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佛教文化对中泰两国的语言、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汉语和现代泰语当中都有着数量繁多的佛教词汇,这些佛教词汇已经融入到汉语、泰语的血液当中。佛教成语也是汉语和泰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中泰两国语言文化。佛教的教义就是要引人向善,教导人们积德行善。分析研究汉泰佛教成语的育人意义,可以发现汉泰佛教成语的育人意义具有高度相似的特点。
关键词:佛教;汉语;泰语;成语;育人意义
本文主要利用了朱瑞玟先生编著的《佛教成语》及《常用泰国成语》来查找佛教成语。
1 引人向善的汉泰佛教成语
佛教相信“因果报应”的说法,人们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断做好事,积德行善,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这样就会有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做坏事,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舍”“恶口”等,这样就会得到报应,会有不好的下场。为了教导人们向善,佛教词汇中出现了很多引人向善的佛教成语。
1.1 引人向善的汉语佛教成语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主张“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后来演变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思是人做好事就会有好的结果,做坏事就会有不好的下场。
(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形容放弃做恶事,改行善事,也可用来形容只要决心忏悔,改正错误,还能成为好人。
(3)重新做人。形容改正犯下的错误,重新做一个好人。
(5)功德无量。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在则多用来称赞别人做了很多好事。
(6)乐善好施。“乐善好施”的“善”是指思想、言行符合佛教教义。形容乐意做善事,喜欢拿财物去接济困难的人或群体。
(7)功德圆满。形容积累的功德很多。
(8)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形容给别人提供便利的同时,同时对自己也有好处。
1.2 引人向善的泰语佛教成语
(1)?????????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形容人做好事会有好的回报,做坏事就会有不好的结果。
(2)??????????????????????????(好人掉水不流,掉火不燃),形容好人掉进水里不会被水冲走,掉进火里也不会被火烧,即好人有好报。
(3)????????????? ???????????(诚实吃不完,奸诈吃不久),形容诚实守信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奸诈阴险的人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他。
(4)?????????????(功德做,厄运累),形容今生的福是上一辈子功德的积累,如果前世做坏事,今生就会厄运连连。
(5)??????????????????? ???????????????(跟着凤凰变凤凰,跟着乌鸦变乌鸦),形容跟好人在一起也会变成好人,而跟坏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成坏人。
2 有讽刺意义的汉泰佛教成语
佛教成语当中既有正面教导人们善良、做好事的成语,也有从反面对坏事进行讽刺的成语,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作用。
2.1 有讽刺意义的汉语佛教成语
(1)邪魔外道。“邪魔”指扰乱佛法的邪恶的魔罗。“外道”原是婆罗门教的用语,是指婆罗门教以外的教派。“邪魔外道”泛指不符合正统的思想或者教义,也可用来形容不好的行为或者行为不端的人,还可以用来指妖魔鬼怪。
(2)自作自受。形容自己做的不好的事,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3)执迷不悟。形容不接受自己的错误,不愿改正错误,坚持做错误的事。
(4)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看到的世界非常有限。
(5)道貌岸然。形容表面上严肃正经,而内心实际上阴险狡诈。
(6)借花献佛。出自《过去现在因果经》:“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形容拿别人的东西去做人情。
(7)佛口蛇心。形容表面说话好听,然而心肠歹毒。
2.2 有讽刺意义的泰语佛教成语
(1)????????? ??????????(把耳朵眼睛放到天地),形容不专心听别人说话。
(2)????????????(杀象取牙),形容做事不计后果,不留余地。
(3)???????????(抬自己尾巴),形容人自恋,骄傲。
(4)?????????????????(骑象抓蚱蜢),形容大材小用。
