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把生物学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引入课堂,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把化学知识与环境科学结合起来。在学习《分子与原子》时,让学生登陆网站,查阅图书搜集相关资料。在学习《离子》时,制作模拟课件,播放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模拟图像,让学生在欣赏中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索知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 培养;创新;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师有个明确的要求。即“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是每个化学教师急需探讨的问题。我的体会是:
一、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有了创新意识,才有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学科整合。在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整合”的理念,使化学学习成为以探索化学规律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建構了知识间的紧密连接,形成了信息的互补,学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畅游于不同的知识领域,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穿,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我把生物学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引入课堂,学生在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同时,也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堂上学生阐述了二氧化碳带给人类的利与弊,深刻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我把化学知识与环境科学的形成结合起来。让学生课前搜集环境污染资料、图片、数据等。课堂上,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走近了生活,在感受水资源宝贵的同时,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三)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改变了过去学生听教师讲的模式,形成了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学习”,给学生一种创造的激情。在学习《分子与原子》时,让学生登陆网站,查阅图书搜集相关资料。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形象的结构模型给学生展现一个异彩纷呈的微观世界。有对分子、原子发现历史的探讨,有对原子结构的概说,也有对生活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分析着微观世界,比较着宏观与微观两个世界的异同,不断地收集整理,不断地创造展示。通过《水的组成》感悟化学世界的神奇;通过化学与生活,探讨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感到化学的世界这样精彩,化学离我们太近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动力问题,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新的某种精神源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创造一个能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
现代的教育手段使教学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的除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地是一种创造的意识和空间,有助于课堂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科技,与现实紧密联系。如在学习《离子》时,我制作模拟课件,播放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模拟图像,让学生在欣赏中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这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讲解新课之前,我总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智慧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设计评价,而创造的灵感就在其中闪现。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制取探究》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学生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然后适时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学生划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然后引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碳酸钠浓溶液,浓盐酸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同时还可设置如下习题:1.如何清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2.如何在大理石上刻字?3.如何清洗装石灰水的容器?这样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索知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
(一)给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①探索性实验。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我们已不满足于仍停留在实验现象的简单描述及对反应结果的验证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即时调整实验教学模式,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并对一些简单的单项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能有效地调动全班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达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为他们创造增长才干的环境。②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大胆地提出猜测,围绕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制定实验步骤,自主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论。实验过程真正变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
(二)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的有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只关注解题结果的正误,很少关注解题过程是否简练,解题思路是否有创意,这样一来学生极易形成狭隘的思维方式,不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考虑问题,无法形成发散式思维,更不能进行创新。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组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宋庆伟.浅谈高中化学[M].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铭.浅谈高中化学[J].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
[3]李召存.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关键词】 培养;创新;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师有个明确的要求。即“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是每个化学教师急需探讨的问题。我的体会是:
一、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有了创新意识,才有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学科整合。在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整合”的理念,使化学学习成为以探索化学规律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建構了知识间的紧密连接,形成了信息的互补,学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畅游于不同的知识领域,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穿,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我把生物学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引入课堂,学生在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同时,也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堂上学生阐述了二氧化碳带给人类的利与弊,深刻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我把化学知识与环境科学的形成结合起来。让学生课前搜集环境污染资料、图片、数据等。课堂上,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走近了生活,在感受水资源宝贵的同时,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三)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改变了过去学生听教师讲的模式,形成了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学习”,给学生一种创造的激情。在学习《分子与原子》时,让学生登陆网站,查阅图书搜集相关资料。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形象的结构模型给学生展现一个异彩纷呈的微观世界。有对分子、原子发现历史的探讨,有对原子结构的概说,也有对生活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分析着微观世界,比较着宏观与微观两个世界的异同,不断地收集整理,不断地创造展示。通过《水的组成》感悟化学世界的神奇;通过化学与生活,探讨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感到化学的世界这样精彩,化学离我们太近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动力问题,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新的某种精神源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创造一个能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
现代的教育手段使教学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的除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地是一种创造的意识和空间,有助于课堂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科技,与现实紧密联系。如在学习《离子》时,我制作模拟课件,播放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模拟图像,让学生在欣赏中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这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讲解新课之前,我总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智慧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设计评价,而创造的灵感就在其中闪现。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制取探究》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学生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然后适时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学生划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然后引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碳酸钠浓溶液,浓盐酸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同时还可设置如下习题:1.如何清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2.如何在大理石上刻字?3.如何清洗装石灰水的容器?这样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索知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
(一)给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①探索性实验。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我们已不满足于仍停留在实验现象的简单描述及对反应结果的验证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即时调整实验教学模式,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并对一些简单的单项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能有效地调动全班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达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为他们创造增长才干的环境。②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大胆地提出猜测,围绕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制定实验步骤,自主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论。实验过程真正变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
(二)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的有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只关注解题结果的正误,很少关注解题过程是否简练,解题思路是否有创意,这样一来学生极易形成狭隘的思维方式,不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考虑问题,无法形成发散式思维,更不能进行创新。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组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宋庆伟.浅谈高中化学[M].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铭.浅谈高中化学[J].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
[3]李召存.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