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护岸是现代河道治理发展趋势,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生物科学、环境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运工程。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护岸的特点及功能,并分析了未来生态护岸的发展趋势,最后以上海青浦区练塘镇为实例说明生态护岸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护岸;景观;功能;特点
引言
生态型护岸作为永久河岸防护工程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生态护岸利用植物或者将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有助于对河流水质的改善。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我国也不断地提高对护岸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期间,农业部提出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上海市青浦区委区政府启动了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工作任务,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2014年美丽乡村练塘镇工程中的大圣港、庄前江等重点河道及网田河、东泖江等规划河道为例来说明如何构建生态护岸。
1生态护岸的特点
生态护岸为石堤与土堤相结合的一种二级护岸型式,石堤和土堤均充分发挥其优势,其特点主要是:1)工程造价低,经济适用;2)外型美观,与环境协调;3)施工难度大,工期长;4)管理费用高、难度大。
2生态护岸的功能
生态护岸是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其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在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水的交换和调节功能可以得到充分保证。生态护岸具有以下多种功能:
2.1防洪功能
生态护岸作为一种新型的护岸,它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使水循环途径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洪水来临时,洪水通过坡面植被向堤中大量渗透储存,可缓解洪峰,生态护岸中大量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可以很好地保持水土,使堤岸的抗冲性能大大加强。
2.2生态功能
生态护岸把滨水区的植被与堤内的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是水陆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护岸坡面的植被可以减缓河水的流速,为一些水生动物提供觅食、栖息场所,对保持生物多样性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植被覆盖充分的护岸是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保障[1]。
2.3景观功能
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与周围环境构成相协调的河道景观,而且可以通过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形成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3生态护岸的发展趋势
护岸的生态化建设正在逐渐兴起,我国对河流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从“水利工程”开始逐渐发展到“生态水利学”、“生态水工学”等。
3.1研究多集中在植被的选择与搭配、护岸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的优化等方面,对护岸机理的研究还不多。植被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等护岸形式都是从表观和现象来研究生态化护坡,而较少见到从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和食物链关系等角度来研究生态护岸[2]。
3.2生态护岸工程是一个“土壤生物工程”,是土壤保持技术、地表加固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综合体。由于护岸处于水陆交界地带,具有非常活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以及比其它相邻生态系统更为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因此今后应该对护岸的综合功能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3.3生态护岸是一门囊括了园林、生物、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多种交叉学科[3]。目前在理论上的研究滞后于工程应用上的需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不同构成和形式的生态护岸应当在满足水利要求的同时,有统一的规范来给予指导。
4生态护岸实践——以练塘镇为例
根据《练塘镇水利规划》,大圣港、庄前江等重点河道及网田河、东泖江等规划河道位于太南片,我们应根据当地的水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护岸类型优先考虑生态性结构、适当兼顾景观性的要求,再结合工程的施工、地质、地形、两岸的功能要求,来选用护岸结构形式,以确保河道的安全稳定性、生态性、美观性和工程的经济性。
4.1 地形地貌
青浦区练塘镇,地形起伏不大。拟整治河道两岸为现状房屋、农田、道路和鱼塘,地面标高在2.20~4.80m 之间,勘探孔孔口高程在2.24~4.19m 之间。另外,练塘镇地基土勘察查明,在自然地面以下25m 内各土层均为第四系沉积物,由粘性土、粉性土等组成。
4.2 工程要求