(5)??????????????????????(养老虎和鳄鱼的孩子),形容把敌人当成自己的朋友,终究会伤害自己。
3 汉泰佛教成语育人意义相似原因
中泰两国具有相似自然、社会背景,两国都位于亚洲地区,地理环境、气候也较为类似,两国的经济也都是农业经济。地理环境方面,虽然中国陆地面积比泰国陆地面积大得多,但两国都是多山国家。气候方面中国四季较为分明,泰国则分为雨季、热季和凉季,但中国南方气候与泰国气候较为类似,同样湿热。两国经济方面,古代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所以自然、社会背景的相似,使得汉泰成语会有很多相似之处,佛教成语也不例外。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中泰两国的佛教均由古印度传入,其源头皆传承于古印度原始佛教。只不过传入中国的佛教是大乘佛教,而传入泰国的佛教是上部座佛教。大乘佛教的目的便是要普度众生,帮助普通大众脱离苦海。大乘佛教的“乘”是指“承载”或“道路”的意思,大乘佛教的教义即是载着众生从苦难世界到达传说中的涅槃世界。上部座佛教与大乘佛教相比更加注重自身对自身的修行,但也教导人们要积德行善,以便获得好的结果。所以汉泰佛教成语在育人意义方面高度的相似,都想要教导人们向善,获得好的结果。
4 结语
汉泰佛教成语的育人意义极为相似,都主要可以分为引人向善类和有讽刺意义类这两大类,其根本都是要引人向善,教导人们积德行善。汉泰佛教成语育人意义高度相似的原因主要是中泰两国具有相似的自然、社会背景,及两国的佛教均传承自古印度的原始佛教。汉泰佛教成语纷繁复杂,本文仅对汉泰佛教成语的育人意义作了简单的罗列分析,汉泰佛教成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参考文献:
[1] 朱瑞玟.佛教成语[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2] ??? ????????????????? 常用泰国成语[M].bookwave出版社.
[3] 季羡林.佛教[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
[4] 黄依美.汉泰佛教成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孙永斌.汉泰动物成语的对比分析[D].厦门大学,2008.
[6] 李玉洁.汉语与泰语成语语言文化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4.
[7] 康金鑫.汉泰为人处世类成语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6.
[8] 江慧美.汉泰语中带“水”字成语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18SCXZD01)。
作者简介:焦继伟(1994—),男,安徽阜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佛教;汉语;泰语;成语;育人意义
本文主要利用了朱瑞玟先生编著的《佛教成语》及《常用泰国成语》来查找佛教成语。
1 引人向善的汉泰佛教成语
佛教相信“因果报应”的说法,人们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断做好事,积德行善,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这样就会有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做坏事,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舍”“恶口”等,这样就会得到报应,会有不好的下场。为了教导人们向善,佛教词汇中出现了很多引人向善的佛教成语。
1.1 引人向善的汉语佛教成语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主张“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后来演变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思是人做好事就会有好的结果,做坏事就会有不好的下场。
(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形容放弃做恶事,改行善事,也可用来形容只要决心忏悔,改正错误,还能成为好人。
(3)重新做人。形容改正犯下的错误,重新做一个好人。
(5)功德无量。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在则多用来称赞别人做了很多好事。
(6)乐善好施。“乐善好施”的“善”是指思想、言行符合佛教教义。形容乐意做善事,喜欢拿财物去接济困难的人或群体。
(7)功德圆满。形容积累的功德很多。
(8)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形容给别人提供便利的同时,同时对自己也有好处。
1.2 引人向善的泰语佛教成语
(1)?????????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形容人做好事会有好的回报,做坏事就会有不好的结果。
(2)??????????????????????????(好人掉水不流,掉火不燃),形容好人掉进水里不会被水冲走,掉进火里也不会被火烧,即好人有好报。
