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政治”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所论述的拉克劳、墨菲“话语政治”建构的内在逻辑是以话语为中心的政治,他们用结构主义、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构造他的“话语政治”他们把政治主体多元化了,把一个统一的阶级变成了很多的利益群体,他们没有谈到民族解放的问题,他们认为的政治主体可能就是一个不同群体利益。而马克思的“阶级政治”显然是以阶级为中心的政治,马克思在批判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在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体系和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中解决了阶级问题,显然是两这种不同的路线。
  关键词:拉克劳;墨菲;马克思;话语;阶级;政治
  英国后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拉克劳、墨菲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了,他们拒绝经济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必要联系。他们所谓的革命主体不是一个阶级,而是话语主体,他们是靠话语构造的一个少数的群体。而话语本身有很多话语来争夺意识形态属民,其实是一场很分散的“话语”运动。
  1 “话语政治”的理论来源
  “话语政治”的概念,主要包含了3个层面的含义,有对政治的理解、对阶级的解构和对话语的提出。在拉克劳与墨菲这里,话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言说,它以索绪尔的语言学为基础,揉合了拉康的知识考古学,更得益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他们把“这种在其自身之内既包括语言成分又包括语言外成分的整体”,指称为话语。它通过强调主体、社会以及政治的话语构造特征,解构了现代哲学关于话语与实在的二元对立,建构了一种“话语存在论”。它的基本理论预设是:所有对象与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而意义都是“接合”的产物,是由特定的规则体系历史地建构起来的。任何意义都具有关系性特征,即使是单个语词,其本身也是能指与所指结合而成的一个关系性结构。通过诸多差异性原素的“接合”,意义得以不断产生。而这种“接合”又是暂时的、动态的,所以新的认同即意义不断地通过新的“接合”被缔造。质言之,话语就是“来自连接实践的结构化总体”。
  2 “话语政治”的基本内涵
  “话语政治”以话语为中心的政治,它把政治主体多元化了,把一个统一的阶级变成了很多的利益群体,谈不到民族解放的问题了,他可能就是一个不同群体利益的话语之争。拉克劳、墨菲是一种微观革命,马克思是一种宏观的革命。拉克劳、墨菲认为马克思是一种宏大的解放叙事,所以要解构他。20世纪70年代以后晚期资本主义发展,有这样一个的特点,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存在了,分裂成很多的少数群体,所以是他们的话语权力之争。微观的群体斗争最后就是话语政治,就是他们所主张的那种斗争模式。他们认为马克思,这种模式已经失去了那个条件。因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矛盾已经消解了。新自由主义的话语已经占据了一个统治地位,所以说阶级政治不太可能了,因为阶级主体消灭了,所以他们才采用话语政治。他们认为话语政治才有可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依然主张革命,但是革命的模式不是一个宏观的阶级。机械的“话语政治”拉墨认为人类解放是不可能的,他们就是为了政治而政治,所以他们认为应该从人类解放回归到政治上,他们不考虑宏大的目标,他们是为了少数人的运动而运动。他们不承诺他们这个运动为了人类解放,就是为了反抗而反抗,没有目标,这就是他们说的像政治的回归,就是向激进的少数派的回归。这个回归其实它是保守的,他们承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推翻是没有可能的,阶级政治都不可能了,更不要谈人类解放,他们好像激进实则保守。拉墨的话语批判是在合法性之内进行的,其实他们承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合法的,所以他们采取的政治方案一定是民主解决的,话语的争吵是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之内来谈论问题,前提就是不推翻法律的合法性,所以他们还是在黑格尔法哲学范围之内来谈的,所以这个政治一定是“合法”的政治活动。
  3 拉克劳、墨菲与马克思:两种政治观的比较
  3.1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立场
  马克思道出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始终关切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关怀。马克思的阶级是在“异化”状态下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积累以及在这种积累共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形成了所谓的资产阶级。由于资本的非正义生存方式下产生了私有制,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了,它是一种资本主义制度。西方国家法律、法治体系、政治制度、管理制度相当完善,要想彻底的推翻私有制,必须要有成熟的无产阶级组织。无产者在资本主义剥削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一个阶级,即无产阶级形成后才有意识的进行政治活动、有组织的政治活动,以前可能都是零星的不满、发泄情绪,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彻底的改变世界。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普遍的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形成了才能在法律的框架之内或者说才能超出法律的框架,超越资产阶级作为人类社会最后一个政治范畴的合理性,就变成了“共同体”。但是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只要资本的力量、资本的逻辑没有消退,那么阶级就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现如今,虽然叫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资本在统治力量,作为阶级的政治仍然存在。
