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只是基于双边的经济合作,而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区域合作。在这样的大局下,中韩双方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无论是对两国经济还是对以后东北亚一体化性质的合作,都是具有重大意义,而又切合实际的选择。中韩经济合作既存在有利条件,也存在现实困难,应从提高共识、加强贸易市场化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东北亚 中韩 经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日益得到人们重视的大背景下,讨论东北亚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冷战后形成的三个经济圈: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区(日本、韩国、中国、东盟)中,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一体化组织,相比之下,东亚经济圈的合作水平最低。这与东亚13国之间经济互补性最高,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现状极不相称,因此,促进东亚经济合作水平对繁荣本地区具有重大意义。
1、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困境
目前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只是基于双边的经济合作,而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区域合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存在历史认识问题缺乏互信基础。从历史上来看,日本的侵略战争,对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国家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严重地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特别是至今日本的右翼势力仍在否认事实,美化侵略。在这种态势下,经济势力最强的日本不可能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领导者,所以现在谈东北亚一体化是不现实的,东北亚缺乏区域推动经济合作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缺乏区域合作领头羊。日本由于已提到的原因,不可能成为区域合作的发动机,对于俄罗斯而言,目前俄罗斯经济只是恢复性增长,许多事情只能是心有余力而不足。对中国而言,虽然从经济总量上看完全已经超过日本,但从人均收入上来看,中国在很长时间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让中国牵头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即使不考虑政治上的困难,也是勉为其难。
第三,东北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在许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我们经常强调经济差异造成的贸易互补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合作,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分悬殊同时也会更一体化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导致利益分歧,在许多方面难以形成共识。
综上所述,东北亚经济合作目前而言立体上只能是一种基于双边合作的经济合作,现在奢谈一体化条件尚不成熟。
2、中韩合作的有利条件
2.1、双方政治历史包袱较小,文化接近
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方政治关系进展顺利,这里面既有双方都着重经济发展,重视中韩关系的原因,其中双方没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时,双方都受儒家文化熏陶甚深,行事方式容易被对方明白,沟通成本低,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为双方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2、双方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中韩经济差异也很大,所以双方经济互补性较强,这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中国迫切需要韩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而韩国则需要中国的市场、劳动力、资源。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韩经济合作发展过程,这些都为今后双方进一步扩大加深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存在的障碍
3.1、政治上,“中国威胁论”在韩国也有一定市场
“中国威胁论”由日本提出并积极鼓吹,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过程,离间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部分韩国人担心中国崛起后对本国造成“威胁”,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互信。没有高度的互信,中韩之间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必将受到战略层面的制约,从长远上讲,这是一个根本性障碍。
3.2、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水平较低
中国经济发展急需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方面的投资,而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大多是规模较小,生产分散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中韩两国的贸易合作是以原料、初级产品为主,商品结构单一。另外,中韩两国在资金、产业、金融、科技、老务等方面的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层次较低,这与两国经济總量、合作便利条件相极不相称,在这些方面急需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水平与规模。
3.3、中韩贸易不平衡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两国自1979年开始贸易至1992年正式建交,在中韩贸易中,中国方面均保持着少量顺差。但从1993年,中国的顺差较为逆差。而且到2004年底,在中韩两国贸易中,中国的累计逆差已高达1314亿美元。一般来讲,双边贸易出现不平衡是正常的,但若一方持续逆差却得不到解决,势必阻碍双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增强中韩经济合作的主要思路
4.1、加强共识
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努力使韩国明白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但使中国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同时也为韩国分享中国发展的好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从而促使韩国放弃历史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韩双方的经济合作,特别是投资领域,能够在层次和规模上有质的提高。
4.2、双方政府应建立合作委性质的常设组织
若不考虑政治因素,双方政府都明白中韩的交流与合作对两国整体利益而言觉得是利大于弊的。针对这个问题,建立合作委员会性质的组织可以把双方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都捆绑在一起加以考虑,通过以集团的方式解决受益人数多,但组织松散,受损人数少,但组织紧密,从而导致合作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
4.3、降低壁垒,改善市场环境
对中国来讲,除继续搞好交通、通讯、能源等硬件基础建设外,应大力改善市场制度的软环境。要减少对韩国企业的行政干预,使其能够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并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排外的歧视政策和行为。
对韩国而言,主要的是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大局为重,解除一些行业的限制,为中韩双方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永洁.中韩经济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J].辽东学院学报,2012-12-15.