拟建景石垒砌护岸设计基底标高为1.60m 。受河塘边界变迁及护岸建筑历史影响,拟建场地局部位置填土厚度较大,设计护岸基底局部位于第①层填土中,应注意作换填处理。其余护岸基础底面处于第②层粉质粘土中,可选用该层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所建议持力层局部夹灰黑色有机质土,该夹层土质极其软弱且有遇水强度锐减的特性,施工中基底遇该层应彻底清除作换填处理。当基底下第②层土厚度较小且下有第③层时,应考虑软弱下卧层按双层地基考虑承载力,必要时应对软弱下卧层(第③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如注浆、水泥土搅拌桩等。
4.3护岸方案设计
护岸结构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安全性能的要求,同时考虑生态性及景观性要求。根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将重点河道及规划河道远离建筑物及道路的河段,拟建设生态护岸,以满足美丽乡村的景观、生态需求。
1)护岸方案一
采用钢筋混凝土L 墙,钢筋底板宽为 1.12m,底高程为 1.70m,基础厚为0.30m。胸墙总高为1.00m,胸墙厚为0.12~0.26 m 的钢筋混凝土整浇结构,胸墙顶高程为3.00m。墙后设1:2.5 的土坡,土坡上种植绿化。墙前槽内理砌块石体,外侧设水生植物种植区。
2)护岸方案二
自嵌式挡墙结构,素混凝土基础,宽1.1m ,基础顶高程为 1.90m,厚 0.25m ,外侧设防滑趾坎,采用自嵌式砌块墙体、钢筋混凝土压顶,墙身总高1.1m,厚为0.305m,墙后采用碎石分层填筑,并铺设土工格栅及土工布。
3)护岸方案三
采用100mm 高土工格室,内填碎石和耕植土,并拌入草种,自然发芽成护坡植物。结构下端略低于2.2m高程平台,上端至3.6m高程的堤顶。土工格室护坡下端设300×500钢筋砼镇脚,其上为2.2m高程挺水植物平台,下方1.9m高程浮叶及沉水植物种植平台。
4)护岸方案四
采用土工格室+密排木桩组合护岸,采用100mm 高土工格室,内填碎石和耕植土,并拌入草种,自然发芽成护坡植物。结构下端略低于 2.2m高程平台,上端至3.2m 高程的堤顶。2.2m 高程挺水及浮叶植物平台与下方1.7m 高程平台间采用密排杉木木桩(?80、L=2000 )分隔。
5)护岸方案五
采用三立抗冲毯,通过铆钉、辅助铆钉、固定钉及合成纤维将植被毯定位在1:2.5 的斜坡上。2.20m 高程挺水及浮叶植物平台与下方1.9m 高程沉水植物种植平台间采用石笼网箱分隔。
4.4生态护岸方案对比
根据前述要求及五种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方案一景观性、生态性均比较好因而选用于重点河道有景观、生态要求的河段;方案二生态性、景观性均比较好,稳定性好、墙后可以承受较大荷载,同时施工方便;方案三因其生态性好且施工方便因而选用于骨干河道及规划河道临河无建筑物的河段;方案四生态性较好,且施工方面、造价较低,能很好的解决河坡坍塌和水土流失问题,而选用于野外的村级河道。
结论:
生态护岸是现阶段及将来护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在当前大力提倡崇尚自然、重塑生态河道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河道护岸工程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要满足行洪防洪的最基本需要,又尽可能地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河道护岸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宏进,上海郊区中小河道生态河道护岸建设形式的讨论[J].上海市郊区水利新技术论文集,2013(05).
[2]熊治,平河道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2010
关键词:生态护岸;景观;功能;特点
引言
生态型护岸作为永久河岸防护工程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生态护岸利用植物或者将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有助于对河流水质的改善。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我国也不断地提高对护岸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期间,农业部提出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上海市青浦区委区政府启动了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工作任务,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2014年美丽乡村练塘镇工程中的大圣港、庄前江等重点河道及网田河、东泖江等规划河道为例来说明如何构建生态护岸。
1生态护岸的特点
生态护岸为石堤与土堤相结合的一种二级护岸型式,石堤和土堤均充分发挥其优势,其特点主要是:1)工程造价低,经济适用;2)外型美观,与环境协调;3)施工难度大,工期长;4)管理费用高、难度大。
2生态护岸的功能
生态护岸是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其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在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水的交换和调节功能可以得到充分保证。生态护岸具有以下多种功能:
2.1防洪功能
生态护岸作为一种新型的护岸,它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使水循环途径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洪水来临时,洪水通过坡面植被向堤中大量渗透储存,可缓解洪峰,生态护岸中大量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可以很好地保持水土,使堤岸的抗冲性能大大加强。
2.2生态功能
生态护岸把滨水区的植被与堤内的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是水陆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护岸坡面的植被可以减缓河水的流速,为一些水生动物提供觅食、栖息场所,对保持生物多样性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植被覆盖充分的护岸是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保障[1]。
2.3景观功能
