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发光的你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乱你的生活时,当64年来的一场强降水淹没你的家园时,当你的乡人都在危难险重面前冲锋陷阵时,你在做什么?从2019年8月中旬以来,受台风“罗莎”和东北冷涡共同影响的持续强暴降水,席卷了我的家乡宝清县94个村屯。8月13—15日连续三天三夜的强降雨,让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我听到公交车上的一位大妈在大声打电话:不撤离不行啊,乡干部说,背也要把我背出来。还有个村子的老支书都给不撤离的老人跪下了。我感到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她又说:可咱家的猪咋办?还有30多只鸡呢。咱家的庄稼都泡在大水里了。这可咋活啊……我们被安置在四中了,都是志愿者们在做饭。放心吧姑娘,新社会,饿不死的……70多岁的老妪眼里都是泪花。
   那天撤离了1316人。随后撤离人数增加到3000多人,8000多人,最后到94个村屯的1.3万多人。一场来势凶猛的洪水在考验着宝清县的46万民众。洪水肆虐,吞噬良田,淹没村庄,很多农田和村庄都是一片汪洋,多少人无家可归。
   从8月初起的省市县的大小防汛会议,已经让各单位各部门未雨绸缪,几乎是24小时轮流值班在抗洪第一线。特别是8月16日,各大小河流和水库的蓄水量都已达到甚至超过历史新高,一场极为严峻的洪灾在向我们示威。雨依然不停地下,前线的防洪大军们已经精疲力竭,但南大河和东大河的水位像一条愤怒的蛇,在飞流直下的雨水中试图一次又一次冲破我们的防御线。曾经以为时光飞逝,而此刻时光却如此漫长,大家都在期待着时间再飞逝一下,捱过这场洪灾,可迎来的却是水位的不断增高。在形势十分危急时刻,一道红光闪烁,我们的武警官兵刹那间冲到防洪第一线,用稚嫩的身体架起一道道防线。兵在水里,民在岸上!大灾面前,武警战士冲锋在前,一个个年轻帅气的面孔,每天风雨来雨里去,湿淋淋的军装,满身是泥,尽管这样,依然背着沙袋一路小跑,筑起一道道防洪堤坝。有的堤坝被连续几天的大雨冲开几个口子,战士们奋力抢修,终于堵上决口,这一刻战士们累并快乐着!有的战士累病了,有的战士还在坚持着!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军人永远是国人灾难之时的保护神。刚才去送饭,看到武警小孩浑身湿透,扛袋扛管,泡在冷水里,真是心疼得掉眼泪。我们的孩子和他们差不多的年龄,还在读书,他们却在保护我们的安危。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人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水灾面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众志成城,如一匹匹骏马,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才是时代的楷模,我们最可敬的人!祖国的和平安宁,离不开战士们的守护,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这是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爱心人士的肺腑之言。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泪水盈盈。在一场洪灾面前遇见发光的你,照亮了一座阴霾的宝清县。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只是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看到其他城市和国家面临着地震洪水与战争的洗礼,而当你的家园,你的故土,你的亲人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时,你在做什么?
   8月16日晚,一个漫长而又难熬的黑夜,前方的武警官兵和各单位的抢险人员在用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家园,后方的志愿者们在默默有序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晚上8点左右,交通运输局的工作群里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自动成立了抗洪服务队,大家连夜把衣物、米面油、被褥送到值班室,其中有好几位陌生人士在深夜9点多急匆匆送来被褥。大约11点左右,我收到一个23岁的女大学生的微信,要参加服务队,随后还有我两位农村的同学也要参加服务队,凌晨4点左右又加了1位双鸭山矿工报的陌生爱心人士的微信,她们也连夜为宝清灾民捐助了新的衣服、被褥和米面……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一束束红彤彤的光在指引着我们。
   8月17日是一个让宝清儿女永远铭记的日子。奋战了一整夜的官兵和职工们,依然在與洪魔抗争,转移出来的大批灾民急需安排,各中学的安置站急需工作人员,这时我接到妇联领导的电话,说万金山大坝有70多人奋战了一夜,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我们交通服务队立即购买了大量的火腿肠、榨菜、方便面和400个包子,妇联救助站提供了8件矿泉水,当我们就要出发时,一位腿脚有毛病的30岁左右的司机也要参加我们的服务队,并捐助了在东大荒抗洪剩下的50条麻丝袋子。他说:“我干不了活,腿脚不好,但我可以出车。”我心里深深记下了那个闪闪发光的残疾人真诚的话语。
   随后七星河乡东强村传来消息说:东强村的大坝上还有30多人一直奋战到中午10点多,连早饭还没吃,因为17日下午还有一场无比强大的洪峰要经过这里。当我们再次准备了火腿肠榨菜和方便面时,却买不到了包子。这时妇联领导又联系火鑫烧烤爱心团队的负责人,为我们准备了300个包子。当我们匆忙赶往东强村的路上,遇见了交通运输局运管站的员工们往宝清托运爆了胎的车子,得知他们也在一线奋战了一夜,而临近中午依然空着肚子时,他们却拒绝了我们拿出来的热腾腾的包子。一个员工调侃地说:“这么远的路,还是留给抗洪人员吃吧!我们马上就到宝清了……”
   那时,我微微一愣,我还能再说什么!这时我想我单位的一线抗洪职工是否还空着肚子?当我给局长和几个站的领导打过去电话时,几乎回答的一样:刚吃完饭,都是志愿者送的!