(3)????????????? ???????????(诚实吃不完,奸诈吃不久),形容诚实守信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奸诈阴险的人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他。
(4)?????????????(功德做,厄运累),形容今生的福是上一辈子功德的积累,如果前世做坏事,今生就会厄运连连。
(5)??????????????????? ???????????????(跟着凤凰变凤凰,跟着乌鸦变乌鸦),形容跟好人在一起也会变成好人,而跟坏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成坏人。
2 有讽刺意义的汉泰佛教成语
佛教成语当中既有正面教导人们善良、做好事的成语,也有从反面对坏事进行讽刺的成语,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作用。
2.1 有讽刺意义的汉语佛教成语
(1)邪魔外道。“邪魔”指扰乱佛法的邪恶的魔罗。“外道”原是婆罗门教的用语,是指婆罗门教以外的教派。“邪魔外道”泛指不符合正统的思想或者教义,也可用来形容不好的行为或者行为不端的人,还可以用来指妖魔鬼怪。
(2)自作自受。形容自己做的不好的事,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3)执迷不悟。形容不接受自己的错误,不愿改正错误,坚持做错误的事。
(4)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看到的世界非常有限。
(5)道貌岸然。形容表面上严肃正经,而内心实际上阴险狡诈。
(6)借花献佛。出自《过去现在因果经》:“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形容拿别人的东西去做人情。
(7)佛口蛇心。形容表面说话好听,然而心肠歹毒。
2.2 有讽刺意义的泰语佛教成语
(1)????????? ??????????(把耳朵眼睛放到天地),形容不专心听别人说话。
(2)????????????(杀象取牙),形容做事不计后果,不留余地。
(3)???????????(抬自己尾巴),形容人自恋,骄傲。
(4)?????????????????(骑象抓蚱蜢),形容大材小用。
(5)??????????????????????(养老虎和鳄鱼的孩子),形容把敌人当成自己的朋友,终究会伤害自己。
3 汉泰佛教成语育人意义相似原因
中泰两国具有相似自然、社会背景,两国都位于亚洲地区,地理环境、气候也较为类似,两国的经济也都是农业经济。地理环境方面,虽然中国陆地面积比泰国陆地面积大得多,但两国都是多山国家。气候方面中国四季较为分明,泰国则分为雨季、热季和凉季,但中国南方气候与泰国气候较为类似,同样湿热。两国经济方面,古代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所以自然、社会背景的相似,使得汉泰成语会有很多相似之处,佛教成语也不例外。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中泰两国的佛教均由古印度传入,其源头皆传承于古印度原始佛教。只不过传入中国的佛教是大乘佛教,而传入泰国的佛教是上部座佛教。大乘佛教的目的便是要普度众生,帮助普通大众脱离苦海。大乘佛教的“乘”是指“承载”或“道路”的意思,大乘佛教的教义即是载着众生从苦难世界到达传说中的涅槃世界。上部座佛教与大乘佛教相比更加注重自身对自身的修行,但也教导人们要积德行善,以便获得好的结果。所以汉泰佛教成语在育人意义方面高度的相似,都想要教导人们向善,获得好的结果。
4 结语
汉泰佛教成语的育人意义极为相似,都主要可以分为引人向善类和有讽刺意义类这两大类,其根本都是要引人向善,教导人们积德行善。汉泰佛教成语育人意义高度相似的原因主要是中泰两国具有相似的自然、社会背景,及两国的佛教均传承自古印度的原始佛教。汉泰佛教成语纷繁复杂,本文仅对汉泰佛教成语的育人意义作了简单的罗列分析,汉泰佛教成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参考文献:
[1] 朱瑞玟.佛教成语[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2] ??? ????????????????? 常用泰国成语[M].bookwave出版社.
[3] 季羡林.佛教[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
[4] 黄依美.汉泰佛教成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孙永斌.汉泰动物成语的对比分析[D].厦门大学,2008.
[6] 李玉洁.汉语与泰语成语语言文化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4.
[7] 康金鑫.汉泰为人处世类成语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6.
[8] 江慧美.汉泰语中带“水”字成语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18SCXZD01)。
作者简介:焦继伟(1994—),男,安徽阜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