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的蜕变历程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是在去年校运会之前要求李林去完成某项任务时,她一定会对你说——“我不行”;而如今,她更多时候会对你说——“我试试”,这个蜕变源于去年的校运会。
  去年校运会之前,我这个班主任对李林的了解较少。因她平时既不爱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在各种活动中表现也不突出,成绩中等,遵规守纪,一年以来,我没有从科任老师那儿听说过对她的任何评价。
  在校运会报名时,体育委员小周向我反映,李林在女生中体育很不错,但她没有报名参加;如果能动员她参加,在年级14个班中争取团体总分第一并非不可能。小周已经做过她的工作,但没有成功,希望我能去找她谈一下。那个身材中等,说话轻声细语,一直畏首畏尾的李林,她在体育方面还不错吗?没有发现。为了班级荣誉和小周的重托,更为了让有潜力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我试着鼓动她参加本次校运动会。然而,第一次游说就被她以一句——“老师,我跑得不快,不参加”为由给拒绝了。小周表示,他知道同学们的体育实力,希望我继续做李林的工作。于是,我只好对李林进行了第二次游说。我告知她,“同学们都认为你跑步比大家要快些,在女生中是有实力的。希望你为了班级荣誉,能积极参加,也算是对我班级工作的支持吧。”然而,她仍以“老师,我真的不行,不要听同学瞎说,我真的跑不下来”的说辞,又一次搪塞了我。小周劝我干脆用班主任的权威命令她参加。第三次找到李林却十分顺利,我刚开口,她就说:“如果参加了,没能给班级争得荣誉,希望大家要体谅。”我立即说:“只要参加就好,就做到尽力而为,可以吗?”她腼腆地小声答应道:“我会尽力为班上增光的。”
  校运会的第一天上午,女子200米赛场上,指令枪一响,就见李林如离弦之箭一样跑在200米的跑道上。那一刻,全班50多双眼睛共同注视着她,短短的几十秒时间,50多个声音不断地为她呐喊助威。200米终点线被一个瘦小的身影冲破了!“是李林!王老师,是李林!”几个学生对我高声猛喊道。同学们为她的胜利激动万分。等到李林慢步来到我身边时,我微笑着对她说:“不是说不能跑吗,要是能跑,还不知会怎样。”她满脸微笑,轻声说:“王老师,我仍不觉得我能跑,只是其他的同学稍微慢了点。”
  在接下来的女子1500米赛场上,她的耐力和潜力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在第一圈快结束时,李林就成了领跑者。她在全校师生的注视和呐喊加油声中步伐轻盈、面带微笑地跑着。同学们一直不断为她呐喊助威,学校广播中不断传来同学们为她加油助威的宣传播报。最后一圈的枪声响了,只见她猛然加速,以跑100米的速度箭一般地冲向了1500米的终点线。碰线了,又是第一!同学们欢呼起来。一会儿,广播中传来“女子1500米第一名李林同学,并打破学校记录”的声音。全班学生沸腾了,争先恐后地高高抬起她,沿着运动场兴高采烈地跑起来。“王老师,李林表现不错吧,我推荐的人没有让您失望吧。”体育委员小周激动地对我说。“李林太给力了,不错,真的不错!拿下年级团体总分第一,看来问题不大。”我激动地回答道。随后女子4×100米和4×300米接力赛,她欣然接受了参赛安排。终于在李林等学生的奋力拼搏下,班级取得了年级团体总分第一的荣誉。
  自从运动会后,李林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不再是原来“我不行”的心态,而是愿意尝试一下。在市运会运动员的选拔中,她也就当仁不让代表学校去参赛,并且还获得了全市女子1500米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为自己和学校争得了殊荣。
  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没有体育委员的一再坚持,李林在体育方面的潜能就不可能被发现,她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和自信。关注一个中等生,充分了解是多么重要啊!