   那一刻我望着公路两侧浸泡在水里的庄稼与树木,心里升起一道道彩虹。那些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在洪水面前默默奉献着真诚与爱心,军民团结力量大,再大的洪水又算得了什么!
   东强村的村民基本已经撤离。我们在去大坝的路上遇见4名妇女,浑身湿漉漉的泥水相融,步履蹒跚地往家的方向挪着艰难的脚步。
   我们马上停下车,给她们拿包子和火腿肠,可这4位五六十岁的妇女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快给坝上的人送去吧,他们都累坏了……”我们几人对视了一下,其中一个队员快速拿下一袋包子塞到她旁边的妇女怀里,可她却坚持说:“我们回家煮面条,留给他们吃……”我的心里翻滚着热浪,无语凝噎。
   我们从东强村出来没有10分钟,一场强大的洪水漫过了整个村子,大坝依然安好。
   洪水再大,大不过我们团结的力量;洪水再猛,猛不过我们众志成城的人心。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面前,我每天都在感动中记下一幅幅画面。各大安置点的志愿者已经严重饱和;爱心团队的包子飞向了每一个抗洪前线;爱心人士的捐款在不断累积;巾帼志愿者们一直在行动,尤其是在筹集善款和家园重建方面,一直在默默努力工作着;迷车队的35辆越野车连续10多天飞奔在宝清的每一条公路上,为最急需救助的人员送去各种自筹的2万余元物资,这个车队成员平均年龄在32岁。正是在最好的年华经历了一场家园的灾难,义不容辞地自愿承担起责任与使命。这就是我们宝清儿女,在灾难面前,每一个曾经普通又平凡的心,都燃起无限的大爱与使命。
   面对那么多无家可归的兄弟姊妹,那么多双迷茫无助的眼神,那么多绝望痛苦的心灵,你在做什么!虽然尖山子乡的大坝一次次决口,又一次次合拢,虽然东大荒依然泡在汪洋大水里,虽然抗洪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如何安抚灾民动荡惶恐的心情,以及灾民的安置工作和家园重建工作一样在考验着我们。洪水面前,我们虽然失去了美丽的家园,但我们却在滔滔洪水中燃起了无数人心中的一束束光,在危难险重面前遇见无数个发光的你,撑起了救我家园的责任,担起了建我家园的重担。路再远,行者必至;事再难,做者必成。
   这个多灾多难的8月,老天似乎在考验着宝清的儿女,宝清46万儿女也必将在这场洪水之后的重建工作上,再打一个漂亮的硬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编辑·李军)
其他文献
一支西方考察队深入非洲腹地考察时,雇请了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向导。由于时间紧迫需要赶路,那些土著人很是吃苦耐劳,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健步如飞,一连三天考察队都顺利地按照计划行进,大家都很开心。可是第四天早晨考察队准备出发的时候,土著人都躺着休息不走了,好说歹說他们就是不动。考察队员们很奇怪,心想几天来大家相处得都很好,是不是什么地方不小心触犯了他们?还是他们想要增加报酬?正在这时,土著人头领走过
“五一”小长假,想着出去转转。向来喜欢冒险,得知浙江磐安的灵江源有玻璃栈桥和玻璃悬廊,于是决定尝试。   到了灵江源森林公园,抬眼望去,山峰奇崛峥嵘,蓊郁苍翠。悬崖上镌刻着“灵江源”三个红色大字,在万绿丛中分外夺目。跨过石桥,便一头扎进了山肚。   俯视群山环绕的小村,几十户人家分列溪流两岸,土墙木窗小青瓦,与屋檐下挂着的串串红灯笼相映,老旧气息中漾出祥和。几只雏燕在蓝天上追逐嬉闹,稚嫩声中满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如此,每一个群体和个人的追求目标亦然。    忆往昔,中国摄影界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自力更生听党召唤,高举“高大全、红光亮”的旗帜,把摄影当作喉舌当作刀枪。  而后,国门洞开,一点一滴来自外面世界的风声雨意,都让我们惊叹:别人的月亮比我们的圆!我们像井底的青蛙,每爬高一步,向上(外)望到的风景都如此地令人激动而且振奋。  我们开始不断地攫取