  根据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最终构想,共产主义阶段是不存在阶级的。先是政治解放,然后是人类解放,最后到人类共同体阶段劳动成为了第一需要。劳动是全社会的、生产的财富也是全社会的,不从属于哪一个阶级,因为阶级已经消亡了,这是马克思最后一个理想的状态。最后理想的状态是政治超越了阶级、国家以及种族,變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概念,如全球治理、国家治理。马克思谈及,国家的功能除了镇压和统治的功能,还有管理和对外交流的功能。那现在国家已经被超越了,那就是后民族国家,也就是全球治理。那么马克思的政治观,按照马克思最后构想是没有政治、没有阶级,也没有阶级意义上的政治,最后变成了在人类共同体类的意义上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自我管理。重新思考马克思的“阶级”,在其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就马克思的终极思想和对共产主义来讲,它将被超越。但只要资本在统治着,那么阶级理论就是政治最合理最现实的形式。所以在这个角度,马克思永远不会被逾越,马克思作为阶级的政治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内是不可以被超越的,而拉克劳、墨菲他们想把阶级消解,那是不得要令的,他们永远没有达到马克思那样一个认识高度。   3.2 拉墨“话语”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拉克劳、墨菲建构的“话语”理论体系,其实是对马克思的政治形态,即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的解构。在拉墨这里,“话语”理论主要借鉴于后分析哲学的语言学、拉康的“缝合”概念以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了构建他们的话语体系。在特定情况下,他们认为“话语”才有可能。在这个意义上还是激进的,他们依然主张革命,但是革命的模式不是一个宏观的阶级这样一个模式。马克思的阶级政治观,按照马克思最后的设想是没有阶级、政治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马克思的阶级政治观就是一种“类”的解放。解放它不是政治解放,而是人类解放,政治也不是作为阶级的政治,是人类的政治。人类的政治已经不是组织结构、等级观念意义上的政治,政治的内涵其实也发生了变化。到了共产主义阶段,就变成了生产者、自由劳动的生产者的自我管理,是自治这样一个共同体。“自治”这样一个共同体,那其实就是浪漫的工会。前南斯拉夫讲了工人委员会,原来的时候工会是独立的,与党、机关、政府是敌对的,工会是为了工人争取权力。所以,这个时候的工会是有利打破官僚主义的,因为它是全体工人的利益,全体工人的利益就是生产者的利益。那如果在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或者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体劳动者的利益,但全体劳动者进去工厂的大门那一刻,也是受纪律和组织的管理,对工人的管理其实是有这样一个统治因素。自我管理也可以说是自治,是自己管理自己,不需要找“代理人”,是一种民主的形式,工会就是它的自治组织。我们初级阶段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被异化,因为你选出的这些官员他们不代表你的利益,工会主席也不一定代表工人的利益,慢慢的可能在谈判的过程中,他就被异化并与官员勾结在一起和管理者联合。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对政治的理解、政治主体、政治的斗争形式是都在发展变化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你必须承认拉克劳、墨菲的“话语”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特定的社会阶级结构、社会背景下是有其合理性的,它是一种新的政治状况,或者说赋予了政治特有的内涵。
  但是拉克劳、墨菲的话语理论只是局限于西方的议会政治或者是合法性之内的政治传统,他们不会说改变世界,只是在合法性制度前提之下的一种改良,表面上很激进,实际上不可能改变。拉克劳、墨菲的话语理论是将社会等同于话语,将客体视为话语语境接合现实的存在物,其实他们同样也表现出很明显的“本质主义”和“还原主义”的特征。显然,后马克思主义者所坚持的与他们要批判的对象所不同仅仅是:用“话语”偷偷地置换了“阶级”。
  4 结语
  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巨大变化背景下,研究拉克劳、墨菲的话语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形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然而,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以马克思主义当代性价值为指导,来研究他们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结论。
  参考文献:
  [1] 周凡.后馬克思主义:批判与辩护[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 [英]恩斯特·拉克劳,查特尔·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此文系2019年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JSCX2019-046HLJU)。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如今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大背景之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加速融合与更新,人们的观念与传统思维也在不断地改变,然而似乎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并没有跟上时代更新的脚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观念仍然没有脱离以往的旧观念,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中,有的是对文化“外壳”的维持,缺少了对文化“内在”的探究与传承。本文希望能够从装置艺术这一比较前沿的艺术形式中去探討如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观念,可以提醒世人对传
期刊
