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里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个“大特务”,经常接受指令从事某种与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你会相信吗?然而,史书就这样白纸黑字地写着。
  某年,曹寅向康熙汇報了苏杭织造捐资平抑米价和洪武陵墓塌陷这两件事,康熙在奏折上批示说:“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么闲话,写折来奏。”
  大学士熊赐履退休后一直住在江宁,康熙曾在曹寅进京时叮嘱他“存问”熊的有关情况。一年后,曹寅在奏折中这样汇报:“打听得熊赐履在家,不曾远出。其同城各官有司往拜者,并不接见。近日与江宁一二秀才陈武循、张纯及鸡鸣寺,看花做诗,又《小桃园杂咏》二十四首,此其刊刻流布在外者,谨呈御览。因其不与交游,不能知其底蕴。仅据所得实奏。”熊赐履病故后,康熙又吩咐曹寅将其病中吃什么药,临终有何吩咐,儿子如何等情况一一打探清楚。
  这里很有必要讲一讲康熙与曹寅非同一般君臣的情分。曹寅(1658-1712),字子清,號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所谓“包衣”,是满语,全称为“包衣阿哈”,即“家的奴隶”的意思。曹寅16岁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月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转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与大舅子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这几个职位都是肥得流油的。康熙一生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住在曹寅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二月,两江总督噶礼向皇帝参奏曹寅,说他与李煦亏欠两淮盐课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康熙没有同意,只是私下里叮嘱曹寅和李煦设法补上亏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曹寅病危,康熙特赐奎宁,派人星夜由北京送到江宁,可惜药尚未到,曹寅即已病逝。
  在康熙时代,曹寅绝对不是皇家唯一的“兼职特工”。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在给李煦的朱批中嘱咐:“近日闻得南方有许多闲言,无中生有,议论大小事。朕无可以托人打听。尔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以叫人知道,若有人知道,尔即招祸矣!”
  历史上,像康熙这样实行有形无形特务统治的皇帝比比皆是。明代有公开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大臣在家里说的什么话,甚至吃的什么菜,皇帝都知道。康熙的儿子雍正更是发明了密奏制度,大臣对别的官员的言行有怀疑或不满,可以秘密地告诉皇帝。
  皇帝这样做有不得已的一面。皇权时代,没有电话、QQ,也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皇帝想要了解一点什么信息,必须依赖地方官员的汇报。而出于趋利避害本性,地方官员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这样,皇帝很难明察地方政治的真相。让自己特别宠幸的大臣充当耳目,假若这大臣心术不是太坏,皇帝被地方瞒骗的机率就会相对少一些。
  皇权制度是非常自私的,即使是最无能的皇帝,他也希望自己的江山稳稳固固、万世一系,而官员都是为某个朝代服务的,他们大多最关心的不一定是谁做皇帝,更关心的是能不能从这个政权里获得各种利益。理念之天然相悖必然导致皇帝对官员的忠诚生出疑心。为了让官员俯首帖耳,皇帝一方面会用物质、职位、荣誉笼络他们,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各种公开的、秘密的手段对其监控。康熙叮嘱李煦做“包打听”时不要将自己的话透露出去,其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监控的地下性,让被“看牢”的地方官员防不可防。
  在封建帝王眼里,大臣有在乎利益的,有看重名节的,而心甘情愿地忠诚的少之又少。
其他文献
宁波月湖之西的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和世界存世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如今,天一阁已由一座私家藏书楼发展成为一座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教、旅游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天一阁几万册藏书之所以流传至今,大概是源于天一閣的藏书文化或古训: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古之名门望族,家产甚厚,藏书亦是家产的一部分。如果天一阁创建者范钦把藏书
期刊