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与周围环境构成相协调的河道景观,而且可以通过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形成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3生态护岸的发展趋势
护岸的生态化建设正在逐渐兴起,我国对河流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从“水利工程”开始逐渐发展到“生态水利学”、“生态水工学”等。
3.1研究多集中在植被的选择与搭配、护岸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的优化等方面,对护岸机理的研究还不多。植被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等护岸形式都是从表观和现象来研究生态化护坡,而较少见到从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和食物链关系等角度来研究生态护岸[2]。
3.2生态护岸工程是一个“土壤生物工程”,是土壤保持技术、地表加固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综合体。由于护岸处于水陆交界地带,具有非常活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以及比其它相邻生态系统更为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因此今后应该对护岸的综合功能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3.3生态护岸是一门囊括了园林、生物、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多种交叉学科[3]。目前在理论上的研究滞后于工程应用上的需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不同构成和形式的生态护岸应当在满足水利要求的同时,有统一的规范来给予指导。
4生态护岸实践——以练塘镇为例
根据《练塘镇水利规划》,大圣港、庄前江等重点河道及网田河、东泖江等规划河道位于太南片,我们应根据当地的水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护岸类型优先考虑生态性结构、适当兼顾景观性的要求,再结合工程的施工、地质、地形、两岸的功能要求,来选用护岸结构形式,以确保河道的安全稳定性、生态性、美观性和工程的经济性。
4.1 地形地貌
青浦区练塘镇,地形起伏不大。拟整治河道两岸为现状房屋、农田、道路和鱼塘,地面标高在2.20~4.80m 之间,勘探孔孔口高程在2.24~4.19m 之间。另外,练塘镇地基土勘察查明,在自然地面以下25m 内各土层均为第四系沉积物,由粘性土、粉性土等组成。
4.2 工程要求
拟建景石垒砌护岸设计基底标高为1.60m 。受河塘边界变迁及护岸建筑历史影响,拟建场地局部位置填土厚度较大,设计护岸基底局部位于第①层填土中,应注意作换填处理。其余护岸基础底面处于第②层粉质粘土中,可选用该层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所建议持力层局部夹灰黑色有机质土,该夹层土质极其软弱且有遇水强度锐减的特性,施工中基底遇该层应彻底清除作换填处理。当基底下第②层土厚度较小且下有第③层时,应考虑软弱下卧层按双层地基考虑承载力,必要时应对软弱下卧层(第③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如注浆、水泥土搅拌桩等。
4.3护岸方案设计
护岸结构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安全性能的要求,同时考虑生态性及景观性要求。根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将重点河道及规划河道远离建筑物及道路的河段,拟建设生态护岸,以满足美丽乡村的景观、生态需求。
1)护岸方案一
采用钢筋混凝土L 墙,钢筋底板宽为 1.12m,底高程为 1.70m,基础厚为0.30m。胸墙总高为1.00m,胸墙厚为0.12~0.26 m 的钢筋混凝土整浇结构,胸墙顶高程为3.00m。墙后设1:2.5 的土坡,土坡上种植绿化。墙前槽内理砌块石体,外侧设水生植物种植区。
2)护岸方案二
自嵌式挡墙结构,素混凝土基础,宽1.1m ,基础顶高程为 1.90m,厚 0.25m ,外侧设防滑趾坎,采用自嵌式砌块墙体、钢筋混凝土压顶,墙身总高1.1m,厚为0.305m,墙后采用碎石分层填筑,并铺设土工格栅及土工布。
3)护岸方案三
采用100mm 高土工格室,内填碎石和耕植土,并拌入草种,自然发芽成护坡植物。结构下端略低于2.2m高程平台,上端至3.6m高程的堤顶。土工格室护坡下端设300×500钢筋砼镇脚,其上为2.2m高程挺水植物平台,下方1.9m高程浮叶及沉水植物种植平台。
4)护岸方案四
采用土工格室+密排木桩组合护岸,采用100mm 高土工格室,内填碎石和耕植土,并拌入草种,自然发芽成护坡植物。结构下端略低于 2.2m高程平台,上端至3.2m 高程的堤顶。2.2m 高程挺水及浮叶植物平台与下方1.7m 高程平台间采用密排杉木木桩(?80、L=2000 )分隔。
5)护岸方案五
采用三立抗冲毯,通过铆钉、辅助铆钉、固定钉及合成纤维将植被毯定位在1:2.5 的斜坡上。2.20m 高程挺水及浮叶植物平台与下方1.9m 高程沉水植物种植平台间采用石笼网箱分隔。
4.4生态护岸方案对比
根据前述要求及五种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方案一景观性、生态性均比较好因而选用于重点河道有景观、生态要求的河段;方案二生态性、景观性均比较好,稳定性好、墙后可以承受较大荷载,同时施工方便;方案三因其生态性好且施工方便因而选用于骨干河道及规划河道临河无建筑物的河段;方案四生态性较好,且施工方面、造价较低,能很好的解决河坡坍塌和水土流失问题,而选用于野外的村级河道。
结论:
生态护岸是现阶段及将来护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在当前大力提倡崇尚自然、重塑生态河道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河道护岸工程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要满足行洪防洪的最基本需要,又尽可能地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河道护岸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宏进,上海郊区中小河道生态河道护岸建设形式的讨论[J].上海市郊区水利新技术论文集,2013(05).
[2]熊治,平河道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