  (贵州赤水市每一中学 王聂海)
其他文献
我与管老师有“半面之缘”。之所以说是“半面”,是因为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听过他的一节作文课,见过这个作文教学独树一帜的语文老师,而管老师一定对茫茫人海中的我没什么印象。寒假的时候,我的师傅王林波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我带着初见管老师的那“半面之缘”,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之所以读得这么快,是因为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普通”,书里面没有高深的知识和理论,全都是我
期刊
班里有七八个孩子坚持写日记,两年多,从未间断。我看了一下,都是些流水账之类的叙述,但这种坚持的精神依然让我感动。每个坚持写日记的孩子,都得到了我大把大把的表扬,还有一本封面精美的笔记本。  发完奖品之后,我给大家讲了许多“坚持”带来改变和成功的故事,其中大家最感兴趣的要数那个“甩手十下”的故事。  “成功这么简单啊?我也能做到。”  “甩手,谁不会啊?”  “从今天开始,我也甩十下。”  ……  
期刊
小组的存在在我看来不能把其仅看作一种教学形式的运用,而是一种班级授课制之下学生生命积极发展的“最优化组织”。之所以用“最优化组织”这个看起来是生造的词汇,是因为我确实无法准确界定和表达这个概念,不妨通俗地理解一下:班级比较笼统,个体又太小,在介于两者之间须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简洁的组织,那就是小组的形态,姑且称之为“最优化组织”。以下用一个小组一天的生活学习形态为例,再谈一点随感,请批评指正。  阿松
期刊
小组合作作为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其好处毋庸置疑需赘述,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不好,费心费时却劳而无功。做班主任15年,我领着我的各届弟子们在小组合作的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很多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迂回中前进,小组合作开展得也越来越有成效。在此分享一二,抛砖引玉。  虚而不实,不竞不争  在我以往的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实践中,常常出现无疾而终的情况。短则一月,
期刊
班主任是唯一不是“官”的“主任”,她与学生朝夕相处,以大爱与良知守望教育,与学校荣辱与共,以勤勉与敬业共谋发展。正所谓,知教育之冷暖者,班主任也!  一、班主任:从历史走进现实的教育担当者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班主任制度的建立是在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明确提出:“中学每班设班主任一人,由校长就各班教员中选聘,在教导主
期刊
调入新的学校,接手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孩子。六年级,正是小学毕业班,学生数又多,个性也已经开始展露,怎么办?  与孩子们见面之前,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慢一点。要知道,孩子们刚换了班主任,肯定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而我对他们,也是需要一段时间了解的。磨合就是这样,可以慢一点,但绝不能一开始便出现问题,那样,想再弥补,会很费力的。选择慢,就是选择更好地熟悉环境,更稳妥地度过磨合期。  一、班级事务慢入手  开
期刊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未来班”,是李镇西老师第一次有意识进行的比较系统的教育实验。伍建,只是未来班中普通的一员。但他三十年来的经历,却折射出“未来班”教育的某些价值。  从教之初,我就把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作为学生必读的德育教材。我在班上立下规矩:凡是学生病休三天以上,班里必须派人去慰问,病休一周以上,班主任再忙也要亲自去看望。对于那些由于特殊原因,不能经常享受家庭温暖的同学,更应关心。
期刊
2014年11月21日晨,初冬的武汉,微风带着凉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内外却蒸腾着热烈的空气。  九点整。大厅高光打向主席台,“班主任之友三十周年暨2014中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正式开幕。  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陈秋中教授致欢迎词,感谢三十年来为杂志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编辑、老专家和优秀作者,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们,赢得与会嘉宾的热烈回应。  会议高潮迭起。杂志编委
期刊
怎样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勇于展示自我。  首先,利用“班级日志”,调动中等生积极观察和思考班级事务的热情。在固定的班委会之外,设立“值日班长”,男女生各一人,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对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活动、好人好事等情况全面记录,填写《班级日志》,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建议。每天抽出最后一节自习课的15分钟时间,
期刊
中等生是学困生的预备队,是优等生的后备军。除了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让他们分享学习的快乐,更要在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才能真正帮他们走出沉默。  多年来我一直的作法是与中等生谈心。班长每天安排两名学生找我聊天。开始设置的问题较开放:“你最想与老师分享什么?”“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有学生表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我改变了问题的设计。  1.“让我走进你”,访问调查。  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