我在本刊2016年第11期《騙子利用的是什么》一文中,讲了骗子利用一些职能部门对百姓“寒冬”般的冷漠,假以“春天的温暖”闯入寒舍行骗一事。此事发生在2015年12月18日。是日晚上,孩子下班回到家,见换了燃气灶,便问咱那个燃气灶刚买还不到半年呢,干嘛又换呀?我把事情一说,孩子立即断定:您上当啦!并指着白天刚换上的燃气灶说:您看,这个明显是以旧翻新的。怎办?报警呗。孩子立马给距寒舍不足200米的派出
期刊
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被后世奉为梨园宗师。原因,就在于贵为皇帝的唐玄宗,不但编导节目,还粉墨登场。《新唐书》说,唐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而且,“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能够马上纠正演职人员“声有误者”的唐玄宗,绝对“专家水平”。然而,职在治国的君王,整日沉溺“歌舞升平”,势必会影响大政方针的抓实抓细。唐玄宗后期懒于朝政,纵情声色,坐失“
期刊
在《杂文月刊》2016年11月原创版读到《庄子“不受”的远见》,对“列子不受子阳之粟”颇有些不尽之意。顺便也说几则不受的“史话”。  嵇康不受司马氏之召,躲进竹林做贤人。后来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背上莫名其妙的罪名被杀,留下一曲广陵散让人唏嘘。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嵇康龙性难驯,不与司马氏合作,自然逃不过司马家的恢恢法网。  到了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朱元璋立法治“不受”,根本用不着藏着掖着。
期刊
我有一个梦想,孕育了多年,万一实現了呢?  这个梦想就是,我想给老县城拍一部怀旧的微电影。  出生于山西的导演贾章柯,对老县城情有独钟。他拍摄了好多关于老县城的电影,在那些电影里,老县城尘土飞扬,县城里的小人物们,轮流上演着他们的命运故事。这个看起来内向的男人,拍了一部《三峡好人》,他把老县城的魂给招回来了。电影中的老县城,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发生的地方。有一次,我一个人去影院,看那部电影,胸口一阵
期刊
道德很重要毋庸置疑,無论治国还是修身都离不开。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多如牛毛,比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等等。不过,重要并不意味着重视。就像空气很重要,但污染空气的事,大家做得不少;身体也很重要,但危害身体健康的事几乎每天在做。如果没到危急存亡之秋,想必一个人很难痛定思痛。  道德之事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是和别人谈道德,别人不仅反
期刊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希望国人养成独立、自由之理想人格,能够自尊、自治、自立,因为他“认定国民个人的素质是国家富强、独立、自由的前提”(高瑞泉语),所谓“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了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胡适《易卜生主义》)。那么,一百多年过去了,国人果真养成自由独立之人格了吗?  前年,曾随单位乒乓球队到某单位打比赛,比赛
期刊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大大衰落了,实权由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大夫掌控,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范、中行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趙、韩、魏几家,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当初,智家掌门人智宣子要确定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劝他不如立另一个儿子智宵。智果认为智瑶优点固然很多,仪表魁伟,武勇善射,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性格刚毅果决,可就是道德品质不好,有才无德
期刊
上个周末,妹妹从老家打来电话,简单问候了几句,告诉我一条消息,她那在福州打工的儿子处了个外省的女朋友。外甥处对象了,我这个当舅舅的,自然打心底里高兴。于是,笑着回答:“你家楼房刚刚竣工,现在儿子又有对象了,这可是双喜临门啊。”听了这话,电话那头妹妹轻轻叹道:“好是好,只是女方家提出要十万元彩礼。盖房的借款还没还清呢,这下又冒出一个大难题。”“十万呀,这么多!”妹妹赶紧解释:十万元不算多,如果是本地
期刊
150年前,在美国流传出一篇奇文,这篇文章的标题叫《蜡烛制造工匠的请愿书》,代表蜡烛、灯蕊、灯笼、烛台、灯台、灯罩、动物油、树脂、酒精生产商向政府和民众呼吁,重开1845年和1851年大英帝国已废除的窗户税和玻璃税,禁止太阳入屋,以保证他们所在的照明行业的利益。在石油还没有大规模开采之前,这些产业曾主宰着城市的照明。当然,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太阳,而是当时初露头脚并被公众越来越认可的煤油灯。除了
期刊