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印记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天,注定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烙下一道鲜明的印记。
  一九三四年九月三十日,福建省长汀县的钟屋村,红九军团在村里的观寿公祠门前召开了誓师大会,告别父老乡亲,吹响了长征的第一声号角,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人們的脑海里,总记得长征出发地是江西的瑞金和于都。其实,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江西的赣南和福建的闽西连成一片组建而成的,福建长汀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钟屋村就是红九军团的主要驻地。当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指挥所就设在村里的观寿公祠,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阶段,红一军团的司令部也设于此。
  就在出发的两天前,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保卫战”,到钟屋村集结。然后又出发到长汀,稍作休整后,再经过瑞金的武阳,在会昌渡过廉江,离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漫漫的征程。所以说,红九军团是中央红军率先出发长征的,也是唯一一支不在于都境内集结,也不在于都河渡河离开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而钟屋村也就有了“红军长征第一村”的名号。
  我站在长汀县城中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大院里。这里就是当年红军集结出发的大本营,如今院子里大树参天,花草飘香,显得十分的安静平和。但我却仿佛听到了战马的嘶鸣,看到战士们匆忙的身影。
  长征前夕,红军在长汀进行了多次的战斗,其中最为激烈的,就是九月下旬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的松毛岭保卫战。敌人集结了3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向红军守卫的松毛岭猛烈进攻。装备和兵力都悬殊于敌人的红军,在赤卫队和乡亲们的支持下,鏖战七天七夜,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一万多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松毛岭的青山环抱之中。
  这些战士都非常年轻,有的人才刚刚参加红军,刚领了一顶军帽就走上了前线,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牺牲在了战场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大使命。
  从硝烟中撤退下来的战士没有更多的时间休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亲人话别,就整理起非常简单的行装,冒着蒙蒙细雨,在亲人们难以割舍的目光下,匆匆地踏上了远征的道路。他们与父老乡亲、与妻子儿女告别的话语都非常地简单,往往就是一句话:“等着我,我们很快会回来的。”其实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前途未卜、未有归期。但他们与刚刚牺牲了的战友一样,为了心中的信仰,义无反顾。正是这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种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仰,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抒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征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远征,更是一次信仰的远征。
  我走在长汀县城里的老街上。街巷的店面修葺如旧,各类的商铺林立其间,一如当年的繁华。其实在上世纪的30年代,这里就有“红色小上海”之称,可见这里的富庶与舒适。我们都说“故土难离”,而这么好的故土,又有谁忍心割舍!更何况这里的父老乡亲、这里的儿女情怀。但他们都走了,而且还有许多赤卫队员也一起跟着走了,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走上了一条探寻真理的道路,也走上了一条对许多战士来说是永远无法回头的道路。
  一九三六年十月,当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时,两年间,十多万人付出了生命。单就中央红军来说,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中,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了渺无人烟的雪山草地,进行了380余次的战斗。他们每12个人之中,只有1人能够到达陕北。
  在他们出发的时候,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要走多长时间,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跟着走,走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寻求绝处逢生的机会,才能追求远在天边的曙光。正是这信念,支撑着他们甩掉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人间罕见的困难,最终走向了胜利。
  我伫立在长汀县城边新修的城墙上。现如今,县城内外依旧是这么秀美和繁荣。光阴似箭,钟屋村中的古街道,当年为红军提供了大批物资被称为“红军街”,如今成了有名的淘宝街,云集了50多家网店,山茶油、红糖姜、农家老酒等农特产品,从这里走向了全国,并走出了国门。长汀县还充分发掘红色资源和利用生态环境,弘扬红色传统、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人篇章正在红土地上谱写。
