为“设计之都”
2001年陈绍华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设计立国》,列举了一些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事例,如日本在战后把设计作为国策之一,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强大的专业化的专家系统,设计是由这个专家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由国家管理部门制定完成。令人惊讶的是,日本战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其设计先导的国策辐射到其产品形象、市政形象、城建形象、人文形象 、社团形象等方方面面,使这个民族在二三十年之内迅速重新崛起,甚至在某些方面赶超了欧美。到1988 年奥运会时韩国也提出设计立国的口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许多领域里也直逼日本。其实在中国深圳,一批设计界的中坚力量也在悄然而起。
设计是年轻人的事业,而深圳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市在2001年提出了“两城一都”的城市定位, 要把深圳建成“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把设计当成深圳的一张“名片”,将深圳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设计之都。这个消息对设计师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深圳提出建立“设计之都”,可以说我们二十年的改革终于触及到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审美品位的现代化,同时也为深圳创造了一个未来经济增长点的先机,市委、市政府关注到设计这个领域的价值,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对设计师来说,更是一个鼓舞。设计师更注重的是从领导到每一个市民真正认识到设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设计对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设计与创造是分不开的 ,人的最大价值就是具有创造性,“设计之都”真正的意义在于,鼓励和确认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最大价值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说起平面设计这个领域,深圳还真的有理由和底气为自己的辉煌而喝彩,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十几年中,陈绍华、王粤飞与其他设计师团结协作, 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奇迹。另外,应当给予那真正具有学术造诣的、有国际眼光和前瞻性的各类专家学者一定的话语权和重大决策参与权甚至拍板权。如果能够做出一些实际可行的举措,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1.2 跟“套路”较劲,好另辟蹊径
“设计师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习惯的套路”。设计申奥标志,赢得多项国际大奖,名满天下的陈绍华爱跟“套路”较劲,用他自己的话说,“虽已知天命,仍童心未泯,爱胡思乱想,盼上苍天开,好另辟蹊径”。
那个让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国申奥标志诞生于2000年,包含着奥运五环和中国结的元素。在最初提交的众多设计方案中,陈绍华就以国画幻化的牡丹火炬入围,在后来的修改中经多次反复思索,最后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另辟蹊径,创作出了现代和传统结合、国际与民族相融的太极五环图形。正是这个设计征服了几乎所有的评委,以绝对优势获得通过,并得到国际奥委会的称赞。
别看陈绍华设计过众多令国内观众过目难忘、在业内较好的精品,其实,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并没有多少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我家三代贫农,家里没人懂得艺术,像我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自有我的混法,我的秘密武器就是歸零思考。”他认为,自己这大半生艺术成就得益于此。
“怀疑一切”的思想,影响着陈绍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眼下许多年轻人似乎丧失了怀疑权威,挑战真理的能力。在陈绍华的公司招聘了一些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他在这里时显得挺平庸,离开他之后,却又干得很好。后来明白了,他这所谓的权威束缚了他们的手脚,比如当陈先生随手画一张草图,设计师就会赶紧扫描出来在这基础上设计,其实他们能画出比他那草图强百倍的图纸出来,可设计师们却把陳先生的一切都盲目当作真理,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我佩服爱因斯坦,因为他能跳出惯性思维,我欣赏他看问题所处的独特位置。现在人们对伟大文化过分敬畏,却又无法驾驭这种敬畏感,一时人仰马翻,找不到北。”
“归零思考,找回自我。这是无知者无畏者的唯一武器,知识进步最大的障碍就是知识本身。”陈绍华与年轻设计师分享自己的设计心得。
1.3 普及和提高社会大众的审美意识
