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职业规划、情绪调适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着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提升,及时疏导大学生的相关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69
高校辅导员有着极为繁重的工作任务,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之中,从高校新生入校的初期就将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予以展开,帮助高校辅导员迅速的了解到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些基本状况,把高校新生中的一些心理问题高危人员单列出来,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及时的对其施以有效地干预。换句话说,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了一大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包括了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大多数时候会在细节之处得以有效地体现,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长期达不到预期、人际关系失衡、缺乏积极主动地交往意愿、难以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抗压和抗挫折能力不足、情绪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中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初期对大学生的影响或许并不明显,但是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故高校辅导员需时时注意去观察学生,以便及时的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异常情况,只要有上述的问题出现,那么辅导员就需要积极地予以应对,以便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施以有效地干预。
二、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基本对策
为了使大学生得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萌芽伊始就进行有效地干预,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快疏导急干预,使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得以快速的控制,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学习和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促使大学生能够成长得更为健康。
(一)预防为主
高校辅导员需认真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问题的预防之上,借助长期在第一线工作所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机制,只要学生一出现心理问题的苗头,那么辅导员就可以快速的进行干预,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得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更为轻松容易。为此,高校要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通过较为系统的引导来懂得如何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令学生能更为准确的去对自我进行把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察觉到自己心理的实时状态,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向辅导员进行求助,从辅导员那里获得有效地帮助和及时的干预。
(二)预警机制的建立
高校辅导员除了要狠抓落实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之外,还需要做好下一步的应对准备,为学生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心理危机早起预警的相关机制,以便更為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把控,尽最大可能的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以此来使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在萌芽时就能被顺利的解决。为此,高校辅导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分级预警机制,以宿舍为最基本的预警单位,再逐级向班级、院系和学习递进。也就是说,当学生出现了异常的表现后,班级心理委员及时的向辅导员进行汇报,由辅导员来进行具体的协调,如有必要可向学生工作的分管领导进行报告并寻求进一步的帮助,以便为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
(三)干预的具体措施
高校辅导员只要发现学生的心理有所异常,最为必要的就是及时的予以干预。一般来讲,要以学生人身安全的保证为主,尽可能的避免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独处,以免其有过激的伤害自身的行为;同时也要在其与他人的交际中格外的注意,避免其表现出伤害他人的危险举动。随后,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具体心理异常情况上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处,让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估,以便确定当施以何种程度的干预措施。另外,辅导员还要在第一时间和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将学生的实时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协同学校及时安排学生接受必要的医学干预,让学生在医生的引导下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有效治疗,尽量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四)跟踪回访
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高校辅导员给予的干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只是作用于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或发生的阶段之中,一旦问题解决,干预就会立即撤销。因此,对于出现过心理问题,但已得以有效解决的学生,高效辅导员仍然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护,动员该学生身边的所有人员参与到监护工作之中,制定危机再次发生的防备预案,以免学生的心理状况再次恶化。同时,辅导员还要和这些学生的家长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实时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保证学生已经得到了真正的恢复。
三、高校辅导员在应对心理问题学生过程中的反思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极为繁重,不光是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负责,还需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诸多方面予以注意,可以说几乎是要在工作中做到面面俱到,责任可谓是十分重大。因此,高效辅导员在工作之余不是抓紧时间去进行休息,而是要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充电,参加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以求让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得以有效增强,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地去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把握,从而为心理问题学生提供更好地服务。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要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让大学生能够更为重视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令大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去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校的环境,从而心理问题也就得到了有效地预防或缓解,此时大学生才能够处理好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职业规划、情绪调适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伟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80-81.
[2]王书会,杨子仪.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初探[J].教书育人,2007(9):52-53.
[3]迟桂荣.浅议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新西部:理论版,2013(5):100-10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69
高校辅导员有着极为繁重的工作任务,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之中,从高校新生入校的初期就将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予以展开,帮助高校辅导员迅速的了解到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些基本状况,把高校新生中的一些心理问题高危人员单列出来,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及时的对其施以有效地干预。换句话说,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了一大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包括了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大多数时候会在细节之处得以有效地体现,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长期达不到预期、人际关系失衡、缺乏积极主动地交往意愿、难以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抗压和抗挫折能力不足、情绪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中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初期对大学生的影响或许并不明显,但是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故高校辅导员需时时注意去观察学生,以便及时的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异常情况,只要有上述的问题出现,那么辅导员就需要积极地予以应对,以便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施以有效地干预。
二、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基本对策
为了使大学生得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萌芽伊始就进行有效地干预,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快疏导急干预,使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得以快速的控制,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学习和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促使大学生能够成长得更为健康。
(一)预防为主
高校辅导员需认真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问题的预防之上,借助长期在第一线工作所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机制,只要学生一出现心理问题的苗头,那么辅导员就可以快速的进行干预,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得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更为轻松容易。为此,高校要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通过较为系统的引导来懂得如何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令学生能更为准确的去对自我进行把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察觉到自己心理的实时状态,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向辅导员进行求助,从辅导员那里获得有效地帮助和及时的干预。
(二)预警机制的建立
高校辅导员除了要狠抓落实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之外,还需要做好下一步的应对准备,为学生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心理危机早起预警的相关机制,以便更為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把控,尽最大可能的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以此来使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在萌芽时就能被顺利的解决。为此,高校辅导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分级预警机制,以宿舍为最基本的预警单位,再逐级向班级、院系和学习递进。也就是说,当学生出现了异常的表现后,班级心理委员及时的向辅导员进行汇报,由辅导员来进行具体的协调,如有必要可向学生工作的分管领导进行报告并寻求进一步的帮助,以便为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
(三)干预的具体措施
高校辅导员只要发现学生的心理有所异常,最为必要的就是及时的予以干预。一般来讲,要以学生人身安全的保证为主,尽可能的避免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独处,以免其有过激的伤害自身的行为;同时也要在其与他人的交际中格外的注意,避免其表现出伤害他人的危险举动。随后,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具体心理异常情况上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处,让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估,以便确定当施以何种程度的干预措施。另外,辅导员还要在第一时间和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将学生的实时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协同学校及时安排学生接受必要的医学干预,让学生在医生的引导下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有效治疗,尽量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四)跟踪回访
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高校辅导员给予的干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只是作用于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或发生的阶段之中,一旦问题解决,干预就会立即撤销。因此,对于出现过心理问题,但已得以有效解决的学生,高效辅导员仍然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护,动员该学生身边的所有人员参与到监护工作之中,制定危机再次发生的防备预案,以免学生的心理状况再次恶化。同时,辅导员还要和这些学生的家长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实时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保证学生已经得到了真正的恢复。
三、高校辅导员在应对心理问题学生过程中的反思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极为繁重,不光是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负责,还需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诸多方面予以注意,可以说几乎是要在工作中做到面面俱到,责任可谓是十分重大。因此,高效辅导员在工作之余不是抓紧时间去进行休息,而是要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充电,参加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以求让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得以有效增强,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地去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把握,从而为心理问题学生提供更好地服务。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要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让大学生能够更为重视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令大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去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校的环境,从而心理问题也就得到了有效地预防或缓解,此时大学生才能够处理好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职业规划、情绪调适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伟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80-81.
[2]王书会,杨子仪.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初探[J].教书育人,2007(9):52-53.
[3]迟桂荣.浅议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新西部:理论版,2013(5):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