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新课改大纲提出,教育改革浪潮席卷了整个教育领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发生颠覆,呈现出新内容和特征。而数学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成为相关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实践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力争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 初中数学 教学思路与方法 创新策略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加大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教学大纲,立足当前学生发展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行教学模式调整与革新,并把创新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应用到数学教学思想之中,以进一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在此过程中沦为课堂的“附属体”,整节课下来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学生整体积极性不高。归根究底,是教师没有认清学生主体地位,教材编排时忽略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对整个教学活动失去兴趣,而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遭到扼杀。在此影响下,不仅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被固定,想象力被制约,课堂教学成效大大下降。
(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不当。
创新教学需要依托正确的教学理论和思想,倘若教学目标模糊不清,且采用杂乱无章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创新就会进行得举步维艰。缺乏正确教学指导方针的授课,只能进行教学形式改进和完善,教学创新就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表里不一。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心理和个性发展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些变化采用与之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整体基础素养和水平的目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实践策略
(一)更新理念,提升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是实现教育活动的主体,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创新,就要保证教师自身创新。在此过程中,尤为关键的是教师自身要树立先进教学思想,还要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譬如说:学习《平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与思路完成这一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分别以一个课时对这两种思路分别授课,尽管这两节课授课思路和构思有所不同,但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却是可喜的,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教师采用的“同课异构”方式极大地突出教师应具有的创新思想与精神。
(二)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差异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班级学生的认知阶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教学目标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梯层次:第一层次阶梯为形象记忆性内容,保证A层次学生“吃得了”;第二层次阶梯为抽象理解性内容,使B层学生“吃得好”;第三层次阶梯为知识扩展性内容,让C层学生“吃得饱”,加深C层次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发展。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层次化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用梯度化分层目标引导和要求学生,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动态协调的状态之中。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节内容设定三个层次阶梯:C层学生着眼于定义、概念、性质的记忆,让他们学会判断、选择、模仿,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兴趣与信心;B层学生重点记忆与理解方法,会述说三角形全等的理由,会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举一反三,让他们从中享受乐趣,增加信心;A层学生着眼于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够熟练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并扩展题目,创编新题、巧解妙题,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实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实施,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思路。数学教师应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教学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获得锻炼,逐步强化自身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此外教师还要多组织与数学知识应用有关的活动,增加数学实践机会,并设置相应奖励措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应用。
三、结语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行为。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践,创新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创建高效精品数学教学课堂,力争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潘爱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几种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17).
[2]周卫娟.初中数学教学中揭示思维过程的探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08).
[3]李德强.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动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 初中数学 教学思路与方法 创新策略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加大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教学大纲,立足当前学生发展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行教学模式调整与革新,并把创新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应用到数学教学思想之中,以进一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在此过程中沦为课堂的“附属体”,整节课下来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学生整体积极性不高。归根究底,是教师没有认清学生主体地位,教材编排时忽略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对整个教学活动失去兴趣,而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遭到扼杀。在此影响下,不仅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被固定,想象力被制约,课堂教学成效大大下降。
(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不当。
创新教学需要依托正确的教学理论和思想,倘若教学目标模糊不清,且采用杂乱无章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创新就会进行得举步维艰。缺乏正确教学指导方针的授课,只能进行教学形式改进和完善,教学创新就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表里不一。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心理和个性发展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些变化采用与之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整体基础素养和水平的目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实践策略
(一)更新理念,提升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是实现教育活动的主体,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创新,就要保证教师自身创新。在此过程中,尤为关键的是教师自身要树立先进教学思想,还要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譬如说:学习《平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与思路完成这一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分别以一个课时对这两种思路分别授课,尽管这两节课授课思路和构思有所不同,但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却是可喜的,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教师采用的“同课异构”方式极大地突出教师应具有的创新思想与精神。
(二)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差异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班级学生的认知阶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教学目标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梯层次:第一层次阶梯为形象记忆性内容,保证A层次学生“吃得了”;第二层次阶梯为抽象理解性内容,使B层学生“吃得好”;第三层次阶梯为知识扩展性内容,让C层学生“吃得饱”,加深C层次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发展。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层次化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用梯度化分层目标引导和要求学生,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动态协调的状态之中。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节内容设定三个层次阶梯:C层学生着眼于定义、概念、性质的记忆,让他们学会判断、选择、模仿,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兴趣与信心;B层学生重点记忆与理解方法,会述说三角形全等的理由,会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举一反三,让他们从中享受乐趣,增加信心;A层学生着眼于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够熟练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并扩展题目,创编新题、巧解妙题,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实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实施,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思路。数学教师应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教学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获得锻炼,逐步强化自身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此外教师还要多组织与数学知识应用有关的活动,增加数学实践机会,并设置相应奖励措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应用。
三、结语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行为。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践,创新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创建高效精品数学教学课堂,力争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潘爱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几种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17).
[2]周卫娟.初中数学教学中揭示思维过程的探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08).
[3]李德强.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动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