在由物质满足向精神需求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大众对艺术的认知尚处在起步阶段,往往只能以朴素的美丑观对艺术作品做出模糊的评判。比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全国各大小城市掀起了一股兴建公共雕塑的热潮,但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一些丑陋庸俗的雕塑趁机疯狂滋生并蔓延,不仅遭到市民的痛骂,也引来网友的吐糟。一时间,公共雕塑的美丑之争,引发了一场关于城市文化和视觉审美的大讨论,参与者既有普通网友,也有美术专家,既有大众媒体,也有专业报刊。这是一场美与丑、优雅与世俗的碰撞,也是一场专业艺术与大众审美、旧思想与新思维的碰撞。这场碰撞给艺术家与大众带来了一次审美对话的好机遇,不仅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准,也将开启艺术家对艺术公共性问题的思考。
那么,到底怎样的雕塑是丑陋的呢?丑陋艺术多指艺术形象庸俗或艺术行为恶劣,也指艺术家内心丑恶。“一堆铁棍子,上面架着几颗不锈钢‘鸟蛋’。”这是一位网友对湖北武汉一座名为《生命》的雕塑的描述。武汉“生命”雕塑,矗立在武汉江汉路附近扬子街路口绿化带中。《生命》位列第一,但《世界艺术》杂志主编徐亮并不认为它丑:“这个作品是2000年从上百个方案中选出来的,是现代主义作品,非常漂亮。只因后来周边环境恶化,其后期维护有疏漏,所以视觉上才会不雅。”因此,公众在痛骂丑陋艺术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艺术的鉴别力,注意区分外形丑陋与内心丑陋的差别,对一些非常态的新艺术形象,应多一份耐心和包容,而不是盲目地一味否定。
所以说,要在中国上上下下都真正重视起来。不然,我们永远是在替别人做嫁衣。陈绍华还提倡年轻设计师的自我修炼。其实设计在大学里是学不到的,大学最多只能让你入门,是否成才完全要靠自己。他强调任何一门学问你要有所成首先要成为发烧友,为其废寝忘食,永远充满好奇,充满激情,只要你真正下了工夫就肯定会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刘瑜.设计界的中国招牌[J].深圳:深圳商报,2010年
[2] 张光祥. 解读王序、王粤飞、陈绍华——探寻本土资源对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J].庆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0年
[3] 韩湛宁. 要迫使自己反璞归真[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顾娟华.老顽童的大设计观[J].济宁: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双叶工贸公司福兴印刷厂,2016年
[5] 王辉.老顽童的大设计观,本刊记者专访设计大师陈绍华[J].北京:今日民航,2014年
【摘要】:“设计不只是指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我想强调的是一个‘大设计’观。”陈绍华如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层面,就会提出提高全面素质的要求, 但素质不是一般文化素质,不是说一个城市拥有多少大学生或者研究生, 不是单靠学历去衡量的。一个缺乏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审美和品味的人,学历再高也是“土包子”。且设计真正的意义在于,鼓励和确认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最大价值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本文从陈绍华强调的“大设计观”的理念出发,来探寻对中国本土设计带来的新发展以及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设计观;陈绍华;审美素质;创新
1.1打造深圳真正成为“设计之都”
2001年陈绍华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设计立国》,列举了一些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事例,如日本在战后把设计作为国策之一,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强大的专业化的专家系统,设计是由这个专家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由国家管理部门制定完成。令人惊讶的是,日本战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其设计先导的国策辐射到其产品形象、市政形象、城建形象、人文形象 、社团形象等方方面面,使这个民族在二三十年之内迅速重新崛起,甚至在某些方面赶超了欧美。到1988 年奥运会时韩国也提出设计立国的口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许多领域里也直逼日本。其实在中国深圳,一批设计界的中坚力量也在悄然而起。
设计是年轻人的事业,而深圳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市在2001年提出了“两城一都”的城市定位, 要把深圳建成“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把设计当成深圳的一张“名片”,将深圳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设计之都。这个消息对设计师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深圳提出建立“设计之都”,可以说我们二十年的改革终于触及到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审美品位的现代化,同时也为深圳创造了一个未来经济增长点的先机,市委、市政府关注到设计这个领域的价值,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对设计师来说,更是一个鼓舞。设计师更注重的是从领导到每一个市民真正认识到设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设计对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设计与创造是分不开的 ,人的最大价值就是具有创造性,“设计之都”真正的意义在于,鼓励和确认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最大价值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说起平面设计这个领域,深圳还真的有理由和底气为自己的辉煌而喝彩,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十几年中,陈绍华、王粤飞与其他设计师团结协作, 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奇迹。另外,应当给予那真正具有学术造诣的、有国际眼光和前瞻性的各类专家学者一定的话语权和重大决策参与权甚至拍板权。如果能够做出一些实际可行的举措,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1.2 跟“套路”较劲,好另辟蹊径
