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更应该把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并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结合教学实际,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为例,谈谈新课程改革对我的课堂影响。
一、自由读写,加强人文思想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及学生的有利因素,努力做到思想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许多情文并茂的优美佳作,有的描写自然山水景色之美,有的描写园林建筑之美,这些文章移情入景,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就要像导游一样,引导学生去探幽寻美。如《黄山奇石》写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的无数奇石、怪石,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生动,蕴含着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深厚的“爱”,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了使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秀丽风光,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加强了朗读训练,通过表情朗诵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熏陶思想。
朗读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理解中领悟其思想性。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黄山的美丽和祖国的可爱,也对文中“著名”“闻名中外”这些词语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风光之情升华到热爱祖国这一思想高度,教师根本不需要说教就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直观教学,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研究表明,从听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住15%;从视觉获得知识,可以记住25%;视听相结合,可以记住65%,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创设各种情景,善于运用手势和面部表情、录音、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在浓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有四幅插图,为了易于观察,我从网上把图片下载下来放大投影,同时播放“神奇黄山”录像,指导学生观察欣赏,增强了景色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可感性。在引导学生观察黄山石头的“奇”之所在,更好地理解描述“奇”的有关词语,如“飞、落、抱、蹲、望、站、伸、啼、叫、陡峭、翻滚”等,观察后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讲述,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对课文的主要词语也加深了理解,并能掌握和运用。
三、技能训练,加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学应使每个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领悟课文的主旨的同时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落实此目标,我采用“语文主题学习”“1+X”的课型,即以教科书上的课文为精读引领课,再运用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中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以巩固提升课堂所得。例如,《黄山奇石》一文的教学应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想象、绘画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我设计练习时,除了重点加强朗读外,还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关注“说、写、画、拓展”的练习,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在学生谈、思的基础上,努力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讲授《黄山奇石》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奇石”的位置、状态,并以自己的想象,将黄山的“奇”说得更加形象、生动,让大家互评、互补。大多数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名山大川,有哪些著名风景区”的比赛活动,学生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和诗词積累,并套上本课中生动的词语,如“闻名中外、著名、秀丽神奇”等词语,让课堂取得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然而,写字教学却一直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将枯燥的生字贯穿到趣味的课文当中,利用造字特点,抓住音、形、义的联系,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如在分析《黄山奇石》文章那些描述各种奇石的词语时,要求学生一边动笔写,比如学“飘”字时,我对学生说:“这是形声字,左右结构,左表声,右表义,有风才能飘起来。”因为词语很生动,加上老师的形象表达,学生非常感兴趣,都想把这些词语写好,把它们记熟,枯燥的生字学习变成了自觉的趣味探索,在自觉中学,在乐中学,事半功倍。
“画”并非语文教学任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黄山奇石》这一课我设计了“画”的练习,如“金鸡叫天都”这一段,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抓住描写“金鸡”动作的“伸”“啼叫”等词,要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图画,结果大部分学生都画得很好。文章最后一段对黄山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没有具体描写,我则要求学生自己想象,把它们画出来并依照文章2至5段的写作方法讲述。最后让学生运用以上各种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中的《黄山印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说、写、画的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语文素质也得到提高。当然,并非每一堂课都能进行各种训练,但每一堂课都会落实一个训练点,学生必须掌握并会迁移运用,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一课一得”,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立足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课文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各种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改的真谛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自由读写,加强人文思想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及学生的有利因素,努力做到思想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许多情文并茂的优美佳作,有的描写自然山水景色之美,有的描写园林建筑之美,这些文章移情入景,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就要像导游一样,引导学生去探幽寻美。如《黄山奇石》写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的无数奇石、怪石,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生动,蕴含着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深厚的“爱”,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了使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秀丽风光,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加强了朗读训练,通过表情朗诵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熏陶思想。
朗读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理解中领悟其思想性。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黄山的美丽和祖国的可爱,也对文中“著名”“闻名中外”这些词语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风光之情升华到热爱祖国这一思想高度,教师根本不需要说教就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直观教学,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研究表明,从听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住15%;从视觉获得知识,可以记住25%;视听相结合,可以记住65%,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创设各种情景,善于运用手势和面部表情、录音、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在浓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有四幅插图,为了易于观察,我从网上把图片下载下来放大投影,同时播放“神奇黄山”录像,指导学生观察欣赏,增强了景色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可感性。在引导学生观察黄山石头的“奇”之所在,更好地理解描述“奇”的有关词语,如“飞、落、抱、蹲、望、站、伸、啼、叫、陡峭、翻滚”等,观察后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讲述,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对课文的主要词语也加深了理解,并能掌握和运用。
三、技能训练,加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学应使每个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领悟课文的主旨的同时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落实此目标,我采用“语文主题学习”“1+X”的课型,即以教科书上的课文为精读引领课,再运用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中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以巩固提升课堂所得。例如,《黄山奇石》一文的教学应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想象、绘画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我设计练习时,除了重点加强朗读外,还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关注“说、写、画、拓展”的练习,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在学生谈、思的基础上,努力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讲授《黄山奇石》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奇石”的位置、状态,并以自己的想象,将黄山的“奇”说得更加形象、生动,让大家互评、互补。大多数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名山大川,有哪些著名风景区”的比赛活动,学生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和诗词積累,并套上本课中生动的词语,如“闻名中外、著名、秀丽神奇”等词语,让课堂取得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然而,写字教学却一直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将枯燥的生字贯穿到趣味的课文当中,利用造字特点,抓住音、形、义的联系,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如在分析《黄山奇石》文章那些描述各种奇石的词语时,要求学生一边动笔写,比如学“飘”字时,我对学生说:“这是形声字,左右结构,左表声,右表义,有风才能飘起来。”因为词语很生动,加上老师的形象表达,学生非常感兴趣,都想把这些词语写好,把它们记熟,枯燥的生字学习变成了自觉的趣味探索,在自觉中学,在乐中学,事半功倍。
“画”并非语文教学任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黄山奇石》这一课我设计了“画”的练习,如“金鸡叫天都”这一段,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抓住描写“金鸡”动作的“伸”“啼叫”等词,要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图画,结果大部分学生都画得很好。文章最后一段对黄山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没有具体描写,我则要求学生自己想象,把它们画出来并依照文章2至5段的写作方法讲述。最后让学生运用以上各种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中的《黄山印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说、写、画的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语文素质也得到提高。当然,并非每一堂课都能进行各种训练,但每一堂课都会落实一个训练点,学生必须掌握并会迁移运用,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一课一得”,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立足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课文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各种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改的真谛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