[2]王生.中韩建交20年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课题[J].东北亚论坛,2012-08-20.
关键词:东北亚 中韩 经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日益得到人们重视的大背景下,讨论东北亚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冷战后形成的三个经济圈: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区(日本、韩国、中国、东盟)中,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一体化组织,相比之下,东亚经济圈的合作水平最低。这与东亚13国之间经济互补性最高,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现状极不相称,因此,促进东亚经济合作水平对繁荣本地区具有重大意义。
1、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困境
目前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只是基于双边的经济合作,而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区域合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存在历史认识问题缺乏互信基础。从历史上来看,日本的侵略战争,对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国家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严重地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特别是至今日本的右翼势力仍在否认事实,美化侵略。在这种态势下,经济势力最强的日本不可能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领导者,所以现在谈东北亚一体化是不现实的,东北亚缺乏区域推动经济合作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缺乏区域合作领头羊。日本由于已提到的原因,不可能成为区域合作的发动机,对于俄罗斯而言,目前俄罗斯经济只是恢复性增长,许多事情只能是心有余力而不足。对中国而言,虽然从经济总量上看完全已经超过日本,但从人均收入上来看,中国在很长时间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让中国牵头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即使不考虑政治上的困难,也是勉为其难。
第三,东北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在许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我们经常强调经济差异造成的贸易互补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合作,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分悬殊同时也会更一体化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导致利益分歧,在许多方面难以形成共识。
综上所述,东北亚经济合作目前而言立体上只能是一种基于双边合作的经济合作,现在奢谈一体化条件尚不成熟。
2、中韩合作的有利条件
2.1、双方政治历史包袱较小,文化接近
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方政治关系进展顺利,这里面既有双方都着重经济发展,重视中韩关系的原因,其中双方没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时,双方都受儒家文化熏陶甚深,行事方式容易被对方明白,沟通成本低,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为双方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2、双方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中韩经济差异也很大,所以双方经济互补性较强,这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中国迫切需要韩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而韩国则需要中国的市场、劳动力、资源。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韩经济合作发展过程,这些都为今后双方进一步扩大加深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存在的障碍
3.1、政治上,“中国威胁论”在韩国也有一定市场
“中国威胁论”由日本提出并积极鼓吹,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过程,离间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部分韩国人担心中国崛起后对本国造成“威胁”,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互信。没有高度的互信,中韩之间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必将受到战略层面的制约,从长远上讲,这是一个根本性障碍。
3.2、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水平较低
中国经济发展急需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方面的投资,而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大多是规模较小,生产分散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中韩两国的贸易合作是以原料、初级产品为主,商品结构单一。另外,中韩两国在资金、产业、金融、科技、老务等方面的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层次较低,这与两国经济總量、合作便利条件相极不相称,在这些方面急需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水平与规模。
3.3、中韩贸易不平衡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两国自1979年开始贸易至1992年正式建交,在中韩贸易中,中国方面均保持着少量顺差。但从1993年,中国的顺差较为逆差。而且到2004年底,在中韩两国贸易中,中国的累计逆差已高达1314亿美元。一般来讲,双边贸易出现不平衡是正常的,但若一方持续逆差却得不到解决,势必阻碍双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增强中韩经济合作的主要思路
4.1、加强共识
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努力使韩国明白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但使中国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同时也为韩国分享中国发展的好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从而促使韩国放弃历史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韩双方的经济合作,特别是投资领域,能够在层次和规模上有质的提高。
4.2、双方政府应建立合作委性质的常设组织
若不考虑政治因素,双方政府都明白中韩的交流与合作对两国整体利益而言觉得是利大于弊的。针对这个问题,建立合作委员会性质的组织可以把双方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都捆绑在一起加以考虑,通过以集团的方式解决受益人数多,但组织松散,受损人数少,但组织紧密,从而导致合作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
4.3、降低壁垒,改善市场环境
对中国来讲,除继续搞好交通、通讯、能源等硬件基础建设外,应大力改善市场制度的软环境。要减少对韩国企业的行政干预,使其能够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并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排外的歧视政策和行为。
对韩国而言,主要的是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大局为重,解除一些行业的限制,为中韩双方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永洁.中韩经济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J].辽东学院学报,2012-12-15.
[2]王生.中韩建交20年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课题[J].东北亚论坛,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