摘要:气、韵是中国古典舞中最高的精髓,也是舞蹈审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意境的创造在舞蹈艺术中则是使编者、舞者、观者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气、韵存在于舞蹈的始终,存在于意境创造的各个方面,舞蹈《扇舞丹青》既呈现了古典舞特有的气韵,又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关键词:舞蹈意境;扇舞丹青;气韵  1 书势画影舞丹青  舞蹈的手舞、足蹈、驱动与书法的横、竖、撇、捺等具体点画相同,都是在营造一个丰富多彩、
期刊
摘要:基于夏廷德教授的翻译补偿理论,本文从语料,从语义、语法、审美、文化四个层面研究《可爱的中国》的英译文,探讨了红色书信英译时的相关翻译补偿策略,以论证翻译补偿在英译红色书信时的适宜性及其补偿策略对英译中国红色文化时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补偿;红色书信;《可爱的中国》  1 引言  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翻译中损失时有发生,因而就有了翻译补偿的必要。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翻译补偿的关注和研究
期刊
摘要:司马迁是历代众多思想家研究讨论的对象。从班固到现代新儒家,对司马迁思想褒贬不一,我们可以从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的评述之中窥探到他真正的思想倾向是偏向于德治还是法治,进而研究他思想的独特魅力。司马迁吸收融合了道、法、阴阳等诸家的某些思想观念,但对它们皆有所扬弃,司马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没有完全否定法家在国家统一等方面做出的功绩,他认为法家之策只能是一时之计,可在乱世中成就霸业,但不适合王
期刊
摘要:心理方面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美术教育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好美术教育去引导学生,強健学生的体魄,培育学生的完美人格。  关键词:美术;学生;心理教育;影响  美术作为心灵和生命体验的创造物之一,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在进行美术的体验过程中给予我们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在高速发展的时代,父母都有很强的意识,要从小好好培养自己的子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期刊
摘要:2019年8月16日在京成功上演了由作曲家魏扬教授创作的三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三部项目分别是《赤子之心——丰子恺儿童漫画音乐集》《琴瑟和鸣》和《汉字“心”之音》。三部作品用音乐的方式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且重现了同时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钢琴组曲;琴瑟;传统文化;国家艺术基金;漫画音乐集  8月16日19:30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上演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丰子恺漫画”钢琴组曲
期刊
摘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外宣文本是他国了解本国各方面政策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政治外宣文本受到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关注,相应的,学者们对中国外宣文本的英译本进行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于2019年6月2日发布的全面介绍中美经贸磋商基本情况及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磋商的政策立场的白皮书,为了很好地了解中国政
期刊
摘要:中国是烟草消费大国,而烟草包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审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烟草包装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文化性已逐渐成为衡量烟草包装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本文以文化元素为切入点,论证了文化元素在烟草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烟草包装;烟包设计  1 烟草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1.1 烟草包装设计的经济价值  在当代商品经济中,包装设计起到了举足轻
期刊
摘要:设计美学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它为视觉传达设计奠定了基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设计美学,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与设计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针对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设计美学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设计美学;关系;表现  美学是设计领域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视觉设计中,美学表现的作用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在视觉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伦理学是专门针对机器人和其他人工智能生物的技术伦理学的一部分。它通常分为机器人伦理(roboethics)和机器伦理(machine ethics),前者关注人类在设计、构造、使用和对待人工智能生物时的道德行为,后者关注人工道德行为主体(AMAs)的道德行为。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伦理;机器道德  1 机器人伦理  “机器人伦理学”指的是人类如何设计、建造、使用和对待机器人和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