“怎么这么素?!吃得下去吗?”他探过身来打量我的午餐,然后拿起一罐干煸牛肉酱,要给我加点儿“下饭菜”。当然拒绝了!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下饭歌”。  收藏了一些歌,它们也许不受排行榜的青睐,但却极受我味蕾的欢迎——如同音符做成的钥匙,它们勾起耳朵的食欲,在口腔里引起悠长的回味,于不知不觉中打开我的胃口。我将这些歌称作“下饭歌”——  《蛋炒饭》(庾澄庆)、《宫保鸡丁》(陶喆)、《水煮鱼》(王蓉)、《
林永惠,1952年生人,1975年开始摄影生涯。让摄影圈广泛认识其人,是因为他做的两件当年颇为震动的事。一件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他发起的首个中国自筹资金操作的“探索”摄影大赛。另一件是他拍摄的结着乡愁情缘的《东北人》。这个曾被人评为“不伦不类”的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实肖像摄影,又不像有着一定线索的报道摄影的作品。  在蛰伏了十多年后,林永惠拿出了他从1993年至今一直关注的《劳作者》。然而这些身影
2月19日早上,新街基五道街炫发造型的爱心理发师大哲(陈哲)在做好消毒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来到鹤岗市传染病院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义务理发,奉献一份爱心。看着剪刀在理发师陈哲的手中飞舞,娴熟的动作让大家疲惫的面容增添了几分精神,为了配合大家的时间,他一刻不停地修剪了一个又一个。  一把椅子、一个推子、一把剪刀、一个口罩,一份爱心,一颗颗汗珠,一个个开心的笑容……  大哲一直忙到很晚,為40多个白衣
点滴努力,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一个个平凡而感动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新时代年轻人不惧困难、勇于奉献、乐观向上的珍贵品质,从这些志愿者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充满活力的新时代青年人定会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书写自己的人生诗篇。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比如沃尔特·惠特曼,——“活着”的诗人都“住”在哪里呢?  电影里。《春风化雨》中,学生们一边吟诵惠特曼他的“船长,我的船长”一边跳上书桌的那一幕,已成为很多人热爱电影和诗歌的理由;  课堂上。据说哈佛大学博克学院为支持教师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下一代的人文主义者”,开设了新课程,让说唱艺术家为学习者朗诵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之前也有英国学者将说唱歌手2Pac的《Hit
在一片田地的角落,我看到一丛花寂寞地开着。  那花儿娇羞可人,薄如竹纸,红色的花儿似天边燃烧的霞,红霞朵朵,又似丝绢绫罗,有一种飘飘然之感,在微风中枭枭婷婷。很像古时的女子,羞涩见人,莲步轻移。  寻问路边人,这是什么花?那人漫不经心地道,虞美人。这花儿竟有着这样美妙的名字。  虞美人花蕾初绽时,细细的花梗上,挑着一个青绿色的花蕾,花蕾低垂着,像一个文静的少女。虞美人花开时,轻盈的花朵在风中摇弋着
绕着盘在山身的小道行走,雨幕悄然扯起了门帘,却挡不住我向上的步伐。几树梨花雨,数枝映山红,摇曳生姿,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还有那岁月深处的召唤。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原上饶县)与横峰县交界处,从山下汪坞村出发,半个时辰就可以到达仙山岭。   途经一栋简易的凉亭——仙峰亭,拐过一个山弯就到了仙山岭,殿堂上供奉的是柴姑娘娘等神灵,并无牌匾。问当地人叫什么庙,告知就山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