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旅游城市绿地系统的地域风貌构建、文化特色构建和森林生态景观构建等三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小城镇的绿化景观应利用其特有自然条件进行规划布局,融合地域文化特色于园林绿地规划之中,突出旅游价值,因地制宜的发展小城镇特色,并进行生态修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度假城镇的绿地景观系统。
关键词:长白山;绿地系统;旅游度假小镇;地域特色;生态修复;森林小镇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长白山旅游市场形成了一股热潮,除了具有独特的天池地质景观,原生态森林景观也逐渐成为了都市人工作之余户外交流,亲近绿色、消除身心疲惫的一个度假之处。由于国内的旅游度假城镇多数处于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敏感地带,为保护地区生态环境资源,更好的将长白山打造成为世界旅游精品城市,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强化旅游接待系统,旅游度假城镇的景观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长白山旅游小镇绿地系统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引导城镇有序发展,形成生态环境优质的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从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整合长白山旅游空间资源,将会使长白山塑造成新一代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典范。
1.长白山池北区城镇规划特点
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分区规划修编》中对池北中心城区的规划定位很高,是以“森林中的小镇”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小镇和休闲旅游小镇,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长白山北坡的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心,两园,六区”。一心:新的行政商业文化中心,是融行政、商业、文化为一体的新的城市中心;两园:美人松林地公园和生态湿地公园;六区:西北居住区、东部居住区、西部居住区、东南生态居住区、旅游产品加工区、迎宾接待区。
2. 规划定位及建设指标
长白山池北区绿地系统以山脉、森林为自然基底,水系、路网为系统经络,以长白山文化为主线,构建集山、水、林、城于一体的绿地景观系统框架;提升重点区域景观视觉冲击力,营造“松屏小城面、河照美人影”的优美意境,通过“高山、美松、低泉”立体景观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特色鲜明的森林旅游度假小镇。
基于池北区中心城区具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规模较小等特点和城区以现代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特色,该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指标在国家生态园林城镇绿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了绿化指标。规划末期阶段将达到人均公园绿地12m2 的标准,绿地率可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8%;比上位规划绿地率提高了20%,以满足康体休闲及服务为主体的旅游度假城镇的需要。
3. 规划布局结构
通过对池北城区内外的生态和景观元素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池北区的景观环境要素:山脉相拥,森林环抱;城林交融,松河相照。依照生态优先的绿地系统发展原则,从区域生态环境、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公园服务层级、防灾避灾、产业布局特点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将长白山池北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框架确定为:绿网交织、绿环相扣、绿楔穿插、绿核相连的“一轴、两核、两带、五廊、多节点”。
一轴:指池北大街文化景观轴。池北大街作为池北区中心城区连通城区内外与南北的重要交通主干道,同样也是长白山旅游形象展示轴。两核:指两个绿色核心,美人松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作为维护中心城区生态绿地系统的关键区。两带:二道白河滨水休闲景观带和碱水河生态休闲景观带。二道白河滨水休闲景观带位于中心城区西侧,沿滨河路,以滨水绿地和周边林地为主体,融合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结合滨水休闲等,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景观带。碱水河生态休闲景观带位于中心城区东侧,以水体和滨水林带为主体,结合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打造城区东部贯通南北的绿色生态廊道,兼具生态休闲功能的风景林带。五廊:打造城区东西森林相接、水系相连的五条绿廊,形成突出地域特色的五条横向园林景观路,即:美人松路、常青路、园池路、翠湖路和溢彩路。这几条绿色廊道分别承载了池北区不同的人文主题和景观内涵。园林景观路集林荫绿化、景观美化和游憩休闲为一体,是绿地系统网络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节点:指分布于中心城区内的各类型公园。
4. 长白山绿地系统构建特点
4.1 区域风貌构建
旅游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要与其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相协调,还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构筑城镇特色风貌、促进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行专项规划。景观绿地规划应努力从场地特征中寻找规划布局的特点,在自然环境特征与城镇开发建设之中发挥绿地的协调作用,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目标,展现其旅游特色的城镇风貌。立足于长白山池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格局,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特点、融入文脉精神和产业特色,构建独具特色的绿地格局和景观系统。从长白山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出发,绿地系统风貌构建时应注意保护周边自然山水环境,重点改善城镇的景观风貌,将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塑造长白山独具地方特色的“森林中的小镇”形象。
