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型高校占了全国高校的绝大多数,因此,完善地方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意义尤为重要。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地方型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关键词:完善;地方型;资助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自2007年秋学期起,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文件颁布的新资助政策在全国实施。新资助体系覆盖面广,资助力度大,帮困奖优并举,力求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在各级资助管理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经过八年的不断绩效优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已深入人心,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资助经费使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地方型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管理体系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层出不穷的问题。
一、地方型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不广泛
地方型高校资助经费主要由财政资金、学校经费、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等组成,根据《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普通高校学生资助经费财政资金占比50.22%、学校经费占比20.51%、银行贷款占比26.1%、社会捐赠占比3.17%。高校的资助政策体系中的资金的来源过度依赖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其中社会团体的资助资金和以个人名义资助的金额占取的比例很低。
(二)资助经费使用不合理
目前的资助政策中,财政资金占资助经费的主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国家助学金力度较大。在短时间内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并将庞大的资助经费落实到位,尤其是对于新生的困难认定,因认定依据有限、时间仓促很容易造成经费使用的不合理,导致有些经费没有发放给真正困难的学生。
(三)资助对象认定不公平
目前,地方型高校实施多省份招生,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乡差异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较大,往往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困难家庭比偏远山区富裕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还要高,因此对于偏远山区所谓的富裕家庭学生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享受到资助,显然就很不公平。
(四)资助育人体系不完善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仅有4成学生参加勤工助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给予的资助经费学生拿得太容易了,往往越是轻易获取的的东西学生越是不懂得珍惜和感恩,另外高校的资助育人体系不够到位,经济资助的同时忽略了育人的本质。
二、如何进一步完善地方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管理体系,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对整个资助体系造成不良的导向和后果。
(一)扩大资金的来源
在高校校园里的社会力量都普遍薄弱的环境下,高校要主动发挥出其行业优势和校友资源,争取社会捐赠资金,奖助在校学生,提高高校的资助能力。要想获得社会捐赠和校友支持,作为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高等学校,其培养输出的人才的社会满意度和校友对母校的满意度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可以广泛动员本校的教职工们,尤其是特别知名的教授,以个人名义在学校内设立奖学金项目,既能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二)完善资助经费使用方式
国家加大力度资助高校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资助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是需要在高校实际落实过程中不断优化的。各省级财政、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为了保证资助经费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但是严格按照政策制度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比如资助对象认定与经费发放的时间问题,不能为了按规定时间将经费发放到位而限定高校,导致高校在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而匆忙行事。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合理的期限,资助效果将科学合理。
(三)保证资助对象认定公平合理
完善高校的资助政策体系,使其具备系统性、长期性和合理性特征,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配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也是目前资助工作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因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导致的认定标准差异问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地方民政部门出具真实有效的家庭经济收入证明,高校依据学生家庭收入情况结合高校所在地平均消费水平来评定学生的经济困难等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区经济差异的矛盾,公平资助学生。
(四)坚持资助育人为本
目前很多接受过资助的学生都能对国家和社会心存感激,懂得刻苦学习,助人为乐,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但是仍然要对学生群体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老师要加大对大学生群体爱心教育和引导的培养力度,把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种思想意识变成学生们自觉行动。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群体普遍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在平时的教育中,鼓励与引导这个群体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力度,并且要给大学生群体提供各种自我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鼓励他们要自信坦然面对困难,激励他们养成自尊自爱的品质。
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适应了高校学生资助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时代发展需要。但是与国外有些国家在学生入校之前就确认能否获得资助不同,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依托高校在进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和实施的完善与否、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公平。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也应本着“以人为本 育人为美”的理念,不断结合各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资助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梅.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工会管理,2012(07):46-47.
[2]赵永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13):70-71.
[3]李强.做好大学生学业规划,迈好大学学业第一步[J].文教资料,2012(09):76-77.
基金项目:江苏省学生资助专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4JSAIDC02
关键词:完善;地方型;资助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自2007年秋学期起,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文件颁布的新资助政策在全国实施。新资助体系覆盖面广,资助力度大,帮困奖优并举,力求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在各级资助管理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经过八年的不断绩效优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已深入人心,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资助经费使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地方型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管理体系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层出不穷的问题。
一、地方型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不广泛
地方型高校资助经费主要由财政资金、学校经费、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等组成,根据《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普通高校学生资助经费财政资金占比50.22%、学校经费占比20.51%、银行贷款占比26.1%、社会捐赠占比3.17%。高校的资助政策体系中的资金的来源过度依赖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其中社会团体的资助资金和以个人名义资助的金额占取的比例很低。
(二)资助经费使用不合理
目前的资助政策中,财政资金占资助经费的主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国家助学金力度较大。在短时间内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并将庞大的资助经费落实到位,尤其是对于新生的困难认定,因认定依据有限、时间仓促很容易造成经费使用的不合理,导致有些经费没有发放给真正困难的学生。
(三)资助对象认定不公平
目前,地方型高校实施多省份招生,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乡差异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较大,往往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困难家庭比偏远山区富裕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还要高,因此对于偏远山区所谓的富裕家庭学生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享受到资助,显然就很不公平。
(四)资助育人体系不完善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仅有4成学生参加勤工助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给予的资助经费学生拿得太容易了,往往越是轻易获取的的东西学生越是不懂得珍惜和感恩,另外高校的资助育人体系不够到位,经济资助的同时忽略了育人的本质。
二、如何进一步完善地方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管理体系,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对整个资助体系造成不良的导向和后果。
(一)扩大资金的来源
在高校校园里的社会力量都普遍薄弱的环境下,高校要主动发挥出其行业优势和校友资源,争取社会捐赠资金,奖助在校学生,提高高校的资助能力。要想获得社会捐赠和校友支持,作为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高等学校,其培养输出的人才的社会满意度和校友对母校的满意度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可以广泛动员本校的教职工们,尤其是特别知名的教授,以个人名义在学校内设立奖学金项目,既能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二)完善资助经费使用方式
国家加大力度资助高校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资助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是需要在高校实际落实过程中不断优化的。各省级财政、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为了保证资助经费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但是严格按照政策制度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比如资助对象认定与经费发放的时间问题,不能为了按规定时间将经费发放到位而限定高校,导致高校在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而匆忙行事。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合理的期限,资助效果将科学合理。
(三)保证资助对象认定公平合理
完善高校的资助政策体系,使其具备系统性、长期性和合理性特征,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配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也是目前资助工作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因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导致的认定标准差异问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地方民政部门出具真实有效的家庭经济收入证明,高校依据学生家庭收入情况结合高校所在地平均消费水平来评定学生的经济困难等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区经济差异的矛盾,公平资助学生。
(四)坚持资助育人为本
目前很多接受过资助的学生都能对国家和社会心存感激,懂得刻苦学习,助人为乐,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但是仍然要对学生群体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老师要加大对大学生群体爱心教育和引导的培养力度,把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种思想意识变成学生们自觉行动。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群体普遍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在平时的教育中,鼓励与引导这个群体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力度,并且要给大学生群体提供各种自我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鼓励他们要自信坦然面对困难,激励他们养成自尊自爱的品质。
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适应了高校学生资助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时代发展需要。但是与国外有些国家在学生入校之前就确认能否获得资助不同,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依托高校在进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和实施的完善与否、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公平。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也应本着“以人为本 育人为美”的理念,不断结合各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资助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梅.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工会管理,2012(07):46-47.
[2]赵永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13):70-71.
[3]李强.做好大学生学业规划,迈好大学学业第一步[J].文教资料,2012(09):76-77.
基金项目:江苏省学生资助专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4JSAID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