“设计师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习惯的套路”。设计申奥标志,赢得多项国际大奖,名满天下的陈绍华爱跟“套路”较劲,用他自己的话说,“虽已知天命,仍童心未泯,爱胡思乱想,盼上苍天开,好另辟蹊径”。
那个让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国申奥标志诞生于2000年,包含着奥运五环和中国结的元素。在最初提交的众多设计方案中,陈绍华就以国画幻化的牡丹火炬入围,在后来的修改中经多次反复思索,最后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另辟蹊径,创作出了现代和传统结合、国际与民族相融的太极五环图形。正是这个设计征服了几乎所有的评委,以绝对优势获得通过,并得到国际奥委会的称赞。
别看陈绍华设计过众多令国内观众过目难忘、在业内较好的精品,其实,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并没有多少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我家三代贫农,家里没人懂得艺术,像我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自有我的混法,我的秘密武器就是歸零思考。”他认为,自己这大半生艺术成就得益于此。
“怀疑一切”的思想,影响着陈绍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眼下许多年轻人似乎丧失了怀疑权威,挑战真理的能力。在陈绍华的公司招聘了一些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他在这里时显得挺平庸,离开他之后,却又干得很好。后来明白了,他这所谓的权威束缚了他们的手脚,比如当陈先生随手画一张草图,设计师就会赶紧扫描出来在这基础上设计,其实他们能画出比他那草图强百倍的图纸出来,可设计师们却把陳先生的一切都盲目当作真理,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我佩服爱因斯坦,因为他能跳出惯性思维,我欣赏他看问题所处的独特位置。现在人们对伟大文化过分敬畏,却又无法驾驭这种敬畏感,一时人仰马翻,找不到北。”
“归零思考,找回自我。这是无知者无畏者的唯一武器,知识进步最大的障碍就是知识本身。”陈绍华与年轻设计师分享自己的设计心得。
1.3 普及和提高社会大众的审美意识
在由物质满足向精神需求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大众对艺术的认知尚处在起步阶段,往往只能以朴素的美丑观对艺术作品做出模糊的评判。比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全国各大小城市掀起了一股兴建公共雕塑的热潮,但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一些丑陋庸俗的雕塑趁机疯狂滋生并蔓延,不仅遭到市民的痛骂,也引来网友的吐糟。一时间,公共雕塑的美丑之争,引发了一场关于城市文化和视觉审美的大讨论,参与者既有普通网友,也有美术专家,既有大众媒体,也有专业报刊。这是一场美与丑、优雅与世俗的碰撞,也是一场专业艺术与大众审美、旧思想与新思维的碰撞。这场碰撞给艺术家与大众带来了一次审美对话的好机遇,不仅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准,也将开启艺术家对艺术公共性问题的思考。
那么,到底怎样的雕塑是丑陋的呢?丑陋艺术多指艺术形象庸俗或艺术行为恶劣,也指艺术家内心丑恶。“一堆铁棍子,上面架着几颗不锈钢‘鸟蛋’。”这是一位网友对湖北武汉一座名为《生命》的雕塑的描述。武汉“生命”雕塑,矗立在武汉江汉路附近扬子街路口绿化带中。《生命》位列第一,但《世界艺术》杂志主编徐亮并不认为它丑:“这个作品是2000年从上百个方案中选出来的,是现代主义作品,非常漂亮。只因后来周边环境恶化,其后期维护有疏漏,所以视觉上才会不雅。”因此,公众在痛骂丑陋艺术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艺术的鉴别力,注意区分外形丑陋与内心丑陋的差别,对一些非常态的新艺术形象,应多一份耐心和包容,而不是盲目地一味否定。
所以说,要在中国上上下下都真正重视起来。不然,我们永远是在替别人做嫁衣。陈绍华还提倡年轻设计师的自我修炼。其实设计在大学里是学不到的,大学最多只能让你入门,是否成才完全要靠自己。他强调任何一门学问你要有所成首先要成为发烧友,为其废寝忘食,永远充满好奇,充满激情,只要你真正下了工夫就肯定会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刘瑜.设计界的中国招牌[J].深圳:深圳商报,2010年
[2] 张光祥. 解读王序、王粤飞、陈绍华——探寻本土资源对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J].庆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0年
[3] 韩湛宁. 要迫使自己反璞归真[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顾娟华.老顽童的大设计观[J].济宁: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双叶工贸公司福兴印刷厂,2016年
[5] 王辉.老顽童的大设计观,本刊记者专访设计大师陈绍华[J].北京:今日民航,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