4.2文化特色构建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道,都有代表自身特质的文化内涵。在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尊重文化,把握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和主题,尽量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使园林绿地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才有真正的灵魂,才能与周围的环境或其他方面相融合,符合旅行者的审美及心理需要。长白山“白山黑水”文化是中国东北文化的代名词,又是满族的发源地,又是朝鲜族的聚集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情,且边境文化、火山文化、森林文化特色突出。因此,针对城区内不同类型、功能的城区绿地景观,融入适宜的文化主题,可增强城区文化内涵,塑造特色景观小镇。
4.3 生态景观构建
景观绿地是旅游型城镇用地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景观绿地系统的构建必须强调其生态性才有可能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满足旅行者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要求。池北区二道白河及碱水河的滨水绿化带结合城区绿地系统中的点线面,相互贯通与延伸,形成统一的整体;并按照水体保护要求和滨水区的功能,确定滨水绿化控制线。植物规划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以生态学特性为基础,合理利用小环境条件,选择合适树种;第二,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丰富城乡街道绿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域特色;第三,兼顾近期与远期规划,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丰富植物层次,建立长期稳定的植物群落;第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景观效益相结合。这样才能建立合理的绿地结构与绿化结构,使城市实现绿地的景观、生态、文化艺术美学价值的多样性统一。
(二)结语
长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自然等资源优势,池北区在提供良好服务设施的同时,也必须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吸引游客。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紧紧围绕“生态立区,旅游兴区” 的发展定位,将林地、湿地、荒地等合理地利用起来,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建设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绿化系统,维护度假城镇的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安全,着力打造“长白山”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刘家明.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思路[J].人们地理,2004(2):82-85.
[2]蔡穗虹,陈俊鸿.旅游度假区生态绿地系统最优化布局的探索[J].广东园林,2007(4):72-76.
[3]逯昀,张红梅,汤爱琴.以人为本,合理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J]. 现代农业,2006,(11):58—59.
[4]刘宝吕,陈雅君,张艳雅,等.山水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8):35—38.
关键词:长白山;绿地系统;旅游度假小镇;地域特色;生态修复;森林小镇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长白山旅游市场形成了一股热潮,除了具有独特的天池地质景观,原生态森林景观也逐渐成为了都市人工作之余户外交流,亲近绿色、消除身心疲惫的一个度假之处。由于国内的旅游度假城镇多数处于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敏感地带,为保护地区生态环境资源,更好的将长白山打造成为世界旅游精品城市,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强化旅游接待系统,旅游度假城镇的景观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长白山旅游小镇绿地系统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引导城镇有序发展,形成生态环境优质的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从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整合长白山旅游空间资源,将会使长白山塑造成新一代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典范。
1.长白山池北区城镇规划特点
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分区规划修编》中对池北中心城区的规划定位很高,是以“森林中的小镇”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小镇和休闲旅游小镇,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长白山北坡的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心,两园,六区”。一心:新的行政商业文化中心,是融行政、商业、文化为一体的新的城市中心;两园:美人松林地公园和生态湿地公园;六区:西北居住区、东部居住区、西部居住区、东南生态居住区、旅游产品加工区、迎宾接待区。
2. 规划定位及建设指标
长白山池北区绿地系统以山脉、森林为自然基底,水系、路网为系统经络,以长白山文化为主线,构建集山、水、林、城于一体的绿地景观系统框架;提升重点区域景观视觉冲击力,营造“松屏小城面、河照美人影”的优美意境,通过“高山、美松、低泉”立体景观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特色鲜明的森林旅游度假小镇。
基于池北区中心城区具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规模较小等特点和城区以现代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特色,该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指标在国家生态园林城镇绿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了绿化指标。规划末期阶段将达到人均公园绿地12m2 的标准,绿地率可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8%;比上位规划绿地率提高了20%,以满足康体休闲及服务为主体的旅游度假城镇的需要。
3. 规划布局结构