  作为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一次伟大远征,八十多年前的长征,早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这种基因和精神的追求,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弘扬。一个民族在走向复兴的征途中,总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支撑,而长征正是中华民族需求复兴的精神支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我们回顾长征、读懂长征、弘扬长征精神,正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坚定我们必胜的信心,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一往直前、百折不挠地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
其他文献
火车跑过  一列黑色的铁皮火车  驶去铁轨的远方  它有一列火车的感觉  十几节裸露的车厢  装满货物  冒着白烟  呜啦啦地  咔嚓咔嚓地  慢跑  但看见火车的人  从来没有人叫出火车的名字  因为面对它  他们习以为常  列车上  某次列车去南宁  我从西安去武汉  深秋的大地上  大风吹来的尘土  连同  车厢内弥漫的方便面气味  二十多年了  无数趟列车上  这种气味还在开水泡面里  它
期刊
阳明故里  爱上一座城,只因它有一条路,名字叫阳明。每座城市都有几条蕴藏深层文化内涵的老街,它们是城市最初的框架,也是城市文化的源点。阳明路直贯东西,以王阳明先生而命名,说明它们曾经在城市中占据非凡的地位。  沿着阳明路,信步走进王阳明故居。那些一块块的石头见证了五百多年的风雨历史,抚摸着时光台阶上绿色的、毛茸茸的苔藓,通向数着日月的老树,这片倔强的土地,摩挲着阳明故里的标签,排列着几百年的风雨喧
期刊
王族,现居乌鲁木齐,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诗集、小说集、长篇小说等。有作品翻译成日、韩、英、俄、法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麝 鼠  虽是鼠类,却很受欢迎。  原因是,麝鼠的腺部有一个香嚢,会像香獐子一样分泌出芳香味,待分泌物凝固,便常常代替麝香入药,或被制作成香水。因为有这个功能,麝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几近于香獐子。  麝鼠又称青根貂和麝香鼠,这两个叫法不错,让人觉得它们是珍贵的动物
期刊
老屋里到处都是外婆的小脚印。  灶间、火柜边、二舅的房间,都已蒙上了厚厚的灰尘。透过那些灰尘,我又看到外婆踮着小脚在老屋里走来走去,忙这忙那,不得停歇。  那是2007年国庆期间,也是我最后一次走进老屋。阳光很好,我和母亲一起来到白峰后弄口,老屋已经在那里驻守了一百多年。望着低矮破败的老屋孤独地蜷缩在一片闪亮高大的楼房之间,我们许久没有说话。  “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吗?”我问母亲。  “应该有吧。
期刊
最好的秋天  最好的秋景,是车子驰过  带着一群落叶飞起来  最好的落叶,是在两排梧桐树之间  用硕大的手掌覆盖着草地  最好是你和我  坐在车子里,将这些画面  印在脑海,我描述着喜欢的情景  和前一天因为一些小状况出现的吵闹  你强行吻住我,使我不再因为空守秋天  而唠叨。所有的潮声  向一面倒去,白日里的那些落叶  在我的身体里  一片一片,翻转  你要看看秋天里的柿子树  密密麻麻的柿子果
期刊
1  我抱着童微微在树林里亲吻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教学楼的走廊上只剩几颗日光灯亮着,白寥寥的,透过树林照了过来。童微微捧着我的脸,眨巴着眼睛,问我爱她吗。我觉得这简直是废话,我想再亲,她用手挡住我的嘴,说你到底爱我不。我一把箍住她的臀部,说爱,爱得想死,想融为一体。她推开我,说恶心。我说,老子就想恶心一把,然后张开手抱紧她,恨不得镶嵌在一起。  她说,你帮我做件事。我说,啥事?她说,把如戏那疯婆
期刊
罗伯特·克里利(RobertCreeley,1926-2005),美国著名诗人、“黑山派”诗歌代表之一,生于马萨诸塞州的阿灵顿,4岁时左眼不幸失明,943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但不久便参加了美国战地服务团,于1944—1945年间前往缅甸和印度,1946年重返哈佛,后来移居西班牙马略卡岛,并在那里创建了戴弗斯出版社品。1954年应黑山派领袖奥尔森之邀到黑山学院执教,并任《黑山评论》编辑,1955年离
期刊
在剡溪和剡江的邊界  总惦念着去剡溪与剡江的边界看看,那是七月闷热的午后。  剡溪穿越溪口镇后,依然向东,经畸山后,天地间豁然开朗,沿溪如黛的青山倏忽间全跑左边去了,两岸疯长着碧绿的芦苇。前方是辽旷肥沃的平原,剡溪渐渐变成一位沉稳的汉子,放缓步履,从容前行。在前葛村西侧,它由南往北,与宁静的村庄擦肩而过,抵近萧王庙时,又像个顽童突然折向东面。不经意间,视野里溪流的特征渐渐隐去,江面上呈现出丰腴壮阔
期刊
“你怎么现在才回啊,你知道吗?许春英走了!”  听罢,我的手不禁颤抖。  那一年,我终于有时间来到大洋彼岸休假,窗外,碧水蓝天,清风吹拂,望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也许你会生发出许多由衷的感慨。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自由放松的时光,也勾起了我对往昔青春的回忆。我想起了故去的亲人,想起了许多曾经走过我人生的朋友,我真想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回到那蓝蓝天空下姹紫嫣红的青春,那个晚上我仿佛在时空的隧道里穿行。
期刊
1  我本来是去领奖的,去领“林语堂散文奖”,去见仰慕已久的散文家们。我是那种吃了鸡蛋觉得好吃,便对母鸡无比深情的人。可我还没来得及登上领奖台,就上了手术台。就好像我是专程去赴难的,生活竟这般地戏剧。  来酒店报到时,某刊编辑看着我匆匆的脚步说:“你腿走得很利索了么!”我与他不熟,我吃惊他怎么也知道我腿受伤的事。他说江湖都在传说呢!我恍然,这些年我屡屡跌倒,我是那么易碎,这些年我的一个膝关节就像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