通过对池北城区内外的生态和景观元素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池北区的景观环境要素:山脉相拥,森林环抱;城林交融,松河相照。依照生态优先的绿地系统发展原则,从区域生态环境、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公园服务层级、防灾避灾、产业布局特点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将长白山池北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框架确定为:绿网交织、绿环相扣、绿楔穿插、绿核相连的“一轴、两核、两带、五廊、多节点”。
一轴:指池北大街文化景观轴。池北大街作为池北区中心城区连通城区内外与南北的重要交通主干道,同样也是长白山旅游形象展示轴。两核:指两个绿色核心,美人松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作为维护中心城区生态绿地系统的关键区。两带:二道白河滨水休闲景观带和碱水河生态休闲景观带。二道白河滨水休闲景观带位于中心城区西侧,沿滨河路,以滨水绿地和周边林地为主体,融合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结合滨水休闲等,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景观带。碱水河生态休闲景观带位于中心城区东侧,以水体和滨水林带为主体,结合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打造城区东部贯通南北的绿色生态廊道,兼具生态休闲功能的风景林带。五廊:打造城区东西森林相接、水系相连的五条绿廊,形成突出地域特色的五条横向园林景观路,即:美人松路、常青路、园池路、翠湖路和溢彩路。这几条绿色廊道分别承载了池北区不同的人文主题和景观内涵。园林景观路集林荫绿化、景观美化和游憩休闲为一体,是绿地系统网络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节点:指分布于中心城区内的各类型公园。
4. 长白山绿地系统构建特点
4.1 区域风貌构建
旅游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要与其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相协调,还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构筑城镇特色风貌、促进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行专项规划。景观绿地规划应努力从场地特征中寻找规划布局的特点,在自然环境特征与城镇开发建设之中发挥绿地的协调作用,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目标,展现其旅游特色的城镇风貌。立足于长白山池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格局,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特点、融入文脉精神和产业特色,构建独具特色的绿地格局和景观系统。从长白山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出发,绿地系统风貌构建时应注意保护周边自然山水环境,重点改善城镇的景观风貌,将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塑造长白山独具地方特色的“森林中的小镇”形象。
4.2文化特色构建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道,都有代表自身特质的文化内涵。在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尊重文化,把握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和主题,尽量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使园林绿地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才有真正的灵魂,才能与周围的环境或其他方面相融合,符合旅行者的审美及心理需要。长白山“白山黑水”文化是中国东北文化的代名词,又是满族的发源地,又是朝鲜族的聚集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情,且边境文化、火山文化、森林文化特色突出。因此,针对城区内不同类型、功能的城区绿地景观,融入适宜的文化主题,可增强城区文化内涵,塑造特色景观小镇。
4.3 生态景观构建
景观绿地是旅游型城镇用地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景观绿地系统的构建必须强调其生态性才有可能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满足旅行者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要求。池北区二道白河及碱水河的滨水绿化带结合城区绿地系统中的点线面,相互贯通与延伸,形成统一的整体;并按照水体保护要求和滨水区的功能,确定滨水绿化控制线。植物规划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以生态学特性为基础,合理利用小环境条件,选择合适树种;第二,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丰富城乡街道绿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域特色;第三,兼顾近期与远期规划,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丰富植物层次,建立长期稳定的植物群落;第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景观效益相结合。这样才能建立合理的绿地结构与绿化结构,使城市实现绿地的景观、生态、文化艺术美学价值的多样性统一。
(二)结语
长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自然等资源优势,池北区在提供良好服务设施的同时,也必须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吸引游客。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紧紧围绕“生态立区,旅游兴区” 的发展定位,将林地、湿地、荒地等合理地利用起来,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建设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绿化系统,维护度假城镇的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安全,着力打造“长白山”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刘家明.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思路[J].人们地理,2004(2):82-85.
[2]蔡穗虹,陈俊鸿.旅游度假区生态绿地系统最优化布局的探索[J].广东园林,2007(4):72-76.
[3]逯昀,张红梅,汤爱琴.以人为本,合理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J]. 现代农业,2006,(11):58—59.
[4]刘宝吕,陈雅君,张艳雅,等.山水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8):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